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6601发布日期:2019-07-27 10:5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基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在偏远山区及海岛环境内的通讯基站,由于供电线路的设置成本较大且难以抵达,通常会利用光伏板借助太阳能对供电系统进行一定补充,从而减轻市电供电压力。而太阳在不同时间段的照射角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为了获得最佳的照射角度,需要对光伏板进行不断的角度调节;且传统的通讯基站,其主杆件都是整体结构,非常不利于搬运。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便于搬运安装、可以动态调整光伏板角度的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搬运安装、可以动态调整光伏板角度的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包括支撑组件和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顶部,包括天线和光伏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第一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包括立杆和信号杆;所述信号杆固定安装在立杆上;所述光伏板一端与立杆铰接相连,且背光一侧与立杆之间设置有弹性撑杆;所述光伏板远离立杆的一端上连接设置有拉绳;所述第一筒体侧面设置有环扣;所述拉绳远离光伏板的一端穿过若干环扣,向下延伸至接近地面处。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筒体之间连接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筒体和安装环;所述第二筒体的两头分别嵌设进上下端的第一筒体内;所述安装环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外侧;所述安装环夹持设置在相邻第一筒体之间,并与之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旋转安装有转梯;所述转梯一侧为曲面,与安装口周围的侧壁契合形成完整圆柱面,另一侧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蹬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向外延伸设置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与上下方的蹬板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对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包括支撑组件和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顶部,包括天线和光伏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第一筒体;这种拼接结构利于在搬运时分批进行,从而大大降低了搬运难度,非常适合于偏远山区及海岛等地形复杂的环境;所述天线包括立杆和信号杆;所述信号杆固定安装在立杆上;所述光伏板一端与立杆铰接相连,且背光一侧与立杆之间设置有弹性撑杆;所述光伏板远离立杆的一端上连接设置有拉绳,以此实现光伏板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同步变化的目的,显著提高了光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通讯基站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筒体与固定件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光电互补型太阳能通讯基站,如附图1所示,包括支撑组件1和功能组件2;所述功能组件2设置在支撑组件1的顶部,包括天线21和光伏板22;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第一筒体11,这种拼接结构利于在搬运时分批进行,从而大大降低了搬运难度,非常适合于偏远山区及海岛等地形复杂的环境。

所述天线21包括立杆201和信号杆202;所述信号杆202固定安装在立杆201上;所述光伏板22一端与立杆201铰接相连,且背光一侧与立杆201之间设置有弹性撑杆204;所述光伏板22远离立杆201的一端上连接设置有拉绳203;当向下拉紧拉绳203时,光伏板22的板面下端向下偏转;当松开拉绳203时,板面下端向上偏转;通过以上操作,即可实现光伏板22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同步变化的目的,显著提高了光照效率;所述第一筒体11侧面设置有环扣101;所述拉绳203远离光伏板22的一端穿过若干环扣101,向下延伸至接近地面处,从而防止拉绳203受风的影响发生摆动,影响操作。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相邻所述第一筒体11之间连接设置有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包括第二筒体102和安装环103;所述第二筒体102的两头分别嵌设进上下端的第一筒体11内,可以有效增强连接处的抗弯折强度;所述安装环103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102外侧;所述安装环103夹持设置在相邻第一筒体11之间,并与之通过螺栓安装固定。

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筒体11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104;所述安装口104内旋转安装有转梯105;所述转梯105一侧为曲面,与安装口104周围的侧壁契合形成完整圆柱面,另一侧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蹬板106;当平时不需要进行登高作业时,旋转转梯105使之朝外一侧与周围避免契合,从而将蹬板106保护在第一筒体11的内腔中;当需要进行登高时,再将转梯105翻转过来,工作人员踩着蹬板106就可以爬上高处;为了使蹬板106在攀登过程中不晃动,可以在转梯105上设置限位插销,防止其随意转动。

所述安装环103向外延伸设置有辅助板107;所述辅助板107与上下方的蹬板106在高度方向上位置对应,从而避免相邻第一筒体11的两个蹬板106之间间隔过大的问题,使攀登过程更加安全;基站所需要布置的线束均可从第一筒体11和固定件12的内部穿过,这样可以保证线束不外露,显著延长了相关线路的使用周期,节省了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