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31009发布日期:2021-07-02 21:1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延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即时视频通信过程中,视频发送端在采集到视频数据后,需要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再通过网络传输至视频接收端,继而视频接收端需要对接收到的编码后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才可以将视频进行播放。上述过程中对视频数据编码和解码所耗费的时间会导致视频通信的延时,例如观看视频直播或视频通话时的画面延迟,因此,视频源编码到解码过程中的延时,是即时视频通信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依靠人工的方法测试视频编解码延时。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视频编解码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视频编解码延时测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测试需要测试人员通过手机拍照,同时记录编码源图像的时间戳和解码图像的时间戳,记录多次结果后,计算编码源图像的时间戳和解码图像的时间戳的差值,取差值的算数平均数作为测试结果。

但在上述方法中,首先,由于依靠测试人员手动拍照,拍照间隔时长不稳定,无法很好的反映在一个连续时间段内延时的变化;其次,依靠测试人员人为记录数据,且仅采用简单平均值法得出延时时长,会使记录的样本数量有限,测试结果不精准;同时,测试人员拍照后需人为读取图片中的时间并填入统计软件进行差值计算后求平均值,测试过程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延时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高视频延时测试的精确度和效率,节省资源和测试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

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延时测试装置,包括:

时间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差值样本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

测试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延时测试方法;

图像获取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图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延时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自动获取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获取到的时间数据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时间差值样本,并根据预设技术指标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测试,得到延时测试结果,实现自动识别时间数据,并自动计算得出视频延时测试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依赖人力进行数据读取和计算所导致的测试耗时较长、测试样本数量少和测试结果不精确等问题,提高视频延时测试的精确度和效率,节省资源和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视频编解码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视频编解码延时测试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视频编解码延时进行自动化测试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时测试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相应的,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10、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其中,第一数量可以是根据测试需要达到的精确度,预先确定的任意大于零的数量,具体的,测试需要达到的精确度越高,第一数量可以越大。任意时刻采集的目标图像可以是该时刻采集到的,处于同一即时视频通信中的终端上所显示的图像,可以包括对需要传输的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并发送的编码源终端在该时刻所显示的图像,以及对该视频数据进行接收和解码的解码源终端在该时刻显示的图像。编码源时间数据可以是在编码源终端所显示图像中获取到的时间数据,可以是该图像的时间戳,可以标记编码源采集到该图像的时刻。解码源时间数据可以是在解码源终端所显示图像中获取到的时间数据,可以是该图像的时间戳,可以标记编码源采集到该图像的时刻。

在测试过程中,至少包括一组处于即时视频通信中的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其中,编码源终端可以作为视频发送端,可以采集视频数据,在采集到每一帧图像时为图像添加时间戳,以在每一帧图像上显示该帧图像被采集的时刻,并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后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接收端。解码源终端可以作为对应的视频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源终端发送的视频数据后,可以对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编码源终端上可以显示其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解码源终端上可以显示其解码后的视频数据。在理想状态下,编码源终端采集到一帧图像并进行显示时,解码源终端可以同步接收到该帧图像并进行显示,即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所显示的图像可以具有相同的时间戳,但由于编码和解码过程需要的时间,会导致解码源终端上显示的图像落后于编码源终端上显示的图像,因此,同一时刻采集到的目标图像中,编码源时间数据的数值会稍大于解码源时间数据的数值。示例性的,在终端a与终端b的视频通话过程中,终端a采集用户的通话视频,并在视频编码后发送至终端b,终端b接收到通话视频后,进行视频解码并播放。由于编码和解码造成的延时,当终端a上采集到的通话视频到达第11秒时,终端b上显示的为通话视频第10秒的画面,则此时采集到的目标图像,其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为11秒,解码源时间数据为10秒。

