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42028发布日期:2021-07-06 18:5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以太网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之间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一般来说,通信终端之间进行双工传输,通信终端之间设置有多个信道。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固定。然而,通信终端之间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随着应用场景不同而不同。以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为例,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和由第二通信终端向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随着应用场景不同而不同,导致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信道(或由第二通信终端向第一通信终端的信道)的通道性能过剩而传输方向为由第二通信终端向第一通信终端的信道(或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信道)的通道性能不足,这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效率。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效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一目标数据包和/或由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二目标数据包。可选地,所述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包括:基于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与由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的比值,确定第一信道的个数与第二信道的个数,其中,所述第一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所述第二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所述第一信道的个数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二信道的个数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一信道的个数和所述第二信道的个数之和等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信道个数。可选地,所述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将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一信道中重复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所述由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将所述传输距离与所述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二信道中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多个第二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可选地,所述预设阈值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一信道中重复发送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个数和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计算得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并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以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一信道中重复发送;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二信道中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的个数和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计算得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并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以所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在所述第二信道中重复发送。可选地,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距离区间,并在所述距离区间为预设的第n距离区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的(n-1)次方,其中,n为正整数;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距离区间,并在所述距离区间为预设的第n距离区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的(n-1)次方。可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包的个数和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包的个数均为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纠错算法包括均值算法,所述将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利用均值算法计算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所述将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利用均值算法计算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信道传输方向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一目标数据包和/或由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二目标数据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以实现上述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动态配置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可以避免两个终端间的信道性能过剩,提高了数据传输流量与信道性能的匹配度,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效率。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的流程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交互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另外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之间通过多个信道进行双工传输。所述多个信道采用长度相同的同一传输媒介连接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由于是双工传输,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均可以作为信号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例如,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设置的多个信道中可以设置有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第一信道,还可以设置有传输方向为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二信道。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位于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实现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接口。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包括相连接的介质专用接口mii和介质相关接口mdi。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包括相连接的介质专用接口mii和介质相关接口mdi。多个信道采用传输媒介连接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均在同一时钟信号控制下进行数据传输,在时钟信号的每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相同。通过对时钟信号的频率和每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进行调整改变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的每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为8bit,时钟信号的频率为125mhz。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的符号率为125mbaud/s。上述系统的实现细节将在下文的方法实施例的详细介绍中描述,为节约篇幅,故不赘述。下面结合图1详细介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步骤s210: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为双工传输,在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包括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和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多个信道包括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其中,在第一信道中,数据传输方向为从第一通信终端110到第二通信终端120,在第二信道中,数据传输方向为从第二通信终端120到第一通信终端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与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的比值,确定第一信道的个数和第二信道的个数。其中,第一信道的个数≥0,第二信道的个数≥0,第一信道的个数和第二信道的个数之和等于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信道总个数。通过比值可以快速地确定各个信道的传输方向,避免信道性能过剩,提高以太网中数据传输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信道总个数为m,将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与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的比值记为k,将第一信道的个数记为l1,将第二信道的个数记为l2,l1≥0,l2≥0,l1与l2之和等于m。在k大于或等于2(k≥2)的情况下,l1大于l2;在k大于0.5且k小于2(即0.5<k<2)的情况下,l1等于l2;在k大于0、并且k小于或等于0.5(即0<k≤0.5)的情况下,l1小于l2;在k等于0的情况下,l1等于0,l2等于m;在1/k等于0的情况下,l1等于m,l2等于0。需要注意的是,0.5、2等作为预设的值,这里0.5、2等的取值并不表示对本公开的限定,只是示例性数据。在步骤s220: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一目标数据包和/或由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二目标数据包。在该步骤中,在第一信道的个数大于0时,在每个第一信道中,传输相同的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信道中,第一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在第二信道的个数大于0时,在每个第二信道中,传输相同的第二目标数据包。在第二信道中,第二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方向为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3具体示出了步骤s220的具体执行过程。如图3所示,在确定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步骤s310:在第一通信终端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传输距离是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与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传输媒介的长度。步骤s310是在第一信道的个数大于0的情况下执行的。步骤s320:在第二通信终端将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第二目标数据包在第二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步骤s320是在第二信道的个数大于0的情况下执行的。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320可以先于步骤s310执行,步骤s310和步骤s320也可以同时执行。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与第二目标数据包在第二通信终端120的重复发送次数相等,且均等于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并且,第一通信终端110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的方式与第二通信终端120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的方式相同。以下示意性地给出第一通信终端110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的方式,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步骤s410:在第一通信终端将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距离所属于的距离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在p个预设阈值,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例如,p为3,也即是存在3个预设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和第3阈值)。距离区间包括(0,第1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第2阈值,第3阈值)和[第3阈值,+∞)。优选地,预设阈值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在步骤s420:在第一通信终端,在距离区间为预设的第n距离区间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的(n-1)次方,其中,n为正整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终端,可以根据距离区间与重复发送次数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包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距离区间与重复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表。预设对应关系表的记录数据用于记录距离区间与第一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次数的一一对应关系。表1中每一行数据是距离区间与重复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表的一个记录数据。表1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如表1所示,如果传输距离属于第1距离区间,则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1次。如果传输距离属于第2距离区间,则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次。如果传输距离属于第3距离区间,则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2次。如果传输距离属于第4距离区间,则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3次。其实质上即在距离区间为第n距离区间的情况下,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的值为2的(n-1)次方,通过预设对应关系表可以更快地得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表1距离区间,单位/m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单位/次第1距离区间:(0,第1阈值)1第2距离区间:[第1阈值,第2阈值)2第3距离区间:[第2阈值,第3阈值)22第4距离区间:[第3阈值,+∞)23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第一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gbps。