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9994发布日期:2020-07-04 01:2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的常规摄像头模组散热效果较差,以常见的ff摄像头为例,摄像头镜头固定在塑胶支架上,通过塑胶支架粘结在摄像头pcb上,感光芯片粘结在pcb上,感光芯片工作时形成密闭空间,正上方是蓝玻璃,周边均为塑胶件支架支撑臂,底部为复合板材组合,均为导热效果较差的材料,摄像头工作时内部热量非常容易集中,无法快速散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装置,旨在提高其散热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

基板;

支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其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孔;

功能件,安装在所述基板和/或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围设在所述功能件的四周;以及,

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处;所述散热片被配置为可通过所述贯穿孔吸收所述功能件产生的热量,以对所述功能件进行散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

基板;

二网状支架,所述二网状支架中的一个环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每一所述二网状支架均设有网孔;

摄像组件,安装在所述基板和/或所述二网状支架上;所述二网状支架围设在所述功能件的四周;以及,

散热架,设置在所述二网状支架之间,所述散热架被配置为可通过所述网孔吸收所述摄像组件产生的热量,以对所述摄像组件进行散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利用贯穿孔内来提高热量的流通性,利用贯穿孔内的散热片来提高支架的热传导性能,进而可以提高对功能件散热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分解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板和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与图2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功能件的爆炸分解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滤光镜片的爆炸分解图;

图7与图2相似,其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摄像头模组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支架的截面b-b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爆炸分解图;

图12与图11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另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图13与图11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又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状支架和滤光镜片的爆炸分解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与滤光镜片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支架与滤光镜片配合时的截面c-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分解图,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摄像头模组100可包括基板300、功能件600和支架900。具体地,基板300用于与功能件600电性连接,以实现功能件600的工作,也可用于安装功能件600中的部分或全部装置。功能件600可以为摄像组件,以用于摄像、拍照,功能件600可以为闪光灯组件,以用于辅助摄像、拍照。当然,功能件600也可以是其他元件。功能件600的部分或全部装置可安装在支架900上。支架900安装在基板300上,可用于承载功能件600中的全部或部分装置。另外,支架900也可用于对基板300和功能件600进行散热。该摄像头模组100可用于电子装置。具体地,电子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或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装置,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电子装置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功能件600为摄像组件以用于摄像、拍照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板300和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与图2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基板300可包括第一补强板301、柔性基板302、连接器303和第二补强板304。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可以理解地,对于上述名称“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与“补强板”,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第一补强板”也可被称为“第二补强板”,也可被称为“补强板”。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补强板301用于承载柔性基板302。第一补强板301可具有上表面及背向于上表面设置的下表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01可以为金属散热板,具体地,可以为不锈钢片,从而优化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01的上表面的边缘306凸伸设置,以与支架900固定,以承载支架9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补强板301可以省略,支架900直接安装在柔性基板302上。

请参阅图3和图4,柔性基板302可设置背面,以贴合于第一补强板301的上表面。柔性基板302具有背向于背面的安装面,以安装电子元件例如smt元器件305,以与功能件600配合。柔性基板302可包括柔性电路板。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302可向一侧延伸设置以与其他电子元件例如连接器303、第二补强板304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302可开有通孔307,以与其他电子元件配合。例如通孔307贯穿安装面及背面,以与功能件600配合。通孔307的形状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在此可不对通孔307的形状进行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和图4,连接器303可设置在柔性基板302上,以通过连接器303实现与外部电子元件的电性连接。具体地,连接器303可设置于柔性基板302的延伸端的表面。第二补强板304可以在柔性基板302的延伸端的且与连接器303相对应的一侧设置,第二补强板304用于承载柔性基板302的延伸端及连接器303。第二补强板304可以为金属散热板,具体地,可以为不锈钢片,从而优化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补强板304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1和图5,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功能件600的爆炸分解图。功能件600可包括图像传感器10、滤光镜片20和镜头模组30。具体地,图像传感器10、滤光镜片20和镜头模组30可以在一个光轴上设置,以使得光线在光轴上从镜头组件30射入,经过滤光镜片20,然后由图像传感器10对光线进行感测。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5,图像传感器10可设置于基板300上,例如,图像传感器10设置于通孔307内。图像传感器10的大小与通孔307的大小相适应。例如,图像传感器10的大小可以与通孔307的大小相等。当然,图像传感器10的大小还可以略大于通孔307的大小。在一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0的下表面贴合于第一补强板301的上表面。具体地,还可以在第一补强板301的上表面对应于图像传感器10处设置粘胶层。图像传感器10的下表面通过粘胶层贴合于第一补强板301的上表面,有利于提高贴合的稳定性。图像传感器10可与柔性基板302电性连接例如导电金属焊接。在一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0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支架900上,且与柔性基板302电性连接。

