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04062发布日期:2020-06-16 21:0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多设备的应用场景下,以手机和多耳机之间的通信为例,假设采用双发机制,如果两个耳机都与手机建立连接,并且手机通过该连接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两个耳机,则当其中一个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较差时,会影响到蓝牙数据的质量。假设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例如,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好,右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右耳机未收到足够的音频数据,而使得右耳机的播放出现卡顿现象,因而音频播放质量降低,影响用户体验。

而如果采用转发机制,例如,左耳机与手机建立连接传输音频数据,然后左耳机转发给右耳机,这种转发的传输机制要求左右耳之间的链路比较稳定,如果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的链路不稳定,则容易导致转发不成功而使得右耳机收不到音频数据或者接收失败。

因此,现有技术中无论采用何种机制都不能保证在链路质量改变时保持较好的蓝牙数据质量,都会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机制中存在的在链路质量改变时蓝牙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双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

转发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用于由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

监听机制包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一蓝牙端传输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在第二时间段,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二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具体包括: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或者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

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丢包率;

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一预设重传率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监听机制;

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

第三预设信号强度为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三预设丢包率为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第三预设重传率为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

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

第一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一丢包率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之差;第一重传率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第五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第一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第一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包括:

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第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第一丢包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第一重传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非转发机制;

第二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二丢包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丢包率之差;第二重传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第七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后还包括将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

将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包括:

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或者

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或者

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或者

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包括:从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从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

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包括:从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从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

每接收或者发送音频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音频数据包,更新一次第一传输机制,或者,链路质量参数的变化速率超过预定速率,更新一次第一传输机制,或者以预设周期更新第一传输机制。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根据转发机制传输蓝牙数据,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重连信号的接收频率由第一主链路和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重连信号用于建立第二主链路。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并且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的频率增大。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双发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

转发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监听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

另外,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之前包括:

第二蓝牙端接收第三蓝牙端发送的请求转发命令,请求转发命令用于请求第二蓝牙端传输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第二蓝牙端接收到请求转发命令后,根据第二蓝牙端的电量或者带宽占用率中的一种或两种判断是否传输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双发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通过第二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

转发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接收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

监听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监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和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根据双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

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根据转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用于由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

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根据监听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一传输模块传输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双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转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第二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监听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第二传输模块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到的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双发机制通过第二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转发机制接收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

第三传输模块用于根据监听机制监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七方面提供的芯片。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以避免采用固定的传输机制而使得链路质量变化时出现蓝牙数据质量差的问题,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在链路质量变化时,可以灵活选择采用确定的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以提高传输的蓝牙数据的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发机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监听机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机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又一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再一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再一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流程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又一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再一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又一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的又一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的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的流程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是否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的流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又一示意图;

图20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20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模块的又一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各例子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用于传输各种类型的蓝牙数据,例如视频数据、指令数据或音频数据等,本实施例以音频数据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用于具备蓝牙功能的多种智能设备中,例如,耳机、音箱、手机、智能手表等。其中,第一蓝牙端可以用于传输蓝牙数据,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可以用于接收蓝牙数据,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第三蓝牙端可以是具有蓝牙功能的芯片、组件或者电子设备等,例如,第一蓝牙端可以是手机、电脑等发送蓝牙数据的电子设备,第二蓝牙端、第三蓝牙端可以是智能音箱、耳机等接收蓝牙数据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都可以采用br(basicrate,基本速率)蓝牙协议,即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都可以采用经典蓝牙技术,例如,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也可以采用edr(enhanceddatarate,增强数据率)技术;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也都可以采用ble(bluetoothlowenergy,低功耗蓝牙)协议,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也可以分别称之为第一ble端、第二ble端、第三ble端。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可以全部支持经典蓝牙协议或者低功耗蓝牙协议,或者,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可以同时支持经典蓝牙协议和低功耗蓝牙协议。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步骤s102: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在步骤s101中,链路质量参数可以理解为评估链路质量的参数,本实施例中的链路可以理解为同步链路或者异步链路,也可以理解为表示蓝牙设备之间维持正常通信所形成的数据交互通道,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蓝牙协议中通过建立连接形成的链路或是通过广播等其他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而形成的数据通道,本实施例对链路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链路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链路质量参数还可以包括接收信噪比等参数,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强度可以理解为表示信号强度的物理量,例如可以是接收信号的强度,也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与发射信号强度的比值,或者是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的比值,该信号强度通常可以用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表示。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链路质量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其中,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两种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也可以为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根据至少两种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便于综合分析链路的质量,以使得确定的第一传输机制更准确,可以提高蓝牙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另外,当根据第一主链路、第二主链路、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时,考虑到的链路更多,可以显著提高蓝牙数据传输的成功率,例如,在三条链路的链路质量都较好时,可以互相比较链路质量,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或非转发机制中的一种或两种,即传输机制可以是转发机制,也可以是非转发机制,也可以是同时维持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对于步骤s101,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也可以理解为选择第一传输机制,例如,在多种传输机制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传输蓝牙数据。

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监听机制。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双发机制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分别发送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即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存在链路,可以称之为第一主链路,第一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也存在链路,可以称之为第二主链路,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给第二蓝牙端发送蓝牙数据,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二主链路给第三蓝牙端发送蓝牙数据。本实施例中,蓝牙数据可以理解为音频数据,蓝牙数据可以是完整的音频数据,也可以是左声道或者右声道的音频数据,例如,在双发机制中,第一蓝牙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可以为右声道的音频数据,第一蓝牙端发送给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可以为左声道的音频数据。图2中所示的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用双箭头示出,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除了分别用于第一蓝牙端发送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外,还可以用于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给第一蓝牙端发送数据信息,例如,还可以用于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给第一蓝牙端发送应答消息,以表明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是否收到该蓝牙数据。监听机制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发送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该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在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还可以建立第二副链路用来传输指令信息,例如同步信息或者密钥等信息,例如,第二蓝牙端可以将蓝牙数据的密钥信息通过第二副链路传输给第三蓝牙端,以使得第三蓝牙端可以解密获取到监听的该蓝牙数据的具体信息;同步信息用于实现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的同步,例如,可以保证左右耳机在播放的过程中,同时播放的数据是一致的。当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中任意一端不支持双发机制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监听机制,当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中任意一端不支持监听机制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双发机制,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兼容性以及灵活性。

