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96952发布日期:2020-09-29 18:0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说明书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软件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如何协助用户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

具体地,本说明书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若匹配,则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应用于客户端,包括:

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时,解析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装置,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条件匹配单元,用于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消息解析单元,用于在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的情况下,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装置,应用于客户端,包括:

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时,解析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第一信息展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建立问答对的方法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若匹配,则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实现了,服务端在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的情况下,解析得到该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并将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进行展示。通过语义信息,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未读消息的重要内容,而不必逐条查看未读消息,提高了交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客户端展示页面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客户端展示页面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客户端展示页面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客户端展示页面示意图。

图1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客户端展示页面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即时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即时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即时通信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即时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即时通信软件可支持两人会话,也可支持多人的群组会话。对于群组会话而言,多个用户可以一起进行聊天,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聊天消息,若用户未能及时阅读这些聊天消息,会导致未读消息的积压,例如积压几十条、上百条,甚至更多的未读消息。对于用户而言,面对大量的未读消息,逐条进行阅读不仅要花费较多时间,还有可能遗漏一些关键信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在一个例子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图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网络102、服务器104、电子设备106、电子设备108等。

其中,电子设备106、108可以是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可以是pc等其他电子设备,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进行限定,电子设备可以运行即时通信软件的客户端。

需要指出的是:即时通信软件的客户端可以被预先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使得该客户端可以在该电子设备上被启动并运行;当然,当采用诸如html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时,无需在电子设备上进行安装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服务器104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04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服务器104可以运行即时通信软件的服务端程序。

网络102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例如,该网络102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pstn)和因特网。同时,电子设备之间、以及电子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该网络102进行通信交互。

图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端,例如图1中的服务器104。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开启群组会话窗口时,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一般地,该指令中可以包括群组标识和用户标识。

服务端可以通过网络与客户端进行交互,获取客户端发送的指令。当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时,服务端首先可以通过指令中的群组标识确定对应的群组,并通过指令中的用户标识确定对应的用户,然后查找该群组和该用户对应的未读消息,继而根据预设的解析条件判断该未读消息是否与解析条件匹配。若匹配,则执行步骤s204;若不匹配,则可以直接将查找到的未读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步骤s204:若匹配,则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服务端可以根据预设的方法解析该未读消息,得到对应的语义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基于关键词解析模型来解析未读消息,得到该未读消息的若干个关键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基于摘要生成模型来解析未读消息,得到该未读消息的若干个摘要。或者,服务端也可以同时使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方法,既生成未读消息的关键词,又生成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步骤s206: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基于步骤s204中生成的语义信息,服务端可以将该语义信息发送给客户端,以使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向用户展示该语义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端通常还将未读消息也发送给客户端。

至此,完成了图2所示的流程。通过本实施例方法,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语义信息快速获取未读消息的重要内容,而不必逐条查看未读消息,提高了交流效率。

图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客户端,例如图1中的电子设备106。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时,解析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在联系人列表中展示联系人信息,例如群组名称、群组头像等。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展示的联系人列表下发开启群组会话窗口的指令,例如用户可以点击群组名称。

当接收到用户下发的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后,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针对该群组的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其中,该获取指令中可以携带有群组标识和用户标识。

服务端在接收到该获取指令后,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流程,解析得到对应的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步骤s304: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步骤s306: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未读消息。

若服务端确定未读消息与预设的解析条件匹配,则客户端还可以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语义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客户端通过群组会话窗口向用户展示未读消息和语义信息。

至此,完成了图3所示的流程。通过本实施例方法,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语义信息快速获取未读消息的重要内容,而不必逐条查看未读消息,提高了交流效率。

下面结合图4来介绍一个本说明书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其中,本方法中的客户端可以运行在图1的电子设备中,例如电子设备106;本方法中的服务端可以运行在图1中的服务器104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客户端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开启群组会话窗口。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群组标识,或者也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来开启群组会话窗口。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用户开启群组会话窗口,这里只是示例性方式,并不是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客户端可以通过网络向服务端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该指令中携带有群组标识,例如群组id等。

步骤s404:服务端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本实施例中,服务端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后,可以根据指令中携带的群组标识来查询对应的未读消息,并将该未读消息与预设的解析条件进行匹配,若匹配解析条件,则执行步骤s406。

