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56998发布日期:2021-07-20 17:1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车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已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

不同的驾驶员有不同的车辆驾驶习惯,例如座椅位置调节的角度、车机主题、喜欢的驾驶模式等。驾驶员在临时驾驶别人的车辆时,需要根据自身驾驶习惯手动对车辆进行设置;另外,对于一车多车主的情况,在一个车主使用完车辆后,其他车主驾驶车辆时都需要对车辆重新进行设置。

现有技术中,车辆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进而影响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其中,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终端,所述车联网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启动时读取与所述车载通信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

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

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中,所述驾驶数据包括车主驾驶数据,所述第一行车账号关联有所述车主驾驶数据;

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之前,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检测到与所述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中,所述服务器存储有所述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及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若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在车辆停止工作时,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车辆本次行驶所产生的油耗和里程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中,所述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车辆发起账号建立请求,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在监听到针对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则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中,所述在车辆启动时,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读取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包括:

在所述车辆启动时,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其中,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终端,所述车联网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启动时,读取与所述车载通信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请求查询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驾驶数据包括车主驾驶数据,所述第一行车账号关联有所述车主驾驶数据;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检测到与所述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服务器存储有所述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及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在车辆停止工作时,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车辆本次行驶所产生的油耗和里程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请求建立模块,用于在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之后,向所述车辆发起账号建立请求,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账号建立模块,用于在监听到针对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则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通信连接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辆启动时,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通信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

相对于在先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在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且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车辆启动时,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读取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以供所述服务器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账号是否存在;并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再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因为只要在服务器上存在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就可以获取该目标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驾驶数据,进而自动根据该目标驾驶数据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在其他人使用完车辆后,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即可以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参数进行调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执行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彻底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其中,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终端,所述车联网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0~s4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车载通信终端,内置4g通讯模块,可以与车辆的整车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areanetwork,can)及处理器进行交互,可以深度读取汽车can总线数据和私有协议。

上述驾驶数据指的是驾驶员驾驶车辆时的相关数据,具体可以包括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习惯设置的驾驶参数以及车辆单次行驶所产生的油耗及里程数等。其中,该驾驶参数可以包括座椅位置调节的角度、车机主题、驾驶模式等。上述行车账号与上述驾驶数据之间满足第一对应关系,即将驾驶数据与行车账号关联,也即每一个行车账号下均存储有相应的驾驶数据。

其中,上述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指的是行车账号是以近场通信序列号作为身份标识建立的,任意一个行车账号均有一个近场通信序列号与其对应。而考虑到近场通信序列号具有唯一性,使得可以通过近场通信序列号特异性区分驾驶员的移动终端,而驾驶员所拥有的移动终端在短时间内不会变更或给予他人使用,因而可以通过该近场通信序列号来识别驾驶员的身份,进而确定行车账号与驾驶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上述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而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也即只要是对应建立了行车账号的近场通信序列号,都可以利用服务器查询到对应的行车账号,进而查询到对应的驾驶数据。

s100、在车辆启动时,读取与所述车载通信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上述步骤s100中,即在驾驶员需要驾驶车辆时,通过获取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来对驾驶员进行身份确认。显然,该移动终端应具备近场通信功能,而车辆也具备近场通信序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很多车辆配备了无线充电接口,而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习惯将手机等移动终端放在无线充电接口处进行充电,因而可以在将该无线充电接口处加入近场通信装置,从而在驾驶员无感的情况下读取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序列号。

具体地,上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步骤s101~s102:

步骤s101、在所述车辆启动时,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通信连接。

上述步骤s101中,即在驾驶员就位发动车辆时,车辆的车载通信终端才会通过近场通信方式与移动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显然,在建立通信连接时,该移动终端与车载通信终端的距离应在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范围内,例如为小于或等于10cm。

步骤s102、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上述步骤s102中,因为车载通信终端是通过近场通信方式与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而建立近场通信连接的设备必然具有唯一的近场通信序列号,因而车载通信终端可以通过与移动终端简历的通信连接,获取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序列号,并作为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步骤s200、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