转发机制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蓝牙数据由第二蓝牙端转发给所述第三蓝牙端。对于转发机制,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存在链路,可以称之为第一主链路,第一主链路用于第一蓝牙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也存在链路,可以称之为第一副链路,第二蓝牙端通过该第一副链路将该蓝牙数据转发给第三蓝牙端,例如,音频数据或者应答消息,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可以是完整的音频数据,也可以是左声道或者右声道的音频数据,即,也可以是部分蓝牙数据。例如,第一蓝牙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可以为完整的音频数据,第二蓝牙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可以为左声道的音频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蓝牙端,可以完成蓝牙数据的分离。本实施例中,在采用转发机制时,当第一蓝牙端与第二蓝牙端之间的链路的质量优于第一蓝牙端与第三蓝牙端之间的链路质量时,使用第二蓝牙端作为转发端,这样可以使得数据传输更稳定,例如,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或者,所述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时,可以选择第二蓝牙端作为转发端。对于转发机制,第一蓝牙端与第三蓝牙端之间的第二主链路可以不存在,即第一蓝牙端与第三蓝牙端可以不直接交互信息。在转发机制中,本实施例只是以第二蓝牙端作为转发端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只要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中有任意一端可以收到第一蓝牙端的蓝牙数据,则收到该蓝牙数据的蓝牙端可以作为转发端。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第三蓝牙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适用于任意多个蓝牙端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一蓝牙端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也可以由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当由第一蓝牙端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时,可以节省功耗,因为一般来说,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是小型化设备或者是便携式设备,电池的容量较小,因此由第一蓝牙端来选择第一传输机制会更节省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的功耗,另外,由第一蓝牙端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之后,可以由第一蓝牙端将该第一传输机制通知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以实现三者配合完成蓝牙数据的传输。

在步骤s102中,根据被确定的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可以理解为使用被确定的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被确定的第一传输机制可以是转发机制,也可以是双发机制,也可以是监听机制,也可以转发机制和双发机制并存,也可以是转发机制和监听机制并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根据链路质量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以避免采用固定的传输机制而使得链路质量变化时蓝牙数据质量也变差,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在链路质量变化时,可以灵活选择使用对应的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以起到提高蓝牙数据质量的目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在第二时间段,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501: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步骤s502: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

步骤s503:在第二时间段,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传输机制可以理解为传输机制的初始状态,即默认的传输机制,或者是上一时刻的传输机制,例如,可以默认第二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是双发机制,或者是监听机制等。当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了第一传输机制后,该第二传输机制可以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以适应链路质量的变化。本实施例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可以是周期性的,即周期性的查询是否需要切换该第二传输机制。当链路质量变化较快时,其查询周期变短,当链路质量变化较慢时,其查询周期变长,例如,第一主链路、第二主链路以及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丢包率或者重传率变化越快,则可以以越快的频率周期性的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步骤s502、步骤s50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和步骤s102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在步骤s501中,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时间段传输的可以是蓝牙数据的前半部分数据包,当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后,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机制继续传输该蓝牙数据,即传输该蓝牙数据后半部分数据包。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本实施例中,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在转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中,第一蓝牙端通过链路质量较高的第一主链路将蓝牙数据传输给第二蓝牙端,可以提高该蓝牙数据的传输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在确定选择何种第一传输机制时,可以考虑第一主链路、第二主链路以及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这三条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可以确定此时的链路质量适合何种传输机制。例如,当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都较高时,例如,高于一设定阈值时,可以选择非转发机制作为第一传输机制,即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都可以。当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都较高时,例如,高于该一设定阈值时,可以选择转发机制,即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第二主链路用于第一蓝牙端与第三蓝牙端之间传输蓝牙数据,若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好,则可以使用非转发机制,例如,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若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则表明第三蓝牙端与第一蓝牙端的通信可能出现异常,这样,可以选择转发机制,即该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以使得第二蓝牙端也可以收到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即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的来源为第二蓝牙端,这样可以保证三者可以正常通信。由于不管是何种机制,都存在与第一蓝牙端连接的蓝牙端,本实施例以第一蓝牙端与第二蓝牙端之间存在第一主链路来举例说明,在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主链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来确定选择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中的哪一种或者哪两种作为第一传输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第一副链路用于第二蓝牙端转发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若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则可以使用转发机制,若该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则可以使用非转发机制,例如,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由于不管是何种机制,都存在与第一蓝牙端连接的蓝牙端,本实施例以第一蓝牙端与第二蓝牙端之间存在第一主链路来举例说明,在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主链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来确定选择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中的哪一种或者哪两种作为第一传输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601a;

