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311发布日期:2019-08-03 16: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电子设备的屏幕朝着越来越大的趋势发展。其中,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受到功能器件的较大限制,例如摄像头模组、受话器模组、闪光灯、传感器等的安装布局会限制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提升,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减小功能器件的尺寸来实现电子设备的高屏占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屏模组;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所述第一面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上,所述第三面具有开口;

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能够自所述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壳体,所述滑动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面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接的第二表面;

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滑动座内;

及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于所述滑动座的第二表面,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具有指纹识别区域;

当所述滑动座位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指纹识别区域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当所述滑动座移出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感光区域能够经所述第一表面接收外部的光线。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滑动座滑动连接于壳体内,且滑动座内设有第一摄像头和指纹识别模组,其中滑动座不管处于移出或移入壳体的状态,指纹识别模组上的指纹识别区域皆能够进行指纹识别操作,而第一摄像头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滑动座从壳体中移出即可使得第一摄像头的感光区域能够经滑动座的第一表面接收外部的光线,实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功能,将第一摄像头和指纹识别模组设置于滑动座,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和滑动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移动终端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移动终端的第VI局部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移动终端在其它实施例中的第VI局部的示意图;

图8是图5的移动终端的滑动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5的移动终端沿着I-I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移动终端在其它实施例中沿着I-I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滑动杆与驱动机构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该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任何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请参照图1,以移动终端100处于该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移动终端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主要包括显示屏模组1、壳体2和滑动座3,滑动座3滑动连接于壳体2上。其中,滑动座3设指纹识别模组4和第一摄像头5,滑动座3与壳体2的相对滑动,使得第一摄像头5能够在需要使用时滑出,从而避免了第一摄像头5的使用对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的屏占比带来的限制,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而指纹识别模组4设置滑动座3上,则避免了显示屏模组1和后盖上进行开孔。

可以理解的,请一并参照图2,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2内的第二摄像头8,所述第二摄像头8的感光区域背向所述显示屏模组1,即该第二摄像头8为移动终端100后置摄像头。换言之,移动终端100需要进行后置拍照时,滑动座3无需滑出即可实现。

壳体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21和所述第二面22之间的第三面23,所述第一面21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上,所述第三面23具有开口231。具体的,壳体2包括背板和中框,背板围接于中框的一侧形成壳体2的第二面22,中框的另一侧围接于显示屏模组1上。中框的前面和左面分别为壳体2的第一面21和第三面23。第三面23开设长矩形的开口231。中框沿着开口231向内部延伸形成了一个收容空间20。该收容空间20能够容置滑动座3。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所述滑动座3能够自所述开口231移入或移出所述壳体2,所述滑动座3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面21的第一表面31、与所述第一表面31相邻接的第二表面32和第三表面33,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33相对设置;第一摄像头5,所述第一摄像头5设于所述滑动座3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4设于所述滑动座3的第二表面32,所述指纹识别模组4具有指纹识别区域421;当所述滑动座3位于所述壳体2内时,所述指纹识别区域421位于所述壳体2的外部;当所述滑动座3移出所述壳体2时,所述第一摄像头5的感光区域能够经所述第一表面31接收外部的光线。

由于滑动座3能够相对壳体2滑动,移动终端100具有两种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种状态为滑动座3完全收容于壳体2内,为了便于描述,将该状态定义为缩回状态,处于该状态的移动终端100的指纹识别区域421由于位于壳体2的外部,故用户仍能够通过触摸指纹识别区域421来进行指纹识别,其中,所述滑动座3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的显示区;如图3所示,第二种状态为滑动座3相对壳体2完全伸出,将该状态定义为展出状态,处于该状态的滑动座3的第一表面31由于位于壳体2的外部,而使得第一摄像头5的感光区域能够经第一表面31接收外部的光线,以实现第一摄像头5的拍摄功能,换言之,实现移动终端100前置拍摄功能。