因为如果车辆的车主预先在车辆端建立了行车账号,该行车账号即第一行车账号,上述第一行车账号也有唯一的近场通信序列号与其相对应,即第一行车账号与对应的近场通信序列号也满足第二对应关系,而且该第一行车账号会存储在车辆上,具体可以存储在车载通信终端或车辆的车机上。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行车账号可以为车辆的车主行车账号。其中,对于一车多车主的情况,上述车主行车账号可以设置有多个,从而可以为每一个车主设置一个车主行车账号,每一个车主行车账号对应有一个车主驾驶数据,使得该车辆可以满足多个车主使用。

因而在上述步骤s200中,需要先通过第二对应关系,在车辆端检测是否存在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即目标车主行车账号。若车载通信终端未检测到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说明并未在车辆上建立与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行车账号,因而需要通过服务器查询是否存在与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也即是查询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是否为其他车辆的车主行车账号对应的近场通信序列号。因此车载通信终端向上述服务器发起包括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该查询请求后,会根据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

步骤s300、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

上述步骤s300中,服务器根据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时,会进一步根据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查询到与上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相关联的驾驶数据,即目标驾驶数据,然后再将该目标驾驶数据返回至发起查询请求的车载通信终端,从而使得车载通信终端获得移动终端的机主的驾驶数据,而移动终端的机主即当前驾驶员,也即使得车载通信终端获得了当前驾驶员的驾驶数据。

在实际使用中,若服务器根据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到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则说明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并未用于为任何车辆建立车主行车账号,也即不存在对应的驾驶数据,此时,服务器可以向发起查询请求的车载通信终端返回空值,该空值用于表示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

步骤s400、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在上述步骤s400中,在车载通信终端接收到目标驾驶数据时,根据该目标驾驶数据,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使得车辆的驾驶参数符合当前驾驶员的使用习惯,而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对驾驶参数进行调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了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不仅适用于不同家庭成员驾驶用车时快速切换驾驶风格和座椅角度等习惯设置,还适用于在驾驶员使用新车或者使用其他人的车时,无需额外注册即可快速将车辆驾驶参数设置为自己习惯状态,大大减少生疏感和不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在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且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车辆启动时,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读取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以供所述服务器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并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再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因为只要在服务器上存在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就可以获取该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驾驶数据,进而自动根据该目标驾驶数据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在其他人使用完车辆后,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即可以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参数进行调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主行车账号关联有车主驾驶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500:

步骤s500、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检测到与所述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同样因为第一行车账号与对应的近场通信序列号也满足第二对应关系,且第一行车账号会存储在车辆上,具体可以存储在车载通信终端或车辆的车机上。因而在上述步骤s500中,需要先通过第二对应关系,在车辆端检测是否存在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即车主行车账号。若车载通信终端检测到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说明在车辆上建立了与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行车账号,而该目标第一行车账号也关联了目标驾驶数据,因而可以直接获取该目标驾驶数据;而该目标驾驶数据也即上述移动终端的机主的驾驶数据,移动终端的机主即当前驾驶员,也即使得车载通信终端获得了当前驾驶员的驾驶数据,因而可以通过该目标驾驶数据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从而使得车辆的驾驶参数满足当前驾驶员的使用习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主行车账号直接存储在车辆端,这样若根据第二对应关系,检测到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可以直接根据上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快速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服务器存储有上述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在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601~s603:

步骤s601、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及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601中,在服务器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车载通信终端上传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在服务器上查询到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时,则确定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则说明并未在当前车辆建立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且已在服务器建立了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因而在车辆停止工作时,可以将上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上述服务器,以供上述服务器根据上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上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从而将当前驾驶员的最新驾驶数据更新至其行车账号,以便于当前驾驶员更换其他车辆进行驾驶时,可以通过服务器同步其上一次驾驶时的驾驶参数,以匹配其最新的驾驶习惯。

上述步骤s601中,目标数据指的非隐私数据,具体如车辆本次行驶所产生的油耗和里程数。在车辆停止工作时,将上述目标数据关联至上述第一行车账号,以便于车主查看车辆的使用情况。

步骤s602、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602中,在服务器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车载通信终端上传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未在服务器上查询到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时,则确定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则说明既未在当前车辆建立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也未在服务器建立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第二行车账号,而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是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因而在上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可以将上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上传至上述服务器,以供上述服务器将上述目标数据关联至上述第一行车账号,以便于车主通过服务器获取并查看车辆的使用情况。