若未匹配解析条件,则服务端可以直接将查询到的未读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在一个例子中,服务端可以根据未读消息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匹配解析条件。服务端可以统计未读消息的数量,并判断未读消息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其中,数量阈值可以是为所有群组统一设置的,例如同一设置为20条;或者也可以是与各个群组一一对应的,例如,可以通过客户端接收用户为每个群组分别设置的数量阈值,例如为群组1设置数量阈值为20条,为群组2设置数量阈值为100条等。这里不进行限定。

若该未读消息的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说明当前未读消息较多,若直接将未读消息展示给用户,用户可能需要耗费较多时间来进行阅读,效率较低。服务端可以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并执行步骤s406对该未读消息进行解析。

若未读消息的数量不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说明当前未读消息较少,用户阅读该未读消息耗费的时间也较少。服务端可以不对未读消息进行解析,并直接未读消息直接发送给客户端进行展示。

举例来说,假设群组1的解析条件为未读消息的数量大于20条,则服务端可以判断用户对应的未读消息的数量是否大于20条。若用户1对该群组1的未读消息数量大于20条(例如21条),则服务端可以确定该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并执行步骤s406对该未读消息进行解析;若用户1对该群组1的未读消息数量小于或等于20条(例如10条),则服务端可以确定该未读消息不匹配解析条件,并直接将未读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在另一个例子中,服务端可以根据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来判断是否匹配解析条件。本实施例适用于未读消息的数量大于1条的情况,服务端首先可以确定未读消息的最早发送时间和最晚发送时间,其中,最早发送时间是指与当前时刻相差时间最久的发送时间,最晚发送时间是指与当前时刻时间最接近的发送时间,然后服务端将最晚发送时间与最早发送时间的时间差作为发送时间跨度,并判断该发送时间跨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

其中,时间阈值可以是为所有群组统一设置的,例如统一设置为12小时;或者也可以是与各个群组一一对应的,例如,可以通过客户端接收用户为每个群组分别设置的时间阈值,例如为群组1设置时间阈值为12小时,为群组2设置时间阈值为2小时等。这里不进行限定。

若该发送时间跨度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说明未读消息距当前时刻较久,该未读消息对用户的价值可能不高,无需用户逐条阅读,服务端可以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并执行步骤s406对该未读消息进行解析。

若未读消息的数量不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说明未读消息与当前时刻比较接近,该未读消息对用户的价值可能较高。服务端可以不对未读消息进行解析,并直接未读消息直接发送给客户端进行展示。

举例来说,假设群组1的解析条件为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大于2小时,则服务端可以判断用户对应的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是否大于2小时。若用户1对该群组1的未读消息发送时间跨度大于2小时(例如5小时),则服务端可以确定该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并执行步骤s406对该未读消息进行解析;若用户1对该群组1的未读消息发送时间跨度小于或等于2小时(例如10分钟),则服务端可以确定该未读消息不匹配解析条件,并直接将未读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当然,服务端也可以将未读消息的数量和发送时间跨度两个解析条件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判断,或者还可以设置其他解析条件,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s406:若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则服务端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基于步骤s204的匹配结果,若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则服务端对该未读消息进行解析。举例来说,服务端可以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来进行解析未读消息。

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得到若干未读消息集合。

在即时通信软件中,用户发送的消息通常是口语化的短句,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分成多个短语分别发送。举例来说,用户a可能会分别发送以下4条消息:“同学们,开会啦”、“赶快集合”、“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可以理解的是,该用户a发送的上述多条消息实际上是在就同一个主题进行描述。

为了更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服务端可以对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进行合并。例如,可以将同一发送成员发送、且发送时间相邻的未读消息合并成一个未读消息集合。这里,发送时间相邻是指发送时间在所有历史会话消息中相邻,也就是说,连续的多条未读消息,且该多条未读消息由同一成员发送。

在实现时,服务端可以获取所有的未读消息,并按照发送时间由早到晚排成一个序列。针对该序列中的每条未读消息,服务端可以判断该未读消息和下一条未读消息是否由同一发送成员发送,若是,则可将该未读消息和下一条未读消息划分到同一个未读集合中。

