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3922发布日期:2019-10-09 01:1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用户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频繁。目前电子设备已发展到全面屏的阶段。全面屏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被显示屏完全覆盖,导致感光元件和受话器元件没有设置空间。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伸缩式摄像头组件,在需要使用拍照功能时,摄像头组件伸出电子设备外部,当不需要使用拍照功能时,摄像头组件收回到电子设备内部。摄像头组件的这种伸缩式运动,使得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主板的连接容易松动,造成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主板之间的电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主电路板;

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上设有电子器件,所述旋转主体用于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壳体的内部旋转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或者,所述旋转主体用于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旋转至所述壳体的内部;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主体连接,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为所述旋转主体提供驱动力;及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旋转主体上,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主体的旋转中心重合,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于随所述旋转主体的旋转而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主体的旋转中心重合,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与主电路板连接的一端被固定,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子器件电连接的一端随所述旋转主体的旋转而旋转,进而,所述柔性电路板形成扭簧结构,可对旋转主体的旋转产生反向的缓冲阻力,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子器件不易分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与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更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旋转主体位于壳体内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旋转主体位于壳体内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旋转主体旋转至壳体外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旋转主体旋转至壳体外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旋转主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旋转主体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盖板20、中框30、主电路板40、电池50、后盖60、旋转主体71、驱动件72以及柔性电路板73等。

显示屏1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

其中,显示屏1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并通过中框30连接至后盖60上,以形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显示屏10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壳,与后盖60共同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电子器件。例如,所述壳体可以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摄像头模组等电子器件或电子器件。

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执行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显示屏触控电极等电子器件。

显示屏1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屏10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显示屏10只包括显示区域,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或者对用户而言非显示区域的面积较小。此时,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头、接近传感器等电子器件可以隐藏在显示屏10下方,而电子设备100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60上。

盖板2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并且盖板20覆盖所述显示屏10,以对显示屏1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1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20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20观察到显示屏10显示的内容。所述盖板20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

中框30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30用于为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或电子器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安装到一起。例如,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头、受话器、主电路板40、电池50等电子器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30上以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3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

主电路板4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主电路板4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主电路板40上设置有接地点,以实现电路板40的接地。主电路板40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组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0可以电连接至主电路板40。

其中,主电路板40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向显示屏10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显示屏10显示信息。

电池5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同时,电池50电连接至所述主电路板40,以实现电池50为电子设备100供电。其中,主电路板4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其中,所述电池50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例如,电池50可以为锂离子电池。

后盖6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轮廓。后盖60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60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60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后盖60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盖6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后盖60可以为塑胶壳体。再例如,后盖60可以为陶瓷壳体。再例如,后盖60可以包括塑胶部分和金属部分,后盖60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壳体结构。具体的,可以先成型金属部分,比如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镁合金基板,在镁合金基板上再注塑塑胶,形成塑胶基板,以形成完整的壳体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旋转主体位于壳体内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图4为图2所示的旋转主体旋转至壳体外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所述旋转主体71和驱动件72可以位于所述壳体结构内。也即,所述旋转主体71和驱动件72可以位于所述后盖60与所述盖板20组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旋转主体71和驱动件72也可以位于所述中框30与所述后盖60组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旋转主体71和驱动件72还可以位于所述中框30与所述盖板20组成的容纳空间内。

如图3和图5所示,其中,图3为图2所示的旋转主体位于壳体内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旋转主体旋转至壳体外部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件7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主体71连接,所述驱动件72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部的主电路板40电连接,所述驱动件72为所述旋转主体71提供驱动力,使得所述旋转主体71在所述驱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或者从壳体外部旋转至壳体内部。

具体的,当旋转主体7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旋转主体71位于所述壳体内,当旋转主体71接收到工作指令时,所述旋转主体71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壳体内旋转至壳体外;当旋转主体71接收到结束命令后,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旋转主体71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壳体外旋转至所述壳体内并被隐藏在所述壳体内。本申请实施例的旋转主体71和驱动件72,既可以保证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又不会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尺寸。

