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云聚合连接技术的三网云互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4405发布日期:2021-05-19 03: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云聚合连接技术的三网云互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云聚合连接技术的三网云互通系统。


背景技术:

2.企业用户通过专线连接到互联网,需要通过运营商网络连接至互联网。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云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伴随着企业用户规模的扩大,很多企业用户在云服务商上部署公有云,以降低建设维护成本,同时根据需求也有了企业私有云,多云之间如何通过光纤打通连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出现了云专线互联,企业用户通过部署专网访问云端服务器。
3.但是,在很多企业用户中,企业上网专线与云专线是先后部署的,企业上网专线与云专线是相互独立的光纤,一方面造成了光纤资源的浪费,且部署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管理上也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多云聚合连接技术的三网云互通系统,通过本申请,用户可以访问互联网,并与多个公有云平台建立云专线,节约了光纤资源,接入成本低、实施简便,技术新颖。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基于多云聚合连接技术的三网云互通系统,包括三网云互通平台、ar终端设备、用户网络、运营商网络和公有云网络:
7.所述三网云互通平台上设有核心网关、pe云网关和pe网关;
8.所述用户网络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和私有云服务器,所述用户终端设备通过光纤与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网关连接,所述私有云服务器通过ar终端设备与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云网关连接;
9.所述核心网关与运营商网络连接,所述pe云网关与公有云网络连接,所述pe网关分别与核心网关和pe云网关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ar终端设备为路由终端设备。
11.进一步的,所述pe网关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pe网关之间相互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核心网关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核心网关之间相互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运营商网络包括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
14.进一步的,所述pe云网关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pe云网关之间相互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公有云网络包括多个不同的公有云平台。
16.进一步的,所述三网云互通系统还包括托管用户网络,所述托管用户网络包括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所述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与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云网关连接。
17.更进一步的,所述托管用户网络与pe网关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网关之间的光纤包括主链路光纤和备份链路光纤。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用户通过光纤连接至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网关,再通过核心网关连接互联网,用户通过ar终端设备接入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云网关,再通过pe云网关与公有云网络之间建立云专线连接,满足了互联网访问和高速云专线两种需求,可以与多个云平台建立云专线,节约了光纤资源,接入成本低、实施简便,技术新颖。
21.(2)用户与三网云互通平台的pe网关之间的光纤包括主链路光纤和备份链路光纤,不需要采用传统的电路专线作为备份线接入,而采用城市光纤网络承载以太网接入三网云互通平台,节约了成本,也避免了光纤管道重叠的故障问题。
22.(3)核心网关、pe网关和pe云网关的数量至少为1个,通过增加网关数量,访问速度更快,提高了可靠性。
23.(4)网关之间相互连接,一旦网关出现故障,可以迅速切换至其余网关,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三网云互通平台,2、ar终端设备,3、用户网络,4、运营商网络,5、公有云网络,6、托管用户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一种基于多云聚合连接技术的三网云互通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三网云互通平台1、ar终端设备2、用户网络3、运营商网络4和公有云网络5,三网云互通平台1上设有核心网关、pe云网关和pe网关三种网关设备;用户网络3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和私有云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通过光纤与三网云互通平台1的pe网关连接,私有云服务器通过ar终端设备2与三网云互通平台1的pe云网关连接;核心网关与运营商网络4连接,pe云网关与公有云网络5连接,pe网关分别与核心网关和pe云网关连接。
29.ar终端设备2为路由终端设备。
30.三网云互通系统还包括托管用户网络6,托管用户网络6与pe网关连接,托管用户网络6包括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与三网云互通平台1的pe云网关连接。
31.核心网关的数量至少为1个,核心网关之间相互连接;pe网关的数量至少为1个,pe网关之间相互连接,pe云网关的数量至少为1个,pe云网关之间相互连接。当某个网关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其他网关,可靠性更高。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三网云互通平台1上设有两个核心网关,core1和core2均与
运营商网络4连接,核心网关core1和core2之间相互连接;两个pe网关,其中pe1与用户网络3连接,pe2与托管用户网络6连接,pe网关pe1和pe2之间相互连接;两个pe云网关,pe云1和pe云2均与公有云网络5连接,pe云网关pe云1和pe云2之间相互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网关的数量。
33.运营商网络4包括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本实施例中,核心网关core1与多个运营商网络连接,核心网关core2与多个运营商网络连接,通过两个核心网关可以分别访问各个运营商网络。核心网关core2作为备用核心网关,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一旦核心网关core1出现故障,用户还可以通过核心网关core2继续访问互联网。核心网关与运营商网络4之间可以采用ebgp、bgp协议等常用的边界网关协议。
34.公有云网络5包括多个不同云厂商的公有云平台。pe云网关与各个公有云连接,本实施例中,为增加访问速度和提升可靠性,使用两个pe云网关,三网云互通平台1通过云网关pe云1与公有云1、公有云2和公有云3连接,三网云互通平台1通过pe云网关pe云2与公有云4和公有云5连接。
35.用户网络3中的私有云服务器通过ar终端设备2连接至pe云网关,再通过pe云网关和各个公有云连接,实现了私有云服务器与云厂商的公有云平台的连接。
36.对于托管用户网络6中的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接入pe云网关,实现了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与云厂商的公有云平台的连接。
37.如图1所示,用户网络3中的私有云服务器通过ar终端设备2连接至pe云网关pe云1,实现了私有云服务器和公有云1的连接,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与其他公有云平台的云专线,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接入pe云网关pe云2,实现了托管用户私有云服务器和公有云4的连接,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与其他公有云平台的云专线。
38.通过本申请,用户节约了成本,可以与多个公有云平台连接,其成本远低于用户直接对接多家公有云服务商。
39.为增加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户终端设备与三网云互通平台1的pe网关之间的光纤包括主链路光纤和备份链路光纤,在接入三网云互通平台1时,默认使用主链路光纤连接pe网关,如果主链路光纤出现故障,则使用备份链路光纤。
40.主链路光纤和备份链路光纤可以采用nqa技术、bfd技术等常用的网络检测技术,监控主链路光纤和备份链路光纤是否出现故障。
41.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