步骤s603、若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在车辆停止工作时,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

上述步骤s603中,若车载通信终端检测到与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说明已在当前车辆建立了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车主行车账号,而且因为车主行车账号会存储至服务器,因而在上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可以直接根据上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车辆端的上述目标车主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便于当前驾驶员再次携带上述移动终端驾驶车辆时,可以快速将车辆的驾驶参数调整至按其最新的驾驶习惯状态。

同时,将上述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以供服务器根据上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服务器端的上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便于当前驾驶员更换其他车辆进行驾驶时,可以通过服务器同步其上一次驾驶时的驾驶参数,以匹配其最新的驾驶习惯。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在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步骤s701~s702:

步骤s701、向所述车辆发起账号建立请求,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701中,车载通信终端未在车辆端检测到与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时,说明并未在车辆上建立与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行车账号,也即说明当前驾驶员为首次携带上述移动终端驾驶该车辆,其可以能当前驾驶员首次驾驶该车辆,也可能是当前驾驶员非首次驾驶员该车辆,但是上述移动终端为首次与上述车载通信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但是。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在上述车辆上均不存在与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因而上述车载通信终端可以向车辆发起账号建立请求,以根据当前驾驶员的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在车辆端建立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步骤s702、在监听到针对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则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702中,若车载通信终端监听到针对上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则说明当前驾驶员确定要在车辆端建立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因而可以建立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以便于关联对应的驾驶数据,以便于当前驾驶员下一次驾驶车辆时,快速调整车辆的驾驶参数。

显然,若未监听到针对上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则不建立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可选地,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步骤s702具体包括:在监听到针对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发起车主身份验证请求,并监听针对所述车主身份验证请求的验证信息,并对所述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所述验证信息匹配预设信息时,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其中,上述预设信息可以为车主预先设置的密码。通过上述步骤可以保证只有车主或得到车主允许的驾驶员才可以在车辆端建立第一行车账号,从而防止任意使用上述车辆的驾驶员都在上述车辆上建立第一行车账号,避免占用车辆存储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在步骤s702中建立了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之后,将当前驾驶数据与上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以便于当前驾驶员下一次驾驶车辆时,快速调整车辆的驾驶参数。

另外,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账号存在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702中建立了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之后,还可以将上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及关联的驾驶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以便于当前驾驶员携带上述移动终端驾驶其他车辆时,快速调整该其他车辆的驾驶参数至驾驶员习惯的状态。

可选地,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800:

步骤s800、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按默认模式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上述步骤s800中,若上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则说明既未在当前车辆建立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也未在服务器建立该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第二行车账号,也不会存储对应关联的驾驶数据,因而可以按默认模式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从而也可以快速让车辆的驾驶参数调整至正常使用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终端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在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步骤s900:

步骤s900、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则通过近场通信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根据所述通信连接,从所述移动终端中获取所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中的目标驾驶数据。

上述步骤s900中,因为行车账号及其关联的驾驶数据会存储在对应的移动终端中,该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序列号与该行车账号满足第二对应关系,因而在确定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近场通信方式从移动终端获取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中的目标驾驶数据,进而可以通过该目标驾驶数据,快速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因为近场通信不受网络信号影响,本实施方式尤其适用于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等环境。在实际应用中,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汽车应用程序中。

请参阅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终端,所述车联网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所述行车账号包括第一行车账号及第二行车账号,所述驾驶数据包括车主驾驶数据,所述第一行车账号关联有所述车主驾驶数据,所述服务器存储有所述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8。

步骤s201、在所述车辆启动时,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通信连接。

上述步骤s201可以参照步骤s101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2、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上述步骤s202可以参照步骤s102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3、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检测到与所述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上述步骤s203可以参照步骤s500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4、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

上述步骤s204可以参照步骤s200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5、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

上述步骤s205可以参照步骤s300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6、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上述步骤s206可以参照步骤s400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7、向所述车辆发起账号建立请求,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207可以参照步骤s701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8、在监听到针对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则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208可以参照步骤s702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9、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按默认模式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上述步骤s209可以参照步骤s800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10、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及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210可以参照步骤s601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11、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上述步骤s211可以参照步骤s602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12、若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在车辆停止工作时,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

