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858发布日期:2019-10-15 18:2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手机的推广,使用智能终端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智能终端的屏幕是贴合式,屏幕保护措施小而且屏幕成本高,一旦终端发生碰撞,屏幕很容易碎掉,需要更换。因此需要保护套对其进行保护,并且保护套既能让终端更美观,又能在终端发生碰撞时,也可以缓冲碰撞对终端伤害。

但是目前保护套主要是以下四种结构:软胶结构、金属+软胶结构、塑料+软胶结构、硬胶结构。这四种结构中软胶结构和塑料+软胶结构这两种缓冲能力差,容易与终端剥离,无法为终端提供安全保护,而金属+软胶结构和硬胶结构拆装难,每次拆装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与精力,并且金属对终端的信号接发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套,以解决现有的保护套拆装难和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拆卸层与保护层,所述拆卸层设在所述保护层内,与所述保护层固定在一起,所述拆卸层设有至少一个拆卸口,所述拆卸口高度至少为保护套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拆卸口的开口两侧沿保护套边沿倾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有拆卸口,通过拆卸口进行保护套拆装,使得保护套能快速拆离,能大大提高保护套的拆装效率,另外整个保护套耐热又耐磨,稳定性强,保护套拆卸层又使用液体硅胶,能作为手机的缓冲层,液体硅胶的回弹性性强,又耐热,透气性好,能对手机起到很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拆卸口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拆卸口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拆卸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保护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包括拆卸层与保护层,所述拆卸层设在所述保护层内,与所述保护层固定在一起,所述拆卸层设有至少一个拆卸口,所述拆卸口高度至少为保护套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拆卸口的开口两侧沿保护套边沿倾斜。

通过拆卸口进行拆装,使得保护套拆装更加容易,在进行拆装时,能通过拆卸口让保护套进行伸缩,而且拆卸口小并在拆卸层外设有保护层,不影响保护套是美观,也不影响保护套对手机的保护,一举两得。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拆卸口的高度分别为保护套高度的二分之一,拆卸口的开口两侧沿保护套侧边倾斜的角度为0.1-2度,使得保护套在拆卸口处的高度略低于保护套侧边。

拆卸口的高度为保护套高度的二分之一,是为了能让拆卸时更加方便快捷,而拆卸口的开口两侧沿保护套的边沿倾斜能让拆卸口在拆装时,开口的开合范围更加广。

参照图3,在与保护套平行的平面上,穿过四个顶角的拆卸口的延长线与保护套的中心相交,使得穿过拆卸口的延长线与相交与保护套中心且垂直于保护套短侧边的垂直平分线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为20-25度,在本实施例中,夹角的角度为23度。

参照图3,在本实施中,四个拆卸口的开口方向相同,开口方向均朝向保护套的正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四个拆卸口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通过设置四个拆卸口,让保护套在拆装时,四个拆卸口同时伸缩,降低了拆装的难度,并且四个顶角不影响保护套对手机的保护,而且手机的天线段一般设在手机的四个顶角上,让拆卸口与保护套的中心形成的夹角为23度,即不会影响影响手机的信号接收与发送,也降低了拆卸的难度。并且让拆卸口的开口两侧沿保护套的侧边倾斜,能让保护套在进行拆卸时,拆卸口伸缩更加容易。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拆卸层所用的材质为PC塑胶,保护层所用的材质为液体硅胶,拆卸层与保护层可以通过模具或注塑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拆卸层通过注塑制作,拆卸成注塑成型后,在拆卸层外层涂上粘合剂,再在拆卸层上注塑保护层,使得保护层与拆卸层粘合固定在一起。保护层四个顶角的圆角的厚度为0.3-0.5mm,而所述拆卸层与拆卸口相连处,拆卸层的厚度2为0.6mm-1mm。

拆卸层使用PC塑料,即耐热又耐磨,稳定性强,终端可以在拆卸层内进行多次拆装,而保护层使用液体硅胶,能作为手机的缓冲层,液体硅胶的回弹性性强,又耐热,透气性好,能对手机起到很好的保护。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另一种保护套,包括了实施例一的保护套的所有技术特征,区别在于,保护套为边框结构,参照图5,拆卸口共设有两个,两个拆卸口同时设在保护套的同一个顶角或同一侧边,两个拆卸口在保护套的同一个位置,两个拆卸口的开口相反,两个拆卸口的末端由保护套连着。

两个拆卸口的高度均为保护套高度的三分之一,将两个拆卸口的设在同一位置上,是让保护套拆卸更加容易,在一端进行拆卸时,一个拆卸口开口打开,在后头的另一个拆卸口开口闭合,两个拆卸口相互配合,能降低保护套的拆装难度。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另一种保护套,包括了实施例二的保护套的所有技术特征,保护套为边框结构,区别在于,拆卸口共设有四个,两个拆卸口为一组,两个拆卸口在同一位置上,两组拆卸口分别在保护套的侧边中间,即两组拆卸口分别设在保护套中间。

在拆卸时,通过保护套的侧边进行拆装,两个侧边且开口方向相同的拆卸口同时打开,而另外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拆卸口同时闭合,保护套能快速拆离,能大大提高保护套的拆装效率。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护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