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及耳机开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0337发布日期:2020-03-31 18:1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耳机及耳机开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及耳机开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真正无线立体声(turewirelessstereo,tws)蓝牙耳机的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充电盒以及耳机。充电盒的作用类似于充电宝,专门给两个耳机进行充电。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要求在耳机充电完成后,当将耳机从充电盒拿出时,耳机应该立即开机与其配对的终端设备进行回连,现有的耳机开机控制方式是:充电盒在检测到开盖后,立即开启充电电平,耳机内设置有一个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在检测到充电盒的充电电平开启时,立即开启耳机,耳机开启后即可与其配对的终端进行回连。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当耳机充满电并关机后,若充电盒发生振动导致耳机与充电盒内的充电接口脱离;或者,充电盒没电;或者,在充电盒还没来得及开启充电电平时,耳机已经离开充电接口,这些情况下都不能及时给耳机开机,这样会导致耳机出盒时无法立即与其配对的终端设备进行回连。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及耳机开机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若充电盒发生振动导致耳机与充电盒内的充电接口脱离,或者充电盒没电,或者在充电盒还没来得及开启充电电平时,耳机已经离开充电接口,此时都不能及时给耳机开机,这样会导致耳机出盒时无法立即与其配对的终端设备进行回连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逻辑电路、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在感应到所述耳机的充电盒上的磁铁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由所述逻辑电路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再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由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开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开关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逻辑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开关管为pmos管,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pmos管的栅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p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pmos管的漏极。

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开机控制系统,包括耳机和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包括盒体和位于所述盒体内的耳机放置区,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磁铁,当所述耳机位于所述盒体内的耳机放置区时,若所述充电盒开盒,则所述盒体上的磁铁远离所述耳机内的磁场传感器;

所述耳机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逻辑电路、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所述磁场传感器在感应到所述充电盒上的磁铁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由所述逻辑电路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再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由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开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开关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逻辑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开关管为pmos管,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pmos管的栅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p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pmos管的漏极。

其中,所述盒体为抽屉型盒体,所述抽屉型盒体包括外盒体和具有耳机放置区的内盒体,所述内盒体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外盒体内,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外盒体的顶部或底部。

其中,所述盒体为翻盖型盒体,所述翻盖型盒体包括具有耳机放置区的底盒和与所述底盒可转动连接的翻盖,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翻盖内侧面。

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及耳机开机控制系统,在耳机内设置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逻辑电路、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由所述磁场传感器在感应到所述耳机的充电盒上的磁铁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由所述逻辑电路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再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由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开机,从而可以在充电盒开盒时控制耳机开机,保证耳机开机的可靠性,使得耳机出盒时可以及时与其配对的终端设备进行回连,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在检测到充电盒开盒时产生的感应信号、控制信号及开机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耳机开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耳机开机控制系统中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101、逻辑电路102、控制电路103及微控制器104,其中,所述磁场传感器101在感应到所述耳机100的充电盒上的磁铁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102,由所述逻辑电路102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103,再由所述控制电路10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104,由所述微控制器104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100开机。

在一具体实现示例中,所述磁场传感器101为霍尔传感器。耳机100位于充电盒中时充电盒上的磁铁与耳机100中的霍尔传感器的位置重合,当充电盒开盒时,磁铁会远离霍尔传感器,此时耳机100周围磁场发生变化,霍尔传感器在检测到磁场变化后,输出对应的感应信号至逻辑电路102,由逻辑电路102对该感应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及电平转换处理后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103,再由所述控制电路103根据该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104,由微控制器104控制耳机100开机。参见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现示例中,所述感应信号为包含下降沿的低电平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为包含下降沿的低电平信号或低电平脉冲,所述开机控制信号为包含上升沿的高电平信号或高电平脉冲。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霍尔传感器还用于在检测到充电盒关盒时,输出包含有上升沿的高电平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102,所述逻辑电路102在接收到所述包含有上升沿的高电平信号后直接将该信号过滤掉。

