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夹领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787发布日期:2019-10-19 03:40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夹领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噪夹领麦克风。



背景技术:

在很多使用相机或手机进行音视频录制的场合,领夹式麦克风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能拾取需要的声音信息,并且能通过音频传输线将声音信息传送到录音设备上,为音视频录制过程提供了诸多便利,无论是现场表演、电影制作、人物访谈、新闻采访、专题报道等,都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然而,常常由于音频录制的环境声音丰富多样,一些并不需要的环境噪声也被麦克风拾取并送入设备录制,这些环境声对人声产生了干扰,严重降低人声的清晰度。

目前市场上的具有降噪功能领夹麦克风产品,一方面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不能控制降噪功能的开启和关闭,不能满足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夹领麦克风,其具有降噪功能,能够有效过滤噪声,保证人声的清晰度,且电路结构简单,降噪功能可关闭,适用于不同环境。

一种降噪夹领麦克风,包括用于接收声音信号的麦克风收音头、用于过滤噪声的降噪处理电路、用于控制所述降噪处理电路的降噪开关、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以及电源,所述麦克风收音头、降噪处理电路、以及输出端子依次连接,所述降噪开关与所述降噪处理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降噪处理电路包括用于过滤低频信号的高通滤波单元和用于将信号放大的放大补偿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高通滤波单元包括滤波电容C1,所述放大补偿单元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阻R2;所述滤波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收音头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串联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1的一端设于滤波电容C1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独立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独立电源连接;所述降噪开关与所述滤波电容C1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麦克风收音头与电源之间设有供电偏置电阻R5。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与地之间设有电源旁路电容C3和电源旁路电容C4。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幻象电源,其由输出端子提供偏置电压以供电,所述幻象电源与麦克风收音头的正极之间设有与所述降噪处理电路并联的分离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电路包括电阻R3、偏置电阻R4和电容C2,所述降噪开关包括第一降噪开关和第二降噪开关;所述第一降噪开关、偏置电阻R4、电阻R3、以及第二降噪开关依次串联在麦克风收音头的正极与幻象电源之间;所述电容C2的一端设于偏置电阻R4与电阻R3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3与第二降噪开关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降噪处理电路,消除不需要的环境噪声,实现麦克风降噪收银,提高声音清晰度,且电路的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降噪开关可控制降噪功能的启动和关闭,从而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电路可使用独立电源供电,也可以使用幻象电源如手机、相机的MIC接口供电,从而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夹领麦克风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夹领麦克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夹领麦克风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降噪夹领麦克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主要包括麦克风收音头1、降噪处理电路2、降噪开关3、输出端子4、以及电源5。其中,电源5采用独立电源,如电池或外接电源。麦克风收音头1、降噪处理电路2、以及输出端子4依次连接,麦克风收音头1用于收集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经过降噪处理电路2降噪后传输至输出端子4,并由输出端子4输出。降噪处理电路2包括高通滤波单元21和放大补偿单元22,高通滤波单元21用于过滤低频信号,放大补偿单元22用于对信号进行放大。降噪开关3与降噪处理电路2连接,降噪开关3可控制降噪处理电路2的连通和断开。电源5与麦克风收音头1以及降噪处理电路2连接,以对电路供电。

请参考图2,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高通滤波单元21包括滤波电容C1,放大补偿单元22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阻R2。滤波电容C1的一端通过电容C2与麦克风收音头MIC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2串联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电阻R1的一端设于滤波电容C1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4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独立电源VCC连接;降噪开关S1与滤波电容C1并联。麦克风收音头MIC与电源VCC之间设有供电偏置电阻R5,用于调整麦克风收音头MIC的供电电压。电源VCC与地之间设有电源旁路电容C3和电源旁路电容C4,用于去除电源的高频杂波。

当需要降噪时,断开降噪开关S1,麦克风收音头MIC拾取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过电容C5,再经过滤波电容C1进行滤波,将200HZ以下的低频噪声信号过滤,降噪后的信号经过由三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阻R2组成的放大补偿电路22进行放大,再由输出端子4输出。

当不需要降噪时,闭合降噪开关S1,麦克风收音头MIC拾取声音信号后直接由放大补偿电路22放大后输出。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主要包括麦克风收音头1、降噪处理电路2、降噪开关3、输出端子4、分离电路6、以及电源5。其中,电源5采用幻象电源,如手机或相机等电子设备的MIC接口,其与输出端子4共用端口。麦克风收音头1、降噪处理电路2、以及输出端子4依次连接,麦克风收音头1用于收集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经过降噪处理电路2降噪后传输至输出端子4,并由输出端子4输出。降噪处理电路2包括高通滤波单元21和放大补偿单元22,高通滤波单元21用于过滤低频信号,放大补偿单元22用于对信号进行放大。降噪开关3与降噪处理电路2和分离电路6连接,降噪开关3可控制降噪处理电路2的连通和断开。分离电路6设于电源5与麦克风收音头1之间且与降噪处理电路2并联。

请参考图4,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高通滤波单元21包括滤波电容C1,放大补偿单元22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以及电阻R2。滤波电容C1的一端通过电容C2与麦克风收音头MIC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2串联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电阻R1的一端设于滤波电容C1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分离电路6包括电阻R3、偏置电阻R4和电容C2,降噪开关包括第一降噪开关SW1和第二降噪开关SW2,第一降噪开关SW1、偏置电阻R4、电阻R3、以及第二降噪开关SW2依次串联在麦克风收音头MIC的正极与幻象电源VCC之间。电容C2的一端设于偏置电阻R4与电阻R3之间,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3与第二降噪开关SW2之间。

当需要降噪时,第一降噪开关SW1和第二降噪开关SW2均向下接通,麦克风收音头MIC拾取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后,经由高通滤波单元21将200HZ以下的低频噪声信号过滤,再由放大补偿单元22放大信号后输出。同时,由电阻R3、偏置电阻R4和电容C2组成的分离电路6将手机或相机的幻象偏置电源VCC单独分离出给MIC提供偏置。

当不需要降噪时,第一降噪开关SW1和第二降噪开关SW2均向上接通,麦克风收音头MIC直接与输出端子5连通,实现原声输出。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