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04493发布日期:2022-07-01 22:1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协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卫星协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5g新空口(new radio,nr)标准是针对于陆地通信特点进行研究设计,具有为用户终端提供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的特点。相比于陆地通信,非陆地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通信具有覆盖区域大、组网灵活等特点。ntn通信包括利用无人机、高空平台、卫星等设备进行组网,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提供数据传输、语音通信等服务。
3.在未来ntn通信系统中,ue接入系统后在一段时间可以与多颗通信卫星“可见”,即多颗通信卫星的信号可以覆盖同一区域。此时,多颗卫星都可以为ue提供通信服务,这为多星协同传输提供了基础条件。多星协同传输技术能够为ue提供更高可靠性、更大传输速率的数据通信性能,是未来卫星通信中提高系统吞吐量的一项关键技术。
4.与陆地多基站联合传输场景相比,多星协同传输场景有着明显的不同:1)网络设备高度不同;2)网络设备移动速度不同。卫星基站高度一般距离地面300km及以上,卫星基站发射信号覆盖的小区/波束的中心与边缘的路径传播损耗相差不大,一般在3db范围以内,因此多星协同传输技术能够为覆盖小区/波束内ue提供多星协同传输,进一步提高ue通信质量。但是,卫星设备距离地面较高,会带来一个缺点:产生较大的传输时延。当多个卫星基站向同一个区域ue提供协同传输服务时,卫星基站发送的信号到达ue的时刻可能不同,这会造成ue接收到多星信号之间存在定时偏移,影响ue的解码性能。
5.陆地基站一般是固定的,即相对于地面是静止不动的,ue在接收到多个基站的联合传输信号时不会产生时/频偏移,或者产生较小的时/频偏移。相反,卫星基站(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会一直移动,因此,卫星发送给ue的信号会产生严重的doppler频率偏移,ue接收到的多星协同信号也会产生严重的频率偏移或各卫星信号间的频率偏移差,影响ue的解码性能。
6.因此,多星协同传输不同于地面多基站联合传输技术,多星协同传输既能带来好处,比如提升波束/小区中ue的通信质量,但与此同时又会引入新的挑战,即存在较大的时/频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使得第一卫星设备向第二卫星设备配置发送数据时的时/频预补偿值,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8.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卫星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第二卫星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执行。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9.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根据该第一
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卫星设备接收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本技术中第一卫星设备向第二卫星设备配置时/频预补偿值,从而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1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根据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12.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包括:根据该第二位置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对应的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13.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包括:根据该第一位置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对应的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14.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得来自该第一卫星设备的帧结构信息,根据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根据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信息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信息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不仅能够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还能够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15.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得来自该第一卫星设备的帧结构信息,根据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根据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信息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信息与至少一个终端进行通信,不仅能够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还能够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
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1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卫星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第一卫星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执行。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17.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与第二卫星设备建立连接,向该第二卫星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18.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19.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用于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20.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该第一位置信息用于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二卫星设备根据该时/频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从而解决多星协同传输过程中信道产生的大时/频偏问题。
21.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向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帧结构的配置,根据该帧结构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22.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该帧结构的配置,根据该帧结构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23.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具体用于该帧结构中空白资源的配置,该空白资源不用于承载数据。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24.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具体用于该帧结构中空白资源的配置,该空白资源不用于承载数据。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25.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该第二卫星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帧结构的配置,根据该帧结构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卫星设备向第二卫星设备和终端配置帧结构,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2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执行。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27.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帧结构,根据该帧结构与该第一卫星设备和第二卫星设备进行通信。上述技术方案中终端根据帧结构与该第一卫星设备和第二卫星设备进行通信,能够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的干扰问题。
