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4435发布日期:2020-06-12 15:11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系统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超短波跳频电台以下简称超短波电台是一种重要的移动通信设备,具有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大,操作使用方便的特点。但由于其指标体系复杂,在生产和交付过程中需要检测的项目繁多。目前生产企业一直采用人工操作仪表逐台检验和验收,不仅仪器设置繁琐、容易出错、单台检验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且对测试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检验效率低下。

专利文献cn205844423u公开了一种机载超短波电台综合测试台,包括试验台本体,试验台本体上设有五条连接电缆接头,分别为电源接头p1、数传接口、保密机接口、控制盒接口和收发机接口,所述电源接头p1、数传接口、保密机接口、控制盒接口和收发机接口、电源开关、复位控制开关、离散控制开关、指示灯、离散测试孔、连接头、电流表、电压表均与电路印制板电连接,但该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仍然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包括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以及信道测试装置;

所述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信道测试装置分别与一台或多台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信号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20、第一测试单元以及第一计算机1;

所述第一计算机1、第一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20电连接;

所述数传测试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21、第二测试单元以及第二计算机011;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第二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二控制单元21电连接;

所述信道测试装置包括第三控制单元22、第三测试单元以及第三计算机121;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第三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三控制单元22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测试单元包括第一综测仪14、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以及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

所述第一计算机1上设置有第一gpib数据卡2、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

所述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gpib数据卡2分别与第一综测仪14、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电连接;

所述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与第一控制单元20电连接;

所述第一综测仪14、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第一控制单元20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包括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第一开关电源9、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以及第一混频器11;

所述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与第一arm开发板5电连接并且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

所述第一继电器阵列7通过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与第一综测仪14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电源9分别与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电连接;

所述第一混频器11通过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第一综测仪14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测试单元包括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以及第二直流稳压电源171;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上设置有第二gpib数据卡021、第二usb转串口转接卡031;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通过第二gpib数据卡021与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通过第二usb转串口转接卡031与第二控制单元21电连接;

所述第二直流稳压电源171、第二控制单元21分别与被测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1包括第二arm开发板51、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第二继电器阵列71、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第二开关电源91以及第二混频器111;

所述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与第二arm开发板51电连接并且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

所述第二继电器阵列71与第二计算机011电连接;

所述第二继电器阵列71通过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与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源91分别与第二arm开发板51、第二继电器阵列71、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电连接;

所述第二混频器111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测试单元包括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以及程控电源19;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上设置有第三gpib数据卡131、第三usb转串口转接卡041、lan网线4;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通过第三gpib数据卡131、lan网线4分别与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电连接;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通过第三usb转串口转接卡041分别与第三控制单元22、程控电源19、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所述第二综测仪141、程控电源19、第三控制单元22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控制单元22包括第三arm开发板52、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第三继电器阵列72、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第三开关电源92以及衰减器12;

所述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与第三arm开发板52电连接并且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

所述第三继电器阵列72通过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与第二综测仪141电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电源92分别与第三arm开发板52、第三继电器阵列72、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电连接;

所述衰减器12分别与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第二控制单元21、第三控制单元22上都安装有蜂鸣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包括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以及信道测试装置;

所述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信道测试装置分别与一台或多台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所述双信号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20、第一测试单元以及第一计算机1;

所述第一计算机1、第一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20电连接;

所述数传测试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21、第二测试单元以及第二计算机011;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第二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二控制单元21电连接;

所述信道测试装置包括第三控制单元22、第三测试单元以及第三计算机121;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第三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三控制单元22电连接;

所述第一测试单元包括第一综测仪14、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以及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

所述第一计算机1上设置有第一gpib数据卡2、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

所述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gpib数据卡2分别与第一综测仪14、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电连接;

所述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与第一控制单元20电连接;

所述第一综测仪14、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第一控制单元20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包括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第一开关电源9、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以及第一混频器11;

所述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与第一arm开发板5电连接并且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

所述第一继电器阵列7通过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与第一综测仪14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电源9分别与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电连接;

所述第一混频器11通过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第一综测仪14电连接;