步骤s6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

在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可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当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时,表示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本实施例中,对第二主链路来说,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表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时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例如,接收蓝牙数据的成功率大于99%时的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与接收到蓝牙数据时的信号强度的衰减值有关,当接收到蓝牙数据时信号强度衰减越多,则表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越弱,从而成功接收蓝牙数据的成功率越小。另外,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也可以表示为可以正常接收到蓝牙数据时蓝牙数据的信号功率,可以理解的是信号功率的衰减越多,则接收数据的成功率越低,则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可以理解为接收蓝牙数据的成功率大于99%时的蓝牙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本实施例中,对具体的第一预设信号强度的值不作限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场景选择第一预设信号强度,第一预设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同理,此处不再赘述。当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时,表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因此,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非转发机制以顺利传输数据。当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时或者当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时,也表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可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以保证蓝牙数据顺利接收。在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倾向于使用该第二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因此,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非转发机制以顺利传输数据。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预设重传率和第一预设丢包率的具体数据不作限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场景选择任意的值,例如,在对蓝牙数据的接收质量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选择第一预设重传率和第一预设丢包率都为3%。当第二传输机制跟目前的第一传输机制相同时,第二传输机制可以不转换为第一传输机制,即,维持原来的第二传输机制即可。当第二传输机制与当前的第一传输机制不同时,可以将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由于不管是何种机制,都存在与第一蓝牙端连接的蓝牙端,本实施例以第一蓝牙端与第二蓝牙端之间存在第一主链路来举例说明,在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的条件下,通过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具体为何种机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具体地,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即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监听机制,或者,第一传输机制也可以为转发机制和双发机制,这样,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的来源不仅仅有第二蓝牙端,还有第一蓝牙端,这种采用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三蓝牙端接收到蓝牙数据的成功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具体地,如图6a所示,步骤s602a: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非转发机制,即仅仅根据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在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避免使用转发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蓝牙数据的成功传输,另外一方面,比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的方案更节省功耗。选择双发机制为第一传输机制时,第一蓝牙端通过该第二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使用链路质量较好的第二主链路来传输蓝牙数据,有利于成功接收数据;选择监听机制时,不存在第二主链路,第三蓝牙端监听第一蓝牙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虽然不存在第二主链路,但是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也有利于监听的成功,监听效果较好,可以保证正常地监听到蓝牙数据。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之间的信号强度较小,则可能影响到第三蓝牙设备监听蓝牙数据而导致监听失败,从而使得第三蓝牙端无法获取到蓝牙数据。如图6a中,步骤s602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则可以执行步骤s601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例如,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监听机制,或者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双发机制,这样,蓝牙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不考虑功耗,无论第一主链路、第二主链路或者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如何,如果都使用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的方案,这样,蓝牙数据的传输成功率会得到较大提升。

本实施例中,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如图6a中步骤s602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这样,在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也能够保证蓝牙数据的成功传输,另外,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相比于执行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的方案,仅仅使用转发机制也更节省功耗。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设置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即,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在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比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更好的情况下,选择非转发机制,可以充分利用到链路质量较好的第二主链路。同理,第一预设重传率也可以设置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也可以设置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其中,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重传率或者丢包率都可以通过测试得到,即可以通过当前的通信数据计算出来。本实施例通过比较第一主链路和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来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可以适应链路的不断变化,提高了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701a;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702;

步骤s7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步骤s702: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702a;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702b;

s702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s702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步骤s701、s701a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s601a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其中,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第一预设重传率小于第二预设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小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表明此时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此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避免使用非转发机制而使得蓝牙数据传输成功率降低。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也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说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一般,此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可以提高蓝牙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在本实施例中,判断第二主链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第二预设条件是周期性的,以及时更新第一传输机制。

请参考图8,以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为例进行说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判断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若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801a;若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802;

步骤s8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步骤s802:判断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若小于第二预设强度,则执行步骤s802a;若不小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则执行步骤s802b;

步骤s802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步骤s802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例如,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则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非转发机制,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例如,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则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一般时,例如,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但是高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这样,在第二链路质量一般时,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有两个来源,以提高第三蓝牙端接收蓝牙数据的成功率。以使得无论第二主链路在何种链路质量的情况下,都可以有合适的第一传输机制,可以适应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变化的情况。第一预设重传率小于第二预设重传率以及第一预设丢包率小于第二预设丢包率的情况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对第二主链路来说,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表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时信号强度的最低阈值,也可以理解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时的蓝牙数据的信号功率最低阈值。本实施例中,对具体的第二预设信号强度的值不作限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场景选择第二预设信号强度,第二预设重传率、第二预设丢包率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和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可以明显的区分开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还是非转发机制的情况,另外,对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当处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和第二预设信号强度之间时,可以同时使用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或者也可以仅采用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其中的任意一种。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s901: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901a;

s9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

当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则表示第二蓝牙端可以将该蓝牙数据通过第一副链路传输给第三蓝牙端,当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可以选择非转发机制,避免根据该第一副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时,表明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则可以选择转发机制使用该第一副链路传输全部或者部分蓝牙数据。该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当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时,表明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转发机制,例如,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即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监听机制,第一传输机制也可以为转发机制和双发机制,这样,第三蓝牙端的蓝牙数据的来源不仅仅有第二蓝牙端,还有第一蓝牙端,这种采用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三蓝牙端接收到蓝牙数据的成功率更高。对于第一副链路来说,第三预设信号强度表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的信号强度,也可以理解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的信号功率。本实施例中,对具体的第三预设信号强度的值不作限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场景选择第三预设信号强度,第三预设重传率、第三预设丢包率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转发机制,具体地,如图9a所示,步骤s902a: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即仅仅依靠第一主链路和第一副链路传输蓝牙数据,在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仅仅使用转发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蓝牙数据的成功传输,另外一方面,比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的方案更节省功耗。图9a中的步骤s902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901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即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则可以执行步骤s901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例如,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监听机制并行,或者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双发机制并行,这样可以增加第三蓝牙端接收蓝牙数据的成功率。再例如,如图9a所示,步骤s902b: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非转发机制,即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监听机制或者双发机制,而不采用转发机制,在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避免使用转发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蓝牙数据的成功传输,另外一方面,比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的方案更节省功耗。