28.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具体用于配置该帧结构中的空白资源,根据该帧结构与该第一卫星设备和第二卫星设备进行通信,包括:在该空白资源上不接收来自该第一卫星设备和该第二卫星设备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第二卫星设备在向不同定时预补偿用户或不同频率预补偿用户发送数据时引入的用户间干扰问题。
29.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装置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该装置执行以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外。
30.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接口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31.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基于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第二方面的方法、基于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第三方面的方法或基于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32.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33.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34.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卫星和终端。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6g系统中的基站、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可以是宏基站,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技术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56.网络设备和终端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基站和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无人机、气球或卫星上。
57.为便于描述,本技术以卫星通信系统以及以网络设备(即通信装置)为例,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卫星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卫星或部署在卫星上。
58.图2示出了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种架构的示意图,该场景中网络设备包括卫星设备和关口站(gateway)。终端包括物联网终端,也可以是其它形态和性能的终端,例如,手机移动终端、高空飞机等,此处不作限定。卫星与用户终端间的链路称作服务链路(service link),卫星与关口站间的链路称作馈电链路(feeder link)。应理解,该应用场景可以扩展为多卫星通信场景,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59.图2示意的工作模式可以为卫星的透传(transparent)模式,如图2所示,卫星通过转发的方式将来自用户终端的信号转发给关口站,用户终端与关口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服务链路和馈电链路。卫星将用户信号透传到地面站能够实现广域覆盖。在透传模式下,卫星具有中继转发的功能。
60.图2示意的工作模式还可以为卫星的再生(regenerative)模式。当卫星工作在再生模式时,卫星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具有基站的功能或部分基站功能。
61.图3示出了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也适用于图3所示的空地通信场景(air to ground,atg),其中,网络设备包括地面基站,用户终端包括高空飞机、机上手持终端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2.图4示出了本技术卫星协同传输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63.100,终端反馈多颗候选协同传输卫星的信道质量。
64.具体地,多颗候选协同传输卫星是至少一个第二卫星设备,该第二卫星设备是辅卫星设备,终端向主卫星设备或基站反馈多颗辅卫星的信道质量。例如,该信道质量可以是用来反映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的下行信道质量。例如,终端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上向网络侧发送用于指示信道质量的信息,网络侧根据指示的信道质量来调度pdsch。
65.具体地,下行信道质量可以由参考基于下行参考信号或共享信道的数据信号得到的信号与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比(eb/n0)、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号与干扰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或解码性能(例如丢包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表征。
66.其中,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7.200,网络侧根据卫星选组规则选择合适的协同传输卫星(辅卫星)。
68.300,第一卫星设备向第二卫星设备配置时/频预补偿值。
69.400,第一卫星设备向第二卫星设备配置帧结构信息。
70.该第一卫星设备是主卫星设备,该第二卫星设备是辅卫星设备,应理解,辅卫星设备可以是1个或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对辅卫星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制。
71.500,终端根据帧结构配置和相应的时频资源接收数据。
72.具体地,终端接收第一卫星设备(主卫星)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具体用于配置帧结构中的空白资源,终端在空白资源上不接收主卫星和辅卫星发送的数据。
73.应理解,该空白资源还可以被称为不可用资源或保留资源或不可调度资源,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74.还应理解,方法200和方法400为可选的,并且方法的步骤顺序只是举例说明,并不限制方案的实现顺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5.下面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网络侧根据卫星选组规则选择合适的协同传输卫星的方法200。
76.在第一卫星与第二卫星建立连接之前,第一卫星需要根据卫星选组规则选择协同传输的第二卫星,应理解,该第一卫星为主卫星,第二卫星为辅卫星,辅卫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7.具体地,主卫星根据卫星选组规则选择合适的辅卫星进行多星协同传输数据,既能满足为信号覆盖区域的终端提供多星协同传输服务,又能降低卫星发送信号时时/频预补偿的复杂度。
78.步骤1:网络侧设定定时偏移阈值timing shift thre和频率偏移阈值frequency shift thre。
79.应理解,这里的网络侧可以是主卫星,或者是基站,或者是核心网,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80.步骤2:网络侧设定并确定每组终端的地理位置范围。
81.具体地,网络侧依据小区或波束内的地理位置对小区/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划分为多个终端组。由于每组终端的地理位置范围越小,对网络侧实现复杂度越高,终端感受到的时频偏移越小。因此网络侧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可承受的复杂度和终端的解码性能取折中,为每组终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理位置范围。
82.步骤3:网络侧在每组终端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确定时/频预补偿参考点。
