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082发布日期:2020-05-26 18:3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电信设备机框管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



背景技术:

现有刀片式服务器或电信设备都采用i2c总线作为管理控制总线,在管理控制板上进行i2c总线扩展系统架构示意图参见图1,在背板上进行i2c总线扩展系统架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通信方式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有如下缺点:

(1)、i2c的传输速率较低,实际应用最常用速率为100kbps,最高不超过400kbps,且速率越高稳定性越差。

(2)、i2c虽然支持多设备通过线与结构共享总线,但驱动器基于开漏极设计,受限于总线和外设负载寄生电容的影响,无法支持多设备的长距离连接,走背板传输需要每路i2c增加一个长线驱动器。

(3)、i2c总线无安全保护机制,如果多个外设共享总线,总线上有一个设备异常很容易导致整条总线失效。所以现有服务器或电信设备机箱管理控制单元(板)通常会通过i2c集线器或模拟切换开关来扩展i2c总线,采用点对点的传输方式,而非采用多外设共享总线的方式。这样会造成i2c总线扩展复杂,如果在管理控制板上进行扩展会占用更多的背板和机箱管理板连接器管脚定义,使连接器体积庞大,互联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化机箱很难扩展。如果在背板上扩展,则背板无法做到无源设计,增大了背板的复杂度,降低了背板的可靠性,因为背板无法热插拔设计,如果背板有器件损坏也使得系统维护难度加大。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包括:管理控制板、背板、若干业务节点;所述管理控制板通过一条can总线连接至背板,且所有业务节点经该can总线与管理控制板通信连接。

优选地,管理控制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控、第一can控制器、第一can收发器,第一can收发器与背板经can总线连接。

优选地,业务节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控、第二can控制器、第二can收发器,所有第二收发器合并连接至背板的can总线。

优选地,业务节点选自电源模块、风扇散热模块。

优选地,业务节点之间经can总线互相进行报文通信,组成一个can局域网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电信设备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在降低系统互联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机框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架构图之一;

图2为现有技术架构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包括:管理控制板、背板、若干业务节点。

其中,管理控制板、业务节点通信构成类似,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控、can控制器、can收发器,管理控制板的can收发器与背板经can总线连接。所有业务节点的can收发器合并连接至背板的can总线。

继续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系统架构通过在管理控制板和业务节点(可以为电源模块,也可以是风扇散热模块)连接一条can总线,相比i2c总线通信控制架构可以实现:

(1)、通过1条can总线连接管理控制板和各个业务节点,极大的简化了系统互联复杂度;

(2)、管理控制板可以同时向各个节点广播控制报文,通信效率有所提升;

(3)、业务节点可以主动向管理控制板上报报文,而不像i2c通信架构只能被动接受管理控制板的管理信息做出回复,增强了系统信息上报的实时性;

(4)、业务节点之间也可以通过can总线互相进行报文通信,组成一个can局域网,更加适合各业务节点联机工作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中,can是controllerareanetwork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中。can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高性能和可靠性早已被市场所验证和认可。can总线的优点主要有:

(1)、源于车载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高安全特性;

(2)、传输速率高达1mbps,即使考虑出于安全性方面的额外开销约占总数据的50%左右,有效数据速率也有500kbps;

(3)、支持多主机工作方式,多个外设控制模块通过can控制器挂到can-bus上,形成多主机局部网络,一条can总线能同时连接多达128个节点设备;

(4)、具有出现传输错误自动重发机制;

(5)、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功能,切断它与总线的联系,以使总线上其它操作不受影响;

(6)、可以点对点,一对多及广播集中方式传送和接受数据,数据交互更加灵活;

(7)、传输距离远,可达几十米至几千米;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的工作应用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控制板、背板、若干业务节点;所述管理控制板通过一条can总线连接至背板,且所有业务节点经该can总线与管理控制板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管理控制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控、第一can控制器、第一can收发器,第一can收发器与背板经can总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业务节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控、第二can控制器、第二can收发器,所有第二收发器合并连接至背板的can总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业务节点选自电源模块、风扇散热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其特征在于,业务节点之间经can总线互相进行报文通信,组成一个can局域网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服务器机框管理系统架构,包括:管理控制板、背板、若干业务节点;所述管理控制板通过一条CAN总线连接至背板,且所有业务节点经该CAN总线与管理控制板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业务节点之间经CAN总线互相进行报文通信,组成一个CAN局域网络,在降低系统互联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机框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万龙;刘毅;梁刚;宗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瑞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