图像传感器1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感光元件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感光元件,当然,用于接收依次经过镜头模组30、滤光镜片20的光线的元件也可以是包含图像传感器10的图像接收件,可以理解地是图像接收件不仅限于图像传感器10,也可以为其他。

请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图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滤光镜片20的爆炸分解图,图7与图2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摄像头模组100的截面a-a的剖视图。滤光镜片20可以安装在支架900上。滤光镜片20也可以安装在基板300例如第一补强板301或柔性基板302上。滤光镜片20可以为红外线截止滤光镜片,用于截止红外线通过;也可以是吸收红外线的蓝玻璃滤光片21。蓝玻璃滤光片21与其他滤光片区别是原材料不一样。蓝玻璃滤光片21是以蓝玻璃材质作为原材料(普通滤光片都是一般的光学玻璃),它的功效就是靠“吸收”的方式来过滤红外光。由于蓝色波长有较高的穿透率,比起红橙色的玻璃滤片有更好的穿透性,可过滤630nm以上的红外光(但允许从紫外到红外的很宽波段的其余光线通过),而且过滤得比较彻底。需要注意的是,蓝玻璃滤光片21虽然过滤了红外光,但目前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物体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而使物体变暗。蓝玻璃滤光片21可截止外界的红外线进入图像传感器10内,使外界红外线不对摄像头成像造成影响。在一实施例中,滤光镜片20也可以用其他种类的滤光片进行替换。在一实施例中,滤光镜片20也可以省略,或者是被其他镜片替代。

请参阅图6,滤光镜片20可包括蓝玻璃滤光片21和涂层22,涂层22可涂敷设置在蓝玻璃滤光片21的边缘,使得蓝玻璃滤光片21的中部可以通过光线。涂层22可以是采用黑色油墨进行丝印制成黑色丝印涂层。在一实施例中,涂层22设置在蓝玻璃滤光片21朝向镜头模组30的一侧。

请参阅图5和图8,镜头模组30可包括夹持件31及镜片单元32。其中,镜片单元32可直接固定在夹持件31上,例如采用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将镜片单元32固定于夹持件31上。夹持件31可呈筒状设置,以使得镜片单元32固定在呈筒状结构的夹持件31的内部。其中,夹持件3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筒状,还可以为矩形腔等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能够将镜片单元32容置于其中,并对镜片单元32起固定作用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夹持件31在能够承载及固定镜片单元32的同时,还能够对镜片单元3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夹持件31外围设置螺纹311以与支架900配合连接。当然,夹持件31也可以采用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与支架900配合连接。

请参阅图5和图8,镜片单元32可包括镜片,以通过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夹持件31上。在一实施例中,镜片单元32可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镜片,多个镜片的光轴可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然,对于镜片单元32、镜片与夹持件31的数量及三者之间的安装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所述的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夹持件31可与镜片单元32可移动连接。例如,夹持件31可设置驱动机构,以用于驱动镜片单元32沿镜片单元3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改变镜片单元32与图像传感器10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镜头模组30的对焦或变焦。驱动机构可以为电磁式驱动机构,当然,驱动机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电磁式的实现方式,例如,还可以为压电驱动机构或记忆合金驱动机构等,在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驱动机构。

