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30654发布日期:2021-07-02 21:18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构建在传输网络(例如点对点网络)之上。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利用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并采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在一些区块链网络中,部分节点有时存在实现小范围交易的需求,以避免其他节点获得这些交易及其相关数据,因此可以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区块链子网。

区块链主网或区块链子网中可以部署对应于具体业务的智能合约。在相关技术中,通常由用户或技术人员通过手动编程的方式编写智能合约的合约代码,因此智能合代码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智能合约的生成以及执行,限制了智能合约的部署及执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包括:

获取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的任务代码;

通过编译器对所述任务代码进行编译,生成用于表征所述工作流的合约代码;

向区块链网络发送用于部署所述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以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用于在被调用时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部署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合约代码由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而生成,所述任务代码由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

响应于接收到的调用所述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交易,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装置,包括:

代码获取单元,使获取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的任务代码;

代码编译单元,使通过编译器对所述任务代码进行编译,生成用于表征所述工作流的合约代码;

交易部署单元,使向区块链网络发送用于部署所述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以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用于在被调用时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包括:

合约部署单元,使响应于接收到的部署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合约代码由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而生成,所述任务代码由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

合约调用单元,使响应于接收到的调用所述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交易,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创建智能合约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用智能合约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创建和调用智能合约的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主网组建区块链子网的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装置的框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区块链一般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公有链(public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此外,还有多种类型的结合,比如私有链+联盟链、联盟链+公有链等不同组合形式。其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是公有链。公有链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加入公有链的参与者可以读取链上的数据记录、参与交易以及竞争新区块的记账权等。而且,各参与者(即节点)可自由加入以及退出网络,并进行相关操作。私有链则相反,该网络的写入权限由某个组织或者机构控制,数据读取权限受组织规定。简单来说,私有链可以为一个弱中心化系统,参与节点具有严格限制且少。这种类型的区块链更适合于特定机构内部使用。联盟链则是介于公有链以及私有链之间的区块链,可实现“部分去中心化”。联盟链中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相对应的实体机构或者组织;参与者通过授权加入网络并组成利益相关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运行。

不论是公有链、私有链还是联盟链,都可能提供智能合约的功能。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系统上可以被交易触发执行的合约。智能合约可以通过代码的形式定义。

以以太坊为例,支持用户在以太坊网络中创建并调用一些复杂的逻辑,这是以太坊区别于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最大挑战。以太坊作为一个可编程区块链的核心是以太坊虚拟机(evm),每个以太坊节点都可以运行evm。evm是一个图灵完备的虚拟机,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它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用户在以太坊中发布和调用智能合约就是在evm上运行的。实际上,虚拟机直接运行的是虚拟机代码(虚拟机字节码,下简称“字节码”)。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是字节码的形式。

例如图1所示,bob将一个包含创建智能合约信息的交易发送到以太坊网络后,节点1的evm可以执行这个交易并生成对应的合约实例。图1中的“0x6f8ae93…”代表了这个合约的地址,交易的data字段保存的可以是字节码,交易的to字段为空。节点间通过共识机制达成一致后,这个合约成功创建,并且可以在后续过程中被调用。合约创建后,区块链上出现一个与该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账户,并拥有一个特定的地址,合约代码将保存在该合约账户中。智能合约的行为由合约代码控制。换句话说,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上产生包含合约代码和账户存储(storage)的虚拟账户。

如图2所示,仍以以太坊为例,bob将一个用于调用智能合约的交易发送到以太坊网络后,某一节点的evm可以执行这个交易并生成对应的合约实例。图2中交易的from字段是交易发起方(即bob)的账户的地址,to字段中的“0x6f8ae93…”代表了被调用的智能合约的地址,value字段在以太坊中是以太币的值,交易的data字段保存的调用智能合约的方法和参数。调用智能合约后,balance的值可能改变。后续,某个客户端可以通过某一区块链节点(例如图2中的节点6)查看balance的当前值。智能合约以规定的方式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独立的执行,所有执行记录和数据都保存在区块链上,所以当交易完成后,区块链上就保存了无法篡改、不会丢失的交易凭证。