可以理解的,请一并参照图5和图6,当所述滑动座3位于所述壳体2内时,所述第三表面33与所述第三面23平齐。换言之,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缩回状态时,滑动座3的第三表面33与壳体2的第三面23平齐,使得移动终端100的整体结构圆润。其中,第三表面33填满壳体2的第三面23上开设的开口231,换言之,第三表面33与第三面23拼接形成壳体2一个完整的表面。其中,若壳体2的第三面23为弧面,则滑动座3的第三表面33亦对应为与第三面23光滑连接的弧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当滑动座3位于壳体2内时,第三表面33还可以相对第三面23凸出。

请一并参照图8和图9,所述滑动座3的第一表面31具有第一收容槽311,所述第一摄像头5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311;所述滑动座3的第二表面32具有第二收容槽321,所述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321中。具体的,第一收容槽311和第二收容槽321大致呈矩形,分别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以使得第一摄像头5和指纹识别模组4能够分别容置于其中,两个器件能够相隔开,以使得移动终端100或滑动座3发生跌落时,两个器件由于分别位于第一收容槽311和第二收容槽321中而不会相互碰撞,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100的可靠性。其中,第一收容槽311具有一个第一底部3111和围接于第一底部3111的四个第一侧壁3112,四个第一侧壁3112呈台阶状,以将透光镜片312固定于四个第一侧壁3112的台阶处,第一摄像头5位于四个第一侧壁3112包围的空间中,且对准透光镜片312,第一摄像头5可以透过透光镜片312接收光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滑动座3还可以设置一个容纳空间30,该容纳空间30具有分别位于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上的开孔,第一摄像头5放置于容纳空间30中,且第一摄像头5的镜头正对第一表面31;指纹识别模组4相对第一摄像头5侧立,即指纹识别模组4的指纹识别区域421正对第二表面32,且指纹识别模组4与所述第一摄像头5相接触。

可以理解的,滑动座3的第三表面33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311的缺口3113,第一摄像头5的柔性电路板可以经该缺口3113延伸至滑动座3的外部,利于第一摄像头5的走线的排布。其中,该缺口3113靠近第一底部3111,以使得承载于第一底部3111上的第一摄像头5的柔性电路板能够直接从缺口3113延伸至滑动座3的外部,以与移动终端100中的主板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而无需在第一收容槽311的内部进行其它的弯折,走线便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座3还可以通过在底壁上开设缺口3113,以将第一摄像头5的柔性电路板延伸至滑动座3的外部。

所述第二收容槽321具有一个第二底部3211和围接于所述第二底部3211的四个第二侧壁3212。其中,第二底部3211亦构成第一收容槽311的其中一个第一侧壁3112。换言之,第二收容槽321的第二底部3211与第一收容槽311的一个第一侧壁3112复用,优化了滑动座3的内部结构。指纹识别模组4承载于第二底部3211上,且位于四个第一侧壁3112围接的空间中,实现指纹识别模组4于滑动座3中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收容槽321的底部开设通孔3213,所述第二收容槽321经所述通孔3213连通至所述第一收容槽311。指纹识别模组4的电连接件43能够经通孔3213延伸至第一收容槽311中,并自缺口3113延伸至滑动座3的外部,以与移动终端100中的主板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指纹识别模组4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4。其具体结构为:如图9所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4包括感应基板41和盖板42,所述感应基板41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感应单元411,所述盖板4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表面421和第一外表面422,所述盖板42的第一内表面421设于所述感应基板41上,所述盖板42上正对所述多个感应单元411的区域为所述指纹识别区域421,所述盖板42的第一外表面422的边缘与所述第三表面33平齐。当用户接触到盖板42时,多个感应单元411的电容值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指纹的识别。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还可以为光学式指纹识别模组4,即用户只需要对准指纹识别区域421即可实现指纹识别。

可以理解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4的指纹识别区域421所在的表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三表面33平齐。换言之,盖板42的第一外表面422的边缘与第三表面33平齐。其中,所述盖板42的第一外表面422为弧面。凸出的结构利于用户辨认出其为指纹识别区域421,从而进行指纹识别。