请参阅图1、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90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支架900的截面b-b的剖视图,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900的爆炸分解图,图12与图11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900另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图13与图11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900又一视角的爆炸分解图。支架900可包括第一网状支架40、散热架50和第二网状支架60。第一网状支架40安装在基板300上,以用于安装功能件600,散热架50可设置在散热架50的外部,第二网状支架60可以套设在第一网状支架40上,以将散热架50固定在第一网状支架40和第二网状支架60之间。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第一网状支架40可采用硬性材料制成,例如热塑胶。其可设置在功能件600外围,其可为网状结构,以使其可以对功能件600进行散热,当然其也可以采用有助于导热且耐热的材料来加强其散热的功能,在此可不对第一网状支架40的制作材料进行具体限定。第一网状支架40可对功能件600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可用于承载散热架50,可用于承载第二网状支架60。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网状支架40在能够承载及固定功能件600的同时,还能够对功能件6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8、图11、图12和图13,第一网状支架40可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第一支架41设置在第二支架42上,以成为一个整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可为一体结构。第一支架41的形状可为管状结构例如圆形管状结构,其一端可与第二支架42固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的管壁上设置了多个贯穿孔411,以使得第一支架41内外可以空气流通,使第一支架41具有散热的功能。在一实施例中,贯穿孔411可呈矩阵排列。当然贯穿孔426的形状以及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的远离第二支架42的一端可设置螺纹以与夹持件31上的螺纹311配合,以实现螺接固定。当然,第一支架41与夹持件31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螺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例如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的结构也不限于管状结构,其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第一支架41为一竖杆,功能件600的全部或部分元件均可固定在竖杆上,另外,竖杆也可以承载散热架50和第二网状支架60。

第二支架42的形状也可为管状结构例如方形管状结构。第二支架42可包括侧板421和支撑板427,侧板421形成于支撑板427的边缘,侧板421可与基板300例如第一补强板301的边缘306扣合,可采用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进行扣合。侧板421可包括第一侧板422、第二侧板423、第三侧板424和第四侧板425,第一侧板422、第二侧板423、第三侧板424和第四侧板425首尾依次相连。支撑板427可由第一支架41朝向第二支架42一段的边缘向第一支架41外延伸设置。在一实施例中,侧板421例如第一侧板422、第二侧板423、第三侧板424和第四侧板425设置了贯穿孔426,支撑板428设置了贯穿孔428,以使得第二支架42内外可以空气流通,使第二支架42具有散热的功能。

请参阅图14、图15和图16,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状支架40和滤光镜片20的爆炸分解图,图1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30与滤光镜片20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支架30与滤光镜片20配合时的截面c-c的剖视图,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421的形状大小可与滤光镜片20大小适配,以使得滤光镜片20贴合于支撑板421上,例如,支撑板421的大小可以与滤光镜片20的大小相等。当然,支撑板421的大小还可以略大于滤光镜片20的大小。在一实施例中,滤光镜片20的大小可以略大于第一支架41的管口大小。在一实施例中,滤光镜片20和支撑板421之间设置粘胶层23。滤光镜片20远离图像传感器10的一侧通过粘胶层23贴合于支撑板421朝向图像传感器10的一侧,有利于提高贴合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二支架42,滤光镜片20可以直接卡在第一支架41的内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架41的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一网状支架40,以将滤光镜片20直接固定在散热架50上

可以理解地,对于上述名称“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网状支架”、“散热架”、“网状支架”和“第二网状支架”,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支架”也可被称为“第一网状支架”,也可被称为“散热架”。

请参阅图8、图10、图11、图12和图13,散热架50的大体构造可与第一网状支架40相似,散热架50与第一网状支架40的不同之处在于:散热架50的大小略大于第一网状支架40,以便于散热架50套设在第一网状支架40的外围;散热架50未设置贯穿孔411、426、428;散热架50中第一侧板522、第二侧板523、第三侧板524和第四侧板525连接之处设置开口528。所以在此就不对散热架50进行详细赘述,仅列举散热架50的结构构成,至于散热架50具体地结构构造以及功能配合关系可具体参考第一网状支架40。

