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97858发布日期:2021-03-17 00:4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网络领域,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快速发展。在wlan中,主要设备为站点,站点分为接入站点(accesspoint,ap)以及非接入站点(non-apstation,简称sta)。通常,由ap建立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set,bss),sta通过扫描认证关联等过程与一个ap关联并进行通信。在wlan中,sta在任一时刻只与一个ap关联,sta与关联ap通信,或者通过关联的ap与其他sta通信,或者在关联后建立直连通信,从而不通过关联ap而与其他与该ap关联的sta进行通信。在另一种无线局域网络中,例如是独立bss(independentbss,ibss)中,不存在ap,所有sta可以直接和其通信范围内的sta进行通信。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支持多通道功能的ap设备和sta设备。通道又可以称为信道、链路等,一条通道可以理解为一条传送数据包的无线媒介的通路,一条通道通常对应于一个无线信道。多通道功能是指ap设备或者sta设备可能同时或非同时地工作在2.4ghz,5ghz,6ghz,1ghz以下等免授权频段上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上。一个ap设备包括多个ap,一个sta设备包括多个sta,每个ap或sta工作在上述其中一个通道上。图1为ap设备与sta设备工作的通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ap设备中包括三个ap,三个ap分别工作在通道1、通道2和通道3上。sta设备中包括三个sta,分别工作在通道1、通道2和通道3上,与ap1、ap2和ap3进行通信。图2为ap设备和sta设备工作的通道的另一示意图,其中ap设备可以工作在通道1、通道2和通道3,在某些情况下,sta设备工作的通道集合是ap设备的子集,即sta设备可能工作在通道2和通道3。

无论ap设备还是sta设备,当处于同一个设备的某两个通道的频率间隔不足够时,两个通道中的一个发送,另一个同时开始接收,通道之间将产生自干扰。

如图2所示,假设ap设备中,通道1与通道2由于频率间隔不够,无法同时收发数据,换句话说,ap设备在通道1上发送数据时,无法同时通过通道2接收数据。如果ap设备在通道1发送下行数据,而sta设备并未工作在通道1,也就不会监听通道1,因此,sta设备就有可能开始在通道2向ap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这将导致ap设备的两个通道之间产生干扰。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还没有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的传输方式导致通信节点的两个通道之间产生干扰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竞争信道成功;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执行信道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空闲,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其中,所述通知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通知帧;其中,所述通知帧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在所述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述通知帧,确定在所述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非预留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ap设备与sta设备工作的通道的示意图;

图2为ap设备和sta设备工作的通道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基本服务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第一通信节点工作的通道的示意图;

图6a为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执行信道检测的一种时序示意图;

图6b为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执行信道检测的另一种时序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3为基本服务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个ap设备以及与该ap设备相关联的多个sta设备,组成一个bss。在图3中,与该ap设备相关联的sta设备有3个:sta1、sta2以及sta3。本申请中的ap设备支持多通道功能,其中包括多个ap,每个ap可以同时或非同时地工作在2.4ghz,5ghz,6ghz,1ghz以下等免授权频段上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上。本申请中的sta设备也支持多通道功能,包括多个sta,每个sta可以同时或者非同时地工作在上述其中一个或多个信道上。请继续参照图2,如果ap设备中的通道1与通道2由于频率间隔不够,无法同时收发数据,当ap设备在通道1发送下行数据,此时sta设备由于不监听通道1,可能会在通道2向ap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这将导致ap设备的通道1与通道2产生干扰。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在竞争成功的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执行信道检测,获取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空闲,则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实现了在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发送数据时,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进而,避免了第一通信节点由于要在第二通道上接收数据,而对第一通道造成干扰的情况,提高了第一通信节点通信的可靠性。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从第一通信节点的角度对该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竞争信道成功。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节点均为工作在免授权频段的设备,这些设备基本都是采用先听后说(listenbeforetalk,lbt)机制。设备为了能在免授权频段发送会先监听一段时间的无线媒介。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通信节点竞争信道成功的通道称为第一通道。

第一通信节点在竞争信道成功后,会在第一通道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记为t。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指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竞争信道成功后,在第一通道上发送数据的时刻。

步骤402: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执行信道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一实施例中,预设时长由系统预先定义。

一实施例中,预设时长于第一通道发送时刻结束,或者,预设时长在第一通道发送时刻之前结束。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为第一通信节点的通道中,除第一通道之外的其他所有通道。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与第一通道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不能与第一通道同时进行收发操作意为当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发送数据时,不能通过第二通道接收数据,或者,当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发送数据时,不能通过第一通道接收数据。