创建智能合约和调用智能合约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以太坊中要创建一个智能合约,需要经过编写智能合约、编译成字节码、部署到区块链等过程。以太坊中调用智能合约,是发起一笔指向智能合约地址的交易,智能合约代码分布式的运行在以太坊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虚拟机中。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可以由用户创建智能合约,也可以在创世块中由系统设置智能合约。这类合约一般称为创世合约。一般的,创世合约中可以设置一些区块链网络的数据结构、参数、属性和方法。此外,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账户可以创建系统级的合约,或者修改系统级的合约(简称为系统合约)。另外除了以太坊中的evm外,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还可能采用各种的虚拟机,这里并不限定。

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在执行调用智能合约的交易后,会生成相应的收据(receipt),以用于记录与执行该智能合约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通过查询交易的收据来获得合约执行结果的相关信息。合约执行结果可以表现为收据中的事件(event)。消息机制可以通过收据中的事件实现消息传递,以触发区块链节点执行相应的处理。事件的结构譬如可以为:

event:

[topic][data]

[topic][data]

......

在上述示例中,事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每个事件分别包括主题(topic)和数据(data)等字段。区块链节点可以通过监听事件的topic,从而在监听到预定义的topic的情况下,执行预设处理,或者从相应事件的data字段读取相关内容,以及可以基于读取的内容执行预设处理。

上述的事件机制中,相当于在监听方(比如存在监听需求的用户)处存在具有监听功能的客户端,譬如该客户端上运行了用于实现监听功能的sdk等,由该客户端对区块链节点产生的事件进行监听,而区块链节点只需要正常生成收据即可。除了上述的事件机制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交易信息的透出。例如,可以通过在区块链节点运行的区块链平台代码中嵌入监听代码,使得该监听代码可以监听区块链交易的交易内容、智能合约的合约状态、合约产生的收据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数据,并将监听到的数据发送至预定义的监听方。由于监听代码部署于区块链平台代码中,而非监听方的客户端处,因而相比于事件机制而言,这种基于监听代码的实现方式相对更加的主动。其中,上述的监听代码可以由区块链平台的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加入区块链平台代码,也可以由监听方基于自身的需求而嵌入,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区块链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之一,就是在各个节点上进行记账,或者称为分布式记账,而不是传统的集中式记账。区块链系统要成为一个难以攻破的、公开的、不可篡改数据记录的去中心化诚实可信系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到分布式数据记录的安全、明确及不可逆。不同类型的区块链网络中,为了在各个记录账本的节点中保持账本的一致,通常采用共识算法来保证,即前述提到的共识机制。例如,区块链节点之间可以实现区块粒度的共识机制,比如在节点(例如某个独特的节点)产生一个区块后,如果产生的这个区块得到其它节点的认可,其它节点记录相同的区块。再例如,区块链节点之间可以实现交易粒度的共识机制,比如在节点(例如某个独特的节点)获取一笔区块链交易后,如果这笔区块链交易得到其他节点的认可,认可该区块链交易的各个节点可以分别将该区块链交易添加至自身维护的最新区块中,并且最终能够确保各个节点产生相同的最新区块。共识机制是区块链节点就区块信息(或称区块数据)达成全网一致共识的机制,可以保证最新区块被准确添加至区块链。当前主流的共识机制包括: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股权证明(proofofstake,pos)、委任权益证明(delegatedproofofstake,dpos)、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byzantinefaulttolerance,pbft)算法,honeybadgerbft算法等。