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设置为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即,当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时,可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链路质量好的第一副链路来给第三蓝牙端传输蓝牙数据,以提高蓝牙数据的传输成功率。同理,第三预设丢包率可以设置为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第三预设重传率可以设置为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其中,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重传率或者丢包率都可以通过测试得到,即可以通过当前的通信数据计算出来。本实施例通过比较第一副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来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可以适应链路的不断变化,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蓝牙端为手机、第二蓝牙端为右耳机、第三蓝牙端为左耳机,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手机分别向左右耳机传输音频数据,即以第二传输机制为双发机制为例进行说明,初始状态使用的传输机制为双发机制。当左耳机与手机远离时,则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差,可能导致左耳机不能成功接收手机发送的音频数据,若此时左右耳机之间的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即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是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是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则表明左右耳之间可以正常进行音频数据的传输,此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转发机制,例如,可以关闭双发机制,选择转发机制。具体地,左耳机可以发命令请求给右耳机,该命令请求用于请求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给自己。右耳机收到左耳机的命令请求后,可以转发该音频数据给左耳机,以使得左耳机也可以获取到该音频数据而正常播放,或者是获取到该音频数据后还可以进一步同步以取得更好的播放质量。

本实施例中,右耳机收到左耳机的命令请求之后,右耳机可以判断是否支持转发机制,即右耳机判断是否可以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考虑到第二蓝牙端当前的电量或者传输速率可能会不适合使用转发机制,例如,第二蓝牙端的电量过低,不足以支撑转发机制或者不足以在预定时间段内维持转发机制,再例如,第二蓝牙端已经在跟第一蓝牙端进行数据交互,传输速率比较大,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带宽资源,剩下的带宽资源不足以支撑转发机制。因此,右耳机可以根据自身的带宽占用率或者电量等情况,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左耳机的请求。

如果右耳机接受左耳机的请求,则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如果右耳机拒绝左耳机的请求,则发拒绝信息给左耳机。右耳机拒绝左耳机的请求后,左右耳机之间还可以停止同步,左右耳独立播放音频数据,互不影响。本实施例中,如果右耳机接受左耳机的请求,在转发机制下,也可以拒绝同步,即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后,左耳机直接播放,不需要执行同步操作。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进行同步,例如,右耳机如果接受左耳机的请求,可以保证在原来左右耳机维持同步的情况下,右耳机将音频数据传输给左耳机,左耳机将该音频数据同步后进行播放。

如果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即选择了转发机制时,在右耳机转发音频的过程中,也可以查询是否需要更新第一传输机制,即重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具体的,左耳机可以定期查询自己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即当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好之后,第一传输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右耳机停止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左耳机从手机端获取音频数据,例如,第一传输机制切换为采取双发机制,一方面,避免了一直使用转发模式,而使得第二蓝牙端的电量很快耗尽;另外,第一传输机制的不断更新也可以更加适应链路的质量变化。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1: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001a;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002;

步骤s10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步骤s1002: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002a;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002b;

s1002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s1002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01、步骤s1001a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901、s901a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大于第四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大于第四预设丢包率。其中,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预设信号强度;第三预设丢包率小于第四预设丢包率;第三预设重传率小于第四预设重传率。当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表明此时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此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非转发机制,避免使用转发机制而使得蓝牙数据传输成功率降低。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也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说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一般,此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可以提高蓝牙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在本实施例中,判断第二主链路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或者第四预设条件是周期性的,以及时更新第一传输机制。

对于第一副链路来说,第四预设信号强度可以表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的信号强度的最低阈值,也可以理解为可以正常接收蓝牙数据的信号功率的最低阈值。本实施例中,对具体的第四预设信号强度的值不作限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场景选择第四预设信号强度,第四预设重传率、第四预设丢包率同理。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三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以明显的区分开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非转发机制的情况,对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当其处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和第四预设信号强度之间时,可以同时使用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另外,也可以使用转发机制或者非转发机制中的任意一种。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选择传输机制还包括: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同时参考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可以更准确的评估适合采用何种第一传输机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例如,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的时候,可以选择非转发机制,例如监听机制或者双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还包括: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同时参考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采用何种第一传输机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例如,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比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更好时,可以选择采用转发机制,通过第一副链路传输蓝牙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1:判断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五预设条件;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101a;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101b;

步骤s11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步骤s1101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

第五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第一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当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时,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差别很小,当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如果使用非转发机制,可以使得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成功获取到蓝牙数据,因此,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可以理解为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都刚好可以接收到蓝牙数据时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第一预设信号丢包率差值和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同理,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时,如果使用非转发机制,由于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差别大,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则可能使得第三蓝牙端不能成功获取到蓝牙数据,因此,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转发机制,可以使用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第二蓝牙端收到该蓝牙数据后转发给第三蓝牙端。

步骤s1101b中,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具体的,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当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差别较小时,并且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可以只选择转发机制,以在保证蓝牙数据传输成功率的同时,避免使用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而浪费功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选择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判断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五预设条件;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201a;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202;

步骤s12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步骤s1202:判断第一主链路的所述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六预设条件;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六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202a;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202b;

步骤s1201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步骤s1202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链路质量参数差别大时,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当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链路质量参数差别小时,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当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链路质量参数既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也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时,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的差别大小来确定选择何种传输机制,能够适应链路变化的场景。结合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在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后,还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当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表明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再采用转发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在选择非转发机制时,还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表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再采用非转发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若所述第一副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所述转发机制或所述非转发机制。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选择第一传输机制的一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1: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七预设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s1301a;

步骤s1301a: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非转发机制。

第七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第二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副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相差较大时,选择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其中的任意一种,以避免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同时使用时带来的功耗高的问题。当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七预设条件时,说明第一副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差别较小,此时,请参考步骤s1301b,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另外,也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转发机制或者非转发机制。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01:判断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七预设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s1402;