例如,针对第一条未读消息m1,首先确定该未读消息m1的发送成员为用户u1,然后判断该序列中的第二条未读消息m2的发送成员是否为用户u1。若不是,则结束对m1的合并流程,并按照类似的方法对m2进行合并;若是,则继续判断第三条未读消息m3的发送成员是否为用户u1……直到发送成员不是u1的第n+1条未读消息m(n+1),至此,可以将第一条未读消息m1至第n条未读消息mn合并成一个未读消息集合。按照相同的方法可以对其他未读消息也进行合并,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以表1为例对本实施例中合并未读消息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如表1所示,表1中包括按照发送时间从早到晚排序5条未读消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如表1所示的5条未读消息进行合并,针对第1条未读消息“同学们,开会啦”,依次查找到与该未读消息发送成员相同且发送时间相邻的未读消息包括“401会议室”和“德望钱庄,西面”。

由此,可以将该3条未读消息合并成一个未读消息集合,例如可以合并成{“同学们,开会啦”,“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或者,也可以将发送成员信息也添加到该未读消息集合中,例如可以合并成{“发送者:用户a”,“同学们,开会啦”,“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

然后继续对第4条未读消息“收到,马上来”进行合并。显然,表1中并不存在与该未读消息发送成员相同且发送时间相邻的未读消息,因此可以将该未读消息单独形成一个集合,例如{“发送者:用户b”,“收到,马上来”}。

接着继续对第5条未读消息“其他同学呢,快点哟”进行合并,同样的,可以将该未读消息单独形成一个集合,例如{“发送者:用户a”,“其他同学呢,快点哟”}。

至此,完成了对表1所示的5条未读消息的合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进行合并。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阈值(例如10秒),继而可以将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且发送时间跨度小于时间间隔阈值的多条未读消息进行合并。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上述对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的合并操作,本实施例可以得到若干个未读消息集合,每个未读消息集合包括至少一条未读消息。

步骤s504: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语义信息可以包括多种类别,常见的类别有关键词和摘要。下面通过2个实施例来分别进行说明:

实施例1:服务端基于未读消息集合解析得到若干关键词作为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关键词解析模型来对未读消息集合进行解析。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42: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若干关键词解析模型解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关键词,得到与所述关键词解析模型对应的若干关键词集合。

在一个例子中,在采用关键词解析模型解析文本消息前,可以先对未读消息集合中的各未读消息进行分词,其中,分词算法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例如逆向最大匹配算法(rmm)、双向最大匹配法(bi-directctionmatchingmethod,bm)等;然后对分词结果进行预处理,例如词语清洗等,在词语清洗时,可以过滤掉例如“好的”、“可以”等价值较低的词语;继而再将预处理后的词语输入到关键词解析模型中进行解析。

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直接将未读消息集合输入到关键词解析模型中,关键词解析模型先进行拆词和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的词语进行解析。

下面说明采用关键词模型对分词处理后的未读消息集合进行解析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针对分词后的每个未读消息集合,可以采用至少一个关键词解析模型对该未读消息集合进行解析,且每个关键词解析模型可以输出一个关键词集合。基于此,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可以采用若干个关键词解析模型,得到与关键词解析模型对应的若干个关键词集合。

举例来说,假设未读消息集合m为{“同学们,开会啦”,“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关键词解析模型1和关键词解析模型2可以分别对该未读消息集合进行分词处理及解析,输出的关键词集合可以包括关键词,以及关键词对应的置信度,如表2所示。

步骤s5044:综合各个关键词集合,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目标关键词。

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可以根据该未读消息集合的若干个关键词集合中的关键词和置信度来确定每个关键词的评分,然后基于关键词的评分来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关键词。

在一个例子中,用户预先为每个关键词解析模型预设权重。本实施例中,首先将用户为关键词解析模型设置的权重作为对应关键词集合的权重;然后针对每个关键词,可以将该关键词在各个关键词集合中的置信度加权和作为该关键词的评分;继而根据关键词的评分确定该未读消息的目标关键词。

以表2中的关键词集合为例,假设关键词解析模型1和关键词解析模型2设置的权重分别为0.4、0.6,则可以确定每个关键词对应的评分如表3所示:

在表3中,模型1权重分表示每个关键词在关键词解析模型1中的置信度与关键词解析模型1对应的权重的乘积,模型2权重分表示每个关键词在关键词解析模型2中的置信度与关键词解析模型2对应的权重的乘积,综合两个模型的权重分,可以确定每个关键词的评分。

