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高亮度手机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1881发布日期:2020-02-11 11:1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高亮度手机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超薄高亮度手机led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是设置在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由于显示器本身是不具备发光的功能,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着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因此背光源是显示器的一个重要搭配件;目前的手机产品逐渐追求轻薄化,因此手机背光源也需要减厚做薄,而目前的手机背光源通过将led发光设置在槽内来进行减厚,但是这种结构的背光源会存在“漏光”现象,目前处理“漏光”现象的方法为在槽的端口贴上黑胶框来阻止漏光,虽然黑胶框能够防止漏光,但是这部分光源也没有被利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部分能量,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超薄高亮度手机led背光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超薄高亮度手机led背光源,包括铝框,所述铝框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四个角位置设有定位柱,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反光片,所述反光片上端设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led灯组,所述定位柱上连接有导光板组件,所述导光板组件下端固定连接有光源集中环,所述光源集中环的内表面镀有反射膜,所述光源集中环的下端通过胶水与凹槽底部连接,所述导光板组件上端面与凹槽的上端口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pcb电路板设有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的外接部,所述外接部穿过铝框露出在外;所述pcb电路板的平面面积小于反光片的平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组由多行多列均匀分布的单个led灯组成,所述led灯围成矩形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组件包括导光板及由下而上依次镀设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下增透膜、上增透膜、扩散膜,所述导光板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集中环与导光板组件的夹角为120°,并且导光板组件安装在定位柱时,光源集中环恰好能将反光片包围。

进一步的,所述铝框的厚度为4~5mm,所述凹槽的垂直深度为3~4mm,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厚度为1~2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铝框的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led发光源,并且发光源的下端设有反光片,led发光源的上方设有导光板组件,导光板组件下端设有光源集中环,光源集中环的内表面设有反射膜,并且光源集中环将led发光源包围,led发光源向外发散的光源经过反光片、反射膜的反射后重新照射到导光板组件上,减少了光源的损耗,从而提高了该背光源的亮度;同时导光板组件的上端面与凹槽的上端口平齐,通过此结构形式减小了该背光源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的光源路线示意图;

附图中:1、铝框,2、凹槽,3、定位柱,4、反光片,5、pcb电路板,51、外接部,6、led灯组,7、导光板组件,71、导光板,72、下增透膜,73、上增透膜,74、扩散膜,8、光源集中环,9、反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高亮度手机led背光源,包括铝框1,所述铝框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四个角位置设有定位柱3,所述凹槽2的底部设有反光片4,所述反光片4上端设有pcb电路板5,所述pcb电路板5上电性连接有led灯组6,所述定位柱3上连接有导光板组件7,所述导光板组件7下端固定连接有光源集中环8,所述光源集中环8的内表面镀有反射膜9,所述光源集中环8的下端通过胶水与凹槽2底部连接,所述导光板组件7上端面与凹槽2的上端口平齐。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铝框1的厚度为4.5mm,凹槽2的垂直深度为3mm,导光板组件7的厚度为1mm。

所述pcb电路板5设有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的外接部51,所述外接部51穿过铝框1露出在外;外部电源与pcb电路板5的外接部51电性连接给背光源提供电能;

其中,所述pcb电路板5的平面面积小于反光片4的平面面积,使得led灯组6的光源能够全部经过反光片4反射。所述光源集中环8与导光板组件7的夹角为120°,并且导光板组件7安装在定位柱3时,光源集中环8恰好能将反光片4包围。

所述led灯组6由多行多列均匀分布的单个led灯组成,所述led灯围成矩形形状,该结构形式将光源分散,保证了光源的亮度协调。

所述导光板组件7包括导光板71及由下而上依次镀设在所述导光板71上的下增透膜72、上增透膜73、扩散膜74,所述导光板71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3匹配的定位孔;下增透膜72用于减少光源的反射,使更多的光源透射出去;上增透膜73用于进一步减少光源的反射;扩散膜74用于将光源均匀扩散,使显示器得到均匀稳定的光源。

工作原理:参照附图3,外部电源给该背光源提供电能时,led灯组6亮起,led灯组6的光源向上扩散,光源遇到导光板组件7,会反射回少部分光源,向下反射的光源通过反光片4向上反射,而光源集中环8能够将光源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射向光源集中环8的光源经过反射膜9反射向导光板组件7,通过该结构形式减少了该背光源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背光源的亮度;同时导光板组件7的上端面与凹槽2的上端口平齐,通过此结构形式减小了该背光源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