步骤s1402:判断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若是,则执行步骤s1402a;若否,则执行步骤s1402b;

s1402a: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s1402b: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步骤s1401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301相同或者近似,步骤s140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301b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1402中,以链路质量参数为信号强度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402也可以通过判断丢包率或者重传率实现,具体的,例如,判断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是否小于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若是,则执行步骤s1402a;若否,则执行步骤s1402b;再例如,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是否小于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若是,则执行步骤s1402a;若否,则执行步骤s1402b。

当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时,可以选择转发机制。当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并且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时,可以表明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因此,可以选择转发机制,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发机制中,默认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也较好,可以支持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七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第二丢包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丢包率之差。当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并且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时,可以表明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因此,可以选择转发机制。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七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第二重传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当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并且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时,可以表明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优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因此,可以选择转发机制。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可以等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当二者相等时,对于链路质量区别大小的评估的参考标准相同,但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二者也可以不相等。同理,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可以等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也可以等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初始状态为非转发机制,如果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则可以从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所述转发机制,或者,从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再切换为转发机制。若初始状态为非转发机制,如果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则可以从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当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时,第三蓝牙端可以收到第二蓝牙端转发的蓝牙数据,另外,第三蓝牙端还可以收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数据,或者第三蓝牙端可以监听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第三蓝牙端可以获取到该蓝牙数据。若初始状态为转发机制,如果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则可以从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或者,从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再切换为非转发机制。若初始状态为转发机制,如果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则可以从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在两个不同状态切换时,可以有一个中间状态,其中间状态可以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以避免在切换的过程中漏掉部分蓝牙数据,以使得传输质量变差。

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蓝牙端为手机、第二蓝牙端为右耳机、第三蓝牙端为左耳机,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手机分别向左右耳机传输音频数据,即,初始状态为双发机制,在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都较好的情况下,左右耳机收到的音频数据包的个数一般是相等的,左右耳机可以分别记录下各自收到的音频数据包的个数n。当左耳机与手机远离时,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差,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重传率和丢包率变高,即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和丢包率变高,链路质量差可能导致左耳机不能成功接收手机发送的音频数据,此时若右耳机与手机之间的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好,则左右耳收到的音频数据包的个数可能不一致,右耳机收到的音频数据包比左耳机收到的音频数据包要多。若此时左右耳机之间的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即所述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是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是第一副链路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则表明左右耳之间可以正常进行音频数据的传输,此时,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转发机制,例如,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但是本实施例可以不直接由双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而是先由双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再切换为转发机制。例如,第一传输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即从所述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左耳机向手机请求重传数据的同时,也向右耳机请求转发右耳机收到的音频数据,向右耳机请求转发的音频数据包可以是左耳机没有收到的或者接收失败的音频数据包,另外,左耳机向右耳机请求转发的音频数据包也可以是没有收到的或者接收失败的音频数据包的下一个音频数据包。右耳机收到该左耳机发出的请求后,可以查询自己是否已经收到了该被请求的数据包,若也没有收到,则在回复给左耳机的应答中标记失败。若右耳机已经收到了该被请求的数据包,则转发该被请求的音频数据包给左耳机,此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仅仅为转发机制。

如果左耳机收到的右耳机的应答中标记失败,则继续向手机请求传输音频数据包,也同时请求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包,被请求的音频数据包可以是上一次未收到或者接收失败的第n个数据包,也可以是接下来要接收的第n+1个数据包,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以被请求的音频数据包为第n个数据包为例进行说明。如果左耳机收到手机端发送的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而没有收到右耳机发送的第n个音频数据包,则可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例如,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则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非转发机制,例如,此时,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非转发机制,即,第一传输机制重新确定为非转发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停止转发机制,左耳机仅接收手机发送的音频数据包或者是监听手机发给右耳机的音频数据包。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制由双发机制切换为了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后面又重新确定为非转发机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输机制的更新是周期性的,当链路质量改变迅速时,第一传输机制会在各种传输机制之间来回转换。

如果左耳机收到了右耳机转发的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则左耳机可以对收到的音频数据包进行校验。

如果校验后发现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不正确,处理方法与前述实施例中左耳机收到右耳机的应答中标记失败的情况类似,例如,可以继续向手机请求传输音频数据包,也同时请求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包,被请求的音频数据包可以是上一次未收到或者接收失败的第n个数据包,也可以是接下来要接收的第n+1个数据包,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如果校验后发现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不正确,而左耳机收到手机端发送的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则也可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例如,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则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非转发机制,例如,此时,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即,第一传输机制重新确定为非转发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停止转发机制,左耳机仅接收手机发送的音频数据包或者是监听手机发给右耳机的音频数据包。本实施例中,每收到一个音频数据包后就检查一次第一传输机制是否需要更新,以此可以适应链路质量的快速变化。

如果校验后发现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正确,则判断是否收到手机端发送的该第n个音频数据包,若未收到手机端发送的第n个数据包,则可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例如,可以停止非转发机制,仅仅使用转发机制,左耳机使用右耳机转发的音频数据进行播放;若收到手机端发送的第n个数据包,则可以在手机发送的第n个音频数据包和右耳机发送的第n个音频数据包之间任意选择一个进行播放,另外一个未被选择的第n个音频数据包被丢弃。

