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及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6343发布日期:2019-07-17 05:2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及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的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及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用于汽车导航也越来越普遍,为了方便对手机进行固定,一般通过在汽车的中控台上设置手机支架对手机进行固定,以方便驾驶员查看手机。

现有的手机支架一般包括夹持手机的夹持部和插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上的插接部,以方便手机支架的拆装。但是,在汽车需要开启空调时,这种手机支架在夹持手机后会使手机封堵汽车空调的出风口,从而影响汽车空调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旨在解决手机支架封堵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该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包括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处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杆具有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垂直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分隔开的有效长度,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用于与手机支架连接的快拆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安装座和呈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且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形成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相匹配的夹持口。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具有一开口端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夹持片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片与所述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紧固部件,所述第一紧固部件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二夹持片连接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相靠近,以使所述夹持口收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和第一夹持片,所述第一紧固部件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片与所述第二夹持片之间;所述第一转动块具有可与所述安装座的表面相抵接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到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面到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转动轴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上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包括箍体和第二紧固部件,所述箍体具有在周向上的断口,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箍体相匹配的插接柱;所述箍体的断口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块,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块,且所述第一紧固块与第二紧固块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紧固部件用于驱动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相靠近,以使所述箍体抱紧所述插接柱。

优选地,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包括第二连接柱、第二弹簧和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块并与所述第二紧固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之间,所述第二转动块具有可与所述第一紧固块抵接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远离所述第二紧固块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抵接面到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抵接面到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转动轴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安装座进行支撑的角度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转动球和套在所述转动球上并可转动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手机支架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包括座体和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该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包括: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处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接杆具有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垂直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分隔开的有效长度,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用于与手机支架连接的快拆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安装座和呈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且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形成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相匹配的夹持口。

优选地,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手机耦合的无线充电装置。

优选地,所述快拆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转动球和套在所述转动球上并可转动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手机支架的内螺纹;所述连接位为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空腔圆柱,所述空腔圆柱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套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空腔圆柱上还设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分布、贯穿内外侧壁且在端部开口的形变槽,所述转动球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空腔圆柱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从而使第二连接端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连接时第一连接端远离汽车空调出风口。同时,在第一连接端上设置与手机支架连接的快拆结构。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使手机支架无法封堵汽车空调出风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机支架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该手机支架的转接装置包括连接杆300、分别设置在连接杆300的两端处的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连接杆300具有使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在垂直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分隔开的有效长度,第一连接端100设有用于与手机支架连接的快拆结构110,第二连接端200包括安装座210和呈相对地设置在安装座210上的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且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形成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相匹配的夹持口。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端100上设置有快拆结构110,快拆结构110与手机支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插接、卡接、螺纹连接以及转动连接其中的任意一种。第二连接端200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插接或卡接。连接杆300可以采用多种形状,可以是L型、Z型或者直线型,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0优选采用L型圆柱体,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分别位于连接杆300的两端上,且连接杆300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使第二连接端200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连接时第一连接端100远离汽车空调出风口。第二连接200端包括安装座210、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安装座210可以是一个任意形状的块状体,本实施例中,优选安装座210为矩形块。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安装座210上,从而形成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相匹配的夹持口,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相对的侧面为夹持面。为了增加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对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的夹持强度,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的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部。防滑部可以是在夹持面上刻画的防滑纹路,也可以是在夹持面上铺设一层橡胶,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上脱落。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优选采用同一样形状的矩形片状体,为了增加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的强度,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的厚度以及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杆300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100与第二连接端200,从而使第二连接端200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连接时第一连接端100远离汽车空调出风口,从而使手机支架无法封堵汽车空调出风口。

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第二连接端200与不同类型的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连接,安装座210上开设有具有一开口端的第一容置腔211。第一容置腔211的大小根据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的大小来设置,从而方便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的一端通过第一容置腔211的开口端部分安装在第一容置腔211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一容置腔2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夹持片230设置第一容置腔211的底部活动连接。为了方便调节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之间的距离,安装座210上还设置有第一紧固部件240。第一紧固部件240包括第一连接柱241,第一连接柱241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置腔211的侧壁与第二夹持片230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与第二夹持片230固定连接,再利用在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之间设置弹性件的方式,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柱241与第一容置腔211的侧壁螺纹连接且还与第二夹持片230转动连接的方式。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10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容置腔211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夹持片220上设置有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接,同时第二夹持片230与第一容置腔211的底部滑动连接,第二夹持片230也可以是悬空设置在第一容置腔211内。为了方便调节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之间的距离,第一紧固部件240还包括第一弹簧242和第一转动块243。如实施例二中的第一连接柱241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第二夹持片23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块243铰接,且第一转动块243位于安装座210的外侧。第一转动块243优选为矩形块,其中一个侧面为第一抵接面244,与第一抵接面244相邻且相对的两个侧面为第二抵接面245,同时,第一抵接面244到第一连接柱24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抵接面245到第一连接柱24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为了方便第一转动块243与第一连接柱241铰接,第一转动块243上位于第一抵接面244上设置有具有两个开口端的第一转动槽246。第一连接柱241容置在第一转动槽246内,且第一连接柱241通过转轴与第一转动槽246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弹簧242套设在第一连接柱241上,且第一弹簧2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抵接。为了方便第一转动块243转动,第一抵接面244与第二抵接面245相交的位置设置有圆倒角,同时,第一转动块243上与第一抵接面244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扳块247,第一扳块247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243使第一抵接面244或第二抵接面245与安装座210的表面抵接,以此实现第一夹持片220与第二夹持片230相向或相对移动。