所述第二测试单元包括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以及第二直流稳压电源171;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上设置有第二gpib数据卡021、第二usb转串口转接卡031;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通过第二gpib数据卡021与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所述第二计算机011通过第二usb转串口转接卡031与第二控制单元21电连接;

所述第二直流稳压电源171、第二控制单元21分别与被测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1包括第二arm开发板51、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第二继电器阵列71、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第二开关电源91以及第二混频器111;

所述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与第二arm开发板51电连接并且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

所述第二继电器阵列71与第二计算机011电连接;

所述第二继电器阵列71通过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与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源91分别与第二arm开发板51、第二继电器阵列71、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电连接;

所述第二混频器111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所述第三测试单元包括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以及程控电源19;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上设置有第三gpib数据卡131、第三usb转串口转接卡041、lan网线4;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通过第三gpib数据卡131、lan网线4分别与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电连接;

所述第三计算机121通过第三usb转串口转接卡041分别与第三控制单元22、程控电源19、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所述第二综测仪141、程控电源19、第三控制单元22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单元22包括第三arm开发板52、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第三继电器阵列72、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第三开关电源92以及衰减器12;

所述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与第三arm开发板52电连接并且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

所述第三继电器阵列72通过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与第二综测仪141电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电源92分别与第三arm开发板52、第三继电器阵列72、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电连接;

所述衰减器12分别与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第二控制单元21、第三控制单元22上都安装有蜂鸣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信道测试装置分别一次可连接6台超短波电台进行测试,整个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一次可连接18台超短波电台,测试期间不需要人为干预,结构合理,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动测试易出错、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2、大大提高了测试仪器的利用率,减少了贵重仪器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用于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的双信号测试装置的框图;

图2为用于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的数传测试装置的框图;

图3为用于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的信道测试装置的框图;

图4为用于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的测试系统上位机测试软件架构图;

图5为用于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用的自动测试系统下位机软件架构图;

