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3375发布日期:2020-05-15 17:1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通信电话手持送受话器开关结合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



背景技术:

乘务员手持话筒是民用飞机内用于驾驶员和乘务员,乘务员和乘务员之前相互呼叫和通话的系统。随着飞机飞行姿态的改变,尤其遇意外气流后的颠簸飞行状态下,需要保持手柄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可靠防掉落连接。目前,民航客机中的手持话筒摘挂机动作需要空乘人员先拨动手柄组件上的拨档,使手柄组件与底座组件间的卡扣分离,再用力往外拉拔手柄组件,才能摘除;不仅摘除费力,而且摘挂机结构相对复杂,所用零部件数量繁多,对于飞机空乘人员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摘挂机操作相对繁琐,同时不利于手持话筒的后期维护。因此,现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乘务员手持话筒摘挂机装置结构复杂,不便快速摘挂机操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包括与底座组件匹配的手柄组件,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听筒和话筒;底座组件前端设有纳入听筒的听筒卡槽,底座组件尾端设有纳入话筒的话筒卡槽;听筒卡槽的顶部外侧槽壁与顶部外侧槽壁顶端连为一体设有听筒卡扣,听筒卡扣为竖直向上且顶端内翻的倒置“l”型挡片结构,且听筒卡扣的顶端内翻处ⅰ限位下压听筒的背侧顶部;话筒卡槽的底部外侧槽壁与底部外侧槽壁顶端连为一体设有话筒卡扣,话筒卡扣为竖直向上且顶端内翻的倒置“l”型挡片结构,话筒卡扣的顶端内翻处ⅱ限位下压话筒的背侧底部;其中听筒卡槽槽底固定安装一端上翘的弹簧钢片,弹簧钢片的上翘端位于听筒卡扣的顶端内翻处ⅰ下方设置。

为精简构件数,进一步地:听筒卡扣与听筒卡槽的顶部外侧槽壁一体成型弯折内翻制成;话筒卡扣与话筒卡槽的底部外侧槽壁固连为一体。

为进一步方便快速摘挂机操作:听筒卡扣顶端内翻处ⅰ的翻边长度大于话筒卡扣顶端内翻处ⅱ的翻边长度;且听筒卡扣顶端内翻处ⅰ的内翻折角为105°-120°的钝角;话筒卡扣的顶端内翻处ⅱ的内翻折角为95°-110°的钝角。

为采用最为简化的结构实现弹簧钢片的安装以便后期维护,同时有利充分发挥其被弹压后的空间释放功能以及弹压后的张力压紧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钢片的上翘端朝斜上方线性倾斜上翘,且上翘端与弹簧钢片的水平安装端一体成型折弯制成;其中上翘端的线性上翘仰角15°≤α<90°。

工作原理:摘机时,只需用手上推手柄,听筒2-2朝前自动按压弹簧钢片5上翘端5-1;即可使手柄组件2的尾部话筒2-2脱离话筒卡槽4,再向外取出手柄组件2整体即可轻松完成摘机动作;挂机时,只需将听筒2-2往下按压弹簧钢片5上翘端5-1,再将手柄组件2尾部话筒2-3放入底座组件1的话筒卡槽4内,松开手柄组件2手柄2-1的同时,通过弹簧钢片5复位弹性张力将听筒2-2压紧在顶端内翻处ⅰ3-21内侧,即完成挂机动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与底座组件一体成型的话筒卡扣和听筒卡扣,协同听筒卡槽底部弹簧钢片共同作用,大大简化了手持话筒组件的结构,摘挂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通过卡扣和弹簧钢片实现便捷的摘挂机操作,零部件大大减少,后期维护方便;

3、制造简单,维护成本低,底座组件与手柄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气流颠簸飞行状态下的防掉落效果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中关于乘务员手持话筒的控制电路实现,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控制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再例如,可以是机械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其他中间构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包括与底座组件1匹配的手柄组件2,所述手柄组件2包括手柄2-1、听筒2-2和话筒2-3;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与手柄组件2匹配的收线开关,以及必备的拨号盘等组件。所述底座组件1用于连接手柄组件2的前端设有纳入手柄组件2听筒2-2的听筒卡槽3,所述底座组件1用于连接手柄组件2的尾端设有纳入手柄组件2话筒2-3的话筒卡槽4;听筒卡槽3以及话筒卡槽4的具体形状在此不作限制,以与听筒2-2以及话筒2-3形状相匹配且能纳入为准,且听筒卡槽3仍旧可大于手柄组件的听筒大小,话筒卡槽4可仍旧大于手柄组件的话筒大小,与现有卡槽结构不做改变。而与现有卡槽形状以及结构的不同之处改进在于:所述听筒卡槽3的顶部外侧槽壁3-1与顶部外侧槽壁3-1顶端连为一体设有听筒卡扣3-2,所述听筒卡扣3-2为竖直向上且顶端内翻的倒置“l”型挡片结构(如图1),且所述听筒卡扣3-2的顶端内翻处ⅰ3-21(在手柄组件2与底座组件1连为一体时)限位下压听筒2-2的背侧顶部(尤其指图1状态);所述话筒卡槽4的底部外侧槽壁4-1与底部外侧槽壁4-1顶端连为一体设有话筒卡扣4-2,所述话筒卡扣4-2为竖直向上且顶端内翻的倒置“l”型挡片结构,所述话筒卡扣4-2的顶端内翻处ⅱ4-21(同样在手柄组件2与底座组件1连为一体时)限位下压话筒2-3的背侧底部(如图1所示状态);其中听筒卡槽3槽底可用螺钉紧定固定安装一端上翘的弹簧钢片5,所述弹簧钢片5的上翘端5-1位于听筒卡扣3-2的顶端内翻处ⅰ3-21下方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为精简构件数,进一步地:所述听筒卡扣3-2与听筒卡槽3的顶部外侧槽壁3-1一体成型弯折内翻制成;所述话筒卡扣4-2与话筒卡槽4的底部外侧槽壁4-1顶端可凸凹插接后结合粘接固连为一体。