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直接将各关键词在每个模型中的置信度的加和作为该关键词的评分。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确定每个关键词的评分,这里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以预设一个评分阈值,然后从评分高于该评分阈值的关键词中筛选出指定数量的目标关键词,例如,可以筛选出评分高于该评分阈值的关键词,然后按照评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关键词进行排序,并将排序为前n的关键词作为目标关键词。

举例来说,针对表3所示的关键词评分,假设评分阈值为0.15,则先筛选出评分高于该阈值的关键词,按照评分从高到低可以排序为“401会议室”、“德望”、“开会”、“钱庄”,然后按照设定的目标关键词数量来从中选取。例如,目标关键词若为4,则可以将该4个关键词作为目标关键词;若设定的目标关键词数量为3,由于排序在第3的关键词有两个(“开会”和“钱庄”),则可以从中随机选取一个关键词。

当然,这里只是对选取目标关键词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选取,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筛选出目标关键词之后,还可以对目标关键词进行合并。在实现时,针对每个目标关键词,可以判断其他目标关键词和该目标关键词在原始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若相邻,可进行合并操作。

举例来说,在表3中,“德望”、“钱庄”该两个关键词在原始未读消息“德望钱庄,西面”中相邻的,则可将其合并为“德望钱庄”。

当然,在其他例子中,也可在筛选目标关键词之前对关键词进行合并,例如判断任意两个关键词在原始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若相邻,则可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合并,合并之后再采用关键词解析模型预测其置信度。或者,还可对预测置信度之后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关键词的评分可以为这两个关键词的评分均值等,本说明书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步骤s5046: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可以根据其目标关键词来确定该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步骤s5044中确定的目标关键词直接作为该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例如,上述表3所示例子中,语义信息可以确定为4个关键词:“401会议室”、“德望”、“钱庄”、“开会”。

本实施例中,在筛选出目标关键词之后,还可以目标关键词进行合并。在实现时,针对每个目标关键词,可以判断其他目标关键词和该目标关键词在原始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若相邻,可进行合并操作。

举例来说,在表3中,“德望”、“钱庄”该两个关键词在原始未读消息“德望钱庄,西面”中相邻的,则可将其合并为“德望钱庄”。

当然,在其他例子中,也可在筛选目标关键词之前对关键词进行合并,例如判断任意两个关键词在原始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若相邻,则可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合并,合并之后再采用关键词解析模型预测其置信度。或者,还可对预测置信度之后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关键词的评分可以为这两个关键词的评分均值、或最大值等,本说明书对此不作特殊限制。至此,完成了对实施例1的介绍。

本实施例中,服务端为未读消息生成了关键词作为语义信息,并将该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并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快速地了解未读消息中的关键信息,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采用多个关键词解析模型来解析未读消息,可以避免单个模型不准确而影响整体的解析效果。并且,本实施例可以为多个关键词解析模型分别设置权重,并将输出结果与权重结合进行考虑,可以提高解析结果的准确性。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解析得到未读消息的关键词,例如,也可以采用1个关键词解析模型来解析得到未读消息集合的关键词等。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进行限定。

实施例2:服务端基于未读消息集合解析得到若干摘要作为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摘要生成模型来对未读消息集合进行解析。

一般地,服务端可以预先设置有已训练的摘要生成模型。其中,训练该摘要生成模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将历史聊天记录作为样本数据,基于seq2seq算法来训练摘要生成模型。

在一个例子中,未读消息集合中包括至少一条消息文本。将未读消息集合输入该摘要生成模型,可以得到该未读消息的摘要。举例来说,对于实施例1中示出的未读消息集合{“同学们,开会啦”,“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可以解析得到其摘要为“德望钱庄401会议室开会”。

在一个例子中,输入到摘要生成模型中的未读消息集合还可以包括消息的发送成员。举例来说,假设上述未读消息集合m的发送者为用户a,则未读消息集合可以为{“发送者:用户a”,“同学们,开会啦”,“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针对该未读消息集合,可以解析得到摘要为“用户a通知同学们到德望钱庄401会议室开会”。

当然,针对一个未读消息集合,摘要生成模型也可以输出多个摘要。例如,假设未读消息集合为{“发送者:用户a”,“同学们,开会啦”,“401会议室”,“德望钱庄,西面”,“请b带上笔记本”},则解析得到的摘要可以为“用户a通知同学们到德望钱庄401会议室开会”、“用户a通知b带笔记本”。

