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8849发布日期:2020-05-08 18:1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



背景技术:

转动设备的部件可以进行相对转动,例如柔性屏设备的壳体可以进行转动以折叠或展开。

转动设备的转动的部件因为连接关系复杂和需要转动,导致容易受损。现有的转动设备缺少保护转动的部件的方案,导致转动设备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用于保护转动的部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组件,包括中间联动件、两转动座、第一侧联动件、第二侧联动件、两第一引导板、两第二引导板、第一滑盖板和第二滑盖板;

两所述转动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两端;

所述中间联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侧联动件和所述第二侧联动件之间,所述中间联动件和所述第一侧联动件转动连接,所述中间联动件和所述第二侧联动件转动连接,所述中间联动件、所述第一侧联动件和所述第二侧联动件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

两所述第一引导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联动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侧面设有第一引导槽;

两所述第二引导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联动件的两端,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侧面设有第二引导槽;

所述第一滑盖板位于两所述第一引导板之间,所述第一滑盖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盖板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柱,一所述第一引导柱和一所述第一引导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盖板位于两所述第二引导板之间,所述第二滑盖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盖板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导柱,一所述第二引导柱和一所述第二引导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引导柱和所述第一引导槽用于当所述第一侧联动件相对所述中间联动件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引导柱和所述第一引导槽的相对滑动引导所述第一滑盖板相对所述转动座转动;

所述第二引导柱和所述第二引导槽用于当所述第二侧联动件相对所述中间联动件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柱和所述第二引导槽的相对滑动引导所述第二滑盖板相对所述转动座转动。

可选地,所述转动座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滑盖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滑盖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轴孔;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轴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轴孔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动座包括第一抵接台、第二抵接台和固定座;

所述第一抵接台和所述第二抵接台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抵接台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台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靠近所述中间联动件;

当所述第一滑盖板和所述第二滑盖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夹角时,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一滑盖板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滑盖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

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从一端往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

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从一端往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位于所述中间联动件靠近所述转动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联动件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一侧和所述第一引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板往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侧联动件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往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接联动件、第二转接联动件、第三转接联动件和第四转接联动件;

所述第一侧联动件、所述第一转接联动件、所述第二转接联动件、所述中间联动件、所述第三转接联动件、所述第四转接联动件和所述第二侧联动件七者依次转动连接且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联动件、所述第一转接联动件、所述第二转接联动件、所述中间联动件、所述第三转接联动件、所述第四转接联动件和所述第二侧联动件七者在端部依次铰接。

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为轴对称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转动组件;

所述第一侧联动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侧联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滑盖板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引导板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滑盖板远离所述中间联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往所述第一滑盖板和所述第二滑盖板所在的位置相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闭合。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屏设备,包括柔性屏和转动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为如上所述的转动装置;