参考图6和图7,其中图6为图2所示的旋转主体的正面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旋转主体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旋转主体71上设有电子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73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中心重合,在驱动件72的作用力下,所述柔性电路板73和电子器件同步旋转,柔性电路板73与电子器件的电连接更可靠。

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上、下两端部的壳体内,具体的,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上端左部、上端中部、上端右部、下端左部、下端中部、下端右部中任一部位的壳体内。所述旋转主体71还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左、右两侧部的壳体内,具体的,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左侧上部、左侧中部、左侧下部、右侧上部、右侧中部、右侧下部中的任一部位的壳体内。

其中,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包括底座711和旋转体712,所述底座711覆盖在所述旋转体712的底部一侧,所述旋转体712上设置有电子器件。所述旋转体712与所述驱动件72连接,所述底座711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壳体连接,进而所述旋转体712在驱动件7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壳体内旋转至壳体外、从所述壳体外旋转至所述壳体内,所述底座711不随所述驱动件72的旋转而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旋转体712在旋转至壳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一部分旋转体712旋转至壳体外,另一部分旋转体712依然位于所述壳体内;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712全部旋转至壳体外部。

所述底座711可以通过螺钉、螺柱等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11也可以直接粘贴在所述壳体内表面,实现所述底座711与所述壳体的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11还可以通过卡扣等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与所述旋转主体71连接的壳体上可以设置一缺口,例如,可以在所述中框30上设置供所述柔性电路板73出线的缺口,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出线位置可以保持固定不动。所述旋转主体71上也可设置一缺口,例如,所述旋转主体71的底座711上也可设置供所述柔性电路板73出线的缺口,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出线位置可以保持固定不动。

所述旋转主体71上还可以设置一限位凹槽713,例如,可以在所述旋转体712上设置用于对柔性电路板73进行限位的限位凹槽713,所述柔性电路板73在随所述旋转体712旋转的过程中始终位于所述限位凹槽713中,所述柔性电路板73占用的体积较小。

所述限位凹槽713可以是环形结构,所述柔性电路板73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限位凹槽713内,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两侧均受到限位凹槽713的限制,进而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73占用的体积不会超出所述环形限位凹槽713的范围,所述柔性电路板73占用的体积更小。

所述旋转主体71上还可设置电子器件通孔,例如,可以在所述旋转体712上设置电子器件通孔,当电子器件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至合适位置后,所述电子器件可以通过所述电子器件通孔正常工作。

所述驱动件7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主体71连接,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与所述驱动件72的转动轴连接,所述驱动件72为所述旋转主体71提供驱动力,进而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随所述驱动件72一起转动。所述驱动件7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主电路板40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40位所述驱动件72提供动力。所述驱动件72的另一端可从所述缺口内出线,进而所述驱动件72的出线位置可以保持固定不动。

所述驱动件72可以包括驱动马达和旋转齿轮组,所述旋转齿轮组和驱动马达可设置在旋转主体71的底座711上,所述旋转体712上可设置一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齿轮,所述旋转齿轮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旋转齿轮组上的齿轮与所述通孔内的齿轮啮合连接。当所述驱动马达带动所述旋转齿轮组旋转时,所述旋转齿轮组也随之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72为驱动马达和旋转齿轮组,利用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带动所述旋转体712旋转,所述旋转体712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是随着旋转齿轮组一个齿轮格一个齿轮格的旋转,相较于直接从壳体内升降至壳体外的升降方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的幅度较小,在旋转过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73存在缓冲空间,所述柔性电路板73与旋转体712上的电子器件的电连接不容易被突然扯断而分离,柔性电路板73与电子器件的电连接更牢固。

所述驱动件72也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皮带,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皮带转动,所述皮带与所述旋转主体71连接,进而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所述旋转主体71也可以随所述皮带的转动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件72产生的噪音较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7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驱动马达与皮带、以及驱动电机与旋转齿轮组的组合,还可以是其他的动力机构,例如所述驱动件72可以采用链条传动机构。再例如,直接将所述旋转主体71与驱动马达的转动轴连接,所述旋转主体71直接在驱动马达的带动下转动。凡是能为旋转主体71提供驱动力的驱动件结构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柔性电路板73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上,可以是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体712的外表面上,也可以是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体712的内部,还可以是位于所述底座711上。

