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3965发布日期:2019-11-20 01:18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蓝牙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现有的蓝牙耳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1)、散热效果差:现有的蓝牙耳机的散热方式,是通过在耳机的外表面开设多个散热孔,使空流过散热孔进入到耳机的内部,再从耳机的内部流出,虽然能够进行散热,但是外部带有水分或灰尘的空气,进入到耳机的内部,这些灰尘与水分粘连在电路板上,影响电路板正常的导电性,容易造成短路等;(2)、无法接收外界声音:由于现有的蓝牙耳机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声音的准确性,需要与使用者的耳部紧密贴合,但是这样使用者便无法及时的接收到外界的声音,不但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还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及时接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一号耳机架与二号耳机架,且一号耳机架与二号耳机架分别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均连接有耳机芯,所述一号耳机架与二号耳机架的内部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cb板,且pcb板的顶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铜座,所述散热铜座的前后两端外表面均焊接有导通管,两个所述导通管分别远离散热铜座的一端均焊接有通气漏斗,所述耳机芯的内部靠近顶端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录音器,且录音器的底端外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副锂电池与无线收发器,所述耳机芯的内部靠近底端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发声器,且耳机芯的底端外表面靠近耳机芯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表面设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镍钛板,且镍钛板的内部中心处设有电热丝,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有防滑螺纹。

优选的,所述一号耳机架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主锂电池,所述电热丝与副锂电池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主锂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耳机架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开关按钮与显示屏,显示屏位于开关按钮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一号耳机架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与通气漏斗的外表面之间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耳机芯的底端外表面与气囊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多个弹性绳,且耳机芯的底端外表面靠近发声器的位置设有喇叭,所述录音器、无线收发器、发声器和喇叭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副锂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耳机芯的前端外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发声孔,所述散热铜座的内部开设有散热腔。

优选的,所述二号耳机架的前端外表面靠近连接杆的顶端位置设有收发天线,且二号耳机架的外表面靠近收发天线的位置设有多个led灯。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内部靠近中心处位置固定安装有磁铁,所述一号耳机架与二号耳机架分别靠近连接杆的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对接销,对接销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一号耳机架和二号耳机架分别通过内外螺纹连接在连接杆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耳机芯的外表面靠近气囊的位置设有气门芯,气门芯与气囊之间设有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pcb板上安装散热铜座,能够将pcb板与耳机内部器件产生的热量吸收,其次,在散热铜座的两端分别设置通气漏斗,方便从散热铜座内部流过,将热量带走,由于外界空气通过散热铜座的内部,将热量带走,在此过程中,外部空气没有与耳机内部空气进行交换,不但能够将耳机密封,同时还能避免外界灰尘或水分进入到耳机内部;

2、通过在连接杆的内部安装镍钛板,能够根据使用者对耳机形状的不同需要,手动弯折与改变连接杆的形状,方便耳机与使用者的耳部贴合,提高耳机的使用效果;

3、通过在镍钛板的内部设置电热丝,能够对镍钛板进行加热,由于镍铁合金的为记忆金属,在加热的过程中,恢复原有形状;

4、通过在耳机芯的后端安装录音器,并将录音器与喇叭连接,能够将外界的声音传递到使用者的耳朵,避免使用耳机时无法听取外界的声音,而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能辅助使用者听取外界的声音;

5、通过在耳机芯的内部安装无线收发器,并在耳机架的外表面设置收发天线,能够进行物联网交流;

6、通过耳机芯的底端安装气囊,能够更好的与使用者耳部贴合,同时在气囊的内部与凹槽的内表面连接,方便对气囊进行收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中一号耳机架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中通气漏斗、散热铜座与导通管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中连接杆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中耳机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中耳机芯的结构图。

