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4345发布日期:2020-01-10 16:0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控球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布控球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监控设备,存在布设方便、可遥控改变监控范围等技术有点,因此被大范围的应用。由于布控球常安装在室外或工作环境不友好的地点工作,灰尘和阳光往往会成为布控球工作失效的主要原因;布控球在室外长时间的工作,导致空气中的灰尘会附着在镜头表面,影响布控球的可见光和红外监控的效果;而阳光则会射入镜头当中,严重影响镜头的工作效果,拍摄出的视频往往会出现灰暗或眩光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能够遮挡阳光,防止灰尘附着在镜头表面,提高了布控球的监控效果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包括防眩光机构、防尘机构和布控球;所述布控球上存在转动座、镜头组;所述转动座底部空间内安装有防尘机构;所述转动座顶部安装有防眩光机构,用于防眩光;所述转动座在镜头组正下方开设有通道,所述防尘机构的除尘头在通道内滑动伸缩,所述除尘头完全伸出通道时,向镜头组吹出高速气流,去除镜头组上的灰尘,所述除尘头完全缩回通道时,与转动座外表面平齐。

在上述方案中,防眩光机构用于阻挡阳光直射入镜头组,消除阳光对镜头组的干扰;防尘机构则是采用高速气流对镜头组表面进行冲击,附着在镜头组表面的灰尘经受不住气流的冲击,会被气流带走,定期的除尘能够有效的防止镜头组表面累积灰尘。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眩光机构由罩体和插接条组成,所述罩体后侧底面与布控球上的转动座前侧顶部面型相贴合适配;所述罩体后侧底面并列分设有两个插接条,所述插接条插入转动座顶面的插接孔内固定;所述罩体向前伸出转动座,遮挡转动座上的镜头组。

在上述方案中,布控球防尘罩由罩体和插接条组成,插接条插入转动座顶部的插接孔内得到固定,罩体向前伸出转动座,能够为镜头组遮阳、防尘。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与插接条过盈配合的插接孔,且插接条能够完全插入插接孔内。

在上述方案中,插接条与插接孔过盈配合,使得插接条固定后不会在插接孔内发生晃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插接条的插入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插接孔底部存在有与连接孔相同的贯穿螺孔;所述插接条完全插入插接孔时,所述连接孔与贯穿螺孔相连通;所述连接孔与贯穿螺孔之间采用螺丝连接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插接条完全插入插接孔内后,插接条上的连接孔与插接孔上的贯穿孔固定连接;插接条完全插入插接孔时,罩体与转动座顶面完全贴合,罩体得到稳定的连接,此时连接孔与贯穿螺孔相连通,为连接孔和贯穿螺孔的连接提供了条件;螺丝先旋入贯穿螺孔,再穿入连接孔,带螺丝拧紧后,插接条得到固定,不能够从插接孔内拔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杆体、动力机构、喷气机构和控制除尘机构工作的单片机;所述杆体自上而下由除尘头、螺纹杆和导气杆固定连接而成,且除尘头、螺纹杆和导气杆均为中空,连接后形成平滑管道;所述动力机构由螺纹盘、传动杆和电机组成;所述喷气机构由导气管和空气泵组成。

在上述方案中,动力机构控制杆体的伸出或收回,喷气机构通过杆体内的管道将高速气流引导至除尘头,需要除尘时,除尘头伸出转动座,向镜头组喷出高速气流,除尘完成后,除尘头缩回转动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除尘头的顶部上方开设有七个喷气道,其中六个喷气道围绕一个喷气道均匀分布;所述七个喷气道中轴线的延长线交汇与一点,且延长线所围成的立体空间完全覆盖镜头组所在的空间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七个喷气道的角度均不相同,但均以中心的喷气道为对称轴,沿喷气道喷出的高速气流能够完全覆盖镜头组的表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与螺纹盘上的螺纹相适配,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与螺纹盘上的螺纹相互咬合;所述螺纹盘的圆心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转动座的壳体固定;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杆驱动螺纹盘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述螺纹盘上的螺纹与螺纹杆上的螺纹在螺纹盘的转动下,发生相对位移。