由于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区块链节点均会维护相同的区块数据,无法满足部分节点的特殊需求。以联盟链为例,所有联盟成员(即联盟内的节点成员)可以组成一区块链网络,所有联盟成员在该区块链网络中分别存在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并可以通过对应的区块链节点获得该区块链网络上发生的所有交易和相关数据。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部分联盟成员希望完成一些具有保密需求的交易,这些联盟成员既希望这些交易能够在区块链上存证或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其他优势,又能够避免其他联盟成员查看到这些交易和相关数据。虽然这些联盟成员可以额外组建一新的区块链网络,其建立方式与上述包含所有联盟成员的区块链网络类似,但是从头开始建立一条新的区块链网络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且无论是该区块链网络的建立过程或是建成后的配置过程都非常耗时。联盟成员之间的需求往往是临时的或者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使得新建的区块链网络很快就会由于需求消失而失去存在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上述区块链网络的建链成本。而联盟成员之间的需求经常会变化,而每一需求所对应的联盟成员也往往不同,因而每当联盟成员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需要组建一新的区块链网络,从而造成资源和时间的大量浪费。

为此,可以将已组建的区块链网络作为区块链主网,并在该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组建区块链子网。那么,在诸如上述的联盟链场景下,联盟成员可以在已经参与区块链主网的情况下,基于自身需求而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组建所需的区块链子网。由于区块链子网是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所建立,使得区块链子网的组建过程相比于完全独立地组建一条区块链网络,所消耗的资源和所需的耗时等都极大地降低,灵活性极高。

基于区块链主网快捷组建区块链子网的过程如下:区块链主网中的各主网节点分别获取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所述交易包含所述区块链子网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然后,所述区块链主网中的各主网节点分别执行所述交易;其中,当第一主网节点属于所述配置信息所指示的节点成员时,部署第一主网节点的节点设备基于所述交易生成包含所述配置信息的创世块并启动属于所述区块链子网的第一子网节点。

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可由区块链主网的管理员发起,即仅允许管理员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组建区块链子网,而避免将区块链子网的组建权限开放给普通用户,以防止由此导致的安全性问题。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允许区块链主网的普通用户发起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以满足普通用户的组网需求,使得普通用户能够在管理员不便于发起交易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快捷地组建区块链子网。

以图4所示为例,区块链主网为subnet0,该subnet0包含的区块链节点为nodea、nodeb、nodec、noded和nodee等。假定nodea、nodeb、nodec和noded希望组建一区块链子网:如果nodea为管理员且仅允许管理员发起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那么可由nodea向subnet0发起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如果nodee为管理员且仅允许管理员发起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那么nodea~noded需要向nodee进行请求,使得nodee向subnet0发起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如果nodee为管理员但允许普通用户发起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那么nodea~nodee均可以向subnet0发起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当然,不论是管理员或者普通用户,发起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的区块链节点并不一定参与所组建的区块链子网,比如虽然最终由nodea、nodeb、nodec和noded组建区块链子网,但可由nodee向subnet0发起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而并不一定由nodea~noded来发起该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

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组建区块链子网时,容易理解的是,会使得该区块链子网与区块链主网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层次关系。比如在图4所示的subnet0上组建区块链子网subnet1时,可以认为subnet0处于第一层、subnet1处于第二层,subnet0为subnet1的父网,subnet1为subnet0的子网。并且区块链子网也可以组建对应的区块链子网,例如可以在图4中subnet1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另一区块链子网subnet3,此时可以认为subnet处于第三层,subnet1为subnet3对应的父网,subnet3为subnet1的子网,而subnet3则为subnet0的孙子网,同样的,subnet3仍然可以在其基础上新的组建区块链子网,使得各区块链网络之间构成这种多层次树形结构,而在本说明书中,任一区块链网络是由其对应的父网所管理,也即由组建该任一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网络所管理,因此在如图4这种由以区块链主网为根结点(根结点的层级最低)、各个区块链子网分别为其他结点的区块链网络树形系统中,任一结点代表的区块链子网由其父结点对应的区块链网络所管理,而作为特例,区块链主网为底层区块链网络时,区块链主网由区块链主网自身进行管理。本说明书中的区块链主网可以为底层区块链网络,底层区块链网络是指并非在其他区块链网络的基础上组建的区块链子网,因此除该区块链主网以外不存在其他区块链网络能够对区块链主网进行管理,比如图4中的subnet0可以认为属于底层区块链网络类型的区块链主网,subnet0管理subnet0自身,当然,区块链主网也可以为其他区块链网络的子网,本说明书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上述区块链网络树形系统通过父结点管理对应子结点的方式,实现了逐层管理,降低了区块链主网的管理压力,同时避免向下层网络暴露上层网络的子网信息,从而实现各级网络的隐秘管理。