具体的,可以针对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采集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第一数量可以是人为设定的任意正整数值。在确定第一数量后,可以在具有任意时间间隔的不同时刻多次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因此,第一数量越大,获取到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越多,根据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得到的延时测试结果则越精确。可选的,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可以是不少于10组对应于不同时刻的目标图像,以确保根据目标图像可以得到准确的延时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任意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装置进行目标图像采集,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每次采集到的目标图像中,其包括的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显示的图像为同一时刻下采集到的。可选的,可以使用同一个图像获取装置(如摄像装置)同时拍摄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显示的图像,得到的目标图像为包括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所显示图像的一张照片图像,以确保对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所显示图像的采集发生在同一时刻。

在采集到目标图像后,可以通过任意可实现的方法获取目标图像中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例如可以是分别对目标图像中对应于的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的图像进行图像文本识别,提取图像中的时间数字文本,分别确定为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s120、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

其中,时间差值样本可以是由每个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与解码源时间数据的差值组成的数据集合,可以作为延时测试中的视频延时情况的统计样本。

相应的,在获取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与解码源时间数据之后,可以分别对每个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与解码源时间数据进行相同的求差值的计算,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作为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观测值,构成时间差值样本。根据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样本观测值的数据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延时测试中的视频延时情况,例如可以计算样本平均值,以得到解码源终端视频播放进度与编码源终端视频采集进度相比的平均延时量。

s130、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其中,预设技术指标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表征对视频通信延时的要求的技术指标,可以与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统计得到的统计结果对应,本实施例对预设技术指标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延时测试结果可以是根据对时间差值样本的统计结果和预设技术指标得到的,可以表征视频延时情况,例如可以包括延时测试中的视频延时情况满足或不满足预设技术指标中的要求。

相应的,可以对获取到的时间差值样本进行统计,以得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观测值的数据分布特征,统计方法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并可以根据设定的统计方法设定对应的预设技术指标。示例性的,可以预先设定在获取时间差值样本后,对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样本观测值进行求平均数的计算,以得到样本平均值,该样本平均值可以表示延时测试中视频通信的平均延时量,则可以将质量合格的视频通信中可以允许的最大平均延时量确定为对应的预设技术指标。

进一步的,根据对时间差值样本的统计结果与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比较,可以判断时间差值样本的统计结果所表征的延时情况是否可以满足质量合格的视频通信对延时的要求,得到延时测试结果。示例性的,在上述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样本平均值统计的例子中,可以通过比较样本平均值与预设技术指标的大小,在确定样本平均值小于预设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延时测试中视频通信的平均延时量小于质量合格的视频通信中可以允许的最大平均延时量,则可以确定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延时情况可以满足正常通信的要求;在确定样本平均值大于预设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延时测试中视频通信的平均延时量大于质量合格的视频通信中可以允许的最大平均延时量,则可以确定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延时情况严重,会导致视频通信质量不合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测试方法,通过自动获取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获取到的时间数据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时间差值样本,并根据预设技术指标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测试,得到延时测试结果,实现机器自动识别时间数据,并自动计算得出视频延时测试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依赖人力进行数据读取和计算所导致的测试耗时较长、测试样本数量少和测试结果不精确等问题,提高视频延时测试的精确度和效率,节省资源和测试成本。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具体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以及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的具体可选的实现方式。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时测试方法,可以如图5所示,应用于自动识别装置,自动识别装置中配置有摄像机,可以采用摄像机采集目标图像,得到时间差值样本,并采用t分布分析样本,得到延时测试结果。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210、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s210具体可以包括:

s211、在第一数量的不同时间点下,同时采集待编解码视频数据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将同一时间点采集到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确定为一组目标图像,得到所述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

其中,待编解码视频数据可以是在当前视频通信过程中被传输的视频数据。编码源图像可以是在当前视频通信过程中的编码源终端上显示的图像。解码源图像可以是在当前视频通信过程中的解码源终端上显示的图像。

相应的,第一数量的不同时间点可以是预先确定的时间点,也可以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确定的时间点。示例性的,可以设定图像采集装置(如自动识别装置的摄像机)在视频通信开始后的每隔5秒钟采集一次目标图像,第一数量设定为5时,则可以在视频通信开始后的第5秒、第10秒、第15秒、第20秒和第25秒分别采集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得到五组目标图像。

s212、分别对各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将所述编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的图像识别结果确定为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将所述解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的图像识别结果确定为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

