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7043发布日期:2021-05-28 11:1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液晶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已经逐步代替其他类型电视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电视也逐渐向薄厚度、窄边框的方向发展。

现有液晶电视通常在电视机上设置遥控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射的遥控信号,通过遥控器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带有红外遥控与光感功能的液晶电视,遥控板通常位于整机底部,由于整机外观通常要求窄边框,红外遥控又有遥控灵敏度距离、角度要求,因此遥控部件通常外挂于边框外侧。但如此设置,既影响整机外观,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碰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视,以解决目前电视的遥控部件外挂于电视外侧,既影响整体外观,又影响运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视,包括前壳、后壳及设置于所述前壳与后壳之间的液晶模组,其中,

所述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及包裹所述液晶屏的塑胶框,所述前壳与所述塑胶框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前壳相抵接;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cof线,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遥控组件;

所述遥控组件包括导光支架与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支架上,所述导光支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前壳上。

本申请提供的电视包括前壳、后壳及设置于前壳与后壳之间的液晶模组,其中,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及包裹液晶屏的塑胶框,前壳与塑胶框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前壳相抵接;第一凹槽内设置有cof线,第二凹槽内设置有遥控组件;遥控组件包括导光支架与pcb板,pcb板设置于导光支架上,导光支架卡接于前壳上。本申请提供的电视,在满足红外遥控、光感等的前提下,利用前壳与塑胶框之间未设置cof线的凹槽,将遥控组件内置于该凹槽间隙内,使得遥控组件完全内置于整机内部,不占用任何额外空间,也不会有局部外凸,从而可既不影响整机外观,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损伤遥控组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电视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的液晶模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视的液晶模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中前壳与遥控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中前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的整机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带有红外遥控与光感功能的液晶电视,遥控板通常位于整机底部,由于整机外观通常要求窄边框,红外遥控又有遥控灵敏度距离、角度要求,因此遥控部件通常外挂于边框外侧,既影响整机外观,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碰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视,该电视在满足红外遥控、光感等的前提下,利用机壳与液晶屏cof线的装配间隙,使遥控组件完全内置于整机内部,也不会有局部外凸,如此既不影响整机外观,也不会在运输过程中损伤遥控部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视包括前壳300、后壳及设置于前壳300与后壳之间的液晶模组,其中,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100及包裹液晶屏100的塑胶框200,液晶屏100需要由液晶模组上的主板提供信息,以显示播放内容,主板与液晶屏100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包括了t-con电路和cof线,cof线是主板上t-con电路与液晶屏100连接的纽带。

具体地,液晶模组一般包括背板,依次设置在背光上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液晶玻璃,以及与液晶玻璃的地侧(地侧为电视安装至墙面使用时,朝向地面的一侧)连接的cof线,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依次叠加,液晶模组的塑胶框200位于液晶模组的底部;光学膜片朝向液晶玻璃的一侧以及背板均与塑胶框200连接,塑胶框200的另一端朝向背板延伸设置,并连接背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塑胶框200与背板连接,实现光学膜片、导光板与反射片在背板上的固定和限位。

为了布置cof线,塑胶框20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203,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203之间设置有凸起202,该凸起202向电视的地侧延伸,且该凸起202与前壳300的地侧相接触,即凸起202与前壳300之间没有间隙;凹槽的内壁到前壳300之间有约2.5~3mm的安全间隙,该第一凹槽可用于布置多条cof线201,cof线201与液晶屏100之间通过金手指的方式连接。cof线201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如此cof线201隐藏于前壳300与第一凹槽之间的间隙内,有利于电视的超窄边框发展。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视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视的局部剖视图。如图4、图5所示,cof线201间隔设置于塑胶框200的凹槽内,即第二凹槽203设置于相邻布置cof线201的第一凹槽之间,两个cof线201之间可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二凹槽203,该第二凹槽203内并未设置cof线。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将遥控组件400放置于未设置cof线的第二凹槽203内,即将cof线201与遥控组件400间隔设置在塑胶框200的凹槽内,如此可不占用任何额外空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将遥控组件400卡入塑胶框200的第二凹槽203内,遥控组件400的厚度小于凸起202的厚度,以避免遥控组件400突出于塑胶框200的下端,使得前壳300与凸起202之间存在装配间隙,造成前壳300外凸。