83.应理解,该时/频预补偿参考点可以是地理位置范围内的1个终端对应1个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也可以是每组终端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一个位置点,比如网络侧可以选择地理位置区域中的中心点为1个时/频预补偿参考点,或者选择地理位置区域中距离卫星最近的1个位置点为时/频预补偿参考点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84.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将某个小区或波束中的终端根据地理位置关系分成7组,比如可以将距离彼此相近的多个终端分成一组,主卫星和辅卫星向各组ue发送数据时根据补偿参考点确定时/频预补偿值,应理解,每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的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85.应理解,该时/频预补偿参考点可以是1个或多个,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86.步骤4:网络侧根据设定的具体规则选择合适的辅卫星。
87.规则一:网络侧选择可以与主卫星进行多星协同传输通信时间最长的辅卫星组成卫星组合,网络侧可以根据卫星与ue间符合通信仰角要求的时间长度确定可通信的时间长度。
88.具体地,不同终端组对应的辅卫星应该满足如下公式(1),
89.max{min{communication-duration《coop-sat,组ue》}}
ꢀꢀꢀꢀꢀ
(1)
90.其中,communication-duration《coop-sat,组ue》表示某个辅卫星coop-sat与组ue可以协同传输的时间长度。
91.根据公式(1)可以求得在某组卫星组成的协同卫星传输组(辅卫星/主卫星)为覆盖区域中各组终端提供的协同传输时间长度的最小值的最大化,这样可以保证卫星设备能够为覆盖区域中的终端提供尽可能长时间的协同传输服务,避免辅卫星的频繁切换。
92.例如,主卫星和辅卫星总共3颗卫星为一组,其中主卫星为覆盖区域中ue提供3分钟的通信时长,另两颗辅卫星可为ue通过2分钟和1.5分钟的通信时长。可知1.5分钟是该组协同卫星传输的传输时间长度的最小值。网络侧可以根据主卫星和不同辅卫星的组合,确定每组的传输时间长度的最小值。然后,网络侧通过比较各组传输时间的最小值,得到最小值中最大的那个卫星组,即各组协同传输组间的协同传输时间长度的最小值的最大化。
93.应理解,该协同传输时间长度可以根据主卫星和辅卫星的运动轨迹,例如根据星历信息或轨道参数信息确定来计算得到卫星组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时间长度。
94.规则二:网络侧计算每组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可能出现的最大时/频偏移,可以理解为,每组覆盖范围内距离补偿参考点最远的终端的时/频偏移量不超过阈值。
95.具体地,辅卫星应该同时满足以下3个限制条件,其中,限制条件1表示定时偏移不超过定时偏移阈值timing-shift-thre,并且限定每组终端中接收到的多星协同传输信号的最大的定时偏移不能超过定时偏移阈值,如下公式(2)所示。
96.timing-shift-thre≥(delay-coop-sat-ue-delay-coop-sat-rp)-(delay-coop-sat-ue-delay-coop-sat-rp)≥0
ꢀꢀꢀꢀꢀꢀꢀꢀꢀꢀꢀ
(2)
[0097][0098]
其中,timing-shift-thre为定时偏移阈值,delay-coop-sat-ue为辅卫星与ue间的时延,delay-coop-sat-rp为辅卫星与补偿参考点间的时延,delay-main-sat-ue为主卫星与ue间的时延,delay-main-sat-rp为主卫星与补偿参考点间的时延。
[0099]
下面对上述变量中涉及的时延获取方法进行举例,以辅卫星与ue间的时延为例,主卫星设备或者其它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辅卫星的星历信息获得辅卫星的位置,ue会向网络侧上报自己的位置。因此,网络侧可以根据辅卫星的位置与ue的位置计算该辅卫星与ue间的时延,例如网络侧根据公式(3)得到辅卫星与ue间的时延信息。
[0100]
l/v=delay-coop-sat-ue
ꢀꢀꢀꢀꢀꢀꢀꢀꢀ
(3)
[0101]
其中,l为辅卫星和终端之间的距离,v为光速,delay-coop-sat-ue为辅卫星与终端间的时延。
[0102]
应理解,网络侧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辅卫星和ue的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103]
限制条件2表示频率偏移不超过频率偏移阈值frequency-shift-thre,并且限定每组终端中接收到的多星协同传输信号的最大的频率偏移不能超过频率偏移阈值,如下公式(4)所示。
[0104]
frequency-shift-thre≥(doppler-coop-sat-ue-doppler-coop-sat-rp)-(doppler-main-sat-ue-doppler-main-sat-rp)
ꢀꢀꢀꢀꢀꢀꢀꢀꢀꢀ
(4)
[0105][0106]
其中,frequency-shift-thre为频率偏移阈值,doppler-coop-sat-ue为辅卫星与ue间的doppler频移,dopp-ler c-oo-p s为辅rp卫星与补偿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doppler-main-sat-ue为主卫星与ue间的doppler频移,doppler-main-sat-rp为主卫星与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
[0107]
下面对上述变量中涉及的频移获取方法进行举例,以辅卫星与ue间的doppler频移为例,网络侧可以根据辅卫星的位置、速度信息与ue的位置、速度信息得到辅卫星与ue间的径向相对速度v-sat-ue,网络侧根据该径向相对速度计算得到卫星与ue间的doppler频移值,例如,可以根据如下式子得到卫星与ue间的doppler频移值。
[0108]
v_sat_ue/光速*载波频率
ꢀꢀꢀ
(5)
[0109]
应理解,网络侧根据辅卫星的星历信息获得辅卫星的位置,网络侧通过ue自己上报位置的方式获得ue的位置,网络侧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辅卫星和ue的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110]
还应理解,辅卫星的速度信息和ue的速度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例如通过辅卫星的星历信息和/或通过ue的定位功能获取速度信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11]
限制条件3表示为辅卫星与ue组之间的通信仰角不小于允许的最小通信仰角,并且限定每组ue中ue与卫星间的可能的最小通信仰角不能小于允许的最小通信仰角min-elevatio,n如下公式(6)所示。
[0112]
elevation《coop-sat,组ue》≥min-elevation
ꢀꢀꢀꢀꢀꢀꢀꢀꢀꢀꢀꢀꢀꢀꢀ
(6)
[0113]
其中,elevation《coop-sat,组ue》为辅卫星与ue组之间地通信仰角,min-elevation为允许的ue与卫星间的最小通信仰角。
[0114]
下面结合图6对协同卫星选组规则的使用进行举例说明。
[0115]
1)网络侧设定时频移阈值timing-shift-thre=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例如cp长度为144*ts,ts表示采用间隔,网络侧设定频率偏移阈值frequency-shift-thre=0.01*scs,scs表示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
[0116]
2)网络侧设定ue组的覆盖范围,例如每组ue的覆盖直径为40km,如图6所示。
[0117]
3)网络侧计算每组ue覆盖范围内的worst case,即距离补偿参考点最远的ue中的时/频偏不超过阈值,且选择可以通信时间最长的卫星组合,网络侧假设允许的最小通信仰角为30度,则辅卫星和ue组之间的通信仰角至少不小于30度。
[0118]
图6以选择两颗辅卫星(leo-600,凝视模式)为例,网络侧可以选择卫星间距40km,
满足协同通信条件的时间长度约等于3分钟(仰角≥30)的辅卫星与主卫星组成协同传输卫星组。
[0119]
下面结合图7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主卫星向辅卫星配置时/频预补偿值的方法300。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卫星向辅卫星配置时/频预补偿值的方法300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该方法300可以应用在图2或图3所示的场景中,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通信场景中,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120]
在s310中,第一卫星与第二卫星建立连接。
[0121]
该第一卫星是主卫星,第二卫星是辅卫星,主卫星与辅卫星之间建立的连接可以是单跳连接或多跳连接,其中,单跳连接是指端到端的连接仅通过卫星路由一次,网络拓扑为星型结构。多跳连接是指通过地面中心站放大通信终端间的信号,网络拓扑是以地面中心站为中心的星型结构,主卫星与辅卫星通过星间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
[0122]
在s320中,第一卫星向第二卫星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0123]
应理解,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定时预补偿值、频率预补偿值或方位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也可以指示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24]
