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9901发布日期:2021-03-17 00:5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声电转换领域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为了实现发声装置对于真实还原音源信号的追求,相关技术中,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系统、用于驱动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以及用于供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安装的盆架,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振膜振动的音圈,振膜包括球顶和支撑球顶的骨架。

但是现有的发声装置中骨架与球顶层叠设置,导致骨架与球顶的层叠部分的厚度较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声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可以减小发声装置的厚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盆架以及固接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在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上与所述音圈层叠设置的球顶和位于所述球顶外周且与所述球顶间隔设置的骨架,所述球顶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音圈延伸且与所述音圈连接的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具有背向所述音圈的外表面和朝向所述音圈的内表面,所述骨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在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内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外表面齐平,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填充有胶水层以连接所述球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密封所述间隙。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音圈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子部和连接所述音圈的第二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弯折子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周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子部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音圈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子部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音圈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填充有胶水层以连接所述球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密封所述间隙。

优选的,所述振膜包括位于所述球顶外周的主音膜,所述主音膜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盆架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折环,所述第一折环为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弯曲设置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第二子连接部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的周缘,所述两个第三子连接部分别自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部分周缘朝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子固定部和第二子固定部,所述第二子固定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固定部,所述盆架包括围绕在所述骨架周缘且与所述骨架间隔设置的环形侧壁,所述第一折环悬置于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骨架所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环形侧壁具有顶面和自顶面的外周缘朝第一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第一子固定部与所述顶面贴合,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与所述侧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子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另一个所述第三子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骨架环设在所述球顶的外周且与所述球顶间隔设置,并保持骨架的第一表面与球顶的外表面齐平,可以减少发声装置的厚度,满足发声装置对于轻薄化的需求,而且球顶具有限位部,可以通过改变球顶的限位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参数来充分利用高度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磁路高度和磁路电磁转换因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发声装置中球顶和骨架的结构局部图;

图6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中球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中主音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发声装置中球顶和骨架的结构局部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100,其包括固定系统1、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固定系统1可以为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提供支撑,磁路系统3可以驱动所述振动系统2振动发声。

振动系统2包括振膜21和驱动振膜21振动的音圈22,振膜21包括在音圈22的振动方向上与音圈22层叠设置的球顶211和骨架212。具体结合图2和图7所示,图7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中球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球顶211包括主体部2111和自主体部2111朝向音圈22延伸且与音圈22连接的限位部2112,其中,主体部2111可以为板状结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主体部2111可以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圆角矩形板状结构。主体部2111具有背向音圈22的外表面2111a和朝向音圈22的内表面2111b。限位部2112包括自主体部2111朝向音圈22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子部2112a和连接音圈22的第二弯折子部2112b,第二弯折子部2112b沿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第一弯折子部2112a的周缘。

其中,主体部2111与第一弯折子部2112a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是第一弯折子部2112a自主体部2111朝向音圈22且沿第一方向弯折延伸,也可以是第一弯折子部2112a自主体部2111朝向音圈22且沿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主体部2111的周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弯折子部2112a和第二弯折子部2112b的相对弯折方向不限于第一方向,可以是第二弯折子部2112b沿与第一方向存在一定夹角的方向弯折连接于第一弯折子部2112a的周缘,该夹角可以是大于等于零且小于九十度中的某一种。

还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限位部2112可以只包括第一弯折子部2112a,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弯折子部2112a和多个第二弯折子部2112b叠加形成。

具体结合图2和图6所示,图6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骨架212设置有通孔2123、围设在通孔2123周围的第一连接部2121和弯折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21的第二连接部2122,第一连接部2121在外表面2111a朝向内表面2111b的第一方向上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121a和第二表面2121b,第一表面2121a与球顶211的外表面2111a齐平。第二连接部2122包括第一子连接部2122a、第二子连接部2122b和第三子连接部2122c。第一子连接部2122a沿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21,第二子连接部2122b朝向第一固定部2132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弯折连接于第一子连接部2121的周缘,第三子连接部2122c在第二子连接部2122b的部分周缘上朝第一方向弯折形成第三子连接部2122c和第四子连接部2122d,且第三子连接部2122c和第四子连接部2122d的位置相对设置,第二子连接部2122b朝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一子连接部2122a的边缘,第三子连接部2122c朝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二子连接部2122b的部分周缘,第四子连接部2122d朝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二子连接部2122b的部分周缘。

本发明通过将骨架212环设在所述球顶211的外周且与所述球顶211间隔设置,并保持骨架212的第一表面2121a与球顶211的外表面2111a齐平,可以减少发声装置100的厚度,满足发声装置100对于轻薄化的需求,而且球顶211具有限位部2112,可以通过改变球顶211的限位部2112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参数来充分利用高度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磁路高度和磁路电磁转换因子。

球顶211与骨架212连接后,球顶211的主体部2111设置于骨架212上的通孔2123内,球顶211的主体部2111与骨架212的第一连接部2121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运用胶水层4将球顶211的主体部2111与骨架212的第一连接部2121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以此连接球顶211和第一连接部2121,使得振膜21整体可以围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保证密封性。使得振膜21整体可以与盆架12围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实现发声装置100的密封。通过此胶水层4,骨架212承担部分球顶211功能,当音圈22振动时,球顶211和骨架212会随着音圈22同步振动,增强了振动系统2的发声,有效的减少因振动不平衡产生的杂音。