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在被发送至区块链主网后,由区块链主网内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并在通过共识后由各主网节点执行该交易,以完成区块链子网的组建。共识过程取决于所采用的共识机制,譬如上文所述的任一共识机制,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通过在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中包含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对所组建的区块链子网进行配置,使得组建的区块链子网符合组网需求。例如,通过在配置信息中包含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可以指定组建的区块链子网包含哪些区块链节点。

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节点的公钥,或者采用节点id等其他能够表征节点身份的信息,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以公钥为例,每个区块链节点都存在对应的一组或多组公私钥对,由区块链节点持有私钥而公钥被公开且唯一对应于该私钥,因而可以通过公钥来表征相应区块链节点的身份。因此,对于希望作为区块链子网的节点成员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将这些区块链节点的公钥添加至上述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中,以作为上述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

第一主网节点可以为区块链主网上属于配置信息所指示的节点成员的区块链节点。在组建区块链子网时,并非由第一主网节点直接加入区块链子网、成为其节点成员,而是需要由用于部署该第一主网节点的节点设备生成第一子网节点,并由第一子网节点成为区块链子网中的节点成员。第一主网节点和第一子网节点对应于同一个区块链成员,比如在联盟链场景下对应于同一联盟链成员,但第一主网节点属于区块链主网、第一子网节点属于区块链子网,使得该区块链成员可以分别参与到区块链主网和区块链子网的交易中;并且,由于区块链主网和区块链子网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区块链网络,使得第一主网节点生成的区块与第一子网节点生成的区块分别存入所述节点设备上的不同存储(采用的存储譬如可以为数据库),实现了第一主网节点与第一子网节点分别使用的存储之间的相互隔离,因而区块链子网所产生的数据仅会在区块链子网的节点成员之间同步,使得仅参与了区块链主网的区块链成员无法获得区块链子网上产生的数据,实现了区块链主网与区块链子网之间的数据隔离,满足了部分区块链成员(即参与区块链子网的区块链成员)之间的交易需求。

可见,第一主网节点和第一子网节点是在逻辑上划分出来的区块链节点,而从物理设备的角度来说,相当于上述部署了第一主网节点和第一子网节点的节点设备同时参与了区块链主网和区块链子网。由于区块链主网与区块链子网之间相互独立,使得这两个区块链网络的身份体系也相互独立,因而即便第一主网节点和第一子网节点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公钥,仍然应当将两者视为不同的区块链节点。譬如在图4中,subnet0中的nodea相当于第一主网节点,而部署该nodea的节点设备生成了属于subnet1的nodea1,该nodea1相当于第一子网节点。可见,由于身份体系相互独立,所以即便第一子网节点所采用的公钥区别于第一主网节点,也不影响本说明书方案的实施。

当然,区块链子网的节点成员并不一定只是区块链主网的部分节点成员。在一些情况下,区块链子网的节点成员可以与区块链主网的节点成员完全一致,此时所有的区块链成员都可以获得区块链主网和区块链子网上的数据,但是区块链主网与区块链子网所产生的数据依然可以相互隔离,比如可以通过在区块链主网上实现一类业务、在区块链子网上实现另一类业务,从而可以使得这两类业务分别产生的业务数据之间相互隔离。

