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3563发布日期:2021-01-29 13:4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种子无线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诸多计算机联网技术中,无线局域网因其无需布线、费用低廉、维护简单等优点,在许多应用场合发挥着其他联网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逐渐增多,它将扩展有线局域网,并且或许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取而代之。可以预测,在未来信息无所不在的时代,无线局域网将依靠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极强的可扩容性,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真正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的连接。
[0003]
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渐凸显出重要性。目前,针对无线局域网的攻击行为中,拒绝服务攻击,如arp攻击,icmp攻击等,是一种常见且容易造成严重破坏的攻击行为。例如,arp攻击是由攻击者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arp欺骗,并持续不断地发出响应请求,从而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严重消耗网络资源和设备资源。再如,icmp命令可用于检测网路是否通畅,通过不断发送icmp数据包,对无线局域网进行轰炸,导致网络迟缓甚至设备瘫痪。又或者被黑客截取或修改数据包等。
[0004]
根据上述,现有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虽然也存在一些安全方法和措施,但普遍基于网络数据扫描拦截等技术,例如网络防火墙、无线网络安全认证协议,而这些措施虽然具备很好的安全防护效果,但因都是涉及信息数据方面,因此容易被黑客找到相应的软件或协议等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故而通过借助这些缺陷和漏洞来进行相应的破坏,因此给无线网络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来解决传统的无线网络,不具备物理安全加密,无法知晓无线传输的数据是否被外部黑客修改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包括物理加密组件和无线传输组件,所述的物理加密组件由壳体、电机、转轴、凸轮、滑板、定位板、触发板、固定架、固定板和红外线感应器组成,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由基板、无线传输模块、a/d转换器和无线控制芯片组成,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固设于物理加密组件顶部,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与物流检测组件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电机固设于壳体前端下侧,所述的电机与壳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转轴固设于电机后端,所述的转轴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且所述的转轴与壳体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凸轮固设于转轴外壁中端,所述的凸轮与转轴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滑板滑设于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滑板与壳体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板固设于滑板顶部,所
述的定位板与滑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的定位板与壳体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触发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触发板均匀分布于定位板顶部,所述的触发板与定位板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架固设于壳体内部上端,所述的固定架与壳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固定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固定板分布于固定架底部,所述的固定板与固定架一体成型,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固设于固定板内部中端,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与固定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固设于基板前端一侧,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与基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a/d转换器固设于基板前端另一侧,所述的a/d转换器与基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无线控制芯片固设于基板前端中部,所述的无线控制芯片与基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无线控制芯片分别与无线传输模块和a/d转换器采用电信号线连接。
[0007]
进一步,所述的若干数量的无线传输组件每两件为一组,所述的每一组无线传输组件两两之间相互无线连接。
[0008]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前端左侧还固设有电机驱动器,所述的电机驱动器与壳体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电机驱动器与电机采用电信号线连接,所述的壳体内部下端左右两侧还固设有导向座,所述的导向座与壳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导向座之间还设有i避让槽,所述的i避让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导向座内部还设有ii避让槽,所述的ii避让槽为矩形凹槽。
[0009]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板底部左右两侧还固设有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与定位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板与ii避让槽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导向板左右两侧还固设有弹簧片,所述的弹簧片与导向板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弹簧片与导向座采用螺栓连接。