其中,时间标记数据可以是显示在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中的时间标记,可以是图像的时间戳,标记编码源采集到该图像的时刻。图像识别处理可以是对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从中识别出时间标记数据的操作。时间标记数据的图像识别结果可以是对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的时间数据。

相应的,可以在编码源终端采集到视频数据时,根据采集到每一帧图像的时刻,为每一帧图像添加时间戳,得到时间标记数据。可选的,可以根据编码源终端中的计时装置进行计时,根据计时装置记录的时间为视频数据添加时间戳,得到视频数据的时间标记数据。对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间进行计时的精度确定了时间标记数据的精度,示例性的,可以在编码源终端中启动一个毫秒级精度的计时工具,则可以以毫秒为单位确定视频数据的每一帧图像,在每一帧视频图像中添加精度为毫秒的时间标记数据。解码源终端可以点播编码源图像,以进行视频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图像中的时间标记数据与图像被编码源终端采集到的时刻对应,而非视频播放至该图像的实际时间。因此,视频数据的同一帧图像在编码源终端和解码源终端进行显示时,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中的时间标记数据相同。示例性的,在编码源终端的视频数据采集进行到1分11秒时,编码源图像中的时间标记数据可以是1分11秒。此时,解码源终端向编码源终端请求视频数据。由于视频编码和解码造成的延时,当解码源终端上播放1分11秒采集到的图像时,编码源终端的视频数据采集已经进行到了1分12秒,则此时编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为1分12秒,解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为1分11秒。

进一步的,可以对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分别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得到时间标记数据的图像识别结果,则可以将同一目标图像中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对应的图像识别结果,分别确定为该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采集目标图像并获取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的具体方法,实现目标图像和时间数据的精准获取,以使后续步骤中得到的时间差值样本可以准确反映视频延时情况,提升延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s220、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s220具体可以包括:

s221、分别获取对应于同一目标图像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一数量的时间差值数据。

其中,时间差值数据可以是一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之间的差值。

相应的,在获取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与解码源时间数据之后,可以分别计算每个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与解码源时间数据之间的差值,得到的每个差值可以作为一个时间差值数据,则根据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可以得到第一数量的时间差值数据。

s222、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数据生成所述时间差值样本。

相应的,将得到的第一数量的时间差值数据作为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观测值,可以构成样本容量为第一数据的时间差值样本。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时间差值数据的数据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延时测试中的视频延时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建立时间差值样本的具体方法,可以使时间差值样本准确反映视频延时情况,从而提升延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s230、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s230具体可以包括:

s231、获取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目标测试参数。

其中,目标测试参数可以是表征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观测值的数据分布特征的数据。

相应的,可以通过对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时间差值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到相应的目标测试参数。目标测试参数与统计方法对应,可以预先设定,本实施例对目标测试参数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可以包括: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平均值、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方差和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容量。

相应的,样本容量可以是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时间差值数据的数量。进一步的,根据样本容量可以得到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方差。其中,样本平均值可以通过对时间差值样本中的全部时间差值数据进行求和,并将求和结果除以时间差值数据的数量得到。具体的,样本平均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n为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容量,δxi为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时间差值数据,i=1,2,…,n。

进一步的,样本方差可以用于表征时间差值样本中的时间差值数据与样本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具体的,样本方差s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s232、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和所述预设技术指标,获取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程度数据。

其中,时间差值总体可以是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中的每一时刻的延时量。预测平均值可以是根据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观测值的数据分布特征进行估计,得到的时间差值总体的平均值。差别程度数据可以是表征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情况的数据。

相应的,根据统计学原理,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观测值的数据分布特征可以表征时间差值总体的数据分布特征,因此,根据时间差值样本的目标测试参数可以对时间差值总体进行分析,估计出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差别程度数据可以是通过对目标测试参数与预设技术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的,本实施例对差别程度数据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和所述预设技术指标,获取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程度数据,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和所述预设技术指标,采用t分布获取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程度数据。