除了上述的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之外,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所述区块链子网的网络标识、所述区块链子网的管理员的身份信息、针对区块链平台代码的属性配置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网络标识用于唯一表征该区块链子网,因而该区块链子网的网络标识应当区别于区块链主网和该区块链主网上组建的其他区块链子网。区块链子网的管理员的身份信息,譬如可以为作为管理员的节点成员的公钥;其中,区块链主网与区块链子网的管理员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过区块链主网来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优势之一,就是由于生成第一子网节点的节点设备上已经部署了第一主网节点,因而可以将第一主网节点所使用的区块链平台代码复用在第一子网节点上,免去了区块链平台代码的重复部署,极大地提高了区块链子网的组建效率。那么,如果配置信息中未包含针对区块链平台代码的属性配置,第一子网节点可以复用第一主网节点上采用的属性配置;如果配置信息中包含了针对区块链平台代码的属性配置,第一子网节点可以采用该属性配置,使得第一子网节点所采用的属性配置不受限于第一主网节点的属性配置、与第一主网节点无关。针对区块链平台代码的属性配置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之一:代码版本号、是否需要共识、共识算法类型、区块大小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包括调用合约的交易。该交易中可以指明被调用的智能合约的地址、调用的方法和传入的参数。例如,调用的合约可以为前述的创世合约或系统合约,调用的方法可以为组建区块链子网的方法,传入的参数可以包括上述的配置信息。在一实施例中,该交易可以包含如下信息:

from:administrator

to:subnet

method:addsubnet(string)

string:genesis

其中,from字段为该交易的发起方的信息,譬如administrator表明该发起方为管理员;to字段为被调用的智能合约的地址,譬如该智能合约可以为subnet合约,则to字段具体为该subnet合约的地址;method字段为调用的方法,譬如在subnet合约中用于组建区块链子网的方法可以为addsubnet(string),而string为addsubnet()方法中的参数,上述示例中通过genesis表征该参数的取值,该genesis具体为前述的配置信息。

以subnet0上的节点nodea~nodee执行调用subnet合约中addsubnet()方法的交易为例。在交易通过共识后,nodea~nodee分别执行addsubnet()方法并传入配置信息,得到相应的执行结果。

合约的执行结果可以包括所述配置信息,该执行结果可以处于前文所述的收据中,该收据中可以包含与执行addsubnet()方法相关的event,即组网事件。组网事件的topic可以包含预定义的组网事件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的事件。譬如在与执行addsubnet()方法相关的event中,topic的内容为关键词subnet,且该关键词区别于其他方法所产生event中的topic。那么,nodea~nodee通过监听生成的收据中各个event所含的topic,可以在监听到包含关键词subnet的topic的情况下,确定监听到与执行addsubnet()方法相关的event,即组网事件。例如,收据中的event如下:

event:

[topic:other][data]

[topic:subnet][data]

......

那么,nodea~nodee在监听到第1条event时,由于所含topic的内容为other,确定该event与addsubnet()方法无关;以及,nodea~nodee在监听到第2条event时,由于所含topic的内容为subnet,确定该event与addsubnet()方法相关,并进而读取该event对应的data字段,该data字段包含上述的配置信息。以配置信息包括区块链子网的节点成员的公钥为例,data字段的内容例如可以包括:

{subnet1;

nodea的公钥,nodea的ip、nodea的端口号…;

nodeb的公钥,nodeb的ip、nodeb的端口号…;

nodec的公钥,nodec的ip、nodec的端口号…;

noded的公钥,noded的ip、noded的端口号…;

}

其中,subnet1为希望创建的区块链子网的网络标识。区块链主网中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可以记录该区块链主网上已创建的所有区块链子网的网络标识,或者与这些区块链子网相关的其他信息,这些信息譬如可以维护在上述的subnet合约中,具体可以对应于该subnet合约所含的一个或多个合约状态的取值。那么,nodea~nodee可以根据记录的已创建的所有区块链子网的网络标识,确定上述的subnet1是否已经存在;如果不存在,说明subnet1是当前需要创建的新区块链子网,如果存在则说明subnet1已经存在。

除了采用希望创建的新的区块链子网的网络标识之外,还可以采用预定义的新建网络标识,该新建网络标识表明相应的组网事件用于组建新的区块链子网。例如,可以将上述的subnet1替换为newsubnet,该newsubnet为预定义的新建网络标识,nodea~nodee在识别到data字段包含newsubnet时,即可确定包含该newsubnet的event为组网事件,需要创建新的区块链子网。

