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2640发布日期:2019-09-11 21:4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实现远端实时操作的系统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台式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而且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台式电脑的运算能力相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已经严重过剩,同时也随着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对于消费内容来说,普通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内容的消费,而对于台式电脑来说,尽管其在内容消费方面,体验较移动终端更好,甚至还存在一些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的消费内容无法在某些特定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例如3a游戏或大型网游,尽管如此,台式电脑的不可移动性这一根本缺陷,严重限制了普通用户能随时消费独占内容的可能,尽管存在笔记本电脑这一折衷方案,但是由于其对移动性的妥协,导致笔记本电脑的运算能力相对于台式电脑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会被续航能力所影响,且在内容消费体验方面的便捷性也比不上移动智能终端。

对于移动智能终端,随着液晶显示屏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其液晶显示屏技术的形态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例如折叠屏的产生。这就使得智能移动终端的视听体验开始大幅提高,其内容消费方面的用户体验,有接近于笔记本电脑的趋势。但是受限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芯片和系统架构,其运算能力较低,在内容生产的能力方面,远远比不上笔记本电脑,更不用说台式电脑,而用户在需要进行运算能力较大的内容生产的场景下,只能借助于笔记本电脑,因此需要一种能使智能移动终端能在基于网络的情形下与远端的计算机进行协同计算并实时反馈在智能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的系统或方法,使用户能彻底摆脱笔记本电脑,充分利用远端的台式电脑的运算能力,进而直接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内容生产。

在现有技术,例如远程控制技术中,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连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但是远程控制技术一般是通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进行控制,并不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控制,而且该技术受网络的带宽限制,在网络不够稳定的情形下,会造成较大延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能将远端的计算机在进行内容消费或内容生产时其所输出的图像信号,能在较小受到网络带宽影响的前提下,以较低的延迟投射至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同时也能接收用户在智能移动终端处对其进行操作所产生的控制指令,并进行实时反馈。

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包括远端计算机和移动智能终端,远端计算机与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网络绑定连接,所述远端计算机包括用于接收远端计算机运算单元所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抓取的数据抓取单元,用于将数据抓取单元所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动态压缩生成压缩数据的数据压缩单元,用于将压缩数据通过网络向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转发的数据转发单元,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写入该终端的framebuffer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还包括

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采集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缓冲区的结构、大小参数数据并实时反馈至远端计算机的模拟单元;

模拟单元,分析处理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传输的参数数据并在远端计算机内存建立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结构、大小相一致的缓冲区;

缓冲区,用于写入在远端计算机中经过数据压缩单元压缩的数据。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通过windows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数据抓取单元抓取远端计算机内存中运算单元处理后的数据,该数据经过数据压缩单元动态压缩填写入缓冲区,数据转发单元通过网络将压缩的数据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解决了传输的数据过大而占用带宽的问题,远端计算机内存的缓冲区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取得该终端数据缓冲区的结构函数反馈至远端计算机,由远端计算机的模拟单元模拟数据缓冲区并在远端计算机内存中建立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的结构、大小的缓冲区,远端计算机内存的缓冲区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结构、大小相一致,移动智能终端在接收数据后,不需进行解压缩便可直接写入framebuffer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里,直接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看到远端计算机显示屏的内容,减少解压缩的步骤,减少解压缩的时间和降低移动智能终端显卡的负载,并且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可将framebuffer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参数实时反馈至计算机端的模拟单元,可将在移动智能终端上操作的数据同步反馈至远端计算机,实现移动智能终端远程操作远端计算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系统网络结构框图一。

图2为本发明整体系统网络结构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智能终端将其sim卡的手机号码、ip地址等一起反馈至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远端计算机与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网络服务器交换各自的ip地址进行通信,远端计算机允许连接计算机的移动终端的绑定和授权管理,并将绑定信息存储在数据里。

如图1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包括远端计算机(1)和移动智能终端(2),远端计算机(1)与移动智能终端(2)通过网络绑定连接,所述远端计算机(1)包括用于接收远端计算机运算单元所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抓取的数据抓取单元(3),用于将数据抓取单元所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动态压缩生成压缩数据的数据压缩单元(4),用于将压缩数据通过网络向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转发的数据转发单元(7),移动智能终端(2)包括写入该终端的framebuffer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9),采集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缓冲区的结构、大小参数数据并实时反馈至远端计算机的模拟单元(6);

模拟单元(6),分析处理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传输的参数数据并在远端计算机内存建立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8)结构、大小相一致的缓冲区(5);