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一滑盖板和所述第二滑盖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组件包括中间联动件、两转动座、第一侧联动件、第二侧联动件、两第一引导板、两第二引导板、第一滑盖板和第二滑盖板。其中,两转动座分别设置在中间联动件的两端。中间联动件位于第一侧联动件和第二侧联动件之间,中间联动件和第一侧联动件转动连接,中间联动件和第二侧联动件转动连接,中间联动件、第一侧联动件和第二侧联动件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两第一引导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侧联动件的两端,第一引导板的侧面设有第一引导槽。两第二引导板分别设置在第二侧联动件的两端,第二引导板的侧面设有第二引导槽。第一滑盖板位于两第一引导板之间,第一滑盖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一滑盖板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柱,一第一引导柱和一第一引导槽滑动连接,从而,两第一引导板可通过第一引导槽引导第一引导柱的滑动,以引导第一滑盖板的运动轨迹。第二滑盖板位于两第二引导板之间,第二滑盖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二滑盖板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导柱,一第二引导柱和一第二引导槽滑动连接,从而,两第二引导板可通过第二引导槽引导第二引导柱的滑动,以引导第二滑盖板的运动轨迹。第一引导柱和第一引导槽用于当第一侧联动件相对中间联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一引导柱和第一引导槽的相对滑动引导第一滑盖板相对转动座转动,从而第一滑盖板随第一侧联动件转动。第二引导柱和第二引导槽用于当第二侧联动件相对中间联动件转动时,通过第二引导柱和第二引导槽的相对滑动引导第二滑盖板相对转动座转动,从而第二滑盖板随第二侧联动件转动。这样,第一滑盖板和第二滑盖板位于第一侧联动件、第二侧联动件和中间联动件的一侧,且第一滑盖板随第一侧联动件转动,以及第二滑盖板随第二侧联动件转动,通过第一滑盖板和第二滑盖板可保护第一侧联动件、第二侧联动件和中间联动件,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护了转动组件的转动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转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转动组件沿b-b面的剖面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转动组件的剖面在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转动组件的剖面在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转动组件沿c-c面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柔性屏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柔性屏设备沿d-d面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柔性屏设备的剖面在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1、中间联动件;2、转动座;3、第一抵接台;4、第二抵接台;5、固定座;6、第一抵接面;7、第二抵接面;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一侧联动件;11、第二侧联动件;12、第一引导板;13、第一引导槽;14、第二引导板;15、第二引导槽;16、第一滑盖板;17、第一引导柱;18、第二滑盖板;19、第二引导柱;20、第一转接联动件;21、第二转接联动件;22、第三转接联动件;23、第四转接联动件;24、第一固定板;25、第二固定板;26、第一壳体;27、第二壳体;28、柔性屏;29、引导组件;30、月牙座;31、第一抵接板;32、第二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用于保护转动的部件。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的爆炸图。将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进行翻转后,得到图2所示的转动组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组件包括中间联动件1、两转动座2、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两第一引导板12、两第二引导板14、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两转动座2分别设置在中间联动件1的两端。图4为图1所示的转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转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局部a的放大图。

中间联动件1位于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之间,中间联动件1和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连接,换言之,第一侧联动件10能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中间联动件1和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连接,换言之,第二侧联动件11能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联动件1、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如图4所示,中间联动件1、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三者为杆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两第一引导板1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联动件10的两端,第一引导板12的侧面设有第一引导槽13。两第二引导板14分别设置在第二侧联动件11的两端,第二引导板14的侧面设有第二引导槽15。

由图1和图3可知,第一滑盖板16位于两第一引导板12之间。第一滑盖板16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2转动连接,第一滑盖板16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柱17,一第一引导柱17和一第一引导槽13滑动连接。这样,第一滑盖板16相对转动座2转动时,第一引导板12的第一引导槽13引导第一引导柱17滑动,从而引导第一滑盖板16的一侧的转动轨迹。

第二滑盖板18位于两第二引导板14之间,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2转动连接,第二滑盖板18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导柱19,一第二引导柱19和一第二引导槽15滑动连接。这样,第二滑盖板18相对转动座2转动时,第二引导板14的第二引导槽15引导第二引导柱19滑动,从而引导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的转动轨迹。

第一引导柱17和第一引导槽13用于当第一侧联动件10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时,通过第一引导柱17和第一引导槽13的相对滑动引导第一滑盖板16相对转动座2转动。

第二引导柱19和第二引导槽15用于当第二侧联动件11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时,通过第二引导柱19和第二引导槽15的相对滑动引导第二滑盖板18相对转动座2转动。

这样,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位于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的一侧,且第一滑盖板16随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以及第二滑盖板18随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通过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可保护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护了转动组件的转动的部件。

第一滑盖板16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2转动连接,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2转动连接,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多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转动座2设有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第一滑盖板16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孔,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轴孔。第一转轴8和第一轴孔转动连接,第二转轴9和第二轴孔转动连接。这样,通过转轴和轴孔实现了第一滑盖板16和转动座2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滑盖板18和转动座2的转动连接。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滑盖板16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转动座2设有两轴孔,第一滑盖板16的转轴和转动座2的一轴孔转动连接,第二滑盖板18的转轴和转动座2的一轴孔转动连接。

