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0868发布日期:2021-04-27 18:5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应用,手机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开车时也免不了使用手机。人们在开车时使用手机不方便,需要支架支撑手机,但现有支架在夹持手机时比较费力,需要手动克服较大的力才能将手机放置到支架上,所以应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架夹持手机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手机支架,它夹持手机夹持方便,不费力。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手机支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支撑体,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与支撑体可移动的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三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区域,还包括磁力结构,所述磁力结构具有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的作用力,所述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时,所述传动机构会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以夹持手机。
8.可选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排斥力。
9.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磁体,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磁体和第二夹持部的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
10.可选地,所述磁力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的排斥件,所述排斥件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排斥件对第一夹持部具有排斥力,所述排斥件对第二夹持部具有排斥力。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磁体,所述排斥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的磁体,所述排斥件的磁体对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磁体具有排斥力,所述排斥件的磁体对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磁体具有排斥力。
12.可选地,所述磁力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的两吸引件,所述两吸引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侧,所述两吸引件分别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具有吸引力。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铁磁性物体和 /或磁体,所述两吸引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所述两吸引件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分别对第一夹持部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和第二夹持部的铁磁性物体和/ 或磁体具有吸引力。
14.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与第一夹持部铰接,第一联动杆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一端与第二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摆动,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
15.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16.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与第一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一端与第二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滑动连接并转动连接。
17.可选地,所述第一联动杆设有销孔,所述第二联动杆固定有销轴;或者,所述第一联动杆固定有销轴,所述第二联动杆设有销孔;所述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时,所述销轴在销孔内转动并滑动。
18.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19.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销轴,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20.可选地,所述支撑体设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设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靠近或者远离时,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共同作用使传动齿轮转动。
21.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通过滑轨与支撑体滑动连接。
22.3、有益效果
2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支架,它利用磁力结构和传动机构的相互配合,第三夹持部向下运动会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手机,夹持手机时插入即可,使夹持手机方便,不费力。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机支架的示意图。
26.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27.1、第一夹持部;11、第一齿条;2、第二夹持部;21、第二齿条;3、第三夹持部;4、磁力结构;5、支撑体;51、传动齿轮;61、第一联动杆;611、销轴;62、第二联动杆;621、销孔;63、第一连接杆;64、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29.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手机支架,包括支撑体5、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第三夹持部3、传动机构和磁力结构4。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分别通过滑轨与支撑体 5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3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和第三夹持部3大致呈三角分布。所述磁力结构4具有使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相互远离的作用力。
30.结合附图1,所述磁力结构4为:所述第一夹持部1具有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2具有磁体,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磁体和第二夹持部2的磁体之间具有排斥力。
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力结构4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5的排斥件,所述排斥件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1具有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2具有磁体,所述排斥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5的磁体,所述排斥件的磁体对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磁体具有排斥力,所述排斥件的磁体对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磁体具有排斥力。
3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力结构4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5的两吸引件,所述两吸引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部1具有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所述第二夹持部2具有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所述两吸引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体5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所述两吸引件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分别对第一夹持部1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和第二夹持部2的铁磁性物体和/或磁体具有吸引力。所述两吸引件分别吸引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使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具有相互远离的作用力。
33.结合附图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第一连接杆63和第二连接杆64,所述第一联动杆61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6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64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4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63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3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61设有销孔621,所述第二联动杆62 固定有销轴611;或者,所述第一联动杆61固定有销轴611,所述第二联动杆62设有销孔 621;所述第三夹持部3向下运动时,所述销轴611在销孔621内转动并滑动。
34.手机支架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由于磁力结构4的作用会相互远离。将手机放入手机支架中,第三夹持部3在手机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运动。第三夹持部3 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第一连接杆63、第二连接杆64、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摆动。由于销轴611和销孔621的作用使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在摆动时,使第一联动杆61 和第一夹持部1铰接的一端和第二联动杆62和第二夹持部2铰接的一端相互靠近,并带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夹持手机。
3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第一连接杆63 和第二连接杆64和弹性件,所述第一联动杆61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 6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64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4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63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3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61设有销孔621,所述第二联动杆62固定有销轴611;或者,所述第一联动杆61固定有销轴611,所述第二联动杆62
设有销孔621;所述第三夹持部3向下运动时,所述销轴611在销孔621内转动并滑动。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体5,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3。或者,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体5,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销轴611。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三夹持部3向下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36.所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夹持手机时,第三夹持部3由于手机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同时弹性件被伸长。手机与手机支架分离时,第三夹持部3不受外力,弹性件会收缩,使第三夹持部3向上运动,第三夹持部3向上运动会带动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第一连接杆63和第二连接杆64的摆动,使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相互远离;同时,由于磁力结构4的作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会相互远离,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运动带动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第一连接杆63和第二连接杆64的摆动,使第三夹持部3向上运动恢复初始状态。
3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所述第一联动杆 61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铰接,第一联动杆61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三夹持部3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摆动,带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相互靠近。
3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61、第二联动杆62和弹性件,所述第一联动杆61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铰接,第一联动杆61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62另一端与第三夹持部3铰接,所述第三夹持部3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杆61和第二联动杆62摆动,带动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相互靠近。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体5,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部3,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三夹持部3向下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
39.结合附图1,所述支撑体设有传动齿轮51,所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分别设有与传动齿轮51啮合的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所述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齿条11的运动方向和第一夹持部1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齿条21的运动方向与第二夹持部2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传动齿轮51可以使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联动,以使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的运动速度一致。
40.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