在s330中,第二卫星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得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
[0125]
具体地,网络侧先计算第一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值,然后将这些时/频预补偿值配置给对应的辅卫星。第一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可以根据下式得到:
[0126]
timing-pre-compensation-value=delay-main-sat-rp
‑ꢀ
delay-coop-sat-rp
ꢀꢀ
(7)
[0127]
frequency-pre-compensation-value=-doppler-coop-sat-rp
ꢀꢀ
(8)
[0128]
其中,timing-pre-compensation-value为定时预补偿值,delay-main-sat-rp为主卫星与参考点间的时延,delay-coop-sat-rp为辅卫星与参考点间的时延,frequency-pre-compensation-value为频率预补偿值,doppler-coop-sat-rp为辅卫星与参考点间的频移。
[0129]
应理解,参考点表示与第一终端对应的补偿参考点或时/频预补偿参考点。
[0130]
应理解,该第一终端可以是一个终端,也可以是多个终端组成一组,比如终端1、终端2、终端3、终端4组成一个第一终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31]
还应理解,该补偿参考点可以是每一个第一终端对应1个补偿参考点,也可以是多个第一终端对应一个补偿参考点,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3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考虑各卫星与关口站间的时延和doppler频移的影响,例如馈电链路的时/频偏移影响,可以在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的时频预补偿信息中包含各卫星(主卫星和/或辅卫星)与关口站间的时延信息和doppler频移信息。或者,主卫星也可以单独向辅卫星发送各卫星与关口站间的时延信息和doppler频移信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33]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配置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例如表1所示,辅卫星获得该信息后,根据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获得相应的补偿值以及终端的方位信息。方位信息可以是终端对应的发射角度信息或位置信息等,辅卫星可以根据方位信息确定向终端发送信号的方向。
[0134]
表1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信息
[0135]
终端定时预补偿值频率预补偿值终端方位信息终端1定时预补偿值1频率预补偿值1方位信息1终端2定时预补偿值2频率预补偿值2方位信息2终端3定时预补偿值3频率预补偿值3方位信息3终端4定时预补偿值4定时预补偿值5方位信息4
[0136]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配置一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例如表2所示,辅卫星获得该信息后,根据终端组1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获得相应的补偿值以及终端组1的方位信息。应理解,方位信息可以是终端组1对应的发射角度信息或位置信息或参考点的位置信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辅卫星可以根据方位信息确定向终端组1发送信号的方向。
[0137]
表2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信息
[0138]
终端组定时预补偿值频率预补偿值终端方位信息终端组1定时预补偿值1频率预补偿值1方位信息1
[0139]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发送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例如表3所示,主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向辅卫星发送与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以及主卫星的星历信息。例如,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可以是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星历信息是用来表示卫星的位置和速度的表达式,可以通过星历信息预测卫星运动轨迹以及轨道信息。辅卫星获得该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后,例如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是坐标信息,辅卫星根据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时/频预补偿参考点坐标以及主卫星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值。
[0140]
表3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参考点信息
[0141]
终端时/频预补偿值参考点信息终端1参考点信息1终端2参考点信息2终端3参考点信息3终端4参考点信息4
[014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发送一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例如表4所示,主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向辅卫星发送与1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以及主卫星的星历信息。辅卫星获得该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后,例如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是坐标信息,辅卫星根据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时/频预补偿参考点坐标以及主卫星的位置信息计算1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值。
[0143]
表4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参考点信息
[0144]
终端组时/频预补偿值参考点信息终端组1参考点信息1
[0145]
应理解,时/频预补偿值可由公式(7)和(8)得到,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时/频预补偿值的计算方法和获得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0146]
在s340中,第二卫星根据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147]
具体地,辅卫星根据从主卫星接收到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对发送的数据做时/频预补偿。
[0148]
下面以1组终端举例进行说明。当辅卫星1向终端组1发送数据时,根据从主卫星接收到的定时预补偿值1和频率预补偿值1对发送的数据做时/频预补偿。假设定时预补偿值1=-55ms和频率预补偿值1=106hz,辅卫星1向终端组1发送数据时提前发送信号55ms,并且频率偏移106hz,即在约定的信号发射频率基础上增加106hz。
[0149]
当主卫星向终端组1发送多星协同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主卫星与该终端组1对应的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做频率预补偿。例如,主卫星向终端组1中ue发送多星协同传输数据,主卫星与终端组1对应的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为-80hz,那么在约定的信号发射频率基础上加上-80hz。
[0150]
图8示出了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卫星向辅卫星配置时/频预补偿值的方法300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0151]
在s311中,第一卫星与第二卫星建立连接。
[0152]
在s321中,第一卫星向第二卫星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0153]
在s331中,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得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
[0154]
在s341中,根据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155]
需要说明的是,s311至s341中相应的步骤如s310至s340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156]