除了网络标识subnet1之外,上述data字段中还包含各个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等内容。部署第一主网节点的节点设备可以监听生成的收据,并在监听到所述组网事件且所述组网事件的内容表明第一主网节点属于所述节点成员的情况下,由部署第一主网节点的节点设备获取所述组网事件包含的配置信息或创世块。例如,nodea~nodee在确定subnet1是需要新组建的区块链子网的情况下,会进一步识别data字段中包含的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以确定自身的处理方式。比如,nodea~noded会发现在data字段包含自身的公钥、ip地址和端口号等身份信息,假定nodea~noded分别部署在节点设备1~4上,以nodea和节点设备1为例:nodea会触发节点设备1,使得节点设备1基于上述的消息机制从data字段获得配置信息并生成包含该配置信息的创世块,且节点设备1会在本地部署nodea1,进而由nodea1加载生成的创世块,从而形成为subnet1中的1个节点成员;类似地,nodeb会触发节点设备2生成nodeb1、nodec会触发节点设备3生成nodec1、noded会触发节点设备4生成noded1。以及,nodee会发现data字段包含的身份信息与自身均不匹配,假定nodee部署在节点设备5上,那么该节点设备5不会根据data字段中的配置信息生成创世块,也不会生成subnet1中的节点。

如前所述,第一主网节点与第一子网节点并不一定采用相同的身份信息。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data字段中可以包含预先为nodea1~noded1生成的身份信息,且区别于nodea~noded的身份信息。仍以nodea为例,nodea如果在data字段中发现了nodea1的身份信息,那么nodea会触发节点设备1生成创世块、部署nodea1,并由nodea1加载该创世块;nodeb~noded的处理方式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了配置信息之外,合约的执行结果可以包括创世块。换言之,除了可以在data字段中包含配置信息,还可以直接在执行合约调用的过程中生成包含配置信息的创世块,从而将创世块包含于data字段中,那么对于上述的nodea~noded而言,相应的节点设备1~4可以通过消息机制直接从data字段获得创世块,而无需自行生成,可以提升对nodea1~noded1的部署效率。

在本说明书中,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可以并非是调用智能合约的交易,使得不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络也可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从而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快捷地创建出区块链子网。例如,可以预先定义一组网交易类型标识,当交易包含该组网交易类型标识时,就表明该交易用于组建新的区块链子网,即该交易为组建区块链子网的交易。区块链平台代码可以包含相关的用于组建区块链子网的处理逻辑,使得运行该区块链平台代码的第一主网节点在执行交易时,如果发现该交易中包含上述的组网交易类型标识,且第一主网节点属于该交易中的配置信息所指示的节点成员,可以基于上述处理逻辑来触发部署第一主网节点的节点设备生成包含该配置信息的创世块并启动第一子网节点,由第一子网节点加载该创世块,以形成为区块链子网中的区块链节点。

