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以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2684发布日期:2019-10-28 22:4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以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换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以及包括该安装壳体的扬声器与麦克风组件。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电声能量转换器件。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如语言通讯、收发信息、多媒体播放、在线游戏、在线聊天、视频拍照等,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零部件也就越来越多,除了扬声器模组外,还有振动电机、摄像头、MIC(麦克风)等,从而需要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但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体积却在不断的减小,变得越来越小巧轻薄,为了适应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不断小型化,技术人员尝试着将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零部件封装成一个部件以减小占用的空间,比如:将振动电机与扬声器模组封装成一个部件,或是将MIC与扬声器模组封装成一个部件等。

当MIC与扬声器封装成一个部件时,为了防止MIC与扬声器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安装壳体上设有收音通道和出声通道分别与收容MIC、扬声器的腔体连通。由于收音通道较小,相对壁厚较大,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导致产生缩水及应力痕现象,从而导致产品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注塑缩水现象的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的第一容纳腔和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外界的发声口、以及收容麦克风单体的第二容纳腔和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外界的拾音口,所述安装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拾音口的第一区域以及远离所述拾音口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的厚度,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环绕所述拾音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槽设置为多个不连续的结构,或者所述凹槽设置为连续贯通结构。

优选地,靠近所述拾音口的外周设置有四个凹槽,所述四个凹槽的大小相等或者不等;所述四个凹槽为相同形状或者不同形状。

优选地,所述拾音口设置为包括长轴边和短轴边的矩形结构,靠近所述长轴边的凹槽设置为跑道型,靠近所述短轴边的凹槽设置为圆角矩形。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包括相互配合固定连接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拾音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凹槽由第二壳体表面向内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涂胶带,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在所述涂胶带上涂布胶体粘结固定。

优选地,靠近所述涂胶带的凹槽的开口处覆盖有挡胶片。

优选地,所述挡胶片为胶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与麦克风组件,该组件包括上述的安装壳体,以及收容于该安装壳体内的扬声器单体和麦克风单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对靠近拾音口的侧壁做减胶处理,可以减小拾音口处的侧壁厚度,使得侧壁厚度均匀,避免发生缩水和应力痕现象,从而导致产品性能不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该安装壳体可以将扬声器单体、麦克风单体集成在一起,减小了扬声器和麦克风占用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的第一容纳腔和连通第一容纳腔与外界的发声口,扬声器单体安装在安装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中,使得扬声器单体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发声口向外界传播。扬声器单体的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对于扬声器的封装结构而言,还包括用于封闭第一容纳腔的盖板,通过该盖板安装壳体将扬声器单体封装起来,这些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通过胶粘固定结合于第一壳体1上,二者共同形成用于收容麦克风单体3第二容纳腔4,在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纳腔4连通的拾音口5,麦克风单体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4内,并通过拾音口5拾取外界的声音。第二壳体2靠近拾音口5处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6。第二壳体2通过注塑方式形成,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拾音口5,会加大拾音口5附近的壳体的侧壁厚度,第二壳体2包括靠近拾音口5的第一区域以及远离拾音口5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的厚度。由于拾音口5附近的第一区域的侧壁厚度较厚,在注塑成型时导致产生缩水及应力痕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6对第二壳体2靠近拾音口5的侧壁做减胶处理,可以减小拾音口5处第二壳体2的侧壁厚度,使得第二壳体2的侧壁厚度均匀,避免发生缩水和应力痕现象。

为了对拾音口5周围的侧壁均进行减胶处理,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将凹槽6环绕设置在拾音口5四周,优选地,凹槽6设置为不连续结构,此种结构可简化模具设计。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凹槽6可环绕拾音口5连续贯通设置。具体实施时,如果设置有多个凹槽,那么凹槽6可以设置为大小相等或者不等,形状相同或者不同,均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拾音口5设置为矩形结构,该矩形结构包括长轴边和短轴边,相应地凹槽6分成4段,分别对应矩形结构的4条边。靠近拾音口5长轴边的部分凹槽6设置为跑道型,靠近拾音口5短轴边的部分凹槽6设置为圆角矩形,也就是说凹槽6由2个跑道型、2个圆角矩形共4段防缩水槽组成。4段凹槽6包围环绕拾音口5设置,将拾音口5四周的侧壁均进行减胶处理,防止在拾音口5的四周出现注塑缩水和应力痕现象。

为了尽量大的对拾音口5处的侧壁进行减胶处理,凹槽6的一侧靠近拾音口5,另一侧靠近第二壳体2的边缘位置,凹槽6的深度以能满足工艺要求为准。此种结构可最大化的对拾音口5处的侧壁进行减胶,防止出现注塑缩水和应力痕现象。

由于第二壳体2与中壳1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结合,在二者的粘接面处会有溢胶存在,为了防止溢胶进入凹槽6内,本实施方式在靠近粘接面的凹槽6部分设有挡胶片7。具体地,位于拾音口5下方的部分防缩水槽靠近粘接面,为防止溢胶进入该处,将挡胶片7覆盖于该处凹槽6的开口,将该处凹槽6封闭,防止溢胶进入凹槽6内,造成厚度增加。具体地,挡胶片7设置为胶带,通过将胶带粘接于防缩水槽的开口处,将防缩水槽封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与麦克风组件,该组件包括上述的安装壳体,以及收容于该安装壳体内的扬声器单体和麦克风单体。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