在s350中,第二卫星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得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
[0157]
具体地,网络侧先计算第二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值,然后将这些时/频预补偿值配置给对应的辅卫星。第二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可以根据上述公式(7)和(8)得到。
[0158]
其中,补偿参考点表示与第二终端对应的补偿参考点或时/频预补偿参考点。
[0159]
应理解,该第二终端可以是一个终端,也可以是多个终端组成一组,比如终端5、终端6、终端7、终端8组成一个第二终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60]
还应理解,该补偿参考点可以是每一个第二终端,也可以是多个第二终端对应的一个补偿参考点,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6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考虑各卫星与关口站间的时延和doppler频移的影响,例如馈电链路的时/频偏移影响,可以在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的时频预补偿信息中包含各卫星(主卫星和/或辅卫星)与关口站间的时延信息和doppler频移信息。或者,主卫星也可以单独向辅卫星发送各卫星与关口站间的时延信息和doppler频移信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62]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配置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例如表5所示,辅卫星获得该信息后,根据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获得相应的补偿值以及终端的方位信息。方位信息可以是终端组1和终端组2中每个终端对应的发射角度信息或位置信息等,辅卫星可以根据方位信息确定分别向终端组1和终端组2中每个终端发送信号的方向。
[0163]
表5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信息
[0164][0165]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配置两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例如表6所示,辅卫星获得该信息后,根据终端组1、终端组2分别对应的时/频预补偿信息获得相应的补偿值以及终端组1、终端组2分别对应的方位信息。应理解,方位信息可以是终端组1、终端组2分别对应的发射角度信息或位置信息或参考点的位置信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辅卫星可以根据方位信息确定分别向两个终端组发送信号的方向。
[0166]
表6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信息
[0167]
终端组定时预补偿值频率预补偿值终端方位信息终端组1定时预补偿值1频率预补偿值1方位信息1终端组2定时预补偿值2频率预补偿值2方位信息2
[0168]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发送终端组1和终端组2中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例如表7所示,主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向辅卫星发送与终端组1和终端组2中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以及主卫星的星历信息。辅卫星获得该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后,例如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是坐标信息,辅卫星根据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时/频预补偿参考点坐标以及主卫星的位置信息计算终端组1和终端组2中每个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值。
[0169]
表7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参考点信息
[0170][017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卫星可以向辅卫星发送两组终端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例如表8所示,主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向辅卫星发送与终端组1、终端组2分别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以及主卫星的星历信息。辅卫星获得该时/频预补偿参
考点信息后,例如时/频预补偿参考点信息是坐标信息,辅卫星根据自己的位置信息和时/频预补偿参考点坐标以及主卫星的位置信息计算终端组1、终端组2分别对应的时/频预补偿值。
[0172]
表8主卫星向辅卫星发送时频补偿参考点信息
[0173]
终端组时/频预补偿值参考点信息终端组1参考点信息1终端组2参考点信息2
[0174]
应理解,时/频预补偿值可由公式(7)和(8)得到,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时/频预补偿值的计算方法和获得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0175]
在s360中,第二卫星根据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0176]
具体地,辅卫星根据从主卫星接收到的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对发送的数据做时/频预补偿。
[0177]
下面以两组终端举例进行说明。当辅卫星1向终端组1发送数据时,根据从主卫星接收到的定时预补偿值1和频率预补偿值1对发送的数据做时/频预补偿。当辅卫星1向终端组2发送数据时,根据从主卫星接收到的定时预补偿值2和频率预补偿值2对发送的数据做时/频预补偿。
[0178]
假设定时预补偿值1=-55ms和频率预补偿值1=106hz,辅卫星1向终端组1发送数据时提前发送信号55ms,并且频率偏移106hz,即在约定的信号发射频率基础上增加106hz。与此同时,假设定时预补偿值2=55ms和频率预补偿值1=106hz,辅卫星1向终端组2发送数据时延后发送信号55ms,并且频率偏移106hz,即在约定的信号发射频率基础上增加106hz。
[0179]
当主卫星向终端组1、终端组2发送多星协同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主卫星与该终端组1、终端组2对应的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做频率预补偿。例如,主卫星向终端组1、终端组2中ue发送多星协同传输数据,主卫星与终端组1对应的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为-80hz,那么在约定的信号发射频率基础上加上-80hz。主卫星与终端组2对应的参考点间的doppler频移为80hz,那么在约定的信号发射频率基础上增加80hz。
[0180]
应理解,上述两组终端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也可以是辅卫星对两个以上的终端组进行时/频预补偿,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终端组的具体数量在此不作限定。
[0181]
下面结合图9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主卫星向辅卫星配置帧结构信息的方法400。图9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主卫星向辅卫星配置帧结构信息的方法400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0182]
在s410中,第二卫星根据来自第一卫星的第一指示信息获得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
[0183]
需要说明的是,s410获得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如s330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184]
在s420中,第一终端和第二卫星获得来自第一卫星的帧结构信息。
[0185]
具体地,网络侧需要根据终端的定时预补偿值和频率预补偿值等信息确定帧结构信息,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帧结构,该帧结构信息包括保护间隔起始位置、保护间隔长度和保护间隔周期等参数。
[0186]
应理解,该配置信息可以是网络侧向不同终端或不同终端组发送的不同配置信息,比如第一终端对应第一配置信息,第二终端对应第二配置信息等,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0187]
还应理解,该配置信息具体可以用于配置帧结构中的空白资源的配置,其中,网络侧在空白资源上不承载数据,也可以理解为终端在空白资源上不接收数据。
[0188]
还应理解,空白资源还可以被称为不可用资源或保留资源或不可调度资源等,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0189]
在s430中,第二卫星根据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190]