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一端与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功能组件电连接,例如,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主电路板40电连接。

当所述驱动件72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时,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一端随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柔性电路板73的另一端固定不动,进而,所述柔性电路板73形成扭簧结构(扭簧结构又称扭转弹簧,属于螺旋弹簧。扭转弹簧可以存储和释放角能量或者通过绕簧体中轴旋转力臂以静态固定某一装置。扭转弹簧的端部被固定到其他组件,当其他组件绕着弹簧中心旋转时,该弹簧将它们拉回初始位置,产生扭矩或旋转力),可对旋转主体71的旋转产生反向的缓冲阻力,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73不易与位于旋转主体71上的电子器件分离,柔性电路板73与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更牢固。

所述柔性电路板73可以包括旋转部731、第一电性连接部732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参考图8,所述图8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部731连接,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主电路板40电连接,并且,在旋转主体7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不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可以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缺口伸出并与所述主电路40电连接。所述缺口可以不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在旋转主体71和电子设备100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进而,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不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

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部731连接,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和所述旋转部731围绕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中心旋转,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和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可以是扁平片状结构,旋转主体71上的电子器件可以位于所述扁平结构上。将第二电性连接部733设为扁平片状结构,增大了与电子器件的电连接接触面积,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随旋转主体7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不易与所述电子器件分离,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与电子器件的电连接更可靠。

所述旋转部731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和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之间,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中心与旋转主体71的旋转中心重合,进而,所述旋转部731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可以与固定在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电子器件同步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旋转部731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不会被拉扯,所述电子器件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的电连接更稳定。

其中,当驱动件72呈以旋转中心对称的结构时,所述旋转部731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的外周缘,进而保证了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中心与旋转主体71的旋转中心重合。

当所述驱动件72的转动轴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的中心时,所述旋转部73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的转动轴的外周缘,并围绕所述转动轴螺旋旋转,进而也可以保证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中心与旋转主体71的旋转中心相同。所述旋转部731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缘,可以减少所述旋转部731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旋转主体71的空间利用率,旋转主体71的布局更合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731在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位置并不局限与上述举例,其他的可使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中心与旋转主体71的旋转中心相同的技术方案都可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旋转部731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之间可以存在高度差,也即,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上的任意一点与水平面的距离不同于所述旋转部731上任一点与水平面的距离。例如,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位于所述旋转部731最高点的上方,或者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位于所述旋转部731最低点的下方,当所述旋转部731随旋转主体71旋转时,所述旋转部731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不会对所述旋转部731的卷曲和舒展造成障碍。

参考图8和图9,其中,图9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可以包括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第二子连接部7332。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100上的第一电子器件74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可以是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可以与一个多个电子器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子连接部7332的一端也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100上的第二电子器件7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器件75可以是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二子连接部7332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二子连接部733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可以是受话器、摄像头、接近传感器、扬声器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电子器件75也可以是受话器、摄像头、接近传感器、扬声器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和所述第二电子器件75可以是相同的电子器件,例如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和所述第二电子器件75均是摄像头;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和所述第二电子器件75可以是不同的电子器件,例如,第一电子器件74是摄像头而第二电子器件75是扬声器。

其中,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7332用于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子连接部7332、第二电子器件75均围绕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中心旋转、并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进而,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第一电子器件74可以同步旋转,第二子连接部7332和第二电子器件75也可以同步旋转,第一电子器件74和第二电子器件75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易被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7332拉扯,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第二子电性连接部7332与电子器件的连接更牢固,保证了电子器件电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旋转部731、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二子连接部7332可以顺次连接,也即,所述旋转部731的一端与第一子连接部73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7332的一端连接,第二子连接部733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子器件75电连接,所述第一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的两个端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电连接。将所述旋转部731、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二子连接部7332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二子连接部7332可以与多个电子器件电连接,旋转主体71内的电子器件布局可以更紧凑,减少电子器件占用的空间。

参考图10,图10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也可以包括第三子连接部7333和第四子连接部7334。所述第三子连接部7333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100上的第三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三子连接部7333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731连接。所述第三电子器件可以是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三子连接部7333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可以与一个多个电子器件电连接。