本实施例中,当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差时,可以从非转发机制切换到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同时做到平滑无感的切换,即左耳机会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向右耳机和手机请求数据,以保证正常的播放,避免在切换的过程中产生传输中断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右耳机收到左耳机的命令请求之后,右耳机可以判断是否支持转发机制,即右耳机可以判断是否可以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第二蓝牙端当前的电量或者传输速率可能会不适合转发机制,例如,第二蓝牙端的电量过低,不足以支撑转发机制或者不足以在预定时间内维持转发机制,再例如,第二蓝牙端已经在跟第一蓝牙端进行数据交互,传输速率比较大,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带宽资源,剩下的带宽资源不足以支撑转发机制。因此,右耳机可以根据自身的带宽或者电量等情况,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左耳机的请求,如果接受左耳机的请求,则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如果拒绝左耳机的请求,则发拒绝信息给左耳机,右耳机拒绝左耳机的请求后,左右耳之间可以停止同步,左右耳独立播放音频数据,左右耳机互不影响。本实施例中,在转发机制下,也可以不进行同步,即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后,左耳机直接播放。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进行同步,例如,右耳机如果接受左耳机的请求,可以保证在原来左右耳机同步不变的情况下,右耳机将音频数据传输给左耳机,左耳机可以继续播放同步后的音频数据。如果右耳机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在右耳机转发的过程中,左耳机定期查询自己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当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选择非转发机制,即当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好之后,可以选择非转发机制,右耳机停止转发音频数据给左耳机,左耳机从手机端获取音频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每收到一个或多个音频数据包后,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切换传输机制,或者是链路质量出现变化后,判断是否需要切换传输机制,以使得可以快速响应链路质量变化带来的蓝牙数据不能正确接收的问题,也可以降低不必要的重传次数,进而降低功耗。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第一传输机制后还包括将第二传输机制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其中,第二传输机制可以理解为初始状态,例如,前一时刻采用的传输机制。若初始状态为转发机制,则将第二传输机制且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从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或者,从所述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另外,当初始状态为非转发机制时,将第二传输机制且切换为第一传输机制包括:从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或者从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当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时,即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时,第三蓝牙端可以收到第二蓝牙端转发的蓝牙数据,另外,第三蓝牙端还可以收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数据,或者第三蓝牙端可以监听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第三蓝牙端可以获取到该蓝牙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501:从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步骤s1502:从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

如果直接由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则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中断,可能会出现部分数据包丢失或者延迟而带来播放卡顿的现象,因此,中间增加一个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的状态,可以避免数据传输受到切换动作的影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都能收到蓝牙数据。同理,如图16所示,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包括:

步骤s1601:从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步骤s1602:从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

结合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当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差时,可以从非转发机制切换到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的同时做到平滑无感的切换,即左耳机会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向右耳机和手机请求数据,以保证正常的播放。在从非转发机制切换到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之后,可以再切换为转发机制。在后续的时间中,若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还可以再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即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此时,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链路质量变好,可以选择非转发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包括:

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所述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二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或者,第一蓝牙端传输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在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时,可以是同时维持转发机制和双发机制,也可以是同时维持转发机制和监听机制。在这种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并行的情况下,接收端能最大概率的接收到的蓝牙数据,在维持一段时间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并行后,根据链路质量的变化快慢,或者每接收一个音频数据包,可以再判断选择转发机制或者非转发机制中的任意一种来传输蓝牙数据,以进一步节省功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每接收或者发送音频数据的一个或者多个音频数据包,则可以更新一次第一传输机制,以使得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及时响应链路的变化。本实施例中,收到一个音频数据包之后,可以计算一次链路质量参数,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第一传输机制。在发送一个音频数据包后,也可以计算一次链路质量参数,例如,可以通过应答消息来获取到链路质量参数。另外,当链路质量参数的变化速率很高时,例如,超过预定速率时,则更新一次传输机制,以仅仅在链路质量发生较大变化时,才查询是否需要更新第一传输机制,可以节省功耗。另外,还可以以预设周期更新该第一传输机制,这样,第一传输机制会定期的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都可以更新该第一传输机制,当为第一蓝牙端更新该第一传输机制时,更节省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的功耗。当第二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时,可以由第二蓝牙端更新该第一传输机制,由于在转发机制时,第二蓝牙端直接与第一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通信,因此,更容易获取到各个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则会使得更新的速度更快,以减少延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当前的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即此时不存在第二主链路,第三蓝牙端可以传输重连信号给所述第一蓝牙端;第三蓝牙端根据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来调节传输重连信号的频率。在转发机制下,第三蓝牙端会传输重连信号给第一蓝牙端,以建立第二主链路,从而可以获取到第二主链路的链路参数,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新第一传输机制。在第三蓝牙端发送重连信号时,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大,则第三蓝牙端可以以较高的频率发送该重连信号,当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小时,第三蓝牙端可以以较低的频率发送该重连信号,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由于高频率地发送重连信号而浪费功耗。而此时,第二主链路还没有建立,蓝牙端均不能直接获取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因此,可以根据第一主链路和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来间接确定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对于第一蓝牙端来说,第一蓝牙端接收该重连信号,则接收频率也由第一主链路和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当第三蓝牙端以较高的频率发送重连信号时,第一蓝牙端也会以较高的频率接收到该重连信号。

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蓝牙端为手机、第二蓝牙端为右耳机、第三蓝牙端为左耳机,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进行举例说明。假设初始状态为转发机制,例如左耳机已经与手机断开了第二主链路,左耳机仅仅通过右耳机的转发来获取音频数据。由于转发过程会使得右耳机耗电加快,并且转发也带来一定延时,因此,左耳机可以不断地尝试与手机建立连接,或者手机不断地尝试与左耳机建立连接,即尝试建立第二主链路,本实施例以左耳机主动发起建立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在左耳机距离手机较远的情况下,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第二主链路质量较差,此时左耳机与手机之间建立连接的动作大概率不会成功,并且会使得功耗加大,而如果左耳机不尝试与耳机建立连接,则会导致当左耳机靠近手机时,依然采用转发机制,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可以在左耳机接近耳机时,即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时,左耳机与手机尝试建立连接。例如左耳机可以以较低的频率尝试与手机建立连接,建立连接后,可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则第一传输机制可以包括非转发机制,具体的,第一传输机制可以为非转发机制。本实施例中,可以间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好坏,以确定第三蓝牙端和第一蓝牙端之间以何种频率建立连接,即第三蓝牙端以何种频率发送重连信号。