上述步骤s212可以参照步骤s603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在检测到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直接根据上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快速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而在未检测到与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时,若在服务器上存在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就可以获取该目标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驾驶数据,同样可以自动根据该目标驾驶数据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同时,在车辆停止工作时,可以将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关联至车主行车账号,以便于车主通过服务器获取并查看车辆的使用情况。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在其他人使用完车辆后,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即可以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参数进行调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执行流程图,其中,包括步骤s301~s312。

在步骤s301中,由车载通信终端通过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action,nfc)读取手机的nfc序列号;

在步骤s302中,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检测上述nfc序列号是否注册了行车账号,如果注册了则进入步骤s303,否则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3中,进一步判断该上该nfc序列号对应注册的行车账号是否为车辆上的第一行车账号,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05,否则同样进入步骤s304;其中,第一行车账号即车辆的车主行车账号;

在步骤s304中,向车辆发起第一行车账号建立请求,确定是否注册nfc序列号对应的行车账号为第一行车账号,若确定注册为第一行车账号,则进入步骤s305,否则进入步骤s308;

在步骤s305中,确定第一行车账号,然后进入步骤s306中,利用nfc序列号登陆网络账号同步驾驶数据到车辆的车机,进而在步骤s307中,车机读取从网络账号同步的驾驶数据等信息,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例如调节座椅、主题、驾驶模式等;

在步骤s308中,在车辆端建立临时账号,此时可以按默认模式调整车辆的驾驶参数;

在步骤s309中,在驾驶结束时,将驾驶数据上传驾驶者的行车账号数据,同时将油耗和里程数等非隐私数据同步至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以便于车主查看车辆的使用情况;

在步骤s310中,在驾驶结束时且加速数据上传完毕后,判定当前所登录的账号是否为第一行车账号;如果判定当前所登录的账号是第一行车账号,则将将当前驾驶数据保存在车机上;如果判定当前所登录的账号不是第一行车账号,也即为临时账号,则进入步骤s312中并删除驾驶员驾驶车辆过程中所建立的临时账号及相关的驾驶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终端,所述车联网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其中,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在车辆启动时,读取与所述车载通信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请求查询模块42,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

接收模块43,用于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

第一设置模块44,用于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中,在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且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车辆启动时,由获取模块41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读取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由请求查询模块42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以供所述服务器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并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由接收模块43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再由第一设置模块44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因为只要在服务器上存在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就可以获取该目标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驾驶数据,进而自动根据该目标驾驶数据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在其他人使用完车辆后,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即可以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参数进行调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驾驶数据包括车主驾驶数据,所述第一行车账号关联有所述车主驾驶数据;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检测到与所述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车主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服务器存储有所述车辆对应的第一行车账号,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以及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则在所述车辆停止工作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中的目标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关联至所述第一行车账号;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在车辆停止工作时,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并将所述当前驾驶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供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驾驶数据,更新所述目标第一行车账号所关联的驾驶数据。

可选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车辆本次行驶所产生的油耗和里程数。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请求建立模块,用于在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根据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向所述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之后,向所述车辆发起账号建立请求,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账号建立模块,用于在监听到针对所述账号建立请求的确认指令时,则建立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

可选地,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中,所述获取模块41包括:

通信连接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辆启动时,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建立近场通信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近场通信连接,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同步驾驶数据的系统。

关于上述系统和车辆的技术细节和好处已在上述方法中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同步驾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车辆,在服务器存储有行车账号与驾驶数据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且行车账号与近场通信序列号之间建立有第二对应关系;然后在车辆启动时,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读取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若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未检测到与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一行车账号,则向所述服务器发起包括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的查询请求,以供所述服务器查询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是否存在;并在所述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查询请求,返回的目标驾驶数据;再通过所述目标驾驶数据,对所述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因为只要在服务器上存在移动终端的目标近场通信序列号对应的目标第二行车账号,就可以获取该目标行车账号关联的目标驾驶数据,进而自动根据该目标驾驶数据对车辆的驾驶参数进行设置。在其他人使用完车辆后,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即可以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参数进行调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自动设置车辆的驾驶参数,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