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04062发布日期:2020-06-16 21: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和所述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

所述转发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用于由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给所述第三蓝牙端;

所述监听机制包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给所述第二蓝牙端的所述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所述蓝牙数据,在第二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第二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所述双发机制和所述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或者所述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确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所述监听机制;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丢包率;所述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一预设重传率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所述监听机制;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

所述第三预设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三预设丢包率为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第三预设重传率为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五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

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者所述监听机制;

第一信号强度差值为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一丢包率差值为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之差;第一重传率差值为所述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五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包括:

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第六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和所述非转发机制;

所述第六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丢包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所述第一重传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所述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所述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所述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或非转发机制;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者所述监听机制;

第二信号强度差值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二丢包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丢包率之差;第二重传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所述第七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所述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所述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非转发机制;或者,若所述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所述第一传输机制;非转发机制包括所述双发机制或者所述监听机制;

将所述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将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转发机制;或者

将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和所述转发机制;或者

将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或者

将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转发机制包括:

从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和所述转发机制,

从所述非转发机制和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转发机制;

所述将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包括:

从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和所述转发机制;

从所述非转发机制和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非转发机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

每接收或者发送所述音频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音频数据包,更新一次所述第一传输机制,或者,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的变化速率超过预定速率,更新一次所述第一传输机制,或者以预设周期更新所述第一传输机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根据所述转发机制传输所述蓝牙数据,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所述重连信号的接收频率由所述第一主链路和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所述重连信号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主链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并且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接收或者发送所述重连信号的频率增大。

1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双发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转发机制包括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蓝牙数据,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所述监听机制包括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的所述蓝牙数据,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的所述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所述转发机制之前包括:

所述第二蓝牙端接收所述第三蓝牙端发送的请求转发命令,所述请求转发命令用于请求第二蓝牙端传输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三蓝牙端;

所述第二蓝牙端接收到所述请求转发命令后,根据所述第二蓝牙端的电量或者带宽占用率中的一种或两种判断是否传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三蓝牙端。

1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双发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二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转发机制包括所述第三蓝牙端接收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监听机制包括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所述蓝牙数据。

1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和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发机制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和所述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转发机制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用于由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给所述第三蓝牙端;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监听机制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传输给所述第二蓝牙端的所述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

2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发机制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转发机制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蓝牙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所述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听机制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的所述蓝牙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的所述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

2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发机制通过所述第二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转发机制接收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副链路转发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

所述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听机制监听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链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蓝牙端的所述蓝牙数据。

22.一种芯片,用于实现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芯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芯片。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转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用于由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本方法提升了音频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蒲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3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