所述第四子连接部7334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电子设备100上的第四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第四子连接部7334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旋转部731连接。所述第四电子器件可以是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上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四子连接部7334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所述第四子连接部7334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电连接。

通过第三子连接部7333和第四子连接部7334,柔性电路板73可以实现与不同位置的电子器件的电连接,使旋转主体71内的布局更合理,减少柔性电路板73的布线。

所述第三电子器件可以是受话器、摄像头、接近传感器、扬声器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四电子器件也可以是受话器、摄像头、接近传感器、扬声器等电子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电子器件、所述第四电子器件可以是相同的电子器件,例如所述第三电子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子器件均是摄像头;所述第三电子器件和所述第四电子器件可以是不同的电子器件,例如,第三电子器件是摄像头而第四电子器件是扬声器。

其中,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可以包括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三子连接部7333和第四子连接部7334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包括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第二子连接部7332而不包括第三子连接部7333和第四子连接部7334;也可以包括第三子连接部7333和第四子连接部7334而不包括第一子连接部7331和第二子连接部7332;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二子连接部7332、第三子连接部7333和第四子连接部7334。

可以理解的是,与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电连接的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均为不相同的电子器件,也可以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中的至少一个为相同的电子器件。

当所述旋转主体7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内部时,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和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可以位于所述旋转部731的同侧。也即,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子连接部7332、第二电子器/75、第三子连接部7333、第三电子器件、第四子连接部7334、第四子电子器件位于所述旋转部731的同侧,柔性电路板73及旋转主体71上的电子器件的布局更集中,减少电子器件占用的空间面积,旋转主体71的体积更小巧。

当所述旋转主体7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内部时,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和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可以位于所述旋转部731的异侧。也即,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732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7331、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子连接部7332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子连接部7333、第三电子器件、第四子连接部7334、第四子电子器件位于所述旋转部731的异侧。进而,所述柔性电路板73可直接实现与位于旋转部731另一侧的电子器件电连接,减少了所述柔性电路板73与电子器件之间的布线,旋转主体71内部布局更合理。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上。例如,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通过电子器件弹片、硬盘驱动器接口(bdvancedtechnologybttachment简称btb接口)等与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通过螺钉、螺柱等紧固件与所述旋转体712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等部件与所述旋转体712卡扣连接,还可以直接粘贴在所述旋转体712上。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表面上。例如,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体712的表面上,所述旋转体712在所述驱动件72的驱动作用力下,带动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旋转。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的内部,例如,所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体712的内部,所述旋转体712的表面还可以摄像头通孔、受话器通孔、接近传感器通孔等电子器件通孔,当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至合适位置后,通过相应的电子器件通孔,所述电子器件可以正常工作。

例如,当摄像头旋转至壳体外部时,可以透过所述摄像头通孔实现拍照功能,当所述受话器旋转至合适位置后,所述受话器可通过所述受话器通孔传递声音信号,当接近传感器旋转至合适的位置后,所述接近传感器可通过所述接近传感器通孔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红外光信号等。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旋转至所述壳体外部,始终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电子器74件、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也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从所述壳体内旋转至所述壳体外、从所述壳体外旋转至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中的部分电子器件还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旋转至所述壳体外部,始终位于所述壳体内;而另外部分电子器件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从所述壳体内旋转至所述壳体外、从所述壳体外旋转至所述壳体内。

例如,受话器、扬声器、接近传感器等可以不需要旋转至壳体外部也可以实现正常工作的电子器件,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旋转至所述壳体外部,始终位于所述壳体内。而摄像头等需要旋转至壳体外部才能正常工作的电子器件,则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从所述壳体内旋转至所述壳体外,也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从所述壳体外旋转至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电子器件74、第二电子器件75、第三电子器件和第四电子器件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并保持正常工作,本申请实施例的旋转主体71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器件,旋转主体71的适用范围更广泛。