其中,t分布可以用于估计服从正态分布且标准差未知的总体的均值。

相应的,可以根据前期采样数据确定视频通信中的延时量近似正态分布,且时间差值总体的标准差未知,因此,可以采用t分布对时间差值总体进行分析。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和所述预设技术指标,采用t分布获取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程度数据,可以包括:首先,确定零假设和备选假设。

其中,零假设可以是估计总体数据落在某一区间内的假设,可以为时间差值总体符合预设技术指标。延时测试结果符合预设技术指标可以是时间差值总体全部小于预设技术指标。备选假设可以为时间差值总体不符合预设技术指标。

其次,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t统计值:

其中,t为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t统计值,为所述样本平均值,μ0为所述预设技术指标,s为所述样本方差,n为所述样本容量。

同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自由度:

υ=n-1

其中,υ为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自由度。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自由度和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在内置t分布表中查询出检验临界值。

其中,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是在单侧检验的情况下,估计总体数据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检验临界值可以是根据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确定的参数。t分布表可以是预先存储的,包括检验临界值、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可查询表格。

相应的,可以预先设定单侧检验的形式,以及设定的显著性水平。可选的,可以采用右侧检验,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α为0.01,从而可以根据单侧显著性水平α和自由度υ,在内置t分布表中查询出检验临界值t(α,υ)。

最终,根据所述零假设和所述备选假设,获取所述t统计值和所述检验临界值的数值差值数据,将所述数值差值数据确定为所述差别程度数据。

其中,数值差值数据可以是t统计值与检验临界值之间的差值。

相应的,根据零假设和备选假设,可以确定数值差值数据的具体内容。可选的,在零假设为时间差值总体符合预设技术指标时,数值差值数据可以是t统计值减去检验临界值得到的差值。可以将t统计值和检验临界值的数值差值数据确定为差别程度数据,则差别程度数据可以表征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情况。

具体的,若差别程度数据大于零,可以表示t统计值大于检验临界值,此时零假设对应的p(p-value)值小于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可以得知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大于预设技术指标,拒绝零假设,可以接受备选假设;若差别程度数据小于零,可以表示t统计值小于检验临界值,此时零假设对应的p值大于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可以得知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小于预设技术指标,接受零假设;若差别程度数据等于零,可以表示t统计值等于检验临界值,此时零假设对应的p值等于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无法得知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情况,无法确定接受或拒绝零假设。

上述实施方式基于前期采样数据确定视频通信中的延时量近似正态分布,且时间差值总体的标准差未知,采用t分布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统计,可以准确估计时间差值总体与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延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s233、根据所述差别程度数据,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相应的,根据差别程度数据可以确定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情况,可以根据差别情况确定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延时量是否符合预设技术指标的要求,从而确定延时测试结果。具体的,延时测试结果可以包括符合预设技术指标和不符合预设技术指标。可选的,在根据差别程度数据无法确定是否符合预设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样本容量后重新进行延时测试。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差别程度数据,确定延时测试结果,可以包括:在确定所述差别程度数据满足第一差别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延时测试结果为符合所述预设技术指标;在确定所述差别程度数据满足第二差别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延时测试结果为不符合所述预设技术指标;在确定所述差别程度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差别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差别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数量的目标图像,以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目标图像重新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第一差别条件可以是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小于预设技术指标时,对应的差别程度数据的特征。第二差别条件可以是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大于预设技术指标时,对应的差别程度数据的特征。

相应的,若差别程度数据满足第一差别条件,可以确定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小于预设技术指标,表示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延时量较小,可以保证预设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视频通信质量,则延时测试结果可以为符合预设技术指标;若差别程度数据满足第二差别条件,可以确定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大于预设技术指标,表示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延时量较大,不可以保证预设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视频通信质量,则延时测试结果可以为不符合预设技术指标;若差别程度数据不满足第一差别条件且不满足第二差别条件,可以确定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等于预设技术指标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延时测试中的视频通信延时量是否可以保证预设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视频通信质量,则延时测试结果可以为不确定是否符合预设技术指标。

