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扬声器的出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379发布日期:2019-08-03 16:0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扬声器的出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扬声器的出音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扬声器1俗称喇叭,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扬声器通常是盒状的模块结构,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底部区域,其发声区朝向移动终端的底侧边框,发出的声音由机壳2底侧边框上的出音孔3散出,出于美观考虑,出音孔3通常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居中设置。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普及,显示屏的FPC10更多的选择从整机的下端出线,这就导致显示屏下方的厚度增加很多,而受轻薄化潮流的影响,整机的厚度又不能做得太厚,所以只能将显示屏与扬声器之间的壳体支撑结构变薄,这样才能使扬声器发声区正对出音孔,由此一来,当手机不慎跌落时,由于显示屏后方的支撑强度不足,显示屏较容易发生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扬声器的出音结构。

上述移动终端扬声器的出音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扬声器发声区外的导音型材,所述导音型材内设有出音通道,所述出音通道包括靠近移动终端前侧设置的前倾斜壁面和靠近移动终端后侧设置的后倾斜壁面,所述前倾斜壁面和后倾斜壁面沿出音方向均向移动终端的前侧倾斜,且所述前倾斜壁面与所述后倾斜壁面的倾斜角度不同。

可选的,沿出音方向,所述前倾斜壁面与所述后倾斜壁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可选的,沿出音方向,所述前倾斜壁面和所述后倾斜壁面均延伸至与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中部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

可选的,沿出音方向,所述出音通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前倾斜壁面后方的前水平壁面和连接在所述后倾斜壁面后方的后水平壁面,所述前水平壁面和后水平壁面均平行于移动终端的水平方向。

可选的,所述前水平壁面较所述后水平壁面长。

可选的,所述后水平壁面与所述后倾斜壁面之间为棱角过渡。

可选的,所述后倾斜壁面沿出音方向分为多个段区,多个所述段区向移动终端前侧的倾斜角度依次增大。

利用上述出音结构,可以将扬声器更偏向机壳的后侧设置,以此对较厚的显示屏形成避让,并且,在扬声器与显示屏之间可形成更高的厚度空间,在该空间内可设置更厚、强度更高的显示屏支撑结构,由此可显著提高显示屏的强度,当移动终端不慎跌落时显示屏不容易损坏;并且,倾斜的出音通道可以将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倾斜的引导至底侧边框的中部区域,所以机壳底侧边框上的出音孔可居中设置,不影响美观性;另外,倾斜的出音通道还可以将更多的声波引导向人脸所在的方向,从而可提高用户的视听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和上述任一可选方案所述的移动终端扬声器的出音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屏的补强型材。

可选的,所述补强型材与所述导音型材连接。

采用有上述扬声器出音结构的移动终端,可适应全面屏移动终端较厚的显示屏,且外观出音孔的位置仍可以居中设置,不影响整机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移动终端中扬声器与出音孔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扬声器的出音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扬声器;2、机壳;3、出音孔;4、密封泡棉;5、出音通道;6、后倾斜壁面;61、第一段区;62、第二段区;7、后水平壁面;8、前水平壁面;9、前倾斜壁面;10、FPC;11、显示屏;12、补强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扬声器的出音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扬声器1发声区外的导音型材,导音型材内设有出音通道5,该出音通道5用于将扬声器1发出的声音引导向机壳上的出音孔;该出音通道5包括靠近移动终端前侧设置的前倾斜壁面9和靠近移动终端后侧设置的后倾斜壁面6,出音通道5的左右两侧可以由出音型材限定形成,也可以由其他型材或机身边框限定形成;前倾斜壁面9和后倾斜壁面6沿出音方向均向移动终端的前侧倾斜,且前倾斜壁面9与后倾斜壁面6的倾斜角度不同,由此限定形成的出音通道5也是向移动终端的前侧倾斜。