在上述方案中,依靠螺纹杆上的螺纹和螺纹盘上的螺纹所进行的螺纹传动,杆体可在通道内伸出或收回,螺纹传动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杆体内的管道顶部与喷气道连通,所述管道与喷气道的连通处为平滑曲面;所述管道末端与导气管连通,所述导气管与空气泵的出气口接通,所述空气泵的进气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空气泵将外界空气通过导气管泵入管道内形成高速气流,最终从七个喷气道按照设计方向喷向镜头组,完成除尘作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气杆末端在其上方形成缺口,所述导气管与缺口处滑动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杆体需要伸出和缩回,所以导气管必须要有余量,防止杆体在伸出时,因导气管长度不够而伸出失败;因为导气管为软质,所说义在导气杆末端设有缺口,杆体完全缩回时,导气管从缺口处向上拱起,避免导气管被弯折、压缩,提高导气管的使用寿命和通气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电机和空气泵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m68hc1。

在上述方案中,单片机根据预设程序控制除尘机构周期性的进行除尘,单片机首先控制电机转动,使得除尘头完全伸出;再控制空气泵向除尘头输送高速气流;除尘完成后,控制电机反转,使得除尘头完全收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防眩光机构的罩体后侧底面与布控球上的转动座前侧顶部面型相贴合适配,不会发生随意晃动;罩体后侧底面并列分设有两个插接条,插接条插入转动座顶面的插接孔内固定,插接条与插接孔通过螺丝拧紧,不会因为气流导致罩体脱落;同时罩体向前伸出转动座,防止太阳光直射镜头组,在布控球拍摄视频时,消除了因阳光直射而产生的眩光效果,同时也不会阻挡镜头组的视角。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除尘头的顶部上方开设有七个喷气道,其中六个喷气道围绕一个喷气道均匀分布;七个喷气道中轴线的延长线交汇与一点,且延长线所围成的立体空间完全覆盖镜头组所在的空间位置;七个喷气道的角度均不相同,但均以中心的喷气道为对称轴,沿喷气道喷出的高速气流能够完全覆盖镜头组的表面。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导气杆末端在其上方形成缺口,所述导气管与缺口处滑动配合;由于杆体需要伸出和缩回,所以导气管必须要有余量,防止杆体在伸出时,因导气管长度不够而伸出失败;因为导气管为软质,所说义在导气杆末端设有缺口,杆体完全缩回时,导气管从缺口处向上拱起,避免导气管被弯折、压缩,提高导气管的使用寿命和通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控球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控球与防尘罩安装完成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控球与防尘罩安装完成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控球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控球与防尘罩安装完成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杆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控球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中:罩体1、插接条2、布控球3、转动座4、插接孔5、镜头组6、连接孔7、贯穿螺孔8、螺丝9、通道10、除尘头11、螺纹杆12、导气杆13、螺纹盘14、传动杆15、电机16、导气管17、空气泵18、缺口19、喷气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尘、防眩光功能的监控装置,包括防眩光机构、防尘机构和布控球3;布控球3上存在转动座、镜头组;转动座底部空间内安装有防尘机构;转动座顶部安装有防眩光机构,用于防眩光;转动座在镜头组正下方开设有通道10,防尘机构的除尘头11在通道10内滑动伸缩,除尘头11完全伸出通道10时,向镜头组吹出高速气流,去除镜头组上的灰尘,除尘头11完全缩回通道10时,与转动座外表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眩光机构用于阻挡阳光直射入镜头组,消除阳光对镜头组的干扰;防尘机构则是采用高速气流对镜头组表面进行冲击,附着在镜头组表面的灰尘经受不住气流的冲击,会被气流带走,定期的除尘能够有效的防止镜头组表面累积灰尘。

防眩光机构由由罩体1和插接条2组成,罩体1后侧底面与布控球3上的转动座4前侧顶部面型相贴合适配;罩体1后侧底面并列分设有两个插接条2,插接条2插入转动座4顶面的插接孔5内固定;罩体1向前伸出转动座4,遮挡转动座4上的镜头组6。

在本实用新型中,布控球3防尘罩由罩体1和插接条2组成,插接条2插入转动座4顶部的插接孔5内得到固定,罩体1向前伸出转动座4,能够为镜头组6遮阳、防尘。

转动座4上开设有与插接条2过盈配合的插接孔5,且插接条2能够完全插入插接孔5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接条2与插接孔5过盈配合,使得插接条2固定后不会在插接孔5内发生晃动。

插接条2的插入端开设有连接孔7,插接孔5底部存在有与连接孔7相同的贯穿螺孔8。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接条2完全插入插接孔5内后,插接条2上的连接孔7与插接孔5上的贯穿孔固定连接。