下面以辅卫星对不同终端进行定时预补偿时配置保护间隔举例进行说明。
[0191]
假设一颗辅卫星假设一颗辅卫星1对终端1、终端2、终端3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分别为定时预补偿值1、定时预补偿值2、定时预补偿值3,大小关系为:定时预补偿值1《定时预补偿值3《定时预补偿值2。
[0192]
主卫星根据定时预补偿值的大小关系依次分配每个终端对应的数据资源,如图10所示,依次发送终端1数据、终端3数据、终端2数据,如果终端2数据后面需要发送终端1数据或终端3数据,那么需要在发送终端1数据前加入一段保护间隔,避免出现终端1数据与终端2数据或终端3数据间的用户间干扰。
[0193]
应理解,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辅卫星1只为一个终端1提供通信服务或服务区域的终端都使用同一个补偿参考点时,主卫星和辅卫星向终端发送数据时,保护间隔可以配置为0。
[0194]
主卫星向辅卫星配置帧结构和/或保护间隔,辅卫星根据该帧结构和/或保护间隔接收主卫星发送的各终端或各组终端信号,以及向终端发送信号,能够避免辅卫星在保护间隔内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以此可以节省电量和避免用户间干扰。类似的,终端根据帧结构和/或保护间隔接收主卫星和辅卫星发送的信号,能够避免在保护间隔内接收数据,以此可以节省电量和避免用户间干扰。
[0195]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根据卫星轨道可预测特点设计一种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值机制。具体地,以辅卫星1的定时补偿差值为例,辅卫星1的定时补偿差值在一定时间区间内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变化规律,此时,网络侧可以根据该规律设计一种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的方法。
[0196]
具体地,网络侧(基站)向终端配置保护间隔起始值l
int
,保护间隔长度变化值

l,时间间隔

t,终端接收到帧结构配置参数后使用保护间隔设置为起始值l
int
,然后,每间隔

t时间,终端根据如下约定的公式(9)更新保护间隔:
[0197]
lnew=l
old
+δl
ꢀꢀꢀꢀꢀꢀꢀꢀꢀꢀꢀꢀꢀꢀ
(9)
[0198]
其中,l
old
表示ue正在使用的保护间隔值,l
new
表示更新的保护间隔值。
[0199]
应理解,根据上述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的方法,网络侧只需要向终端配置一次与保护长度相关的参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通过该方法能够节省多次更新保护间隔长度的信令开销,同时,能够避免使用过大的保护间隔,避免浪费时域资源。
[0200]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避免终端使用过小或过大的保护间隔,还可以
在配置保护间隔起始值l
int
时,配置一个较大或较小的值。或者,网络侧在向终端配置保护间隔起始值l
int
时可以将其与一个偏移量相加后发送给终端,以使该保护间隔值具有一定误差(例如位置误差、星历误差等)容错率,避免终端使用的保护间隔过大或过小。
[0201]
下面以辅卫星对不同终端进行频率预补偿时配置保护间隔进行举例说明。
[0202]
以图11为例,假设一颗辅卫星1对终端1、终端2、终端3、终端4数据的频率预补偿值分别为频率预补偿值1、频率预补偿值2、频率预补偿值3与频率预补偿值4,大小关系为:频率预补偿值1《频率预补偿值3《频率预补偿值4《频率预补偿值2。由图中可以看出看出频率预补偿后的终端2数据与频率预补偿后的终端3数据间的频域存在数据重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终端组间数据的频域干扰。
[0203]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终端间的频域干扰,网络侧为产生频域干扰的终端间配置一个频域保护间隔。例如,如图12所示,在终端2数据所占频域资源和终端3数据所占频域资源之间设置一个频域保护间隔。这样的话,当辅卫星分别对终端2数据和终端3数据分别做频率预补偿时,不会出现频域的数据重叠,避免了频域干扰。
[0204]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同样可以根据卫星轨道信息可预测特点设计一种自动更新频域保护间隔长度值的机制,网络侧只需要向终端配置一次与保护长度相关的参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以避免频繁更新保护间隔,节省信令开销。
[0205]
在s440中,第二卫星根据来自第一卫星的第一指示信息获得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
[0206]
需要说明的是,s440获得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如s350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207]
在s450中,第二终端和第二卫星获得来自第一卫星的帧结构信息。
[0208]
具体地,网络侧需要根据终端的第二定时预补偿值等信息确定帧结构信息,该帧结构信息包括保护间隔起始位置、保护间隔长度和保护间隔周期等结构参数。
[0209]
在s460中,第二卫星根据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0210]
应理解,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是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也可以是多个终端构成的终端组1和终端组2,上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仅为举例说明,本技术对终端组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制。
[0211]
下面结合图13以辅卫星对3个终端组进行定时预补偿进行举例说明。
[0212]
假设一颗辅卫星1对终端组1、终端组2、终端组3的定时预补偿值分别为定时预补偿值a、定时预补偿值b、定时预补偿值c,大小关系为:定时预补偿值a《定时预补偿值c《定时预补偿值b。
[0213]
主卫星根据定时预补偿值的大小关系依次分配每个终端组对应的数据资源,如图13所示,依次发送终端1数据、终端3数据、终端2数据,如果终端组2数据后面需要发送终端组1数据或终端组3数据,那么需要在发送终端组1数据前加入一段保护间隔,避免出现终端组1数据与终端组2数据或终端组3数据间的用户间干扰。
[0214]
应理解,辅卫星对多个终端组进行时/频预补偿时,网络侧也可根据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值机制,一段时间内多个终端组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
[0215]
下面以辅卫星对4个终端组进行频率预补偿进行举例说明。
[0216]
以图14为例,假设一颗辅卫星1对终端组1、终端组2、终端组3、终端组4数据的频率预补偿值分别为频率预补偿值a、频率预补偿值b、频率预补偿值c与频率预补偿值d,大小关系为:频率预补偿值a《频率预补偿值c《频率预补偿值d《频率预补偿值b。
[0217]
为了解决上述各组终端间的频域干扰,网络侧为各终端组间配置一个频域保护间隔。例如,如图14所示,在终端组2数据所占频域资源和终端组3数据所占频域资源之间设置一个频域保护间隔。这样的话,当辅卫星分别对终端组2数据和终端组3数据分别做频率预补偿时,不会出现频域的数据重叠,避免了频域干扰。
[0218]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发送/配置该频域保护间隔,包括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例如,可以以子载波宽度或子载波间隔为单位向终端配置该频域保护间隔参数,该频域保护间隔参数包括频域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第m个子载波(例如一个子载波宽度为15khz),例如m可以为64,或可以是相对于一个频点的平移位置为起始位置,如距离频点2500mhz偏移l个子载波,其中l可以为正值或负值,例如l=5.5,表示以频点2500mhz为基础加上5.5*子载波间隔,又例如l=-3,表示以频点2500mhz为基础加上-3*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的长度为2个子载波宽度,即2*15khz=30khz。
[0219]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以绝对频率来指示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和以hz或khz为单位来表示保护间隔长度,例如,2520mhz表示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30khz表示保护间隔长度。与上面的例子类似,可以以一个频点为基础加上一个平移值表示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其中基础的频点可以通过协议约定或通过信令配置,例如网络侧向ue配置20mhz,ue接收到后以2500mhz为基础加上20mhz确定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为2520mhz,其中基础频点2500mhz可以通过协议约定或通过信令配置。
[0220]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同样可以根据卫星轨道信息可预测特点,利用在一段时间内频率预补偿值差值呈近似线性的变化规律,设计一种自动更新频域保护间隔长度值的机制,网络侧只需要向终端配置一次与保护长度相关的参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以避免频繁更新保护间隔,节省信令开销。