当左耳机与耳机之间的通信质量较差,以至于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在左耳机与手机断开连接之前,可以向右耳机发送一条通知消息,通知右耳机当前左耳机与手机之间停止数据传输,右耳机收到该通知消息后记录下当前时刻右耳机与手机之间的信号强度(rssibetweenrightearphoneandmobilephone,rm-rssi),以及左耳机与右耳机之间的信号强度(rssibetweenrightearphoneandleftphone,rl-rssi),左耳机与手机断开后,右耳机定期查询后续时刻的rm-rssi与rl-rssi并与之前记录的数据相比较,如果信号强度均增大,或者二者加权后的和增大,则通知左耳机尝试与手机建立连接,或者是通知左耳机以更短的周期尝试与手机连接,即以更高的频率发送重连信号。相反的,如果信号强度均减小,或者二者的加权和减小,则左耳机不尝试重连或者是减小尝试重连的频率,即不发送重连信号或者是以更低的频率发送重连信号。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均增大时,可以理解为右耳机靠近手机,并且左耳机和右耳机之间的距离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左耳机与手机之间的距离大概率也会减小,因此,当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并且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时,重传信号的发送频率增大,可以使得在左耳机靠近耳机时,使得左耳机与手机建立连接。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的加权和增大时,由于手机与右耳机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了调整,此时,左耳机可能也在靠近手机,因此,当二者的加权和增大时,右耳机通知左耳机使得左耳机尝试与手机建立连接,或者右耳机通知左耳机以更高的频率尝试与手机连接,以使得当左耳机可能靠近手机时,左耳机也可以及时与手机连接。本实施例中,对于加权和的具体权值分配不作限定,例如,当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的权值可以均为0.5,或者分别为0.6和0.4,本实施例中,尝试与手机连接可以理解为发送重连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蓝牙端发送重连信号时,第一蓝牙端接收该重连信号,因此,当发送频率增大时,接收频率也增大。

这种利用右耳机与手机之间的信号强度和左右耳机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以判断左耳机是否尝试与手机建立连接或者是以多大的频率尝试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利用原本就存在的数据信息,避免左耳机额外开启扫描,进一步节省了功耗。在左耳机远离手机时,不会尝试与手机重连,或者是以较大的周期尝试与手机重连,在左耳机靠近手机时,右耳机检测到信号强度的变化后,会发消息让左耳机尝试与手机连接或者是增大与手机尝试连接的频率。从尝试连接到连接成功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此方法来节省功耗,并且左耳机与手机连接成功后,可以判断第二主链路的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例如,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以维持平稳播放。本实施例以信号强度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减小并且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减小,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的频率也增大;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减小并且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减小,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的频率也增大;或者,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的加权和减小,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的频率也增大;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的加权和减小,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的频率也增大,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第二蓝牙端或者第三蓝牙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双发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传输的所述蓝牙数据;

转发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所述第三蓝牙端;

监听机制包括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二蓝牙端确定第一传输机制,该第一传输机制确定后,可以由第二蓝牙端通知其他蓝牙端,以实现三者配合完成蓝牙数据的传输。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步骤s1703:根据转发机制蓝牙数据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701:第二蓝牙端接收第三蓝牙端发送的请求转发命令,请求转发命令用于请求第二蓝牙端传输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步骤s1702:第二蓝牙端接收到请求转发命令后,根据第二蓝牙端的电量或者带宽占用率判断是否传输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若是,则执行步骤s1703,若否,则执行步骤s1704: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不包括转发机制。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蓝牙端的电量或者传输速率可能会不适合转发机制,例如,第二蓝牙端的电量过低,不足以支撑转发机制或者不足以在预定时间内维持转发机制,再例如,第二蓝牙端已经在跟第一蓝牙端进行数据交互,传输速率比较大,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带宽资源,剩下的带宽资源不足以支撑转发机制。因此,在根据转发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之前,第三蓝牙端可以发送请求转发命令给第二蓝牙端,以使得第二蓝牙端在接收到该转发命令后,根据其电量或者传输速率判断是否支持转发机制,也可以同时考虑电量和带宽占有率,即根据其电量和传输速率判断是否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以蓝牙数据包括音频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非转发机制下,若第一蓝牙端靠近第二蓝牙端,但是第三蓝牙端距离第一蓝牙端较远,则由于第二蓝牙端距离第一蓝牙端近,因此,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好,因而第二蓝牙端可以收到足够的音频数据,但是由于第二主链路链路质量差,第三蓝牙端不能收到足够的音频数据,或者第三蓝牙端监听不到第一蓝牙端发给第二蓝牙端的音频数据。而为了实现同步,第二蓝牙端可能会放弃一些本来收到的音频数据,这样会影响用户体验,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采用关闭同步的方法,以达到至少第二蓝牙端可以正常播放音频数据的效果。这样,在单个耳机有足够的音频数据时,单个耳机可以正常播放,以避免另一个没有收到足够音频数据的耳机影响收到了足够音频数据的耳机。因此,在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同步效果比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停止同步。具体地,以第二蓝牙端为右耳机,第三蓝牙端为左耳机举例说明。左右耳机之间建立一条第二副链路,用于传输数据同步信息以实现数据同步。左右耳机分别与音源建立链路传输音频数据,音源可以理解为手机,左右耳机分别监控与音源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重传率等,左右耳机之间定期交互左右耳机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重传率等信息并将各自与音源的丢包率、重传率以及信号强度通知到对端。当其中一只耳机与音源之间的信号强度、丢包率或者重传率到达对应设置的阈值后,代表该耳机已经收不到足够的音频数据,并且也不能很好的与对端耳机同步,因此,可以停止两个耳机之间的同步,两个耳机各自单独播放自己收到的音频数据。