实施例四,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方便第二连接端200与连接杆300连接,连接杆300的其中一端上设置有卡箍400,安装座210上设置有与卡箍400连接的插接柱212。卡箍400包括箍体410和第二紧固部件420,箍体410优选采用半环筒型结构,以使箍体410具有在周向上的断口,箍体410套设在插接柱212上。为了方便第二紧固部件420对箍体410内的插接柱212进行紧固,箍体410的断口处的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块412,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块413。第二紧固部件420通过驱动第一紧固块412和第二紧固块413相向移动,从而对箍体410内的插接柱212进行紧固。第二紧固部件420可以是采用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第一紧固部件240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螺杆与螺母配合的方式。同时,为了限制插接柱212在箍体410内随意转动,箍体410的内壁上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一限位齿411,插接柱212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齿41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齿,插接柱212安装在箍体410内时,第一限位齿411与第二限位齿相啮合。

实施例五,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对箍体410内的插接柱212进行紧固,优选第二紧固部件420采用与第一紧固部件240相同的机构,第二紧固部件420包括第二连接柱421、第二弹簧和第二转动块422。为了方便第二连接柱421与第二紧固块413连接,第一紧固块41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连接柱421的其中一端穿过第三通孔与第二紧固块413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螺纹连接。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接柱421上,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紧固块412和第二紧固块413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抵接。第二转动块422优选为矩形块,其中一个侧面为第三抵接面423,与第三抵接面423相邻且相对的两个侧面为第四抵接面424。第二转动块422上位于第三抵接面423处与第二连接柱421上远离第二紧固块413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转动块422与第一紧固块412上的外侧面抵接,同时第三抵接面423到第二连接柱42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第四抵接面424到第二连接柱42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第二转动块422可绕铰接处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块422在第三抵接面423与第四抵接面424之间转换。为了方便第二转动块422与第二连接柱421铰接,第二转动块422上位于第三抵接面423处设置有具有两个开口端的第二转动槽425。第二连接柱421容置在第二转动槽425内,且第二连接柱421通过转轴与第二转动槽425的侧壁转动连接。为了方便第二转动422块转动,第三抵接面423与第四抵接面42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圆倒角,同时,第二转动块422上与第三抵接面423相对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扳块426,第二扳块426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第二转动块422使第三抵接面423或第四抵接面424与第一紧固块412的外侧面抵接,以此实现第一紧固块412与第二紧固块413相向或相对移动。

实施例六,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受力过大而损坏,安装座210上还设置有角度限位块213。角度限位块213可以为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长条形柱体,优选角度限位块213朝向垂直于第一夹持片220和第二夹持片230的夹持面的方向延伸预设距离。为了方便角度限位块213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角度限位块213可以是采用伸缩杆结构,从而可以调节角度限位块213的长度。角度限位块213还可以是与安装座210为可拆卸式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卡接或螺纹连接中的任意一种,从而方便了转接装置的收纳。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座210上设置角度限位块213,利用角度限位块213抵接在汽车中控台上对转接装置进行支撑,有利于防止转接装置安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的百叶片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坠落。

实施例七,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方便第一连接端与手机支架连接,快拆结构110包括转动球111和连接套112。转动球111优选为球体,且转动球111的横街面积大于第一连接端100的横截面积,转动球111与连接杆300固定连接。连接套112具有与转动球111相匹配的第二容置腔,且第二容置腔具有一个与转动球111相匹配的开口端。连接套112上开设有贯穿第二容置腔底部的第四通孔,且第四通孔与第一连接端100相匹配。连接套112通过第四通孔套设在第一连接端100上并可绕转动球111转动,优选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略小于转动球111的横截面积。为了方便连接套112与手机支架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或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螺纹连接,第二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实施例八,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包括座体5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转接装置,座体500上设置有与快拆结构110连接的连接位510,该转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手机支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九,为了方便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座体500上还可以设置无线充电装置,当手机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时,无线充电装置能自动对手机行进充电,从而进一步的拓展了该手机支架的应用。

实施例十,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座体500与实施例七中的快拆结构110连接,连接位510为设置在座体500上的空腔圆柱,从而转动球111至少可以部分嵌入空腔圆柱内。空腔圆柱的外侧面上设有与连接套112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方便连接套112与空腔圆柱进行螺纹连接,有利于防止转接球111从空腔圆柱内脱落。为了方便转动球111在空腔圆柱内转动,空腔圆柱的内壁的周向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12,转接球111安装在空腔圆柱内时,且转接球111的一部分容置在环形凹槽512内。空腔圆柱上还设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分布、贯穿内外侧壁且在端部开口的形变槽511,使空腔圆柱分割成多个弧形片状体,从而方便利用多个弧形片状体的形变对转动球111在与连接套112螺纹连接时形成夹持状态。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