图5为第一通信节点工作的通道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工作在通道1、通道2和通道3上。通道1对应的中心频点为f1,通道2对应的中心频点为f2,通道3对应的中心频点为f3。通道1、通道2以及通道3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其中,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

图6a为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执行信道检测的一种时序示意图。如图6a所示,第一通信节点支持工作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t之前的预设时长d内执行信道检测,预设时长d于第一通道发送时刻结束。

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在第二通道上,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信号强度检测结果为空闲,以及,第二通道所对应的网络分配矢量为零,则确定检测结果为空闲。其中,信号强度检测是指:获取时刻t之前的预设时长d内,第二通道上传输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确定此时第二通道上没有进行数据传输,确定信号强度检测结果为空闲。

图6b为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执行信道检测的另一时序示意图。第一通信节点支持工作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t之前的预设时长d内执行信道检测,预设时长d于第一通道发送时刻之前结束。

步骤403:若检测结果为空闲,则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

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为ap设备,第二通信节点为与第一通信节点关联的sta设备。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组成bss。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为sta设备,第二通信节点为与第一通信节点关联的sta设备。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组成ibss。

再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为与第一通信节点关联且当前不工作在第一通道上的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当前不工作在第一通道上,是指第二通信节点不支持工作在第一通道上,或者,虽然第二通信节点支持工作在第一通道上,但当前不工作在第一通道上。

可选地,在步骤403中,第一通信节点在预设时刻,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其中,预设时刻为不晚于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的时刻。换句话说,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数据帧之前或者发送数据帧的同时,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

请继续参照图6a,第二通信节点工作在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信节点在确定检测结果为空闲时,在第一通道发送数据帧的同时,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通知帧后,根据该通知帧的指示,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请继续参照图6b,第二通信节点工作在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信节点在预设时长d检测信道空闲,第一通道发送数据帧之前,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通知帧发送早于第一通道上的发送时刻,即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空闲的情况下,提前向第二通信节点通知第一通道的传输。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通知帧后,根据该通知帧的指示,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当然,在预设时长d于第一通道发送时刻之前结束的情况中,第一通信节点也可以是在第一通道发送数据帧的同时,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

一实施例中,通知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知帧的类型,第一通道的标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

其中,通知帧的类型用于指示该通知帧为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正在进行发送的帧。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通知帧的物理层信令携带通知帧的类型。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道号、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链路编号。

在通知帧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通知帧,确定在该时长内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具体为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通知帧后,在上述时长内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在通知帧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时,当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数据帧之前,在第二通道提前发送通知帧时,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根据该通知帧确定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进而,第二通信节点在该发送时刻之后,在第一通道发送时长内,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竞争信道成功;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执行信道检测,获取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空闲,则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实现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发送数据时,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进而,避免了第一通信节点由于要在第二通道上接收数据,而对第一通道造成干扰的情况,提高了第一通信节点通信的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通信节点以枚举的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自己所支持的通道中,无法同时收发的通道(或者能够同时收发的通道)所造成开销太大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401之前,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频率间隔门限。

可选地,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通信节点所支持的通道的工作频段、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通道的带宽、是否支持多通道同时收发。

如前所示,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用于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

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后,根据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或者能够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具体过程为: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通道;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一通信节点中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频率间隔门限,实现了第一通信节点通过第一频率间隔门限向第二通信节点声明自身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进而,使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一通信节点能够同时收发或者无法同时收发的通道,避免了以枚举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所造成开销太大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的硬件性能不同,因此,第一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与第二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不同。为了让第一通信节点获知第二通信节点中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或者不能同时收发的操作,且避免第二通信节点以枚举方式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需要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包括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相对应地,在步骤401之前,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

其中,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可选地,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通信节点所支持的通道的工作频段、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通道的带宽、是否支持多通道同时收发。

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后,根据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二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或者能够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具体过程为:第一通信节点将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二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通道;第一通信节点将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二通信节点中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二频率间隔门限,实现了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二频率间隔门限向第一通信节点声明自身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进而,使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同时收发或者无法同时收发的通道,避免了以枚举方式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所造成开销太大的情况。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从第二通信节点的角度对该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通知帧。

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一实施例中,通知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知帧的类型,第一通道的标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

其中,通知帧的类型用于指示该通知帧为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正在进行发送的帧。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通知帧的物理层信令携带通知帧的类型。

第二通信节点收到该通知帧,通过通知帧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判断发送方为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帧类型来判断该帧用于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正在某通道进行发送。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道号、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链路编号。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一通道标识,判断第一通信节点正在第一通道进行发送。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数据帧的同时或者之前,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该通知帧。即通知帧的发送时刻不晚于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