遥控组件400包括导光支架401与pcb板402,pcb板402设置于导光支架401上,即通过导光支架401来支撑固定pcb板402上。导光支架401的一端卡接于前壳300上,其另一端与后壳相抵接,从而将遥控组件400固定在前壳300与后壳之间。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中前壳300与遥控组件400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导光支架401上设有导向筋4011,前壳300上设有导向槽301,导向筋4011可插入该导向槽301内,以将导光支架401插入前壳300上。具体地,导光支架401上的导向筋4011可为方形导向筋,前壳300上的导向槽301为对应的方形槽,该方形槽的底面为前壳300的底面,在前壳300上与导向筋40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一圈导向边框,可由该导向边框形成导向槽301,以方便导光支架401与前壳300的卡接。

导光支架401上还设有卡扣4013,前壳300上设有相对应的卡槽302,该卡扣4013与卡槽302卡扣连接,以实现导光支架401与前壳300的固定。为进一步实现导光支架401的安装稳固性,可在导光支架401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卡扣4013,在前壳300上以导向槽301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卡槽302,将两个卡扣4013分别卡入前壳300的两个卡槽302内。

导光支架401上还设置有支架限位筋4012,支架限位筋4012与前壳300卡接,且支架限位筋4012的端面与塑胶框200相抵接。导光支架401通过支架限位筋4012卡在前壳300上防止导光支架401向下脱落,并由支架限位筋4012的端面顶住塑胶框200,以防止前壳300被顶出变形造成屏、壳闪缝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支架401上的支架限位筋4012设置在导向筋4011与导光支架401的连接处。即导光支架401上的导向筋4011为向前突出的凸台,该凸台与导光支架401的连接处为支架限位筋4012,该支架限位筋4012对导光支架401进行限位,以防止导光支架401向前顶住前壳300,使得前壳300被顶出变形。

将导光支架401通过导向筋4011插入前壳300的导向槽301、通过卡扣4013卡入前壳300的卡槽302后,由后壳将导光支架401卡接,即导光支架401远离前壳300的一端与后壳相抵接,从而将导光支架401固定在前壳300与后壳之间。

还可在后壳上设置限位筋,该限位筋与导光支架401远离前壳300的一侧相抵接,以防止导光支架401上翘。即将导光支架401卡入前壳300后,将后壳固定在液晶模组上,并使得后壳上的限位筋与导光支架401相抵接,避免导光支架401安装后向上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cb板402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件与光感接收器件,红外接收器件与光感接收器件贴近导光支架401的导光面,以方便接收红外遥控信号与光感信号。导光支架401的导光面为导光支架401朝向前壳300的端面。

为了解决整机遥控距离与角度的问题,pcb板402上的红外接收器件与光感接收器件预留有充足的左右遥控角度空间,以能够接收遥控器由各个角度发送的红外信号,保证遥控器的有效遥控空间。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视中前壳3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前壳300上设有遥控光感接收窗303,该遥控光感接收窗303背向后壳设置,即位于电视的正面。遥控光感接收窗303的正面外侧设置有pc片500,导光支架401的导光面穿过该遥控光感接收窗303与pc片500相抵接。该pc片为透明片,其背面具有丝印油墨(待机符号),红外遥控信号、光感信号均可透过该pc片进入导光支架401的导光面,以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光感信号,实现遥控功能、光感功能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壳300远离塑胶框200的一侧设置有待机按键403,即待机按键403设置于前壳300的地侧;pcb板402上设置有相应的pcb按钮404,该pcb按钮404与pcb板402上的红外接收器件、光感接收器件等连接,且pcb按钮404与待机按键403相抵接。

pcb按钮404与待机按键403相抵接,通过待机按键403来触控按下pcb按钮404,以控制遥控组件400的开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支架401上的“待机按键”与pcb按钮404相配合,实现整机待机功能。前壳300上的待机按键403设置在前壳300的地侧,方便用户触控。当用户按下前壳300上的待机按键403时,电视断开电源处于待机状态;当用户再次按下前壳300上的待机按键404时,电视打开电源处于开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遥控组件400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将包含红外遥控接收器件与光感接收器件的pcb板402卡装在导光支架401上;然后沿着前壳300上的导向槽301,将导光支架401上的导向筋4011插入导向槽301内,直至导光支架401上的支架限位筋4012与塑胶框200相抵接;然后将导光支架401上的卡扣4013卡入前壳300上的卡槽内,通过卡扣固定导光支架401与前壳300;最后扣上后壳,通过后壳压紧导光支架401,完成组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视,在满足红外遥控、光感等前提下,利用前壳与塑胶框之间未设置cof线的凹槽,将遥控组件的导光支架设置于该凹槽间隙内,不占用任何额外空间;pcb板(遥控板)位于导光支架的后侧,红外、光感接收器件位于遥控板外侧,实现极紧凑结构形式,使得遥控组件完全内置于整机内部,也不会有局部外凸,保证了电视外观的精细化;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工艺性好、便于装配等优点,有利于批量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