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087发布日期:2019-09-12 09: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音频传输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远距离音频传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以太网和无线保真(WiFi)作为常见的远距离信号传输手段,适用于大多数终端。但在为不同的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由于结构的变动和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尺寸的变动,往往需要重新布局设计电路,导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调试音频指标,且音频参数及射频参数指标无法统一达到最佳,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为不同的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无线模块;以及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无线模块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存储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四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五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六端口与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的第二端口与一无线天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七端口与一集成电路总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八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接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九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从机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端口与一模数采集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一端口与一相机串行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二端口与一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三端口与一串行外设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四端口与一通用异步收发器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的第十五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音频传输装置还包括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的第十六端口、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的第四端口、所述无线模块的第三端口以及所述存储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处理器接收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或者无线模块输出的音频数据后,能通过线性音频输出接口输出该音频数据,同时当处理器通过线性音频输入接口接收到音频数据时,能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模块或者无线模块输出该音频数据,即,通过将处理器、以太网物理层模块、无线模块、线性音频输出接口和线性音频输入接口集成于一体,使得各类终端产品能直接使用其实现音频传输,从而使得在为不同的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不需要重新布局设计电路,进而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音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处理器;2、以太网物理层模块;3、无线模块;4、存储器;5、线性音频输入接口;6、线性音频输出接口;7、通用输入输出接口;8、以太网输出接口;9、无线天线;10、集成电路总线;11、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接口;12、通用串行总线从机接口;13、模数采集接口;14、相机串行接口;15、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16、串行外设接口;17、通用异步收发器接口;18、麦克风接口;19、电源模块;20、以太网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1;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无线模块3;以及存储器4。

其中,所述处理器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无线模块3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存储器4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四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五端口与一线性音频输出接口6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六端口与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7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二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出接口8电连接,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三端口与一以太网输入接口20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3的第二端口与一无线天线9电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主要作用为:将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或者无线模块3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格式解码成数字信号再数模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通过线性音频输出接口6输出给外部(如终端产品的播放器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1集成了音频编解码功能,此部分的编解码为音频数据格式的编解码,例如常用的MP3等数据格式是经过压缩的,因此需要解码成完整的音频数字信号。另外,上述处理器1还用于接收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或者无线模块3传输过来的控制指令、配置数据、文件等,以及接收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传输过来的本地状态数据。其中,处理器1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会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7输出给外部(如终端产品的控制器等),同时处理器1在接收到配置数据、文件、本地状态数据后,会将这些数据存储于存储器4中,以便后续查询相关文件。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十五端口与一麦克风接口18电连接。

相应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还用于通过麦克风接口18或者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采集模拟音频信号,并将该模拟音频信号编码后传输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或者无线模块3。需要说明的是,此部分的编码为音频数据格式的编码,例如压缩成常用的MP3等数据格式,以节省数据大小节省网络传输时长。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主要作用为:通过以太网输入接口20接收来自以太网络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解扰及解码后传输给处理器1部分;在接收到处理器1输出的数据后,对该数据进行编码及加扰后通过以太网输出接口8传输到以太网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自身具备解扰、解码、编码及加扰的功能。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无线模块3的主要作用为:通过无线天线9接收来自无线网络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解码后传输给处理器1部分;在接收到处理器1输出的数据后,对该数据进行编码后通过无线天线9传输到无线网络。需要说明的,上述无线模块3自身具备解码、编码的功能。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上述无线模块3可以为WiFi模块。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当处理器1接收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或者无线模块3输出的音频数据后,能通过线性音频输出接口6输出该音频数据,同时当处理器1通过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接收到音频数据时,能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或者无线模块3输出该音频数据,即,通过将处理器1、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无线模块3、线性音频输出接口6和线性音频输入接口5集成于一体,使得各类终端产品能直接使用其实现音频传输,从而使得在为不同的终端产品设计实现音频传输的电路时,不需要重新布局设计电路,进而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网络需要,上述音频传输装置中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和无线模块3可以二选一,存储器4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存储量的存储器4,以满足用户需求。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音频传输装置还包括一电源模块19,所述电源模块19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1的第十六端口、所述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的第四端口、所述无线模块3的第三端口以及所述存储器4的第二端口电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源模块19主要用于给处理器1、以太网物理层模块2、无线模块3以及存储器4提供工作电源,确保音频传输装置能正常工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持续供电,该电源模块19的输入端口可与一充电接口电连接,以便能持续供电。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七端口与一集成电路总线10电连接,以便将音频传输装置装配于终端产品内。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八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主机接口11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第九端口与一通用串行总线从机接口12电连接,便于音频传输装置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十端口与一模数采集接口13电连接,以便处理器1能直接接收到数字信号,减少处理时间。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十一端口与一相机串行接口14电连接,以便处理器1能从视频采集设备接收音频数据。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十二端口与一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15电连接,以便处理器1能安全地从外部设备接收音频数据,以及向外部设备输出音频数据。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十三端口与一串行外设接口16电连接,以便处理器1能与外部各种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以交换音频数据。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的第十四端口与一通用异步收发器接口17电连接,以便处理器1能与外部设备异步收发音频数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