至此,完成了对实施例2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服务端为未读消息生成了摘要作为语义信息,并将该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并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摘要快速地了解未读消息中的大致内容,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

当然,本实施例中将关键词或摘要作为语义信息,或者,本实施例也可以将同时使用上述两个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将关键词和摘要一起输出作为语义信息。这里并不进行限定。

步骤s506:综合各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得到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前述步骤可以确定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中包括若干个关键词和/或若干个摘要。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预设方法对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进行汇总,例如若多个未读消息集合输出的语义信息重复,则可以删除重复的语义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对语义信息进行筛选,过滤掉其中意义较小的语义信息。举例来说,若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中包括“收到”之类的关键词,则可以直接将该关键词删除。

当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汇总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至此,完成了图5所示的流程,服务端将汇总得到的语义信息作为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步骤s408:服务端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本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将查询到的未读消息,以及步骤s406中得到的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可选地,服务端还可以建立未读消息与语义信息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返回给客户端。

步骤s410:客户端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步骤s412:客户端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本实施例中,群组会话窗口可以包括会话消息展示区域和消息编辑区域。

如图7所示,该群组会话窗口700中,包括消息展示区域702、消息编辑区域704。其中,会话消息展示区域702可以向用户展示历史会话消息。消息编辑区域704可以向用户展示用户正在输入的文本或图片等。

可选地,该群组会话窗口700还可以包括:导航条706,用于显示阅读进度;群成员展示区域708,用于展示群组成员;群组名称展示区域710,用于展示群组名称等。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在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从服务端接收到的未读消息和语义信息。如图8所示,该群组会话窗口700中,消息展示区域702可以包括两个子区域,分别为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7022和语义信息展示子区域7024。其中,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7022用于展示未读消息;语义信息展示子区域7024用于展示语义信息。可选地,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7022可以位于语义信息展示子区域7024的上方。

在实现时,客户端通常会先根据语义信息的数量来确定语义信息展示子区域7024在该消息展示区域702中的展示比例;然后根据该展示比例确定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7022在消息展示区域702中的展示比例,并在该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7022中展示未读消息。

可选地,在确定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7022的展示比例后,客户端可以确定可容纳的未读消息的数量,并按照该数量选取发送时间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若干条未读消息进行展示。

当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客户端也可以在除消息展示区域702以外的其他区域来展示语义信息,例如可以将语义信息展示在消息编辑区域704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在展示语义信息时,可以以文本框的形式对语义信息进行展示,并且不同的语义信息展示在不同的文本框中。仍以图8为例,语义信息展示子区域7024中包括2条语义信息,分别为“a通知德望钱庄开会”、“d晚几分钟”,该两条语义信息展示在两个文本框中。

为了更好的对语义信息进行区分,客户端在展示语义信息时,可以为不同语义信息设置至少一种不同的展示属性。其中,展示属性可以包括展示的位置、文本框格式、字体、颜色等。例如,图8中的2条语义信息,“a通知德望钱庄开会”对应的文本框线条样式为“点-线”形式,“d晚几分钟”对应的文本框线条样式为“短划线”形式。

在一个例子中,语义信息可以包括多种类别,例如可以包括关键词和摘要。本实施例可以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为每种类别的语义信息确定不同的展示属性。

如图9所示,该群组会话窗口700中,消息展示区域702展示的语义信息包括2种类别,分别为摘要和关键词。该两种语义信息对应的文本框样式不同,其中,摘要对应的文本框样式为非直线,关键词对应的文本框样式为直线。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标注语义信息的具体类别。例如图9中,对于摘要类别的语义信息,对应的摘要上方标注有“摘要”字样;对于关键词类别的语义信息,对应的关键词上方标注有“关键词”字样。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同一类别的语义信息确定不同的展示属性。例如对于图9中的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对应的文本框填充图案不同,例如关键词“开会”的填充图案为“上斜线”、“集合”的填充图案为“网格线”、“德望钱庄”的填充图案为“下斜线”。