继续参考图8和图9,当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时,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733和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731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并从第一螺旋状结构旋转至第二螺旋状结构,或者从第二螺旋状结构旋转至第一螺旋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螺旋状的第一旋转圈数小于所述第二螺旋状的第二旋转圈数。所述旋转部731在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的过程中,在第一螺旋状结构和第二螺旋状结构之间变化,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扭力与旋转主体71的驱动力相适应,所述旋转部731可对旋转主体71的旋转产生反向的缓冲阻力,进而不会拉扯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以及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使所述电子器件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的电连接更稳定。

其中,当所述旋转部731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71的转动轴的外周缘时,所述旋转部731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从第一螺旋状旋转成第二螺旋状,所述旋转部731也可以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从第二螺旋状旋转成第一螺旋状。

当所述旋转部731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内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旋转部731可以是呈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的第二螺旋状结构,当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时,所述旋转部731可以是呈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的第一螺旋状结构,也即,在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过程中,所述旋转部731从紧密的螺旋状结构旋转至不紧密的螺旋状结构,当第一螺旋圈数为一圈时,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旋转至一定位置后可以舒展呈长弧形结构。

当所述旋转部731位于所述旋转主体71内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旋转部731也可以是呈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第一螺旋状结构,当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时,所述旋转部731可以是呈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第二螺旋状结构,也即,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旋转部731从不紧密的螺旋状结构旋转至紧密的螺旋状结构,所述旋转部731可以从与所述转动轴不贴合逐渐与所述转动轴紧密贴合。

当所述旋转部731在初始位呈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的第一螺旋状结构时,由于第一螺旋状结构的旋转圈数较少,进而旋转部731的占用空间较大,可以将所述旋转部731设置在旋转主体71的限位凹槽713中,例如,将旋转部731设置在旋转主体71的环形结构的限位凹槽713中,所述旋转部731受限位凹槽713的限位,所述旋转部731可以占用较少的空间,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旋转部731从第一螺旋状结构旋转至第二螺旋状结构,所述旋转部731占用的旋转主体71的空间逐渐减少,进而,相对于所述旋转部731在初始位呈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第二旋转圈数的第二螺旋状结构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731占用旋转主体71的空间更少,进而可以减少所述旋转主体71的体积,所述旋转主体71可以减少占用电子设备100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外部旋转至壳体内部的过程是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过程的逆过程,同理,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外旋转至壳体内的过程是所述旋转部731随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过程的逆过程。

所述旋转部731的旋转圈数可以是多圈,优选为二至五圈。例如,所述第一螺旋状结构的旋转圈数为二圈,所述第二螺旋状结构的旋转圈数为五圈,所述旋转部731在随旋转主体7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旋转部731可以围绕旋转中心从两圈卷曲成五圈螺旋状,也可以从五圈舒展成两圈的螺旋状。将旋转部731的旋转圈数设置成二至五圈既可以满足旋转部731随旋转主体71旋转过程中的长度需求,也可以使所述旋转部731占用的空间更小。

下面以旋转部731在初始位置为第一螺旋状结构为例,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当接收到工作指令时,所述驱动件72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所述旋转部731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以及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也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731从第一螺旋状结构卷圈成第二螺旋状结构,保证了电子器件与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电子器件从壳体内旋转至壳体外,可实现正常工作;

当接收到结束指令时,所述驱动件72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外部旋转至壳体内部,所述旋转部731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以及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也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731从第二螺旋状结构舒展成第一螺旋状结构,保证了电子器件与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电子器件从壳体外旋转被隐藏至壳体内,可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尺寸。

下面以旋转部731在初始位置为第二螺旋状结构为例,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当接收到工作指令时,所述驱动件72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内部旋转至壳体外部,所述旋转部731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以及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也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731从第二螺旋状结构舒展成第一螺旋状结构,保证了电子器件与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电子器件从壳体内旋转至壳体外,可实现正常工作;

当接收到结束指令时,所述驱动件72带动所述旋转主体71从壳体外部旋转至壳体内部,所述旋转部731和第二电性连接部733、以及与第二电性连接部733电连接的电子器件也随所述旋转主体7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731从第一螺旋状结构卷曲成第二螺旋状结构,保证了电子器件与柔性电路板73电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电子器件从壳体外旋转被隐藏至壳体内,可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尺寸。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