图中:1、连接杆;2、一号耳机架;3、二号耳机架;4、耳机芯;5、通气漏斗;6、散热铜座;7、导通管;8、pcb板;9、镍钛板;10、电热丝;11、录音器;12、副锂电池;13、无线收发器;14、发声器;15、气囊;16、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7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蓝牙耳机,包括连接杆1,连接杆1的两侧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一号耳机架2与二号耳机架3,且一号耳机架2与二号耳机架3分别远离连接杆1的一端均连接有耳机芯4,一号耳机架2与二号耳机架3的内部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cb板8,且pcb板8的顶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铜座6,散热铜座6的前后两端外表面均焊接有导通管7,两个导通管7分别远离散热铜座6的一端均焊接有通气漏斗5,耳机芯4的内部靠近顶端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录音器11,且录音器11的底端外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副锂电池12与无线收发器13,耳机芯4的内部靠近底端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发声器14,且耳机芯4的底端外表面靠近耳机芯4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表面设有气囊15。

参照图4所示,连接杆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镍钛板9,且镍钛板9的内部中心处设有电热丝10,连接杆1的外表面设有防滑螺纹。

参照图1,一号耳机架2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主锂电池,电热丝10与副锂电池12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主锂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参照图1,一号耳机架2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开关按钮与显示屏,显示屏位于开关按钮的上方。

参照图1,一号耳机架2的两侧外表面分别靠近通气漏斗5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与通气漏斗5的外表面之间设有橡胶垫。

参照图5-6所示,耳机芯4的底端外表面与气囊15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多个弹性绳16,且耳机芯4的底端外表面靠近发声器14的位置设有喇叭,录音器11、无线收发器13和发声器14的输入端均通过导线与副锂电池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参照图1,耳机芯4的前端外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发声孔,散热铜座6的内部开设有散热腔。

参照图1,二号耳机架3的前端外表面靠近连接杆1的顶端位置设有收发天线,且二号耳机架3的外表面靠近收发天线的位置设有多个led灯。

参照图1,连接杆1的内部靠近中心处位置固定安装有磁铁,一号耳机架2与二号耳机架3分别靠近连接杆1的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连接杆1的两端均设有对接销,对接销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一号耳机架2和二号耳机架3分别通过内外螺纹连接在连接杆1的两端。

参照图5,耳机芯4的外表面靠近气囊15的位置设有气门芯,气门芯与气囊15之间设有气管。

使用前,先将耳机戴在头上,并使得耳机芯4与使用者耳部贴合,之后手动按压镍钛板9,使得镍钛板9发生形变,与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不但方便适用于不同头型的使用者,而且使得耳机的佩戴更加舒适,当需要镍钛板9恢复原有形状时,按下开关按钮,控制一号耳机架2内部的主锂电池对电热丝10进行通电,电热丝10通电产生高温,对镍钛板9进行加热,由于镍钛板9的为记忆金属,在受到高温加热时,能够恢复原有形状,因此方便进行多次使用,通过气门芯向气囊15中充气,气囊15充气膨胀,将使用者耳部与耳机芯4之间的间隙密封,使得声音更好的传播到使用者的耳部,避免声音外泄,且能够与不同使用者的耳部贴合,之后关闭将气门芯,完成气囊15的充气,当需要对气囊15进行收放时,通过气门芯将气囊15中的空气放出,由于气囊15与凹槽的内部设有弹性绳16,在气囊15放气后,弹性绳16将气囊15向凹槽中拉,使得气囊15收缩到将凹槽中,完成收放,在使用时,打开手机蓝牙与耳机中的无线收发器13连接,由发声器14发出声音,其次,还能通过无线收发器13与外界物联网进行连通,方便进行物联网通讯,由于在耳机芯4的外部安装录音器11,能够记录外界发出的声音,再由喇叭发出声音,提醒使用者,避免使用者无法及时接收到外界声音信息而造成一定的危险,同时还能辅助使用者听取外界声音。

散热时,外界的空气听过一侧的通气漏斗5的汇聚,进入到导通管7中,并由导通管7将空气送入到散热铜座6中,由于散热铜座6与pcb板8连接,能够将pcb板8产生的热量吸收,因此在空气通过散热铜座6内部时能够将热量一起带走,在此过程中,外部空气没有与耳机内部空气进行交换,因此不但能够将耳机密封,同时还能避免外界灰尘或水分进入到耳机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