[0221]
还应理解,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帧结构信息(包括保护间隔起始位置、保护间隔长度和保护间隔周期等)、自动更新保护间隔长度信息(包括保护间隔起始值、保护间隔长度变化值、时间间隔等)、频域保护间隔信息(包括保护间隔的起始位置和保护间隔的长度)、自动更新频域保护间隔信息可以由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1、其他系统消息(other system information,osi)、主系统信息块(mater information block,mib)等的广播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携带,由网络设备(例如卫星基站或基站等)向终端广播或组播发送。向终端广播或组播发送以上信息可以避免为了发送上述信令而对不同ue调度不同资源,节省调度资源的信令开销和降低系统调度复杂度。网络设备也可以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例如,rrc建立(rrc setup)消息、rrc重配信令(rrc reconfiguration)、rrc恢复信令(rrc resume)等)、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组dci、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定时提前命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tac)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中携带上述一种或多种信息,或者随数据传输或在单独分配的pdsch中向ue单播或组播发送。向终端单独或成组发送以上信令的好处是可以灵活控制每个/每组终端的参数值,根据
终端所在不同位置或不同区域向终端配置不同参数值达到优化系统参数、优化ue通信性能/系统通信性能的目的。
[0222]
以上结合图4至图14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5和图16对本技术实施例通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223]
参考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应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的各个步骤,如图15所示,该通信装置600包括收发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
[0224]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应第二卫星设备的各个步骤:
[0225]
该收发单元610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0226]
该处理单元620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
[0227]
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228]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根据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0229]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第二位置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对应的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
[023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位置信息获得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对应的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
[0231]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获得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帧结构信息,根据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信息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0232]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获得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帧结构信息,根据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以及该帧结构信息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233]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应第一卫星设备的各个步骤:
[0234]
该收发单元610用于向第二卫星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0235]
该处理单元620用于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一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终端。
[0236]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第二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
[0237]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还用于该第二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二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
[0238]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位置信息,该第一位置信息还用于该第一定时预补偿值和/或该第一频率预补偿值的确定。
[0239]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发单元610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帧结构的配置。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帧结构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24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发单元610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该帧结构的配置。
[0241]
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帧结构与该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0242]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配置信息具体用于该帧结构中空白资源的配置,该空白资源不用于承载数据。
[0243]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具体用于该帧结构中空白资源的配置,该空白资源不用于承载数据。
[0244]
可选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发单元610还用于向该第二卫星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该第三配置信息用于帧结构的配置。
[0245]
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帧结构与该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进行通信。
[0246]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对应终端的各个步骤:
[0247]
该收发单元610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卫星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帧结构。
[0248]
该处理单元620用于根据该帧结构与该第一卫星设备和第二卫星设备进行通信。
[0249]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具体用于配置该帧结构中的空白资源,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在该空白资源上不接收来自该第一卫星设备和该第二卫星设备的数据。
[0250]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指令(也可以称为代码或者程序),上述各个单元可以和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以实现对应的方法或者功能。例如,处理单元6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指令,使得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0251]
