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87557发布日期:2021-04-30 13:1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音频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的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流媒体的形式进行传输的音频、视频等媒体数据;另一种是用于保证音频传输系统正常通信的控制信号,例如,控制视频接收端播放视频的信号,这种用于保证通信系统进行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常被称为信令。

目前的信令传输方法,多数都是基于websocket长连接的方式来传递服务信令。具体的,websocket是一种基于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的全双工通信协议,它可以在数据传输的两端创建持久性链接,并允许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进行数据推送,因此,现有的音频传输系统中,大多采用websocket长连接的方式来传输该音频传输系统中的信令。由于websocket是基于tcp协议建立的,而弱网下按照tcp协议的通信规则,如果数据发送端没有及时接收到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响应,则不再发送请求信息,导致报文发送窗口拥塞,因此,当信令接收端处于弱网状态时,应用现有方法进行信令传输时,容易出现信令发送窗口拥塞的现象,从而导致信令丢包率升高,音频传输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减小信令丢包率,更好地满足音频传输系统中信令的实际传输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信令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信令传输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道确认连接请求;

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其中,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是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建立的;

所述服务器通过建立的所述信令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信令传输。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服务器的信令;

响应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目标信令,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令;

将所述第二目标信令发送的时间节点作为信令检测周期的起始时间节点,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检测周期阈值,判断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若确定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则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发送周期阈值,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周期性的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直至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一个会话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一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一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号与所述会话标识进行关联;

利用关联后的该会话标识,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

可选的,在所述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之后,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发生切换,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二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二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在保持所述会话标识不变的基础上,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口号更新为所述第二端口号;

利用更新之后的该会话标识,恢复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网络环境切换之前的通信链接。

可选的,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若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业务连接请求;

判断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是否相同;

若确定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属于同一种业务类型,则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其中,所述点对点通信链接用于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

可选的,所述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

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信令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收发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信令传输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道确认连接请求;

通道创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其中,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是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建立的;

信令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建立的所述信令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信令传输。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服务器的信令;

响应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目标信令,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所述信令传输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令;

将所述第二目标信令发送的时间节点作为信令检测周期的起始时间节点,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检测周期阈值,判断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若确定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则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发送周期阈值,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周期性的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直至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所述通道创建模块,还用于:

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一个会话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一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一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号与所述会话标识进行关联;

利用关联后的该会话标识,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

可选的,在所述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之后,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发生切换,所述通道创建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二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二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在保持所述会话标识不变的基础上,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口号更新为所述第二端口号;

利用更新之后的该会话标识,恢复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网络环境切换之前的通信链接。

可选的,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若所述通道创建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则所述通道创建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业务连接请求;

判断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是否相同;

若确定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属于同一种业务类型,则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其中,所述点对点通信链接用于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

可选的,在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时,所述通道创建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

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websocket长连接的方式来传递服务信令,而websocket是基于tcp协议建立的,由于信令是用于保证通信系统进行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信号,与音频数据等媒体业务数据相比,保证信令不丢失,减少信令的丢包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进行信令传输的服务器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建立一个专用于传输信令的信令传输通道,有利于进一步流控制传输协议特有的数据传输机制,减少信令传输过程中信令的丢包率,更好地满足音频传输系统中信令的实际传输需求。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当第一终端设备处于弱网状态下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记录每次会话对应的通信链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会话中断后,恢复本次会话对应的通信链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帮助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点对点通信链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信令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一侧,因此,下面通过实施例,以服务器作为执行主体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应用于信令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具体的:

s101,所述服务器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信令传输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道确认连接请求。

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信令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201、服务器202以及第二终端设备203,其中,第一终端设备201以及第二终端设备203可以是手机、平板等具备通信和网络连接功能的移动客户终端,对于第一终端设备201和第二终端设备203的具体终端类型,本申请并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说明,参照图2所示,第一终端设备201向服务器202发送信令传输请求,以请求与服务器202建立用于进行信令传输的通信链接;服务器202在接收到该信令传输请求之后,对该信令传输请求进行响应,然后,服务器202向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通道确认连接请求,以请求接收第一终端设备201对于建立信令传输通道的确认许可。

s102,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

具体的,其中,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是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建立的。

示例性的说明,参照图2所示,服务器202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的所述反馈许可之后,建立基于sctp协议(即所述流控制传输协议)的信令传输通道,通过建立的该信令传输通道,与第一终端设备201进行信令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主要通过websocket长连接的方式来传递服务信令,而websocket是基于tcp协议建立的,由于信令是用于保证通信系统进行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信号,与音频数据等媒体业务数据相比,保证信令不丢失,减少信令的丢包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较于tcp协议,采用基于sctp协议的方式,建立专用于传输信令的信令传输通道,有利于进一步结合sctp协议特有的数据传输机制,减少信令传输过程中信令的丢包率,更好地满足音频传输系统中信令的实际传输需求。

s103,所述服务器通过建立的所述信令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信令传输。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服务器的信令;