可以理解,指纹识别模组4还具有柔性的电连接件43,所述电连接件43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感应基板41上,所述电连接件43的另一端经所述通孔3213延伸至所述滑动座3的外部。指纹识别模组4的电连接件43能够经通孔3213延伸至第一收容槽311中,并自缺口3113延伸至滑动座3的外部,以与移动终端100中的主板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5设于所述电连接件43上。换言之,电连接件43位于第一底部3111和第一摄像头5之间,电连接件43的走线设置,进一步优化了滑动座3的内部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连接件43还可以沿着第一侧壁3112排布并经缺口3113延伸出滑动座3的外部。

滑动座3与壳体2的滑动连接结构具体如下所示: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滑动座3的第三表面33设有滑动杆6,所述滑动杆6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2,所述滑动杆6的滑动方向沿着所述第三表面33至所述第二表面32的方向。具体的,滑动杆6大致为柱形体。其设置于第三表面33的中间位置,以平稳将滑动座3移出壳体2。对应的,壳体2内设有收容空间20,该收容空间20呈阶梯状,尺寸分别与滑动座3和滑动杆6相对应,以分别用于收容滑动座3和滑动杆6。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座3具有沿着Y向相背设置的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上可以分别凹设滑轨,通过滑轨与壳体2滑动连接实现滑动座3的滑动。

所述滑动杆6凸设有导向凸起61,所述壳体2内凹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滑动座3移出或移入所述壳体2的过程中,所述导向凸起61位于所述导向凹槽内。具体的,容纳空间30沿着X向设有条形的导向凹槽,以使滑动座3在滑动过程中,滑动杆6的导向凸起61始终能够位于导向凹槽中,以使得滑动座3能够沿着X向滑动,进一步提高了滑动座3滑动的可靠性。其中,导向凸起61靠近滑动杆6的端部设置,与导向凹槽的形状相对应。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滑动座3移出所述壳体2时,所述滑动杆6位于所述壳体2内。换言之,滑动座3的滑动行程大致为滑动座3沿着X向的尺寸,即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出状态时,滑动杆6完全收容于壳体2内,以使得第一摄像头5不会伸出壳体2太多,用户无需调整太多的位移进行自拍,且使得第一摄像头5和指纹识别模组4的走线不会露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滑动座3移出壳体2时,滑动杆6还可以部分位于壳体2的外侧。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照图11,所述滑动杆6具有螺纹孔62,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1和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机71上的丝杆72,所述丝杆72的转轴平行于所述滑动杆6的中心轴,所述丝杆72经所述螺纹孔62螺纹连接于所述滑动杆6,当所述电机71转动时,所述丝杆72转动并带动所述滑动杆6沿着自身中心轴方向滑动。该驱动机构7通过将丝杆72与滑动杆6的配合,将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滑动座3能够平稳的从壳体2移出或移入壳体2,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1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于所述滑动杆6的端部,所述第二电磁铁设于所述壳体2内,且与所述第一电磁铁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磁性相斥时,所述滑动杆6朝着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铁的方向滑动以移出所述壳体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开始使用时,需要使用第一摄像头5时,通过与移动终端100交互而驱动电机71转动,以带动丝杆72转动,滑动杆6相对丝杆72滑动,以将滑动座3沿着X向移出壳体2直至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出状态,外部的光线能够透光第一表面31上的透光镜片312到达第一摄像头5上,以使得第一摄像头5实现前置拍照的功能。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或靠近盖板42以实现指纹识别;在不需要使用第一摄像头5时,通过与移动终端100交互而驱动电机71转动,以将滑动座3沿着X向移入壳体2直至移动终端100处于缩回状态,此时盖板42与第三面23平齐,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或靠近盖板42以实现指纹识别。

可以理解的,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缩回状态时,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来将第一摄像头5打开。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100通过滑动座3滑动连接于壳体2内,且滑动座3内设有第一摄像头5和指纹识别模组4,其中滑动座3不管处于移出或移入壳体2的状态,指纹识别模组4上的指纹识别区域421皆能够进行指纹识别操作,而第一摄像头5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滑动座3从壳体2中移出即可使得第一摄像头5的感光区域能够经滑动座3的第一表面31接收外部的光线,实现第一摄像头5的拍摄功能,将第一摄像头5和指纹识别模组4设置于滑动座3,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