图6为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流程图。

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包括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以及信道测试装置,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信道测试装置一次能够同时安装一台或多台超短波电台,安装多台超短波电台时能够同时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中主控计算机通过gpib控制卡、usb转串口转接卡和lan网线,使用lan、rs232、gpib总线控制测试设备和测试仪器完成自动测试控制部分的操作,在一个优选例中,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信道测试装置分别一次可连接6台超短波电台进行测试,整个超短波电台的测试系统一次可连接18台超短波电台进行测试,测试期间不需要人为干预,系统的各项测试项目包括了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的测试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具体地,如图1所示,双信号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20、第一测试单元以及第一计算机1,第一计算机1、第一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20电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第一测试单元包括第一综测仪14、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以及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所述第一综测仪14用于产生和接收激励信号,进行超短波杂散等指标的测试;所述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用于产生激励信号,进行超短波电台双信号选择性指标的测试,例如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采用的型号为ifr2040;所述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与被测超短波电台电连接,为被测超短波电台提供电源;所述第一计算机1上设置有第一gpib数据卡2、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其中,第一gpib数据卡2用于第一计算机1对第一测试单元进行连接控制;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用于第一计算机1对与其它设备连接的接口;所述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gpib数据卡2分别与第一综测仪14、第一信号源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usb转串口转接卡3与第一控制单元20电连接;所述第一综测仪14、第一直流稳压电源17、第一控制单元20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包括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第一开关电源9、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以及第一混频器11;其中,第一arm开发板5用于接收第一计算机1发送的指令并且与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进行通讯;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用于操作人员对第一控制单元20进行初始化设置,并通过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能够实现测试状态的实时显示。第一继电器阵列7用于接收第一计算机1发送的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对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被测超短波电台的控制信号、第一测试单元的音频信号进行控制;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对第一测试单元的射频信号进行切换控制,第一开关电源9为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提供稳定的电源;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用于被测超短波电台和第一测试单元产生的多路射频信号进行混频输出;第一混频器11用于被测超短波电台和第一测试单元产生的射频信号混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与第一arm开发板5电连接并且第一人机交互单元6上设置有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继电器阵列7通过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与第一综测仪14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源9分别与第一arm开发板5、第一继电器阵列7、第一同轴开关阵列8电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11通过第一同轴功率分配器10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第一综测仪14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数传测试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21、第二测试单元以及第二计算机011;所述第二计算机011、第二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二控制单元21电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二测试单元包括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以及第二直流稳压电源171;所述第二计算机011上设置有第二gpib数据卡021、第二usb转串口转接卡031;所述第二计算机011通过第二gpib数据卡021与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第二计算机011通过第二usb转串口转接卡031与第二控制单元21电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稳压电源171、第二控制单元21分别与被测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1包括第二arm开发板51、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第二继电器阵列71、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第二开关电源91以及第二混频器111;所述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与第二arm开发板51电连接并且第二人机交互单元61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继电器阵列71与第二计算机011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阵列71通过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与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源91分别与第二arm开发板51、第二继电器阵列71、第二同轴开关阵列81电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111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第二信号源控制器16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0、第二控制单元21、第三控制单元22上都安装有蜂鸣器,其中蜂鸣器包括第一蜂鸣器、第二蜂鸣器、第三蜂鸣器,所述第一蜂鸣器、第二蜂鸣器、第三蜂鸣器分别与第一arm开发板5、第二arm开发板51、第三arm开发板52电连接,第一蜂鸣器、第二蜂鸣器、第三蜂鸣器分别与第一开关电源9、第二开关电源91、第三开关电源92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信道测试装置包括第三控制单元22、第三测试单元以及第三计算机121;所述第三计算机121、第三测试单元分别与第三控制单元22电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三测试单元包括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以及程控电源19;其中,第二综测仪141用于产生和接收激励信号,进行超短波杂散等指标的测试,频谱仪18用于接收超短波电台发送的信号,进行超短波电台谐波抑制等指标的测试;程控电源19用于为超短波电台提供电源和用于超短波电台电流等指标的测试。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计算机121上设置有第三gpib数据卡131、第三usb转串口转接卡041、lan网线4;所述第三计算机121通过第三gpib数据卡131、lan网线4分别与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电连接所述第三计算机121通过第三usb转串口转接卡041分别与第三控制单元22、程控电源19、超短波电台电连接;所述第二综测仪141、程控电源19、第三控制单元22分别与超短波电台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控制单元22包括第三arm开发板52、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第三继电器阵列72、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第三开关电源92以及衰减器12,衰减器12用于超短波电台射频信号的衰减,保护第二综测仪141;所述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与第三arm开发板52电连接并且第三人机交互单元62上设置有第三显示屏;所述第三继电器阵列72通过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与第二综测仪141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源92分别与第三arm开发板52、第三继电器阵列72、第三同轴开关阵列82电连接;所述衰减器12分别与第二综测仪141、频谱仪18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双信号测试装置、数传测试装置、信道测试装置分别安装有测试软件的装置,所述的测试软件分为上位机测试软件和下位机软件,都是用于超短波电台的测试,上位机测试软件采用labview进行编制,下位机软件采用c语言进行编制,大大提高了测试用仪器的利用率,减少了贵重仪器的使用成本。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位机测试软件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分别安装在第一计算机1、第二计算机011、第三计算机121上,上位机测试软件的开发工具主要是ni公司的labview2012。此外,还使用了office2010和sql数据库储存技术。

如图5所示,下位机软件应用于各控制单元中的arm开发板上,使用的是c语言进行开发,主要功能是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命令,进行命令解析,实现蜂鸣器报警和测试状态实时显示的功能。

如图6所示,超短波电台生产测试过程中,各个测试装置都安装有测试软件,生产测试的流程主要包括人员登录、参数设置、打开表格、开始测试、数据保存等。开始测试时进行人员登录,设置基本参数然后选择测试项目,软件会自动打开测试表格,自动控制装置中的各个部件产生激励信号,各控制单元读取响应信号从而对超短波电台进行测试,当某个指标测试完成后自动测试下一个指标,如此循环,在第一计算机1、第二计算机011、第三计算机121上可以实时查看测试状态,直到所选的测试指标都测试结束后,此时退出循环,在各计算机中保存测试结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键式测试,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