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及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2677发布日期:2019-08-31 01:26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及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下,手机几乎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随着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现在手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除了使用功能上的进步,在手机的外观上也做了很大的改进。比如,为了美观、轻巧,手机厚度也趋向于越来越薄。而为了追求更薄的手机厚度,现推出将手机的前壳与后盖采用扣合的方式连接。

但是,为了保护屏,所以在前壳上做扣位结构并不合适。即使是将扣位结构做在前壳上,在将前壳和后盖进行结合时,造成屏不良的风险也比较高,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现在的后盖材料大多是五金材料,所以,在后盖在扣位结构会产生扣位结构制造时间长,刀具易损等问题。此外,五金材料没有弹性空间,达不到扣位效果,又因五金结构扣荷量设计只能做小,因各制造工序有累积公差问题,有扣不到位和无法装配的风险。不仅如此,在后盖上做扣位结构,当电池盖组装或制造过程中出现扣位损坏时会导致整个电池盖壳体报废。以上提到的各种情况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该弹性装配结构包括前壳、弹性扣以及后盖,其特征在于,弹性扣包括:主板,该主板一侧的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斜凸包;至少一个弹性卡扣,设置在主板上具有斜凸包的一侧,弹性卡扣一端与主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朝向主板弯曲,另一端的上方还设置有背向主板弯曲的弹性导向角;固定导向角,设置在主板的上端,且向主板的另一侧弯曲,以及两个固定板,分别沿着与主板的垂直方向设置在主板的两端,两个固定板的结构相同,固定板的中心处设置有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中,将弹性扣安装在后盖中,然后通过弹性扣与前壳扣合,大大降低了因扣位结构而导致的前壳和后盖组装时引起的屏不良的风险,在实现组装结构可靠的同时也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前壳包括导向扣,该导向扣内设置有两个与两个弹性卡扣相匹配的扣位。导向扣采用五金导向扣,充分利用五金的硬度与弹性卡扣的弹性,降低弹性卡扣与扣位相结合时导致屏不良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后盖上设置有与弹性扣形状相匹配的凹槽,该凹槽内还设置有定位件。利用螺丝通过固定板上的螺纹孔从而将弹性扣固定在凹槽中,另外,通过定位件来定位固定板的位置,提升了弹性扣与后盖之间的组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卡扣的另一端与主板之间的距离为0.20毫米~0.27 毫米。该距离确保了弹性卡扣能够卡合在前壳的卡扣位中,其中,当距离为0.25毫米时,弹性卡扣能够完美卡合在前壳的卡扣位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卡扣的另一端与主板之间的距离为0.2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斜凸包向外延伸的长度为0.18毫米~0.25毫米。该斜凸包向外延伸的长度能够顶住前壳的导向扣,固定前壳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弹性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作具体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对称地安装在手机内部的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两个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为例做具体阐述。

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包括前壳、弹性扣10以及后盖。前壳同时设置为该手机的前壳,后盖也同时设置为该手机的后盖。

前壳的内侧设置有通过模内注塑形成的五金导向扣。该五金导向扣包括两个扣位以及导向件。导向件用于指引五金导向扣的插入方向。两个扣位用于跟弹性扣10相卡合。

弹性扣10用于与前壳上的五金导向扣上的扣位卡合。包括主板 11、两个弹性卡扣12、固定导向角13以及两个固定板14。

主板11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设置。主板11的一侧的中部下方设置有向外延伸0.18mm~0.25mm的斜凸包15。该斜凸包15通过向外延伸顶住前壳上的五金导向扣,从而进一步固定导向扣。另外,斜凸包15的设置还能够方便前壳与弹性扣10的拆卸。

两个弹性卡扣12分别按照一定的间隔设置在斜凸包15的两侧。两个弹性卡扣12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弹性卡扣12为例做详细阐述。

弹性卡扣12的一端与主板1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朝向主板11 弯曲,尾端水平设置。该水平尾端上设置有弯曲方向与弹性卡扣12 的弯曲方向相反,背向主板11的方向弯曲的弹性导向角16。弹性卡扣12的另一端与主板11之间距离为0.20mm~0.27mm。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12的另一端与主板11之间的距离为0.25mm,该距离能够确保弹性卡扣12的另一端卡合在前壳的扣位中。

固定导向角13设置在主板11的上端,且向主板11的另一侧(未设置有斜凸包15的一侧)弯曲。

两个固定板14分别设置在主板11的水平方向上的两端。两个固定板14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固定板14为例做详细阐述。

固定板14固定在主板11的另一侧的一端,在远离主板11的一端设置有缺角17。固定板14上还设置有螺纹孔18。

后盖内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弹性扣10的形状相似,用于容纳并固定弹性扣10。凹槽的高度要高于整个弹性扣10的高度,这样不仅确保前壳能够顺畅的插入并且扣到位,而且凹槽高出弹性导向角16的距离能够形成弹性间隙,防止扣位弹性过多,导致弹性卡扣12失效。

另外,在该凹槽的与固定板14的缺角的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件,能够提高弹性扣10与后盖之间的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的装配过程为:首先,通过定位件与固定板14的上缺角将弹性扣10快速定位放置在后盖的凹槽中。然后再利用螺丝通过固定板14上螺纹孔将弹性扣10固定在凹槽中。最后将前壳上五金导向扣插入弹性扣10中,从而使得两个弹性卡扣12卡合在导向扣的两个扣位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式弹性装配结构能够利用五金导向扣中的五金的硬度与弹性扣的弹性来做插入式扣结构,大大降低组装和售后的损耗。另外,弹性扣可以单独开模加工,加工非常简易,加工成本低。此外,弹性扣的弹性好,利于设计成扣位,并且可以吸收其它部件的累积公差,更利于整机整体组装,产能大大增加。不仅如此,整个装配结构都提高了组装效率和整机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整机和生产成本,且实用性较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极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