参见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10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开关管q1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逻辑电路102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器104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具体实现示例中,所述开关管q1为pmos管,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为所述pmos管的栅极,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所述p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为所述pmos管的漏极。其中,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充电盒开盒时,输出包含下降沿的低电平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102,所述逻辑电路102在对所述低电平信号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低电平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电路103中pmos管的栅极,此时pmos管的vgs<vgs(th),其中,vgs为p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vgs(th)为pmos管的导通电压,由于pmos管的vgs<0,vgs(th)<0,此时|vgs|>|vgs(th)|,所以此时p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控制电路103输出包含上升沿的高电平信号或高电平脉冲至所述微控制器104,使所述微控制器104根据所述包含上升沿的高电平信号或高电平脉冲控制耳机100开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由于在耳机100内设置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101、逻辑电路102、控制电路103及微控制器104,由所述磁场传感器101在感应到所述耳机100的充电盒上的磁铁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102,由所述逻辑电路102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103,再由所述控制电路10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104,由所述微控制器104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100开机,从而可以在充电盒开盒时控制耳机100开机,保证耳机100开机的可靠性,使得耳机100出盒时可以及时与其配对的终端设备进行回连,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开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开机控制系统,包括耳机100和充电盒200,参见图5所示,所述充电盒200包括盒体和位于所述盒体内的耳机放置区202,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磁铁201,当所述耳机100位于所述盒体内的耳机放置区202时,若所述充电盒200开盒,则所述盒体上的磁铁201远离所述耳机100内的磁场传感器101;

所述耳机100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101、逻辑电路102、控制电路103及微控制器104;所述磁场传感器101在感应到所述充电盒200上的磁铁201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102,由所述逻辑电路102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103,再由所述控制电路10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104,由所述微控制器104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100开机。

其中,所述耳机开机控制系统包括两个耳机,每一耳机内均设置有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101、逻辑电路102、控制电路103及微控制器104.所述充电盒内的耳机放置区包括两个耳机放置位,每个耳机放置位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耳机匹配为所述耳机充电的充电接口。当所述充电盒闭盒时,所述充电盒上磁铁的位置与所述耳机放置区中两个耳机的位置重合。

在一具体实施示例中,所述充电盒200的盒体为抽屉型盒体,所述抽屉型盒体包括外盒体和具有耳机放置区202的内盒体,所述内盒体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外盒体内,所述磁铁201安装在所述外盒体的顶部或底部。当充电盒200闭盒时,外盒体顶部或底部设置的磁铁201与内盒体耳机放置区202域放置的耳机100的位置重合;当充电盒200开盒时,内盒体相对外盒体发生滑动,此时外盒体顶部或底部设置的磁铁201远离内盒体耳机放置区202放置的耳机100,即会触发耳机100内置的磁场传感器101输出对应的感应信号至逻辑电路102。

在另一具体实现示例中,所述盒体为翻盖型盒体,所述翻盖型盒体包括具有耳机放置区202的底盒和与所述底盒可转动连接的翻盖,所述磁铁201设置在所述翻盖内侧面。当充电盒200闭盒时,翻盖上设置的磁铁201与底盒耳机放置区202域放置的耳机100的位置重合;当充电盒200开盒时,翻盖相对底盒发生转动,此时翻盖上设置的磁铁201远离底盒耳机放置区202放置的耳机100,即会触发耳机100内置的磁场传感器101输出对应的感应信号至逻辑电路102。

在一具体实现示例中,所述磁场传感器101为霍尔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10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开关管q1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逻辑电路102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所述微控制器104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为pmos管,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为所述pmos管的栅极,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所述p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为所述pmos管的漏极。该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逻辑电路102及控制电路103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完全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充电系统,由于在充电盒200上设置磁铁201,在耳机100内设置依次电性连接的磁场传感器101、逻辑电路102、控制电路103及微控制器104,所述磁场传感器101在感应到所述充电盒200上的磁铁201远离时,输出感应信号至所述逻辑电路102,由所述逻辑电路102对所述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103,再由所述控制电路10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开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104,由所述微控制器104根据所述开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耳机100开机,从而可以实现充电盒200开盒时耳机100的可靠开机,使得耳机100可以出充电盒200后及时与和其配对的终端设备建立回连,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