应理解以上通信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通信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通信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通信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0252]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通信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
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通信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0253]
参考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的操作。如图16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710和接口730,处理器710与接口730耦合。接口730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接口73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接口730例如可以是接口电路。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720,用于存储处理器7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0254]
以上实施例中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执行的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710调用存储器(可以是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中的存储器720,也可以是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即,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710,该处理器710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执行的方法。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例如cpu。第二卫星设备、第一卫星设备或终端可以通过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
[0255]
具体的,图15中的收发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700中的处理器710调用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5中的处理单元62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700中的处理器710调用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5中的收发单元61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6中所示的通信装置700中的接口730来实现,示例性的,收发单元61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驱动接口730来实现。
[0256]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的芯片时,该终端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功能。该终端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来自其他终端或卫星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芯片向终端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发送给其他终端或卫星设备的。
[0257]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卫星设备的芯片时,该卫星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卫星设备的功能。该卫星设备芯片从卫星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来自其他卫星设备或终端的;或者,该卫星设备芯片向卫星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卫星设备发送给其他卫星设备或终端的。
[0258]
应理解,上述装置中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或者和/或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者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0259]
还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
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这里该处理元件又可以称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0260]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卫星设备和上述第二卫星设备和终端设备。
[0261]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指令。该可读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262]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该终端和该第一卫星设备和该第二卫星设备执行对应于上述方法的终端和第一卫星设备和第二卫星设备的操作。
[0263]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该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计算机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内的芯片执行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0264]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0265]
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该处理单元和该存储单元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来实现该处理单元和该存储单元的各自的功能,以支持该系统芯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单元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0266]
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0267]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
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0268]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269]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270]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271]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272]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273]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274]
本文中术语
“……
中的至少一个”或
“……
中的至少一种”,表示所列出的各项的全部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b和c,同时存在a、b和c这六种情况,其中a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c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0275]
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0276]
本技术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技术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技术中的表格中,某些
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0277]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