为了限制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可选地,如图5所示,转动座2包括第一抵接台3、第二抵接台4和固定座5。第一抵接台3和第二抵接台4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座5的两侧。

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固定设置在固定座5上。具体来说,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贯穿且固定连接于固定座5。

第一抵接台3设有第一抵接面6,第二抵接台4设有第二抵接面7,第一抵接面6和第二抵接面7位于同一平面。其中,第一抵接面6和第二抵接面7比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9靠近中间联动件1。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之间的夹角为预设夹角时,第一抵接面6和第一滑盖板16抵接,第二抵接面7和第二滑盖板18抵接。具体来说,第一抵接面6和第一滑盖板16的侧面抵接,第二抵接面7和第二滑盖板18的侧面抵接。这样,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转动时,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预设夹角。其中,预设夹角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180度、或者170度等。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预设夹角为180度。

图10为图6所示的转动组件沿c-c面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滑盖板16的两端部设有第一抵接板31,第二滑盖板18的两端部设有第二抵接板32。当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之间的夹角为预设夹角时,所述第一侧联动件10、所述第一转接联动件20、所述第二转接联动件21、和中间联动件1四者和第一抵接板31抵接。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所述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所述第二侧联动件11四者和第二抵接板32抵接。

如图5所示,可选地,第一引导槽13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第一引导槽13的延伸轨迹从一端往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方向延伸。第二引导槽15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第二引导槽15的延伸轨迹从一端往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方向延伸。第一引导槽13和第二引导槽15位于中间联动件1靠近转动座2的一侧。这样,第一引导槽13能平滑地引导第一引导柱17的移动,第二引导槽15能平滑地引导第二引导柱19的移动。

例如,如图6至图9所示,示例性显示了转动组件的转动过程。其中,图7为图6所示的转动组件的沿b-b面的剖面图,图8为图7所示的转动组件的剖面在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转动组件的剖面在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转动组件处于展开状态,图8所示的转动组件处于转动过程中的状态,图9所示的转动组件处于闭合状态。转动组件从图7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图8所示的状态,再转动到图9所示的状态,第一侧联动件10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第一滑盖板16相对转动座2转动,与此同时,第一引导柱17在第一引导槽13内滑动以引导第一滑盖板16的转动轨迹。以及,第二侧联动件11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第二滑盖板18相对转动座2转动,与此同时,第二引导柱19在第二引导槽15内滑动以引导第二滑盖板18的转动轨迹。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组件也可以从图9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图8所示的状态,再转动到图7所示的状态。

这样,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不阻碍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的转动,且能保护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以减少外界的损害。

两第一引导板1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联动件10的两端,具体来说,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侧联动件10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一侧和第一引导板12固定连接,第一引导板12往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方向延伸。

两第二引导板14分别设置在第二侧联动件11的两端,具体来说,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侧联动件11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一侧和第二引导板14固定连接,第二引导板14往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方向延伸。

这样,能方便第一引导板12和第二引导板14的设置,且使得中间联动件1、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之间更为紧凑。

中间联动件1和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中间联动件1和第一侧联动件10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中间联动件1和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中间联动件1和第二侧联动件11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第三转接联动件22和第四转接联动件23。

第一侧联动件10、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七者依次转动连接且延伸方向相同。这样,第一侧联动件10和中间联动件1通过第一转接联动件20和第二转接联动件21实现转动连接,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通过第三转接联动件22和第四转接联动件23实现转动连接。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侧联动件10、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七者在端部依次铰接。具体来说,第一侧联动件10、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七者的端部分别通过转轴和轴孔实现铰接。

实现第一侧联动件10、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七者依次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除了上述在端部分别通过转轴和轴孔实现铰接的方式外,可以使用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如图3所示,转动组件还包括引导组件29,引导组件29包括七个月牙座30。七个月牙座30依次通过月牙引导片和月牙引导槽连接,月牙引导片在月牙引导槽内和月牙引导槽滑动连接。七个月牙座30分别和第一侧联动件10、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七者固定连接。引导组件29用于引导第一侧联动件10、第一转接联动件20、第二转接联动件21、中间联动件1、第三转接联动件22、第四转接联动件23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七者转动连接。