进一步的,在确定差别程度数据不满足第一差别条件且不满足第二差别条件的情况下,重新获取第二数量的目标图像可以增加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容量,从而使根据时间差值样本得到的差别程度数据的误差更小,得到精确的延时测试结果。

可选的,针对采用t分布得到的差别程度数据,第一差别条件可以是差别程度数据小于零,则延时测试结果为接受符合预设技术指标的零假设;第二差别条件可以是差别程度数据大于零,则延时测试结果为拒绝符合预设技术指标的零假设。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暂时无法确定延时测试结果的情况下,自动增加样本容量重新获取样本,以根据样本得到误差更小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地提示了延时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测试方法,通过自动获取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获取到的时间数据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时间差值样本,并根据预设技术指标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测试,得到延时测试结果,实现机器自动识别时间数据,并自动计算得出视频延时测试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依赖人力进行数据读取和计算所导致的测试耗时较长、测试样本数量少和测试结果不精确等问题,提高视频延时测试的精确度和效率,节省资源和测试成本;进一步地,针对近似正态分布的总体数据采用t分布进行样本分析,得到准确反映视频延时情况的数据;同时可以在样本容量不够的情况下自动获取样本容量更大的数据样本,减小统计误差,进一步提升了延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延时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时间数据获取模块310、差值样本获取模块320和测试结果确定模块330。

其中,时间数据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

差值样本获取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

测试结果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时间数据获取模块310,具体可以用于:在第一数量的不同时间点下,同时采集待编解码视频数据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将同一时间点采集到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确定为一组目标图像,得到所述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分别对各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编码源图像和解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将所述编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的图像识别结果确定为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将所述解码源图像的时间标记数据的图像识别结果确定为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差值样本获取模块320,具体可以用于:分别获取对应于同一目标图像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一数量的时间差值数据;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数据生成所述时间差值样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测试结果确定模块330,可以包括:目标测试参数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目标测试参数;差别程度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和所述预设技术指标,获取时间差值状态的预测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程度数据;延时测试结果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差别程度数据,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差别程度数据获取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和所述预设技术指标,采用t分布获取时间差值总体的预测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程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测试参数可以包括: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平均值、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方差和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样本容量;差别程度数据获取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确定零假设和备选假设;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t统计值:

其中,t为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t统计值,为所述样本平均值,μ0为所述预设技术指标,s为所述样本方差,n为所述样本容量;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自由度:

υ=n-1

其中,υ为所述时间差值样本的自由度;根据所述自由度和预设单侧显著性水平,在内置t分布表中查询出检验临界值;根据所述零假设和所述备选假设,获取所述t统计值和所述检验临界值的数值差值数据,将所述数值差值数据确定为所述差别程度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延时测试结果获取子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在确定所述差别程度数据满足第一差别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延时测试结果为符合所述预设技术指标;在确定所述差别程度数据满足第二差别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延时测试结果为不符合所述预设技术指标;在确定所述差别程度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差别条件且不满足所述第二差别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数量的目标图像,以根据所述第二数量的目标图像重新确定延时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延时测试方法,具备执行延时测试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时测试装置,通过自动获取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获取到的时间数据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时间差值样本,并根据预设技术指标对时间差值样本进行测试,得到延时测试结果,实现机器自动识别时间数据,并自动计算得出视频延时测试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依赖人力进行数据读取和计算所导致的测试耗时较长、测试样本数量少和测试结果不精确等问题,提高视频延时测试的精确度和效率,节省资源和测试成本。

实施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12的框图。图7显示的计算机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6,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28和处理器16)的总线18。相应的,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包括图像获取装置,用于采集目标图像。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7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7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可选的,外部设备14可以是摄像头,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图像获取装置与所述摄像头进行通信,以采集目标图像。并且,计算机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7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延时测试方法: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延时测试方法:获取第一数量的目标图像对应的编码源时间数据和解码源时间数据;根据所述编码源时间数据和所述解码源时间数据,获取时间差值样本;根据所述时间差值样本和预设技术指标,确定延时测试结果。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计算机设备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