利用上述出音结构,可以将扬声器1更偏向机壳的后侧设置,以此对较厚的显示屏11形成避让,并且,在扬声器1与显示屏11之间可形成更高的厚度空间,在该空间内可设置更厚、强度更高的支撑结构以支持显示屏11,由此可显著提高显示屏11的强度,当移动终端不慎跌落时显示屏11不容易发生损坏;并且,倾斜的出音通道5可以将扬声器1发出的声音倾斜的引导至底侧边框的中部区域,所以机壳底侧边框上的出音孔可居中设置,不影响美观程度;另外,倾斜的出音通道5还可以将更多的声波引导向人脸所在的方向,从而可提高用户的视听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出音方向,前倾斜壁面9与后倾斜壁面6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由此形成前宽后窄的出音通道5,较宽的前端可以收纳扬声器1发出的更多声波,而较窄的后端可以更适应于出音孔的大小,由此可降低声音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出音方向,前倾斜壁面9和后倾斜壁面6均延伸至与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中部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此相对应的,机壳底侧边框上的出音孔可以设置在厚度方向的中部区域,从而不影响其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出音方向,出音通道5还包括连接在前倾斜壁面9后方的前水平壁面8和连接在后倾斜壁面6后方的后水平壁面7,前水平壁面8和后水平壁面7均平行于移动终端的水平方向。前水平壁面8和后水平壁面7限定形成了一段沿移动终端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出音通道5,一方面,透过出音口向内观察时,看到的是一直段向内延伸的通道,相比于直接看到前倾斜壁面9,不会给人造成出音口被堵住的误导;另一方面,扬声器1直射出的声波,很大一部分被后倾斜壁面6反射向前水平壁面8,随后一些声波被前水平壁面8直接反射出出音孔,而另一些声波则被反射向后水平壁面7,然后由后水平壁面7再反射出出音孔。其中,前水平壁面8和后水平壁面7反射出的声波分别射向移动终端的后侧和前侧,由此保证了较宽广的出音范围。

其中,前水平壁面8优选较后水平壁面7长,一方面可以将前倾斜壁面9隐藏得更深,因光线较暗,较难从外界观察到。另一方面,扬声器1直射出的声波,经后倾斜壁面6的反射后,一部分直射声波射向长出于后水平壁面7的部分前水平壁面8上,此部分直射声波进一步被该部分前水平壁面8反射射向后水平壁面7,最终被后水平壁面7反射射向移动终端的前方;而另一部分直射声波则射向与后水平壁面7相对的部分前水平壁面8上,此部分声波更多的被该部分前水平壁面8直接反射向移动终端的后方,由此可以使射向移动终端前方和后方的声波分布更为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水平壁面7与后倾斜壁面6之间为棱角过渡,由于扬声器1发出的声波大部分都是经过反射后才由出音孔射出的,所以沿移动终端的水平方向射出的声波较少,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将后水平壁面7与后倾斜壁面6采取棱角过渡,扬声器1发出的直射声波在射向该棱角后,会发生衍射的现象,衍射后的声波分散向各个方向,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水平出射声波不足的现象。相应的,前倾斜壁面9与前水平壁面8之间可采用弧面过渡,弧面过渡结构可以反射出更分散的声波,从而有助于提升出射声波的各向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倾斜壁面6沿出音方向分为多个段区,多个段区向移动终端前侧的倾斜角度依次增大。具体的,以后倾斜壁面6沿出音方向分为第一段区61和第二段区62为例,由于第一段区61向移动终端的前侧倾斜程度较小,所以第一段区61反射的声波更趋向于移动终端的水平方向;而第二段区62的倾斜程度较大,所以第二段区62反射的声波更趋向于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述不同方向的两组声波后续再经过前水平壁面8和后水平壁面7的反射,由于前水平壁面8和后水平壁面7相对平行,所以两组声波的倾斜程度不再被改变。最终,上述声波在射出出音孔后,经第一段区61反射的声波仍是较趋近于移动终端的水平方向,而经第二段区62反射的声波也仍是更趋近于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因此,通过不同倾斜角度的多个段区,可以使声波更均匀的由出音孔射出,而且还能进一步扩大声波的射出范围。

另外,倾斜角度依次增大的多个段区可对一定范围的声波形成收拢作用,进而,被收拢后的较强声波很大一部分会射向后水平壁面7与所述后倾斜壁面6之间的棱角,由此在该棱角后方可形成更强的衍射声波,从而可进一步改善出射声波的各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终端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扬声器的出音结构,该出音结构可适应移动终端较厚的全面屏设计,同时外观出音孔的位置仍可以居中设置,不影响整机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在扬声器1与显示屏11之间还设有用于支撑显示屏11的补强型材12,该补强型材12可以是机壳的一部分;由于本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出音结构可以使扬声器1与显示屏11之间形成更高的厚度空间,所以该补强型材允许被设置得较厚,从而对显示屏11形成更强的支撑效果,有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防碎屏性能。

其中,补强型材12优选与导音型材连接,由此使导音型材的位置得到了固定。另外在导音型材与扬声器1之间还可以设置用于隔音的密封泡棉4,以防止声音从拼接缝隙处漏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