当然,上述展示属性还可以是其他类型,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用户更便捷的阅读未读消息,客户端还可以基于语义信息进行未读消息跳转,在接收到针对目标语义信息的选择指令时,用户可以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该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举例来说,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指令选择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的一条语义信息,客户端接收到选择指令后,根据从服务器接收到未读消息与语义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该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并将会话消息展示区域所展示的未读消息跳转为包含上述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这里,选择指令可以包括鼠标点击、触摸操作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为了更充分地展示未读消息,客户端在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并执行未读消息跳转操作后,可以隐藏语义信息,或缩小语义信息展示子区域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的展示比例,并扩大未读消息展示子区域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的展示比例。当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还包括导航条,客户端还可建立导航条与各语义信息的对应关系。首先,按照语义信息的数量将导航条划分成对应数量的若干个导航区域,然后为每个导航区域确定一个对应的语义信息。如图10所示的群组会话窗口700,导航条706可以划分成从上至下的3个导航区域,其中,第一个导航区域与关键词“开会”对应,第二个导航区域与关键词“集合”对应,第三个导航区域与关键词“德望钱庄”对应。

在一个例子中,为了使用户更直观的知悉导航区域与语义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导航区域设置不同的展示属性,并且每个导航区域的展示属性与该导航区域对应的语义信息所在文本框的展示属性相匹配。举例来说,可以为各导航区域设置不同的颜色,且每个导航区域的颜色与对应的语义信息的文本框颜色相同;或者,也可以为各导航区域设置不同的填充图案,且每个导航区域的填充图案与对应的语义信息的文本框填充图案相同。

仍以图10为例,在图10所示的在群组会话窗口700中,导航条706被分成3个导航区域,且该3个导航区域的填充图案不同。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第一个导航区域的填充图案为“上斜线”,与该导航区域对应的关键词“开会”的文本框填充图案也为“上斜线”;第二个导航区域的填充图案为“网格线”,与该导航区域对应的关键词“集合”的文本框填充图案也为“网格线”;第三个导航区域的填充图案为“下斜线”,与该导航区域对应的关键词“德望钱庄”的文本框填充图案也为“下斜线”。

当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也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展示属性来展示导航区域与语义信息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阅读消息时,通常会习惯于点击导航条来定位消息,本实施例中,为了兼容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为了方便用户查看消息,提升用户体验,可以基于导航条与语义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对未读消息的跳转。

举例来说,在接收到用户对目标导航区域的点击指令时,客户端可以查找与该目标导航区域对应的目标语义信息,继而,客户端可以根据语义信息与未读消息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目标未读消息,并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该目标未读信息。

仍以图10为例,假设用户点击第一个导航区域。客户端在接收到该点击指令后,可以确定该第一个导航区域对应的语义信息为关键词“开会”,然后,客户端可以将会话消息展示区域所展示的未读消息跳转为包含“开会”的未读消息,如图11所示。

图11所展示的群组会话窗口700中,包括会话消息展示区域702和消息编辑区域704。其中,未读消息“同学们,开会啦”与图10中的关键词“开会”相对应。

至此,完成图4所示的流程。本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解析未读消息,并将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消息的语义信息,使得用户可快速获得未读消息的重要内容,而不必逐条查看未读消息,提高了用户的交流效率。

此外,客户端还可以基于用户对语义信息和导航条的选择操作,实现对未读消息的跳转功能,使得用户在查看语义信息后,可以快速阅读到与该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方便用户查看消息,提高了用户的交流效率。

与前述即时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即时通信装置的实施例。

本说明书即时通信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服务器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12所示,为本说明书即时通信装置所在服务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12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即时通信通常根据该服务器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即时通信装置的框图。

请参考图13,所述即时通信装置1300可以应用在前述图12所示的服务器中,包括有:

条件匹配单元1302,用于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消息解析单元1304,用于在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的情况下,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1306,用于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其中,可选地,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未读消息的数量是否大于数量阈值;

若大于,则确定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

可选地,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是否大于时长阈值;

若大于,则确定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

可选地,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包括:

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得到若干未读消息集合;

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综合各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得到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包括:

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且发送时间相邻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若干关键词解析模型解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关键词,得到与所述关键词解析模型对应的若干关键词集合;

综合各个关键词集合,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目标关键词;

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判断不同目标关键词在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

若相邻,则合并相邻的目标关键词,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摘要生成模型生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摘要作为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与前述即时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另一种即时通信装置的实施例。

本说明书即时通信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客户端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客户端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14所示,为本说明书即时通信装置所在客户端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14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即时通信通常根据该客户端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即时通信装置的框图。