响应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目标信令,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说明,参照图2所示,在建立完成所述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服务器202可以通过该信令传输通道,与第一终端设备201进行信令传输,其中,由于信令属于控制类信号,因此,信令的传输是双向的,当信令的执行主体是服务器202时,服务器202可以对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的信令进行响应,并向第一终端设备201反馈响应结果;当信令的执行主体是第一终端设备201时,第一终端设备201也可以对服务器202发送的信令进行响应,并向服务器202反馈响应结果;从而,在信令传输系统中实现正常的信令传输。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当第一终端设备处于弱网状态下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执行步骤s1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301-s303;具体的:

s301,所述服务器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信令。

具体的,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令。弱网状态是指第一终端设备处于网络信号低于平均信号值或者网络环境受到干扰,无法正常接收数据信号的状态。

示例性的说明,在服务器202与第一终端设备201建立起信令传输通道之后,服务器202通过建立的信令传输通道,向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第二目标信令,例如,服务器202向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控制桌面视频播放开启的信令。

s302,将所述第二目标信令发送的时间节点作为信令检测周期的起始时间节点,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检测周期阈值,判断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具体的,服务器202作为第二目标信令的发送端,在发送第二目标信令之后,服务器202记录下第二目标信令发送的时间节点作为信令检测周期的起始时间节点,在等待第一终端设备201对该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的过程中,对第一终端设备201进行检测,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检测周期阈值,判断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若未接收到该响应结果,则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201处于弱网状态。

示例性的说明,若预先设置的信令检测周期阈值为5秒,服务器202发送第二目标信令的时间节点为14时22分5秒,则记录信令检测周期的起始时间节点为14时22分5秒,在14时22分5秒-14时22分10秒的周期内,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若接收到了第一终端设备201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则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201网络通信状态良好,不需要向第一终端设备201重复发送第二目标信令。

s303,若确定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则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发送周期阈值,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周期性的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直至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示例性的说明,仍以上述示例为例,若在14时22分5秒-14时22分10秒的周期内,未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则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201处于弱网状态,从14时22分10秒开始,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发送周期阈值,向第一终端设备201周期性的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直至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以减少信令的丢包率。

具体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的信令传输通道是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建立的,因此,在信令的发送端(相当于服务器202)一侧,建立如步骤s301-s303所述的信令传输机制,以便在信令的接收端(相当于第一终端设备201)处于弱网状态时,仍然可以持续地向信令的接收端发送信令,避免因tcp协议的制约导致的报文发送窗口拥塞的问题,减少信令的丢包率。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1-s303是按照服务器202为信令发送端,第一终端设备201为信令接收端,进行描述的,该方法适用于信令接收端第一终端设备201处于弱网状态的情况。由于信令的传输是双向的,因此,该方法也适用于服务器202作为信令接收端的情况,其方法步骤与s301-s303相同,仅是将信令的执行主体由第一终端设备201更换为服务器202,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记录每次会话对应的通信链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执行步骤s1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401-s404;具体的:

s401,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一个会话标识。

具体的,每一次第一终端设备201与服务器202之间进行信令传输时,服务器202会生成一个sessionid(会话标记),即所述会话标识,来记录每次会话对应的通信链接。

示例性的说明,第一终端设备201与服务器202建立传输通道之后,服务器202生成会话标识id201,来记录本次服务器202与第一终端设备201的通信链接;参照图2所示,第二终端设备203与服务器202建立传输通道之后,服务器202生成会话标识id203,来记录本次服务器202与第二终端设备203的通信链接。

s402,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一端口号。

具体的,其中,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一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终端设备201而言,在与服务器202进行信令传输时,需要向服务器202发送第一终端设备201当前使用的网际协议地址(即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即第一端口号),以便服务器202可以对第一终端设备201进行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与之对应的目标信令,其中,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的具体取值与第一终端设备201当前的网络环境有关,当第一终端设备201的网络环境发生切换时,第一终端设备201当前使用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也会发生改变。

s403,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号与所述会话标识进行关联。

具体的,服务器202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的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一端口号之后,将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一端口号与之前生成的会话标识进行关联,以便记录下本次通信链接。

s404,利用关联后的该会话标识,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

示例性的说明,仍以上述示例为例,若服务器202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201发送的第一网际协议地址为a1,第一端口号为b1,则将第一网际协议地址a1和第一端口号b1与之前生成的会话标识id201进行关联,以便记录下本次通信链接的信令传输对象是第一终端设备201,第一终端设备201接收或发送使用的网际协议地址是a1,端口号是b1。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会话中断后,恢复本次会话对应的通信链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执行步骤s404之后,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发生切换,该方法还包括s501-s503;具体的:

s501,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二端口号。

具体的,其中,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二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示例性的说明,第一终端设备201在与服务器202进行信令传输时,由于信号接收不良,第一终端设备201将网络环境从wifi(无线)环境切换至4g流量环境,此时,第一终端设备201的网际协议地址从第一网际协议地址a1切换为第二网际协议地址a2,第一终端设备201的端口号从第一端口号b1切换为第二端口号b2,并将切换后的第二网际协议地址a2和第二端口号b2发送给服务器202。

s502,在保持所述会话标识不变的基础上,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口号更新为所述第二端口号。