上述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快速摘挂机操作:所述听筒卡扣3-2顶端内翻处ⅰ3-21的翻边长度大于话筒卡扣4-2顶端内翻处ⅱ4-21的翻边长度;且听筒卡扣3-2顶端内翻处ⅰ3-21的内翻折角为105°-120°的钝角;所述话筒卡扣4-2的顶端内翻处ⅱ4-21的内翻折角为95°-110°的钝角。

上述实施例中,为采用最为简化的结构实现弹簧钢片5的安装以便后期维护,同时有利充分发挥其被弹压后的空间释放功能以及弹压后的张力压紧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钢片5的上翘端5-1朝斜上方(即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斜向右上方)线性倾斜上翘,且上翘端5-1与弹簧钢片5的水平安装端一体成型折弯制成;其中上翘端5-1的线性上翘仰角15°≤α<9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摘机时,只需用手上推手柄2-1,听筒2-2朝前自动按压弹簧钢片5上翘端5-1;即可使手柄组件2的尾部话筒2-2脱离话筒卡槽4,再向外取出手柄组件2整体即可轻松完成摘机动作;挂机时,只需将听筒2-2往下按压弹簧钢片5上翘端5-1,再将手柄组件2尾部话筒2-3放入底座组件1的话筒卡槽4内,松开手柄组件2手柄2-1的同时,通过弹簧钢片5复位弹性张力将听筒2-2压紧在顶端内翻处ⅰ3-21内侧,即完成挂机动作。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的乘务员手持话筒快速摘挂机装置是根据弹簧钢片5像弹性翘板一样的作用力与反作用这一原理,在话筒的底座组件1上安装一个弹簧钢片5,利用弹簧钢片5施加在手柄组件2听筒前端的弹力,来实现手柄组件2在具有内扣式仓体结构的底座组件1内,即底座组件1由话筒卡扣4-2顶端内翻处ⅱ4-21和听筒卡扣3-2顶端内翻处ⅰ3-21组成的内扣仓体式结构,实现手柄组件2与底座组件1之间的防脱落快速摘挂机卡合固定安装。

简单地说:乘务员摘机时,只需用手往上推动手柄组件2,待手柄组,2脱离底座组件1尾部后端的话筒卡槽4,然后直接向外取出手柄组件2即可轻松完成摘机动作;当需要挂机时,只需将手柄组件2前端听筒2-2往下按压弹簧钢片5,再将手柄组件2尾部卡进底座组件1尾部话筒卡槽4内,即可实现挂机的动作。因此,该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扩容式摘挂机方式,较现有技术下拔除式的摘挂机安装方式,不仅更加轻松方便,同时防脱落效果同样优良,连接可靠,尤其精简了构件数。同时,该技术方案已通过具体项目实际验证和标准测试,复合实用性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机载内话话筒麦克风信号放大电路已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实际验证和标准测试。

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以往的结构,主要效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结构设计简单;2)操作简单、使用方便;3)零部件少、安全可靠性高;4)制造与维护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摘机时,只需用手往上推动手柄组件待手柄组件脱离底座组件后端的话筒卡槽,再向外取出手柄组件即可轻松完成摘机动作;当需挂机时,只需将手柄组件前端往下按压弹簧钢片后,再将手柄组件卡进底座组件尾部相应的话筒卡槽,即可实现挂机的动作(参见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改进点的与底座组件1一体成型的话筒卡扣和听筒卡扣结构,协同听筒卡槽底部弹簧钢片共同作用,大大简化了手持话筒组件的摘挂机固定结构,使得摘挂机操作较拔出的方式更加简单,且更加耐用,同时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前、后侧内翻的倒置“l”型卡扣和弹簧钢片5简单地实现便捷的摘挂机操作,零部件大大减少,后期维护方便;与此同时,制造简单,维护成本低,底座组件与手柄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气流颠簸飞行状态下的防掉落效果优良,经济、便捷、实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