[0010]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板顶部还固设有i信号接头,所述的i信号接头与固定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i信号接头与红外线感应器采用电信号线连接。
[0011]
进一步,所述的若干数量的红外线感应器每两件为一组,所述的每一组红外线感应器由前端发射端和后端接收端组成,且所述的前端发射端和后端接收端位置一一对应。
[0012]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架顶部还固设有封板,所述的封板与固定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封板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为矩形通孔。
[0013]
进一步,所述的基板底部还固设有连接导线,所述的连接导线与基板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连接导线与a/d转换器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连接导线底部还固设有ii信号接头,所述的ii信号接头与连接导线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ii信号接头与i信号接头采用插合连接。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0015]
1、首先通过电机、凸轮和红外线感应器结构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实现对无线网络数据的物理加密处理,来解决传统的无线网络不具备物理安全加密的问题。
[0016]
2、其次配合多组的无线传输组件,亦可在黑客单方面的截取或修改第一组的无线传输组件的数据时,即无法与对应的第二组无线传输组件的数据匹配,因此会造成数据错误,便于互联网管理员及时发现。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主视图;
[0019]
图2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俯视图;
[0020]
图3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a向剖视图;
[0021]
图4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b向剖视图;
[0022]
图5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立体图;
[0023]
图6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分离状态主视图;
[0024]
图7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的分离状态立体图;
[0025]
图8是壳体部位立体放大图;
[0026]
图9是定位板部位立体放大图;
[0027]
图10是固定架部位立体放大图;
[0028]
图11是封板立体放大图。
[0029]
物理加密组件1、无线传输组件2、壳体3、电机4、转轴5、凸轮6、滑板7、定位板8、触发板9、固定架10、固定板11、红外线感应器12、基板13、无线传输模块14、a/d转换器15、无线控制芯片16、电机驱动器301、导向座302、i避让槽303、ii避让槽304、导向板801、弹簧片802、封板1001、避让孔1002、i信号接头1101、连接导线1301、ii信号接头1302。
[00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32]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0033]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包括物理加密组件1、无线传输组件2、壳体3、电机4、转轴5、凸轮6、滑板7、定位板8、触发板9、固定架10、固定板11、红外线感应器12、基板13、无线传输模块14、a/d转换器15、无线控制芯片16,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2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2固设于物理加密组件1顶部,所述的无线传输组件2与物流检测组件1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电机4固设于壳体3前端下侧,所述的电机4与壳体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转轴5固设于电机4后端,所述的转轴5与电机4采用联轴器连接,且所述的转轴5与壳体3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凸轮6固设于转轴5外壁中端,所述的凸轮6与转轴5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滑板7滑设于壳体3内部中端,所述的滑板7与壳体3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板8固设于滑
板7顶部,所述的定位板8与滑板7一体成型,且所述的定位板8与壳体3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触发板9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触发板9均匀分布于定位板8顶部,所述的触发板9与定位板8一体成型,所述的固定架10固设于壳体3内部上端,所述的固定架10与壳体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固定板11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固定板11分布于固定架10底部,所述的固定板11与固定架10一体成型,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12固设于固定板11内部中端,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12与固定板11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14固设于基板13前端一侧,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14与基板1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a/d转换器15固设于基板13前端另一侧,所述的a/d转换器15与基板1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无线控制芯片16固设于基板13前端中部,所述的无线控制芯片16与基板13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无线控制芯片16分别与无线传输模块14和a/d转换器15采用电信号线连接;