示例性的说明,以上述示例为例,服务器202在接收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a2和第二端口号b2之后,保持原有的会话标识id201不变,将与会话标识id201关联的网际协议地址从第一网际协议地址a1更新为第二网际协议地址a2;将与会话标识id201关联的第一端口号b1更新为第二端口号b2。

s503,利用更新之后的该会话标识,恢复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网络环境切换之前的通信链接。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当第一终端设备201发生网络切换时,现有技术需要重复生成会话标识,利用新生成的会话标识以及切换后的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二端口号,重新对第一终端设备201的通信链接进行记录。这样,当第一终端设备201出于网络环境需要,切换网络接口时,会出现明显的通信链接切换顿感以及切换时间延迟,导致信令传输的可用性能降低,容易在切换过程中造成信令丢失。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会话标识用于记录一次完整的通信连接,因此,当第一终端设备201切换网络环境之后,虽然会改变用于接收和发送信令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但仍然属于同一次的通信链接,因此,服务器202在保持会话标识不变的基础上,只对关联的第一终端设备201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进行更新,恢复通信链接,从而,支持同一台终端设备,根据实际的网络环境需要,在某个网络接口出现问题时,切换不同的网络接口。这样,在第一终端设备201的网络环境链接不稳定时,服务器202能够根据上述的通信链接恢复方法,实现无感重连的效果,减少切换时间延迟,从而,降低信令的丢包率。

实施例二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参照图2所示的信令传输系统,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帮助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点对点通信链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若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则所述方法还包括s601-s603;具体的:

s601,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业务连接请求。

具体的,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是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所发出的业务信令,例如,可以是请求作为本地大屏幕进行投屏的投屏请求信令。同样的,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是指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实际的业务需要,所发出的业务信令,例如,可以是请求与本地大屏幕进行互联的屏幕互联信令。

s602,判断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是否相同。

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服务器202可以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201和第二终端设备203进行信令传输,因此,服务器202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连接请求,以及第二业务连接请求,若确定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与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201和第二终端设备203的业务连接请求相匹配,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201和第二终端设备203建立点对点类型的通信链接,以支持第一终端设备201与第二终端设备203直接进行业务信令的传输。

s603,若确定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属于同一种业务类型,则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

具体的,其中,所述点对点通信链接用于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基于tcp协议建立的websocket长连接,是一种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接,而对于像本地投屏等需要客户端与客户端直连进行信令传输的业务场景,现有技术无法支持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的直连操作。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

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说明,若服务器202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是第二终端设备203请求作为本地大屏幕进行投屏的投屏请求信令,接收到的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是第一终端设备201请求与本地大屏幕进行互联的屏幕互联信令,则确定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与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相同,均属于投屏业务类型,此时,服务器202将第一终端设备201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203,将第二终端设备203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201,帮助第一终端设备201和第二终端设备203基于从所述服务器处各自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建立完成点对点通信链接。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tcp协议建立的信令传输通道无法支持终端设备之间点对点通信链接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满足音频传输系统中信令的实际传输需求。

实施例三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信令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收发模块701,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信令传输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通道确认连接请求;

通道创建模块70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其中,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是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建立的;

信令传输模块703,用于通过建立的所述信令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信令传输。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信令传输模块703,还用于:

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服务器的信令;

响应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目标信令,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建立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之后,信令传输模块703,还用于:

通过所述信令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信令,其中,所述第二目标信令是信令的执行主体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令;

将所述第二目标信令发送的时间节点作为信令检测周期的起始时间节点,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检测周期阈值,判断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若确定在所述信令检测周期阈值的周期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则按照预先设置的信令发送周期阈值,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周期性的重复发送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直至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信令的响应结果。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通道确认连接请求的反馈许可之后,通道创建模块702,还用于:

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一个会话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一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一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和所述第一端口号与所述会话标识进行关联;

利用关联后的该会话标识,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

可选的,在所述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器的本次通信链接之后,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发生切换,通道创建模块702,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和第二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网际协议地址,所述第二端口号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使用的网络环境对应的端口号;

在保持所述会话标识不变的基础上,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网际协议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二网际协议地址,将与该会话标识关联的所述第一端口号更新为所述第二端口号;

利用更新之后的该会话标识,恢复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网络环境切换之前的通信链接。

可选的,所述信令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设备,若所述通道创建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则通道创建模块702,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业务连接请求;

判断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是否相同;

若确定所述第二业务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业务连接请求属于同一种业务类型,则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其中,所述点对点通信链接用于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

可选的,在建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接时,通道创建模块7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

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网际协议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800,用于执行本申请中的信令传输方法,该设备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01上并可在该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8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可以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802运行存储器8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的信令传输方法。

对应于本申请中的信令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的信令传输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