步骤702:第二通信节点根据通知帧,确定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通知帧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通知帧,确定在时长内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读取帧类型为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正在进行发送的帧,通过物理层信令中的参数所计算的时长即为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

通知帧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则第二通信节点可以确定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在该发送时刻之后,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与第一通道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根据该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设置自己的虚拟载波矢量,在该时长内不竞争信道。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为与第一通信节点关联且当前不工作在第一通道上的通信节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发送数据时,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进而,避免了第一通信节点由于要在第二通道上接收数据,而对第一通道造成干扰的情况,提高了第一通信节点通信的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701之前,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频率间隔门限。

可选地,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通信节点所支持的通道的工作频段、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通道的带宽、是否支持多通道同时收发。

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后,根据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或者能够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具体过程为: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通道;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一通信节点中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实现了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一通信节点能够同时收发或者无法同时收发的通道,避免了第一通信节点以枚举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所造成开销太大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701之前,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二频率间隔门限。

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实现了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二频率间隔门限向第一通信节点声明自身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进而,使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确定第二通信节点能够同时收发或者无法同时收发的通道,避免了以枚举方式通知第一通信节点所造成开销太大的情况。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从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交互的角度对该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

其中,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频率间隔门限。

步骤80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

步骤803: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确定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收发的通道或者可以同时收发的通道。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通道;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一通信节点中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步骤804: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

其中,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二频率间隔门限。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804与步骤801、步骤802以及步骤803之间没有时序关系。

步骤805:第一通信节点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

步骤806: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确定第二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收发的通道或者可以同时收发的通道。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将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二通信节点中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通道;第一通信节点将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确定为第二通信节点中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801-步骤806均为可选的步骤。

步骤807: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竞争信道成功。

步骤808: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执行信道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步骤809:若检测结果为空闲,则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

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步骤807与步骤401、步骤808与步骤402、步骤809与步骤403的实现过程和技术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10: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通知帧。

步骤811:第二通信节点根据通知帧,确定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步骤810与步骤701、步骤811与步骤702的实现过程和技术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方面避免了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枚举方式通知对方自身所支持的通道中,无法同时收发的通道(或者能够同时收发的通道)所造成开销太大的情况,另一方面,实现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上发送数据时,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进而,避免了第一通信节点由于要在第二通道上接收数据,而对第一通道造成干扰的情况,提高了第一通信节点通信的可靠性。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一通信节点中。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竞争信道模块91、获取模块92以及发送模块93。

竞争信道模块91,被配置为在第一通道上竞争信道成功。

获取模块92,被配置为在第二通道上,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执行信道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一实施例中,获取模块92具体用于:若确定在第二通道上,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长内信号强度检测结果为空闲,以及,第二通道所对应的网络分配矢量为零,则确定检测结果为空闲。

发送模块93,被配置为若检测结果为空闲,则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

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一实施例中,通知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知帧的类型,第一通道的标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道号、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链路编号。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与第一通道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为与第一通信节点关联且当前不工作在第一通道上的通信节点。

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3具体是用于在预设时刻,在第二通道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通知帧。其中,预设时刻为不晚于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的时刻。

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3,还被配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频率间隔门限。

一实施例中,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包括第二频率间隔门限。

一实施例中,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第二通信节点中。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94以及确定模块95。

接收模块94,被配置为在第二通道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通知帧。

其中,通知帧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确定模块95,被配置为根据通知帧,确定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一实施例中,通知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知帧的类型,第一通道的标识,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的发送时刻。

一实施例中,在通知帧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在第一通道发送的时长时,确定模块95具体用于根据通知帧,确定在时长内在第二通道上不发送数据。

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道号、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链路编号。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为第一通信节点中不能与第一通道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通道。

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为与第一通信节点关联且当前不工作在第一通道上的通信节点。

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94,还被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一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一频率间隔门限。

一实施例中,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一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其中,第二多通道能力参数至少包括第二频率间隔门限。

一实施例中,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中,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的两个通道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值。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不能同时进行收发操作;第二通信节点中,对应的中心频点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频率间隔门限的两个通道,可以同时进行收发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96。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97。该数据传输装置中处理器9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96为例;该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器96与存储器97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97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图4及图7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数据传输装置中的竞争信道模块91、获取模块92以及发送模块93,或者,数据传输装置中的接收模块94以及确定模块95)。处理器9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7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数据传输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图4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实现图7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存储器97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数据传输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7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更具体地,图11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wlan中的接入点或者站点。当该数据传输装置为接入点或者站点时,实现图4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当该数据传输装置为站点时,实现图7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