比如,可以采用在球顶211的主体部2111与骨架212的第一连接部2121之间的间隙注射胶水,胶水凝固后形成上述胶水层4。

具体结合图2和图8所示,图8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中主音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振膜21包括位于球顶211外周的主音膜213,主音膜213包括与第一固定部2132连接的第一折环2131和第二固定部2133,第一折环2131为两端分别从第一固定部2132和第二固定部2133朝第一方向弯曲突出设置的环形结构。第一固定部213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2132a和第四表面2132b,第三表面2132a与骨架212的第一表面2121a齐平。第二固定部2133包括第一子固定部2133a和第二子固定部2133b,第二子固定部2133b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折连接于第一子固定部2133a,第二子固定部2133b朝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一固定部2132。

振动系统2还包括辅助音膜24,辅助音膜2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音膜24a和第二音膜24b,第一音膜24a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固定部2142a、第二折环2141a和第四固定部2143a,第二折环2141a为两端分别从第三固定部2142a和第四固定部2143a朝第一方向弯曲凸出设置的环形结构,第二音膜24b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固定部2142b、第三折环2141b和第六固定部2143b,第二折环2141b为两端分别从第五固定部2142b和第六固定部2143b朝第一方向弯曲凸出设置的环形结构。

具体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部2132的第三表面2132a、骨架212的第一表面2121a与球顶211的外表面2111a齐平,骨架212通过填充物4与球顶211连接,骨架212通过第二子连接部2122b与主音膜213连接,当音圈22振动时,实现了骨架212、球顶211和主音膜213的共同振动。

固定系统1包括盆架12和底板13,盆架12包括围绕在骨架212周缘且与骨架212间隔设置的环形侧壁121,第一折环2131悬置于环形侧壁121与骨架212所形成的间隙内,环形侧壁121具有顶面121a和自顶面的外周缘朝第一方向延伸的侧面121b。顶面121a与第一子固定部2133a的内侧贴合,侧面121b与第二子固定部2133b的内侧贴合。

振动系统2还包括柔性电路板23,柔性电路板23设置在辅助音膜24靠近主音膜213的上表面。柔性电路板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3a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3b,第一柔性电路板23a包括焊盘231a、第一接线端232和第二接线端233,第二柔性电路板23b包括焊盘231b,焊盘231a和焊盘231b可以为柔性电路板23与其他器件的连接提供平台。柔性电路板2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七表面2312和第八表面2313,第七表面2312与环形侧壁121靠近辅助音膜24的下表面贴合,第一柔性电路板23a与第三子连接部2122c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3b与第四子连接部2122d连接,第一音膜24a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a中远离骨架212的一侧连接,第二音膜24b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3b中远离骨架212的一侧连接。通过此连接方式,当音圈22振动时,主音膜213和辅助音膜24实现振动同步,增强发声装置100的振动强度。

振动系统2还包括音圈22,音圈22具有引线221和音圈主体222,引线221与焊盘231a电性连接,使得音圈22和第一柔性电路板23电性连接。音圈主体222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具有相背设置的上端面2221与下端面2222,音圈22可以具有两个引线,包括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其中第一引线2211可以从音圈22的上端面2221引出至焊盘231,且与焊盘231的第一接线端232电性连接,第二引线2212可以从音圈22的下端面2222引出至焊盘231,且与焊盘231的第二接线端233电性连接。

磁路系统3可以包括磁轭33、主磁钢31、第一副磁钢321、第二副磁钢322、第三副磁钢323、第四副磁钢324和极芯34。磁轭33围设在音圈2223的外侧,且磁轭33与音膜25相互间隔设置。

其中,主磁钢31、第一副磁钢321、第二副磁钢322、第三副磁钢323和第四副磁钢324均固定设置在磁轭33中背离音膜25的一面,第一副磁钢321、第二副磁钢322、第三副磁钢323和第四副磁钢324围设在主磁钢31的周缘,且第一副磁钢321、第二副磁钢322、第三副磁钢323均与主磁钢31之间具有磁间隙35,音圈2223悬置于磁间隙35内。极芯34设置在音圈2223的通孔内,而且极芯34与主磁钢31相邻设置,极芯34用于将主磁钢31所产生的磁场导向音圈2223。

主磁钢31可以为规则结构,比如主磁钢31可以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副磁钢321与主磁钢31的第一侧面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间隙,第二副磁钢322与主磁钢31的第二侧面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间隙,第三副磁钢323与主磁钢31的第三侧面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三间隙,第四副磁钢324与主磁钢31的第四侧面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第四间隙,第四间隙、第三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一间隙相互连通以形成所述磁间隙35。其中,主磁钢31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顺次连接。第一副磁钢321的结构与第二副磁钢322的结构可以不同,比如第一副磁钢321可以为规则的长方体结构,第二副磁钢322可以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部设置在第一部的侧面上。第三副磁钢323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副磁钢321的结构相同,第四副磁钢324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副磁钢322的结构相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副磁钢321、第二副磁钢322、第三副磁钢323和第四副磁钢324的结构也可以均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主磁钢31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主磁钢31也可以为其他规则结构,或者主磁钢31也可以不规则结构。

另外,底板13用于固定磁路系统3。具体的,底板13用于承载主磁钢31及第一副磁钢321、第二副磁钢322、第三副磁钢323和第四副磁钢324。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