为了让转动组件能稳定转动以及制造和组装的方便,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组件为轴对称结构。对称轴为通过中间联动件1、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三者的中间位置的中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组件包括中间联动件1、两转动座2、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两第一引导板12、两第二引导板14、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其中,两转动座2分别设置在中间联动件1的两端。中间联动件1位于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之间,中间联动件1和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连接,中间联动件1和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连接,中间联动件1、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二侧联动件11三者的延伸方向相同。两第一引导板1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联动件10的两端,第一引导板12的侧面设有第一引导槽13。两第二引导板14分别设置在第二侧联动件11的两端,第二引导板14的侧面设有第二引导槽15。第一滑盖板16位于两第一引导板12之间,第一滑盖板16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2转动连接,第一滑盖板16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引导柱17,一第一引导柱17和一第一引导槽13滑动连接,从而,两第一引导板12可通过第一引导槽13引导第一引导柱17的滑动,以引导第一滑盖板16的运动轨迹。第二滑盖板18位于两第二引导板14之间,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和两转动座2转动连接,第二滑盖板18的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导柱19,一第二引导柱19和一第二引导槽15滑动连接,从而,两第二引导板14可通过第二引导槽15引导第二引导柱19的滑动,以引导第二滑盖板18的运动轨迹。第一引导柱17和第一引导槽13用于当第一侧联动件10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时,通过第一引导柱17和第一引导槽13的相对滑动引导第一滑盖板16相对转动座2转动,从而第一滑盖板16随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第二引导柱19和第二引导槽15用于当第二侧联动件11相对中间联动件1转动时,通过第二引导柱19和第二引导槽15的相对滑动引导第二滑盖板18相对转动座2转动,从而第二滑盖板18随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这样,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位于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的一侧,且第一滑盖板16随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以及第二滑盖板18随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通过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可保护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护了转动组件的转动的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24、第二固定板25、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转动组件。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柔性屏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2所示的柔性屏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装置。

其中,转动组件为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组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转动组件。关于转动组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侧联动件10和第一固定板24固定连接,第二侧联动件11和第二固定板25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壳体26和第一固定板24固定连接,第一壳体26和第一固定板24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滑盖板16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一端和第一引导板12伸入第一容置腔内。以及,第二壳体27和第二固定板25固定连接,第二壳体27和第二固定板25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滑盖板18远离中间联动件1的一端和第二引导板14伸入第二容置腔内。

其中,图13为图11所示的柔性屏设备沿d-d面的剖面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柔性屏设备的剖面在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柔性屏设备的壳体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14为柔性屏设备的壳体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转动组件用于引导第一固定板24和第二固定板25往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所在的位置相向转动,以使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闭合。如从图13所示的状态,转动至图14所示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24、第二固定板25、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可引导第一固定板24和第二固定板25往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所在的位置相向转动,以使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闭合。相应地,转动组件也可引导第一固定板24和第二固定板25展开。第一容置腔让第一滑盖板16能顺利沿第一引导槽13滑动,第二容置腔让第二滑盖板18能顺利沿第二引导槽15滑动。在该转动组件中,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位于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的一侧,且第一滑盖板16随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以及第二滑盖板18随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通过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可保护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护了转动组件的转动的部件。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屏设备,该柔性屏设备包括柔性屏28和转动装置。

其中,转动装置为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装置。关于转动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屏28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4和第二固定板25远离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的一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屏设备可通过第一固定板24和第二固定板25引导柔性屏28弯折,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组件,在该转动组件中,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位于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的一侧,且第一滑盖板16随第一侧联动件10转动,以及第二滑盖板18随第二侧联动件11转动,通过第一滑盖板16和第二滑盖板18可保护第一侧联动件10、第二侧联动件11和中间联动件1,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从而保护了转动组件的转动的部件。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