插接条2完全插入插接孔5时,连接孔7与贯穿螺孔8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接条2完全插入插接孔5时,罩体1与转动座4顶面完全贴合,罩体1得到稳定的连接,此时连接孔7与贯穿螺孔8相连通,为连接孔7和贯穿螺孔8的连接提供了条件。

连接孔7与贯穿螺孔8之间采用螺丝9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螺丝9先旋入贯穿螺孔8,再穿入连接孔7,带螺丝9拧紧后,插接条2得到固定,不能够从插接孔5内拔出。

防尘机构包括杆体、动力机构、喷气机构和控制除尘机构工作的单片机;杆体自上而下由除尘头11、螺纹杆12和导气杆13固定连接而成,且除尘头11、螺纹杆12和导气杆13均为中空,连接后形成平滑管道;动力机构由螺纹盘14、传动杆15和电机16组成;喷气机构由导气管17和空气泵18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动力机构控制杆体的伸出或收回,喷气机构通过杆体内的管道将高速气流引导至除尘头11,需要除尘时,除尘头11伸出转动座,向镜头组喷出高速气流,除尘完成后,除尘头11缩回转动座。

除尘头11的顶部上方开设有七个喷气道20,其中六个喷气道20围绕一个喷气道20均匀分布;七个喷气道20中轴线的延长线交汇与一点,且延长线所围成的立体空间完全覆盖镜头组所在的空间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七个喷气道20的角度均不相同,但均以中心的喷气道20为对称轴,沿喷气道20喷出的高速气流能够完全覆盖镜头组的表面。

螺纹杆12上的螺纹与螺纹盘14上的螺纹相适配,螺纹杆12上的螺纹与螺纹盘14上的螺纹相互咬合;螺纹盘14的圆心连接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16连接,电机16与转动座的壳体固定;电机16通过传动杆15驱动螺纹盘1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纹盘14上的螺纹与螺纹杆12上的螺纹在螺纹盘14的转动下,发生相对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中,依靠螺纹杆12上的螺纹和螺纹盘14上的螺纹所进行的螺纹传动,杆体可在通道10内伸出或收回,螺纹传动具有稳定性高的优点。

杆体内的管道顶部与喷气道20连通,管道与喷气道20的连通处为平滑曲面;管道末端与导气管17连通,导气管17与空气泵18的出气口接通,空气泵18的进气口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泵18将外界空气通过导气管17泵入管道内形成高速气流,最终从七个喷气道20按照设计方向喷向镜头组,完成除尘作业。

导气杆13末端在其上方形成缺口19,导气管17与缺口19处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杆体需要伸出和缩回,所以导气管17必须要有余量,防止杆体在伸出时,因导气管17长度不够而伸出失败;因为导气管17为软质,所说义在导气杆13末端设有缺口19,杆体完全缩回时,导气管17从缺口19处向上拱起,避免导气管17被弯折、压缩,提高导气管17的使用寿命和通气效率。

单片机分别与电机16和空气泵18电性连接,单片机的型号为m68hc1。

在本实用新型中,单片机根据预设程序控制除尘机构周期性的进行除尘,单片机首先控制电机16转动,使得除尘头11完全伸出;再控制空气泵18向除尘头11输送高速气流;除尘完成后,控制电机16反转,使得除尘头11完全收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罩体1后侧对准转动座4,防止罩体1反向安装;再将两根插接条2完全插入到转动座4内;最后使用螺丝9分别拧入两个到两个贯穿螺孔8内,将螺丝9拧紧,罩体1便安装完成;

除尘机构完全有单片机控制,单片机根据预设程序,周期性的控制除尘机构工作,周期根据布控球3所处的监控环境而定,灰尘较大的场所可以每小时除尘一次,灰尘较少的场所可以每天除尘一次;单片机控制除尘机构的工作原理:首先控制电机16转动,电机16通过传动轴驱动螺纹盘14转动,螺纹盘14通过螺纹传动使得螺纹杆12沿通道10内壁向上滑动,使得除尘头11完全伸出;再控制空气泵18通过导气管17和杆体内部管道向除尘头11输送高速气流,高速气流持续向镜头组冲击一段固定的时间后结束除尘;除尘完成后,控制电机16反转,使得除尘头11完全收回。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