当左耳机与音源之间的信号强度、丢包率或者重传率到达对应设置的阈值后,左耳机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右耳机以表示左耳机接收数据异常,右耳机收到该信息后,判断自己与音源之间的链路质量是否优于左耳机与音源之间的链路质量,若右耳机与手机之间的信号强度较高,则右耳机通知左耳机停止同步,然后右耳机继续与音源进行数据交互,左耳机不与右耳机同步,两个耳机各自独立播放或者左耳机停止播放。这样就可以保证右耳机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双发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通过第二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

转发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接收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

监听机制包括第三蓝牙端监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用于第三蓝牙端,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以避免采用固定的传输机制而使得链路质量变化时出现蓝牙数据质量差的问题,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在链路质量变化时,可以灵活选择采用确定的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以提高传输的蓝牙数据的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18所示,该装置18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801,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和

第一传输模块1802,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根据双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和第二主链路分别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和第三蓝牙端;

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根据转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接收的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用于由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给第三蓝牙端;

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根据监听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传输蓝牙数据给第二蓝牙端,第一传输模块传输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被第三蓝牙端监听。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时间段,根据第二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在第二时间段,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二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链路质量参数包括丢包率、信号强度和重传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或者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或者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或者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或者

根据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传输机制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

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丢包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信号强度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一预设重传率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

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第一预设重传率小于第二预设重传率,第一预设丢包率小于第二预设丢包率;

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包括: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非转发机制;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监听机制;

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低于第三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低于第三预设丢包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信号强度为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三预设丢包率为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第三预设重传率为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监听机制;

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第四预设信号强度,或者,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大于第四预设重传率,或者,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大于第四预设丢包率;

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大于第四预设信号强度;

第三预设丢包率小于第四预设丢包率;

第三预设重传率小于第四预设重传率;

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包括: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

非转发机制包括双发机制或者监听机制;

第一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一丢包率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的丢包率之差;第一重传率差值为第一主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第五预设条件包括:

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第一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第一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一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不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和非转发机制;

第六预设条件包括:

第一信号强度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第一丢包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第一重传率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第一预设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三预设信号强度差值;第一预设丢包率差值小于第三预设丢包率差值;第一预设重传率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重传率差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和第二主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或非转发机制;

第二信号强度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第二丢包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丢包率和第二主链路之间的丢包率之差;第二重传率差值为第一副链路的重传率和第二主链路的重传率之差;

第七预设条件包括:

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信号强度差值,或者

第二丢包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丢包率差值,或者

第二重传率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重传率差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非转发机制;或者,若第二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机制为转发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还包括切换模块1901,切换模块与第一确定模块连接;

切换模块用于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或者

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或者

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或者

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20a、20b所示,切换模块1901包括第一切换模块2001和第二切换模块2002;或者,切换模块1901包括第三切换模块2003和第四切换模块2004;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将非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将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切换为转发机制;

第三切换模块用于将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

第四切换模块用于将非转发机制和转发机制切换为非转发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还包括更新模块2101,蓝牙数据为音频数据;

更新模块用于每接收或者发送音频数据的一个或多个音频数据包,更新一次第一传输机制,或者,链路质量参数的变化速率超过预定速率,更新一次第一传输机制,或者以预设周期更新第一传输机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还包括重连模块2101,若第一传输模块用于根据转发机制传输蓝牙数据,重连模块用于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重连信号的接收频率由第一主链路和第一副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确定;重连信号用于建立第二主链路。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第一主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并且第一副链路的信号强度增大,重连模块接收或者发送重连信号的频率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例如,用于第一蓝牙端,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以避免采用固定的传输机制而使得链路质量变化时出现蓝牙数据质量差的问题,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在链路质量变化时,可以灵活选择采用确定的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以提高传输的蓝牙数据的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22所示,该装置2200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2201,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第二传输模块2202,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双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根据转发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第二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给第三蓝牙端;

第二传输模块根据监听机制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第二传输模块通过第一主链路接收到的第一蓝牙端传输的蓝牙数据被所述第三蓝牙端监听。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模块,第二确定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

第二传输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蓝牙端发送的请求转发命令,请求转发命令用于请求第二传输模块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电量或者带宽占用率中的一种或两种判断是否转发部分或者全部蓝牙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例如,用于第二蓝牙端,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以避免采用固定的传输机制而使得链路质量变化时出现蓝牙数据质量差的问题,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在链路质量变化时,可以灵活选择采用确定的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以提高传输的蓝牙数据的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23所示,该装置2300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2301,用于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第一传输机制;

第三传输模块2302,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

第一传输机制包括转发机制、双发机制和监听机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三传输模块根据双发机制通过第二主链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蓝牙数据;

第三传输模块根据转发机制接收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副链路转发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蓝牙数据;

第三传输模块根据监听机制监听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主链路发送给第二蓝牙端的蓝牙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例如,用于第三蓝牙端,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以避免采用固定的传输机制而使得链路质量变化时出现蓝牙数据质量差的问题,根据链路质量确定传输机制,在链路质量变化时,可以灵活选择采用确定的传输机制传输蓝牙数据,以提高传输的蓝牙数据的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24所示,芯片2400包括存储器2401和处理器2402;

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芯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理解的是,该芯片可以为耳机中的芯片,也可以为手机端的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耳机或者手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