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0171发布日期:2019-10-09 06:49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头又称为电脑相机、电脑眼、电子眼等,是一种视频输入设备,被广泛的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提升,加上感光成像器件及光学镜头技术的成熟,这使得它广泛的应用于目前各种的数码影像、安防监控、电子眼等,尤其是用在手机上,手机摄像头分为内置和外置,内置摄像头是指摄像头在手机内部,比较便捷,随着摄像头像素的提高,其拍摄效果也越来越接近传统卡片。

拍摄效果与摄像头像素、摄像头材质及变焦有直接关系,目前市面上的变焦摄像头普遍存在拍摄出来的图片为模糊和斑点现象,并且拍摄的图片会出现不清晰,不明亮的情况,导致成像效果不好,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非常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拍摄出清晰、明亮的图片,能够对消除图片的模糊和斑点现象,并且有效的改善了聚焦准确性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音圈马达、线路板、芯片和连接器,所述芯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线路板一端的侧面,所述芯片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音圈马达盖合在所述芯片上与所述线路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镜头转动连接在所述音圈马达上,所述音圈马达与所述芯片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粘接在所述线路板另一端的侧面上,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拍摄出清晰、明亮的图片,能够对消除图片的模糊和斑点现象,并且有效的改善了聚焦准确性高,操作方便,特别是对被摄物的聚焦,自动对焦更具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摄影者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所拍摄的画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音圈马达与所述芯片之间还设有滤光片和用于放置所述滤光片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芯片的侧面粘接,所述支架内设有放置台,所述滤光片放置所述放置台,所述支架与所述线路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音圈马达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透光性,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光,减少光衰减。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音圈马达连接的连接凸起,所述音圈马达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相配合的连接凹槽,所述音圈马达上还设有连接杆,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置于所述连接孔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镜头的稳定性防止抖动。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用于稳固所述音圈马达的连接缺口,所述音圈马达上设有限定块,所述限定块置于所述连接缺口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镜头的稳定性防止抖动。

进一步,所述音圈马达上设有通道,所述镜头置于所述通道内并与所述音圈马达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镜头进行移动从而进行对焦。

进一步,所述线路板上粘接设有第一补强片和第二补强片,所述第一补强片位于所述线路板连接有所述芯片的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补强片位于所述线路板连接有所述连接器的另一侧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线路板进行加强,用于抗外力,避免变形。

进一步,所述镜头采用5P结构,具有5块镜片,视场角为79度,光圈为2.2,焦距为2.38,解析像素为1300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拍摄的图片更清晰,明亮。

进一步,所述线路板为多层板布线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输速度高,信号更稳定。

进一步,所述模组的总长为21mm,高度为5.2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安装在电子设备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拍摄清晰、明亮的图片并显示在电子设备上,拍摄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板一面的电路分布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板另一面的电路分布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镜头,2、音圈马达,3、滤光片,4、支架,5、第一补强片,6、线路板,7、第二补强片,8、连接器,9、连接凸起,10、连接杆,11、芯片, 12、放置台,13、连接缺口,14、连接孔,15、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1、音圈马达2、线路板6、芯片11和连接器8,芯片11固定连接在线路板6一端的侧面,芯片11与线路板6电连接,芯片11通过自动固晶机、弹夹、载板、吸嘴,再通过弹夹、载板后,再通过0.9mil的金线焊接固定连接,焊接完成后经过自动镜座贴合机贴合,芯片11为SONY(索尼)IMX214IC 芯片11,芯片11用于控制镜头1拍摄,音圈马达2的启动和关闭,以及控制信号的传输,用来接收通过镜头1的光线,并且将这些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音圈马达2盖合在芯片11上与线路板6的侧面固定连接,镜头1转动连接在音圈马达2上,音圈马达2与芯片11电连接,通过芯片11控制音圈马达2转动时间,从而带动镜头1在音圈马达2内转动,实现快速对焦,能够拍摄清晰明亮的照片,镜头1采用5P结构,具有5块镜片,视场角为 79度,光圈为2.2,焦距为2.38,解析像素为1300万,分辨率4000×3100,连接器8粘接在线路板6另一端的侧面上,线路板6为柔性线路板6,为多层板布线结构,保证传输速度稳定,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器8与线路板6电通过粘接剂连接,通过连接器8将拍摄的信号传输到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

优选地,音圈马达2与芯片11之间还设有滤光片3和用于放置滤光片3 的支架4,滤光片3为光学玻璃表面为光学IR膜滤光片3,透光性强,能够有效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光,减少光衰减,提高透光性,支架4采用工程PC 材料具有耐磨抗力效果,支架4与芯片11的侧面粘接,支架4内设有放置台12,滤光片3放置在放置台12,滤光片3位于芯片11的上方,芯片11 接收到滤光片3过滤的光信号,支架4与线路板6的侧面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音圈马达2与支架4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

优选地,支架4上设有与音圈马达2连接的连接凸起9,音圈马达2上设有与连接凸起9相配合的连接凹槽(图中未标出),连接凸起9卡入到连接凹槽中,使得支架4与音圈马达2连接稳固,避免出现抖动情况,导致拍摄效果不好,音圈马达2上还设有连接杆10,支架4上设有与连接杆10相配合的连接孔14,连接杆10置于连接孔14中,同样为提高音圈马达2和支架4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出现镜头1抖动的情况;支架4上还设有用于稳固音圈马达2的连接缺口13,音圈马达2上设有限定块(图中未标出),限定块置于连接缺口13中,同样为提高音圈马达2和支架4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出现镜头1抖动的情况;

优选地,音圈马达2上设有通道15,镜头1置于通道15内并与音圈马达2螺纹连接,音圈马达2包括线圈,磁铁组和两个弹片构成,线圈通过上下两个弹片固定在磁铁组内,线圈与镜头1的一端传动连接,当给线圈通电时,线圈会产生磁场,线圈磁场和磁石组相互作用,线圈会向上移动,而锁在线圈里的摄像头便一起移动,当断电时,线圈在弹片弹力下返回,这样就实现了自动对焦功能;

优选地,线路板6上粘接设有第一补强片5和第二补强片7,第一补强片5位于线路板6连接有芯片11的另一侧面上,第一补强片5为钢片,通过粘接剂粘接在线路板6上,第一补强片5与芯片11相对设置,第二补强片7位于线路板6连接有连接器8的另一侧面上,第二补强片7为无胶电解铜,第二补强片7与连接器8相对设置,第二补强片7通过粘接剂粘接在线路板6上,达到线路板6的抗外力作用,不易出现变形;

模组的总长为21mm,高度为5.2mm,模组核心规格为8.5*8.5mm;

镜头是将拍摄景物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器件,主要参数为光圈.景深.焦距。光圈是安装在镜头上控制通过镜头到达传感器的光线多少的装置,除了控制通光量,光圈还具有控制景深的功能,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平时在拍人像时背景朦胧效果就是小景深的一种体现。

景深是在摄影机镜头前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焦距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传感器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本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的工作原理是拍摄景物通过镜头,将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芯片传感器上,然后光学图像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变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加工处理,再被送到手机处理器中进行处理,手机上所谓的自动对焦功能,本质上是集成在手机ISP中的一套数据计算方法。当取景器捕捉到最原始的图像后,这些图像数据会被当作原始资料传送至ISP中,此时ISP便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如果原始图像的对焦是不准确的,那么毗邻的像素密度将十分接近。而此时ISP会有一套单独的算法对这些像素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反映在手机使用者眼中的,便是自动对焦过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具体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拍摄景物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出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