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690发布日期:2020-05-22 22:0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一些转动设备会有进行弯折的需求,例如对于具有柔性屏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需要进行弯折,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当用户需要观看柔性屏显示的内容时,用户可以展开移动终端。当用户需要携带收纳移动终端时,用户可以折叠移动终端。

现有的移动终端,当进行折叠时,柔性屏的弯折处缺乏空间进行容置,容易被壳体挤压而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装置和移动终端,用于向柔性屏提供弯折空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结构;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座部;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时所绕的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时所绕的轴线;

所述座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座部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向所述凹槽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用于和跨越所述凹槽的柔性屏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动结构还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为圆弧结构;

所述座部设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朝相同方向凸出;

所述第一转动件在所述第一槽孔内能和所述第一槽孔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座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件在所述第二槽孔内能和所述第二槽孔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座部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向所述凹槽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凹槽形成空腔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分别绕所述凹槽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槽孔的一端和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槽孔的一端和所述凹槽连通;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夹角大于预设夹角时,所述第一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

当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同一目标平面上时,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座部皆位于所述目标平面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座部包括第一座部和第二座部,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的表面,所述第一槽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上;

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座部的表面,所述第二槽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座部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容置槽;

所述座部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座部和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左右对称形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和转动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为如上所述的转动装置;

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座部。其中,第一连接件和座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和座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第一转动轴线为第一连接件转动时所绕的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为第二连接件转动时所绕的轴线。座部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座部上设有凹槽,凹槽沿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凹槽位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向凹槽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用于和跨越凹槽的柔性屏连接。这样,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向凹槽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时,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向凹槽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因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用于和跨越凹槽的柔性屏连接,从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带动柔性屏弯折,因座部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凹槽设置在座部上,从而柔性屏弯折时,该凹槽可向柔性屏的弯折处提供弯折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在弯折状态时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一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中:

1、柔性屏;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座部;7、第一转动轴线;8、第二转动轴线;9、预设距离;10、第一转动件;11、第二转动件;12、第二槽孔;13、第一座部;14、第二座部;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固定件;18、容置槽;19、凹槽;20、转动结构;21、第一圆周;22、第二圆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装置和移动终端,用于向柔性屏1提供弯折空间。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1和转动装置。

其中,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柔性屏1设置在转动装置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

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以通过转动进行展开和折叠操作,因柔性屏1设置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从而柔性屏1可以随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转动实现弯折和展开。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2所示的转动装置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转动结构20。

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转动结构20包括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和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之间具有预设距离9。第一转动轴线7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8,第一转动轴线7为第一连接件4转动时所绕的轴线,第二转动轴线8为第二连接件5转动时所绕的轴线。

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座部6上设有凹槽19,凹槽19沿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的延伸方向延伸,凹槽19位于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之间。

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能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以及,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能背离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背转动。

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用于和跨越凹槽19的柔性屏1连接。换言之,柔性屏1可设置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因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凹槽19设置在座部6上。

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时,因第一连接件4和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随之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例如,转动装置从图2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图4所示的状态,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

转动装置从图7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图8所示的状态,再转动到图9所示的状态,这个过程中,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以及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此时,柔性屏1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部分产生弯折,如图9和图10所示,柔性屏1在弯折处能形成圆形或水滴状。因柔性屏1跨越凹槽19,在柔性屏1弯折后,凹槽19能起到避让作用,凹槽19处的空间可向柔性屏1的弯折处提供弯折空间,使得柔性屏1能顺利弯折。其中,图10为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局部a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凹槽19的形状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可选地,凹槽19的横截面为左右对称形状。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凹槽19为半圆柱体结构。

实现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转动连接、以及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其中,转轴可在轴孔内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转动结构20还包括第一转动件10和第二转动件11,第一转动件10和第二转动件11为圆弧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转动件10的一侧面和第一圆周21重合,第二转动件11的一侧面和第二圆周22重合。

座部6设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12,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12为圆弧结构,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12朝相同方向凸出。

第一转动件10在第一槽孔内能和第一槽孔相对转动,第一转动件10的一端和第一连接件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4通过第一转动件10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二转动件11在第二槽孔12内能和第二槽孔12相对转动,第二转动件1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件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二转动件11和座部6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件10在第一槽孔内相对座部6转动时,第一连接件4也随之相对座部6转动,第一转动件10和第一连接件4转动时所绕的轴线为第一转动轴线7。第二转动件11在第二槽孔12内相对座部6转动时,第二连接件5也随之相对座部6转动,第二转动件11和第二连接件5转动时所绕的轴线为第二转动轴线8。

通过第一转动件10和第二转动件11,实现了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转动连接、以及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转动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易于组装,且转动稳定。

可选地,如图6和图10所示,在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时,第一转动件10、第二转动件11、和凹槽19形成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可容置柔性屏1的弯折处,从而既让柔性屏1得以转动,也保护了柔性屏1。

关于第一槽孔、第二槽孔12和凹槽19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对此举出其中两个示例。

示例一:

如图6所示,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12分别绕凹槽19延伸设置。在本示例中,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之间的预设距离9小于预设值,凹槽19位于第一槽孔的凹面内,以及凹槽19位于第二槽孔12的凹面内。第一转动件10和第二转动件11在转动时,也是环绕凹槽19进行转动。

示例二: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槽孔的一端和凹槽19连通,第二槽孔12的一端和凹槽19连通。此时,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之间的预设距离9大于预设值。

当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之间的夹角大于预设夹角时,第一转动件10远离第一连接件4的一端位于凹槽19内,第二转动件11远离第二连接件5的一端位于凹槽19内。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凹槽19不但可以为柔性屏1提供让位空间,还可以容置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的部分结构。具体来说,当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展开时,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之间的夹角大于预设夹角,此时,第一转动件10远离第一连接件4的一端伸入凹槽19内,由凹槽19容置。第二转动件11远离第二连接件5的一端伸入凹槽19内,由凹槽19容置。当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折叠时,第一转动件10和第二转动件11的端部远离凹槽19,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柔性屏1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弯折,柔性屏1在弯折处形成圆形或水滴状,如图10所示。而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座部6上设有凹槽19,从而凹槽19可为柔性屏1的弯折处提供弯折空间。并且,第一转动件10、第二转动件11、和凹槽19形成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可容置柔性屏1的弯折处。

为了进一步避免损害柔性屏1,使得柔性屏1能顺利展开,可选地,第一壳体2的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第二壳体3的表面设有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柔性屏1。换言之,柔性屏1连接在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上。

如图7和图11所示,当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位于同一目标平面上时,第一转动件10、第二转动件11、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皆位于目标平面的同一侧。

这样,当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位于同一目标平面上,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展开,使得柔性屏1展平。且第一转动件10、第二转动件11、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不会阻碍到柔性屏1的展平,避免了对柔性屏1的损害。

关于座部6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座部6可以为块状结构,在其上可以设置凹槽19、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12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座部6包括第一座部13和第二座部14,凹槽19包括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

第一凹槽15设置在第一座部13的表面,第一槽孔设置在第一座部13上。第二凹槽16设置在第二座部14的表面,第二槽孔12设置在第二座部14上。其中,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沿相同方向延伸。

这样,可以将第一座部13和第二座部14作为独立组件进行加工,方便了加工过程,以及组装较为简易。

座部6通过第一连接件4和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座部6通过第二连接件5和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为了使得座部6连接更稳定,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装置还包括固定件17,固定件17设有容置槽18。座部6位于容置槽18内,座部6和固定件17固定连接。例如,座部6通过螺钉和固定件17螺纹连接。

该容置槽18的槽壁和座部6的底面形状可以相同,方便将座部6安装到容置槽18内。例如,容置槽18的槽壁和座部6的底面两者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在座部6包括第一座部13和第二座部14的示例中,第一座部13和第二座部14都安装在固定件17的容置槽18内,从而能使得第一座部13和第二座部14的相对位置更精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结构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各个转动结构20的座部6可以设置在容置槽18内,从而能使得不同转动结构20的相对位置更精准,以符合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转动结构20。该转动结构20包括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其中,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和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之间具有预设距离9,第一转动轴线7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8,第一转动轴线7为第一连接件4转动时所绕的轴线,第二转动轴线8为第二连接件5转动时所绕的轴线。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座部6上设有凹槽19,凹槽19沿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的延伸方向延伸,凹槽19位于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之间。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能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用于和跨越凹槽19的柔性屏1连接。这样,当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时,带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因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用于和跨越凹槽19的柔性屏1连接,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带动柔性屏1弯折,因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凹槽19设置在座部6上,从而柔性屏1弯折时,该凹槽19可向柔性屏1的弯折处提供弯折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1和转动装置。该移动终端例如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移动终端。

其中,转动装置为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装置。例如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关于转动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对转动装置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屏1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从而柔性屏1可随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转动而弯折或展平,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例如,当用户需要观看柔性屏1显示的内容时,用户可以展开移动终端。当用户需要携带收纳移动终端时,用户可以折叠移动终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1和转动装置,其中,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转动结构20。该转动结构20包括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其中,第一连接件4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和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座部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和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之间具有预设距离9,第一转动轴线7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8,第一转动轴线7为第一连接件4转动时所绕的轴线,第二转动轴线8为第二连接件5转动时所绕的轴线。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座部6上设有凹槽19,凹槽19沿第一转动轴线7和第二转动轴线8的延伸方向延伸,凹槽19位于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之间。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能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用于和跨越凹槽19的柔性屏1连接。柔性屏1设置在转动装置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这样,当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时,带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向凹槽19所朝向的一侧相向转动,因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用于和跨越凹槽19的柔性屏1连接,换言之,柔性屏1设置在转动装置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可带动柔性屏1弯折,因座部6位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凹槽19设置在座部6上,从而柔性屏1弯折时,该凹槽19可向柔性屏1的弯折处提供弯折空间。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