请参考图15,所述即时通信装置1500可以应用在前述图14所示的客户端中,包括有:

指令发送单元1502,用于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时,解析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信息接收单元1504,用于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第一信息展示单元1506,用于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信息展示单元1508,用于接收到针对目标语义信息的选择指令,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的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包括:

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的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以文本框的形式展示所述语义信息,其中,不同语义信息展示在不同在文本框中。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信息展示单元1510,用于:

将会话消息展示区域的导航条划分成若干导航区域,不同导航区域对应不同的语义信息;

接收到针对目标导航区域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目标导航区域对应的目标语义信息;

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同一语义信息对应的导航区域和该语义信息对应的文本框的展示属性相同。

可选地,所述若干语义信息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语义信息至少具有一种不同的展示属性,相同类别语义信息的至少具有一种相同的展示属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信息展示单元1512,用于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标注语义信息的类别。

可选地,所述语义信息的类别包括:关键词和摘要。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与前述即时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即时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常借由内部总线相互连接。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可能包括外部接口,以能够与其他设备或者部件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即时通信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若匹配,则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可选地,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未读消息的数量是否大于数量阈值;

若大于,则确定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

可选地,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是否大于时长阈值;

若大于,则确定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

可选地,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包括:

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得到若干未读消息集合;

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综合各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得到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包括:

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且发送时间相邻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若干关键词解析模型解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关键词,得到与所述关键词解析模型对应的若干关键词集合;

综合各个关键词集合,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目标关键词;

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判断不同目标关键词在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

若相邻,则合并相邻的目标关键词,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摘要生成模型生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摘要作为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与前述即时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即时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常借由内部总线相互连接。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可能包括外部接口,以能够与其他设备或者部件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即时通信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时,解析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针对目标语义信息的选择指令,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的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包括:

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的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以文本框的形式展示所述语义信息,其中,不同语义信息展示在不同在文本框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会话消息展示区域的导航条划分成若干导航区域,不同导航区域对应不同的语义信息;

接收到针对目标导航区域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目标导航区域对应的目标语义信息;

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同一语义信息对应的导航区域和该语义信息对应的文本框的展示属性相同。

可选地,所述若干语义信息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语义信息至少具有一种不同的展示属性,相同类别语义信息的至少具有一种相同的展示属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标注语义信息的类别。

可选地,所述语义信息的类别包括:关键词和摘要。

与前述即时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获取指令,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

若匹配,则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将所述语义信息返回给客户端,以供客户端在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语义信息。

可选地,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未读消息的数量是否大于数量阈值;

若大于,则确定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

可选地,判断所述未读消息是否匹配解析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未读消息的发送时间跨度是否大于时长阈值;

若大于,则确定所述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

可选地,解析所述未读消息,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包括:

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得到若干未读消息集合;

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综合各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得到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的未读消息,包括:

合并同一发送成员发送、且发送时间相邻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若干关键词解析模型解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关键词,得到与所述关键词解析模型对应的若干关键词集合;

综合各个关键词集合,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目标关键词;

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基于所述目标关键词确定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判断不同目标关键词在所述群组会话未读消息中是否相邻;

若相邻,则合并相邻的目标关键词,得到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可选地,解析出每个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未读消息集合,采用摘要生成模型生成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摘要作为所述未读消息集合的语义信息。

与前述即时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群组会话窗口的开启指令,发送群组会话未读消息获取指令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确定未读消息匹配解析条件时,解析得到所述未读消息的若干语义信息;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所述语义信息;

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针对目标语义信息的选择指令,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的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中展示所述若干语义信息,包括:

在所述群组会话窗口的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以文本框的形式展示所述语义信息,其中,不同语义信息展示在不同在文本框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会话消息展示区域的导航条划分成若干导航区域,不同导航区域对应不同的语义信息;

接收到针对目标导航区域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目标导航区域对应的目标语义信息;

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目标语义信息对应的未读消息。

可选地,同一语义信息对应的导航区域和该语义信息对应的文本框的展示属性相同。

可选地,所述若干语义信息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语义信息至少具有一种不同的展示属性,相同类别语义信息的至少具有一种相同的展示属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会话消息展示区域中标注语义信息的类别。

可选地,所述语义信息的类别包括:关键词和摘要。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