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25687发布日期:2020-11-13 16:2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识别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终端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识别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移动通信终端作为支付识别的技术主要有nfc技术,二维码技术。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nfc技术和二维码技术分别以手机闪付和扫码支付落地,并迅速成为市场主流移动支付产品。移动通信终端近场身份识别技术作为较新的身份识别技术也已经在合肥地铁系统试商用,给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的服务。

手机闪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日趋完善,小额度电子货币移动支付,成为人们重要的支付手段。结合nfc通信技术的特点,有学者提出了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系统及手机闪付。作为一种小额度电子货币交易方式,该系统操作简单,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适合用于商场、餐厅等服务场所的日常付款,极大地便利人们的生活。目前nfc的主要工作频率为13.56mhz,与公交卡、地铁卡所用频率相同,能够很好地兼容现有的收费系统。同时,nfc技术可以集成到移动通信终端中,与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捆绑应用,提供相应的计费、支付等服务。该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移动通信终端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且并不适用于所有型号的移动通信终端,与移动通信终端的兼容性较差。此外,移动通信终端基于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因此当近距空间关系内同时存在不止一个移动通信终端时,现有的设备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只读取或抓取某一个特定移动通信终端的特征信息,必然会误读或误抓,从而影响后台服务系统的准确服务。

扫码支付,即利用二维码来做识别支付的技术。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一般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别和读写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与智能手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承载和转换数据方式。这种方式被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银行支付机构利用后,探索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可将业务从线上扩展到线下支付。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两种方式。条码支付便民,但问题不少。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条码支付的方式也稍显繁冗,支付速度也严重依赖于手机硬件条件,网络条件,操作熟练程度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识别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的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感知与指定断面处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终端所上报的信号强度、imsi号等特征信息,提取出移动通信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卡对应的id号(包括但不限于imsi号),再根据特定算法,识别出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

技术方案:

一种识别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指定断面位置处安装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当移动通信终端进入该感知设备的覆盖范围时,会自动驻留到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中,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可获取到其覆盖范围内所有驻留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id;

步骤2:所述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以一定周期不间断地向后台系统上报其所感知到的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的用户id、信号强度以及每个信号强度值的时间戳;

步骤3:后台系统对提取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号强度以及每个信号强度值的时间戳进行统计整理得到移动通信终端在驻留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期间的信号强度变化轨迹;在单个终端信号轨迹中,若形成一个或多个抛物线状的规律,视作其符合“通过指定断面”;

步骤4:选择出最大信号强度值,以最大强度值所对应的时间戳作为“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id包括但不限于imsi号、手机号。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为基站系统、d2d终端、闸机、门禁或支付读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为2g、3g、4g或5g移动通信终端。

进一步的,步骤4采用信号强度比较法,选择出最大信号强度值。

有益效果:

1)无感知识别。传统的获取用户手机的手段,比如wifi嗅探获取、app读取手机信息、短信验证码获取,都需要用户在手机上操作,而此种方法通过4g/5g通信信令获取手机信息,客户无感知。

2)不受视距影响。有相当的距离感知能力,可辅之以电子标识、光学识别技术为通行车辆的无感支付提供技术支撑。

可以将此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静态停车管理上,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收费及管理,满足行业监管、使用便捷、安全、低成本、高性价比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场景示意图;图中标号:1-基站;2-指定断面;3-通信终端;4-行驶方向;5-车辆;

图2为所述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3为移动通信终端信号上报强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识别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方法,工作过程可分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在指定断面位置处安装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

步骤二,当经注册的移动通信终端进入该感知设备的覆盖范围时,会自动驻留到该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中;

步骤三,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通过感知上述驻留到其的移动通信终端以一定周期不间断地上报所感知到的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对应的时间信息和imsi号等特征信息;

步骤四,后台系统对提取的移动通信终端的imsi号、信号强度、每个信号强度值的时间戳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每个移动通信终端在驻留该感知设备期间的信号强度的轨迹。若该移动通信终端在该感知设备驻留期间的信号强度轨迹符合预期的变化规律,视作其符合“通过指定断面”;

步骤五,对“通过指定断面”的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msi、信号强度、信号强度对应的时间戳)进行分析计算,以一定算法选择出某时间戳为“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

本发明所述之识别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现有的标准移动通信基站(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等多种基站)以及各种形式的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d2d终端)改进的、实现准确提取通过指定断面的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息及其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基于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站(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等多种基站)技术,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不断感知移动通信终端上报的信号强度、imsi号等特征信息,提取出移动通信终端用户信息,再通过特定算法对上报的信号强度进行趋势分析,进而识别出通过指定断面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图1所示为发明方法场景示意图,图2所示为所述发明方法流程图。

结合图例对本发明描述作进一步的说明:

1)本发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系统、d2d终端、闸机、门禁、支付读头;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和imsi号。

2)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位于指定断面位置。当感知到有移动通信终端驻留时,提取对应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识别号,记录下对应时刻。同时,感知设备开始测量、计算所提取用户识别号对应驻留的移动通信终端每隔一个测量周期内上报的信号强度平均值,根据特定算法,当所测得的信号强度变化趋势符合预期变化规律时,判定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指定断面,并根据特定算法(包括但不限于比较其上报的信号强度)计算出其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并将其上报的信号强度的最大值的时刻计算为通过指定断面的时刻。

3)应用了本发明方法的移动通信终端感知设备可准确提取通过指定断面的通信终端(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对应的id号(包括但不限于imsi号、手机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