[0034]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定期连接的安全控制终端设备具备以下功能;
[0035]
a、电机4开启后能够驱动转轴5带动凸轮6同步高速旋转,当凸轮6的高点接触到顶部的滑板7后,继而能够推动滑板7作由下向上滑动,当滑板7带动定位板8联动若干数量的触发板9同步向上时,能够阻挡红外线感应器12之间的红外线,即使得红外线感应器12能够向无线传输组件2中传输高电平信号,当凸轮6高点脱离顶部的滑板7后,继而能够便于滑板7带动定位板8联动若干数量的触发板9同步向下滑动,即触发板取消阻挡红外线感应器12之间的红外线,使得红外线感应器12能够向无线传输组件2中传输低电平信号,此时通过上述,实现了物理作用,即能够在电机4旋转的作用下,实现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不同信号的切换;
[0036]
b、基板13中的a/d转换器15能够将接收到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电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送至无线控制芯片16,接着通过无线控制芯片16来生成数字信号0/1,同步,无线传输模块14在接收和发送无线数据过程中,会根据无线控制芯片16生成的数字信号0/1进行同步组合,即无线传输模块14的数据加上无线控制芯片16生成的数字信号等于最终的加密数据,若外部黑客截取或修改单组的无线传输组件2时,因无法快速同步的获知物理加密组件1中红外线感应器每秒传输的是0或1数字信号,继而就无法很好的隐藏,使得互联网管理员能够快速分辨,最终确保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0037]
所述的若干数量的无线传输组件2每两件为一组,所述的每一组无线传输组件2两两之间相互无线连接;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组的无线传输组件2中的单件无线传输组件2可分别与现有互联网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即便于第一组的互联网设备通过无线传输组件2与第二组的互联网设备进行信号通信,同时,当第一组的无线传输组件2在被物理加密组件1的红外线感应器加密后,对应的第二组无线传输组件2进行相同加密,若黑客单方面的截取、修改第一组的无线传输组件2的数据,即无法与对应的第二组无线传输组件2的数据匹配,因此会造成数据错误,便于互联网管理员及时发现;
[0039]
所述的壳体3前端左侧还固设有电机驱动器301,所述的电机驱动器301与壳体3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电机驱动器301与电机4采用电信号线连接,所述的壳体3内部下端左右两侧还固设有导向座302,所述的导向座302与壳体3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导向座302之间还设有i避让槽303,所述的i避让槽303为矩形凹槽,所述的导向座302内部还设有ii避让槽304,所述的ii避让槽304为矩形凹槽;
[0040]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驱动器301能够对电机4转速进行调节,拓展了实用性,导向座302之间的i避让槽303能够滑板7进行上下滑动的导向,导向座302内部的ii避让槽304能够对导向板801进行上下滑动的导向;
[0041]
所述的定位板8底部左右两侧还固设有导向板801,所述的导向板801与定位板8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板801与ii避让槽304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导向板801左右两侧还固设有弹簧片802,所述的弹簧片802与导向板801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弹簧片802与导向座302采用螺栓连接;
[0042]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板801能够顺着ii避让槽304进行上下滑动,弹簧片802具备良好的回弹效果,能够在凸轮6高点脱离滑板7后,使得导向板801带动定位板8向下滑动复位,此时通过上述,便于定位板8在凸轮6的旋转作用下进行往复上下滑动;
[0043]
所述的固定板11顶部还固设有i信号接头1101,所述的i信号接头1101与固定板11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i信号接头1101与红外线感应器12采用电信号线连接;
[0044]
需要说明的是i信号接头1101能够与红外线感应器12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连接,能够将红外线感应器12的信号向无线输送组件2传输;
[0045]
所述的若干数量的红外线感应器12每两件为一组,所述的每一组红外线感应器12由前端发射端和后端接收端组成,且所述的前端发射端和后端接收端位置一一对应;
[0046]
需要说明的是因若干数量的红外线感应器12为两件一组,即分为前端发射端和后端接收端组成,每一个发射端都对应有一个相应的接收端,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同一条直线上的发射端、接收端之间没有触发板时,发射端发出的调制信号能顺利到达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调制信号后,相应的内部电路输出低电平,而在有触发板的情况下,发射端发出的调制信号不能顺利到达接收端,此时该接收端接收不到调制信号,相应的内部电路输出为高电平;
[0047]
所述的固定架10顶部还固设有封板1001,所述的封板1001与固定架10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封板1001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1002,所述的避让孔1002为矩形通孔;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封板1001能够对壳体3顶部进行安装,避让孔1002能够避让i信号接头1101,便于i信号接头1101伸出;
[0049]
所述的基板13底部还固设有连接导线1301,所述的连接导线1301与基板13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连接导线1301与a/d转换器15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连接导线1301底部还固设有ii信号接头1302,所述的ii信号接头1302与连接导线1301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ii信号接头1302与i信号接头1101采用插合连接;
[0050]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导线1301能够便于红外线感应器12的触发信号传输至a/d转换器15上,ii信号接头1302和i信号接头1101便于插合对接,方便了安装组合。
[005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