缓冲区(5),用于写入在远端计算机中经过数据压缩单元压缩的数据。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对其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结构、大小参数进行抓取并实时反馈至远端计算机模拟单元,该模拟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缓冲区结构、大小参数在远端计算机内存建立一个与数据缓冲区结构、大小相一致的缓冲区。远端计算机的数据抓取单元抓取其内存中运算单元处理后的数据(该数据就是计算机显卡内存在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参数),该数据经数据压缩单元动态压缩写入缓冲区内,数据转发单元通过网络将压缩后的数据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另外,动态压缩只压缩发送有变化的数据,不变化的数据可以保持不变,这样在处理上会有比较好的弹性,压缩后的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极大的减小了占用网络带宽,解决了网络不稳定时造成延迟过大的现象。因远端计算机缓冲区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结构、大小相一致,移动终端在接收压缩后的数据后,可不解压缩数据直接写入其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显示看到远端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可降低移动智能终端显卡的负载,对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显卡要求不高,降低成本。另外,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可将framebuffer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参数实时反馈至计算机端的模拟单元,可将在移动智能终端上操作的数据同步反馈至远端计算机,实现移动智能终端远程操作远端计算机。

framebuffer,又叫帧缓冲,是linux系统为操作显示设备提供的一个用户接口,即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framebuffer透明地访问不同类型的显示设备,可以供用户应用程序直接读写,而对于安卓系统,核心是linux和苹果系统也都有类似的操作接口,但使用方式和接口名称不一致。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9)实时反馈移动智能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参数至远端计算机的模拟单元(6),模拟单元(6)在计算机内存中重新设置一块缓冲区。如果当前每秒发送接收的帧数由于网络或者系统配置的原因少于当前的数目,在一段时间后没有改善则移动智能终端自动降低帧数即每秒抓取的频度如果还不行则降低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的结构、大小参数数据,通过数据缓冲区采集单元将该参数数据实时反馈至远端计算机的模拟单元,该模拟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参数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重新设置缓冲区的结构、大小,使其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的数据缓冲区相一致。

如图2所示,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远端计算机还包括:

声卡采集单元(10),采集远端计算机声卡的声音输出数据,并将采集的声音输出数据写入声卡缓冲区(12);

声音模拟单元(11),用于模拟移动智能终端的麦克风声音输入数据,使移动智能终端的声音在远端计算机中输出。

声卡缓冲区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自身建立,通过系统接口调用声卡缓冲区,远端计算机的声卡采集单元可获取声卡输出的音频参数和数据一并写入声卡缓冲区,由远端计算机的数据转发单元通过网络传输至移动智能终端,可实现远端计算机与移动智能终端的视频数据和声音数据一起发送,缩短了网络的延迟时间,移动智能终端将采集的麦克风数据打包通过网络传输至远端计算机的声卡缓冲区,声音模拟单元抓取麦克风数据并模拟远端计算机声卡麦克风输入,实现移动智能终端替代计算机的麦克风。

没有扫描功能的移动终端比如智能音箱,内置的app通过拾音器收录,比较远端计算机播放的一段指定音频的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绑定。智能音箱或网络摄像头等,可以由其内置的app通过拾音器收录计算机(没有摄像头)后台服务程序(如计算机需要通过wifi访问网络可通过后台服务程序输入账号和密码,如直接可以访问网络就跳过)访问服务器后获取由服务器服务程序合成产生的一段指定音频,计算机(没有摄像头)播放该音频,移动智能终端app通过对比或识别音频的方式将结果返回服务器,由服务器的服务程序判定实现两者之间的绑定。反之亦然,由移动智能终端播放,计算机识别亦可。音频的生成方式可以借鉴条形码,条形码是由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码制)编制成的,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即条形码是一组粗细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组成的。有声音代表黑条,静音代表白条,有声音持续大于1秒就是粗黑条,小于1秒就是窄黑条,同理静音大于1秒就是粗白条,静音小于1秒就是窄白条,按照条形码的识别原理即可。

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协同计算服务的系统及终端,远端计算机和移动智能终端绑定时可在服务器里增添记录信息。远端计算机与移动智能终端完成第一次绑定时会在服务器数据库里面会增添记录,记录两者的信息以供识别,移动智能终端通过菜单或语音提示让用户选择在线的远端计算机绑定连接,完成授权合法性认定后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退出当前连接并连接另外一台远端计算机,并不需要解除绑定,只需在移动智能终端上选择退出当前连接的远端计算机连接另一台远端计算机即可。同理,远端计算机也可通过授权的方式进行设置选择移动智能终端绑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