请参阅图8、图10、图11、图12和图13,散热架50可采用可导热且耐热的材料例如可导热金属、石墨烯、高导热石墨片等制成,散热架50可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第二支架52可包括侧板521和支撑板527,侧板521可与基板300例如第一补强板301的边缘306扣合,可采用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进行扣合。侧板521可包括第一侧板522、第二侧板523、第三侧板524和第四侧板525。第一侧板522、第二侧板523、第三侧板524和第四侧板525首尾依次相连,且在相连之处设置开口528以便于第二支架52扣合在第二支架42的外围,在侧板421撑起侧板521时,通过侧板521的恢复原状力实现对侧板421的挤压,以完成散热架50与第一网状支架40的固定。在一实施例中,开口528向支撑板527一侧延伸设置,当然开口528可以延伸设置以使得第一侧板522、第二侧板523、第三侧板524和第四侧板525相互之间不接触。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支架51套设在第一支架41外围,第二支架52套设在第二支架42的外围,支撑板527覆盖在支撑板427朝向第一支架41一侧的表面上。功能件600在第一网状支架40内部产生的热量从贯穿孔411、426、428传递至散热架50以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8、图10、图11、图12和图13,第二网状支架60的大体构造可与第一网状支架40和/或散热架50相似。第二网状支架60与第一网状支架4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网状支架60的大小略大于第一网状支架40,以便于第二网状支架60套设在第一网状支架40的外围;第二网状支架60中第一侧板622、第二侧板623、第三侧板624和第四侧板625连接之处设置开口629。第二网状支架60与散热架5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网状支架60的大小略大于散热架50,以便于第二网状支架60套设在散热架50的外围;第一支架61上设置贯穿孔611;支撑板627上设置贯穿孔628,侧壁621上设置贯穿孔626。所以在此就不对第二网状支架60进行详细赘述,仅列举第二网状支架60的结构构成,至于第二网状支架60具体地结构构造以及功能配合关系可具体参考第一网状支架40和/或散热架50。

请参阅图8、图10、图11、图12和图13,第二网状支架60可采用可导热且耐热的材料例如可导热金属、石墨烯、高导热石墨片等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和第一网状支架40一样的材质。第二网状支架60可包括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第一支架61上设置贯穿孔611;第二支架62可包括侧板621和支撑板627,侧板621可与基板300例如第一补强板301的边缘306扣合,可采用胶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进行扣合。支撑板627上设置贯穿孔628,侧壁621上设置贯穿孔626。侧板621可包括第一侧板622、第二侧板623、第三侧板624和第四侧板625。第一侧板622、第二侧板623、第三侧板624和第四侧板625首尾依次相连,且在相连之处设置开口529以便于第二支架62扣合在第二支架52的外围,在侧板521撑起侧板621时,通过侧板621的恢复原状力实现对侧板521的挤压,以完成第二网状支架60将散热架50固定在第一网状支架40的外围。在一实施例中,开口529向支撑板627一侧延伸设置,当然开口628可以延伸设置以使得第一侧板622、第二侧板623、第三侧板624和第四侧板625相互之间不接触。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支架61套设在第一支架51外围,第二支架62套设在第二支架52的外围,支撑板627覆盖在支撑板527朝向第一支架51一侧的表面上。功能件600在第一网状支架40内部产生的热量从贯穿孔411、426、428传递至散热架50以进行散热,而散热架50则将热量从第二网状支架60的贯穿孔611、626、628进行散发。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掉第二网状支架60。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架50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散热片,例如散热架50仅覆盖第一网状支架40的部分外表面,可使得功能件600在第一网状支架40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散热:第一种方式则是上述通过散热架50、第二网状支架60依次进行热传导散热,第二种方式则是热量从贯穿孔411与贯穿孔611连通之处进行散热,从贯穿孔426与贯穿孔626连通之处进行散热,从贯穿孔428与贯穿孔628连通之处进行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架50可固定在第一网状支架40上,而第二网状支架60则与散热架50之间有间隙。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架50可固定在第二网状支架60上,而第一网状支架40则与散热架50之间有间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状支架40和第二网状支架60可以为一体结构,将散热架50置于内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状支架40和第二网状支架60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其上设置的贯穿孔用散热片进行堵塞,而散热片相互之间不接触,以形成散热架50。而散热片可以在贯穿孔内固定在第一网状支架40和第二网状支架60的一体结构上。

可以理解的是,名称“贯穿孔”也可被称为“网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