如果只有一个预设阈值,预设阈值例如是150m,那么无论传输距离是200m还是300m,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都要重复发送4次。而实际上传输距离为200m以内的情况下,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只需要重复发送2次就能达到该传输距离所需要的目标传输速率。显然,如果增加预设阈值200m和300m,则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2次可使得第一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距离达到200m,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4次可使得第一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距离达到300m。通过设置多个预设阈值,使得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降低了以太网中第一目标数据包传输的功耗。同样地,第二通信终端120通过将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比较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可以使第二目标数据包在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第二目标数据包在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可以降低以太网中第二目标数据包传输的功耗。在步骤s330:在第一通信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一信道中重复发送第一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包,并将多个第一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第一目标数据包。步骤s330是在第一信道的个数大于0的情况下执行的。第一通信终端110根据第一信道的个数和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计算得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并将第一目标数据包以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在每个第一信道中重复发送。第二通信终端120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包,利用纠错算法(例如,均值算法)计算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通信终端120接收的多个第一数据包的个数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步骤s340:在第二通信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二信道中重复发送第二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多个第二数据包,并将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第二目标数据包。步骤s340是在第二信道的个数大于0的情况下执行的。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340可以先于步骤s330执行,步骤s330和步骤s340也可以同时执行。第二通信终端120根据第二信道的个数和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计算得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并将第一目标数据包以第三重复发送次数在每个第二信道中重复发送。第一通信终端110接收多个第二数据包,利用纠错算法(例如,均值算法)计算所述多个第二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第二目标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通信终端110接收的多个第二数据包的个数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终端110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除以第一信道的个数,可以得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二通信终端120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除以第二信道的个数,可以得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例如,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信道总个数m为4,将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与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的比值记为k,将第一信道的个数记为l1,将第二信道的个数记为l2,l1≥0,l2≥0,l1与l2之和等于4。在k≥2的情况下,l1为3,l2为1,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3),第三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在0.5<k<2的情况下,l1等于l2,且均等于2,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等于第三重复发送次数,且等于(第一重复发送次数/2);在0<k≤0.5的情况下,l1为1,l2为3,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等于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3);在k=0的情况下,l1等于0,l2等于4,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0,第三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4);在1/k=0的情况下,l1等于4,l2等于0,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4),第三重复发送次数为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信道中的传输速率为预设的最大传输速率。在第一信道将第一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相当于,在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方向,将第一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第一信道的个数),相当于,第一目标数据包以目标传输速率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目标传输速率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传输距离,第一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所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该目标传输速率由第一信道的个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和预设的最大传输速率确定。该目标传输速率=最大传输速率/(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第一信道的个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数据包在第二信道中的传输速率为预设的最大传输速率。在第二信道将第二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第三重复发送次数,相当于,在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传输方向,将第二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第二信道的个数),相当于,第二目标数据包以目标传输速率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目标传输速率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传输距离,第二目标数据包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所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该目标传输速率由第二信道的个数、第三重复发送次数和预设的最大传输速率确定。该目标传输速率=最大传输速率/(第三重复发送次数*第二信道的个数)。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交互图,具体示出了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传输数据包的交互图。如图5所示,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设置有4个信道。假设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与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传输的数据传输流量的比值k满足1/k等于0,即只有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数据,则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设置有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第一信道4个:信道0、信道1、信道2和信道3。假设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传输距离所属的距离区间为预设的第4距离区间,则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8次。第一通信终端110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除以第一信道的个数,得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2。第一通信终端110分别在信道0、信道1、信道2和信道3,向第二通信终端120重复发送2次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相当于,从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重复发送8次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通过信道0,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0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0传输至第二通信终端12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0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0。通过信道1,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1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1传输至第二通信终端12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1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1。通过信道2,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2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2传输至第二通信终端12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2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2。通过信道3,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3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3传输至第二通信终端12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3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动态配置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可以避免两个终端间的信道性能过剩,提高了数据传输流量与信道性能的匹配度,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效率。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数据传输系统600包括:信道传输方向确定单元610和传输单元620。信道传输方向确定单元610,用于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传输单元620,用于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一目标数据包和/或由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相同的第二目标数据包。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7示出的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参考图7,该装置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处理器710、存储器720和输入输出设备730。存储器720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存储器720内存储有执行系统功能所需的各种计算机指令和数据,处理器710从存储器720中读取各种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存储器720还存储有计算机指令以完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规定的操作。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以实现上述的方法。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基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流量,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动态配置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多个信道的传输方向,可以避免两个终端间的信道性能过剩,提高了数据传输流量与信道性能的匹配度,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效率。通过前述方法实施例可以知道:第一目标数据包从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方式与第二目标数据包从第二通信终端向第一通信终端传输的方式相同,下面以第一目标数据包在以太网中的传输为例,对第二目标数据包在以太网中的传输不再赘述。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预设阈值,无需通过数字信号直接设置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第一目标数据包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可提高第一目标数据包的数据传输距离,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在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包,将多个第一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第一目标数据包,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信噪比。第一通信终端将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距离所属于的距离区间;在所述距离区间为预设的第n距离区间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的(n-1)次方,其中,n为正整数。在保持最大传输速率的同时,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第一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功耗。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方法、装置的可能的体系框架、功能和操作,流程图和框图上的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仅仅是一段代码,所述模块、程序段和代码都是用来实现规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所述实现规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可以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模块和程序段。因此附图的方框以及方框顺序只是用来更好的图示实施例的过程和步骤,而不应以此作为对发明本身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