节点设备通过拉起一进程,并在该进程中创建一个实例,由该实例运行区块链平台代码,相当于在该节点设备上部署一区块链节点。对于第一主网节点而言,由节点设备在上述进程中创建第一实例,并由该第一实例运行区块链平台代码而形成。类似地,对于第一子网节点而言,由节点设备在上述进程中创建区别于第一实例的第二实例,并由该第二实例运行区块链平台代码而形成。当第一实例与第二实例位于同一进程时,由于不涉及跨进程交互,可以降低对第一子网节点的部署难度、提高部署效率;当然,第二实例也可能与第一实例分别处于节点设备上的不同进程中,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事实上,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涉及的任一节点设备上部署的各区块链节点均为运行在所述任一节点设备上的不同的区块链实例,任一节点设备上部署的各区块链节点生成的区块分别存入所述任一节点设备上的不同存储(例如数据库),且任一节点设备部署的各区块链节点分别使用的存储之间相互隔离。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区块链主网上创建出区块链子网。以图4为例,subnet0原本包含nodea~nodee,而在subnet0的基础上可以组建出subnet1,该subnet1包含nodea1~noded1,且nodea与nodea1、nodeb与nodeb1、nodec与nodec1、noded与noded1分别部署在同一节点设备上。类似地,还可以在subnet0上组建出subnet2或更多的区块链子网,其中subnet2包含nodea2、nodeb2、nodec2和nodee2,且nodea与nodea1、nodea2,nodeb与nodeb1、nodeb2,nodec与nodec1,noded与noded1,nodee与nodee2分别部署在同一节点设备上。以及,可以将subnet1、subnet2等作为区块链主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出区块链子网,例如在subnet1的基础上组建出区块链子网subnet3,其过程与subnet1或subnet2的组建相似,仅仅是将区块链主网替换为区块链子网subnet1,此处不再赘述,最后得到subnet3包含nodea3、nodeb3和nodec3,使得且nodea与nodea1、nodea2、nodea3,nodeb与nodeb1、nodeb2、nodeb3,nodec与nodec1、nodec2、nodec3分别部署在同一节点设备上。

对于通过前述方式建立的任一区块链网络(如上述区块链主网或区块链子网),其上可以部署智能合约,该智能合约的合约代码分布式的运行在构成该区块链网络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虚拟机中。在相关技术中,通常由用户或技术人员通过手动编程的方式编写智能合约的合约代码,因此智能合代码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智能合约的生成以及执行,限制了智能合约的部署及执行效率。

为此,本说明书提出了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允许用户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workflowdescriptionlanguage,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具体业务的工作流进行描述,从而生成该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并通过自动化的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以直接生成可以用于部署的智能合约,从而通过统一的标准化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提升了所生成合约代码的标准化程度;而且使用相对于直接编写合约代码,允许用户使用该语言编写任务代码,并使用编译器根据任务代码自动生成合约代码,有效保证了标准化智能合约的生成效率,也有助于保证合约的执行效率。下面结合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5,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用户确定业务对应的工作流。

用户可以通过绘图、文字描述等多种方式对具体业务涉及到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从而确定出具体业务的工作流。确定出的工作流可以包括多个待执行任务,各个待执行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具体业务的业务逻辑相对应。

例如,不同待执行任务之间可以存在依赖关系,即任务之间按照时间上的串行顺序依次执行,例如第一待执行任务需要第二待执行任务的执行结果作为入参,则第一待执行任务需要在第二待执行任务执行完成后再执行。或者,不同待执行任务之间也可以不存在依赖关系,即任务之间可以按照时间上的并行顺序同时执行,例如第一待执行任务与第二待执行任务的之间并不存在数据上的相互需求,则可以在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的同时执行第二待执行任务;当然,也可以在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完成后再执行第二待执行任务,或者在执行第二待执行任务完成后再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工作流中各个待执行任务的具体时序关系并不进行限制。

步骤504,用户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编写描述工作流的任务代码。

在确定出上述工作流之后,用户可以按照该工作流直接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编写任务代码。具体的,可以使用开源的openwdl等工作流描述语言编写上述任务代码,当然,也可以使用bpmn语言(businessprocessmodelandnotation,业务流程建模与标注)等进行任务代码的编写,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工作流描述语言的具体形式并不进行限制。因为上述openwdl或bpmn语言相对于c++、bitcoinscript、solidity等智能合约的编程语言而言更简单易懂,而且更便于对工作流进行业务层面的准确描述,因此用户只需要关注具体业务的整体业务流程即可,无需费心于具体业务在智能合约中的底层实现方式,从而使用这类语言编写任务代码有助于减轻用户的使用门槛并提升智能合约的生成效率。

步骤506,区块链平台调用编译器根据任务代码生成智能合约。

用户可以在区块链节点对应的客户端中编写上述任务代码,从而在编写完成后,客户端可以将任务代码自动上传至区块链平台以生成合约代码。或者,用户也可以在离线设备中编写任务代码,并将编写完成的任务代码上传至区块链平台以生成合约代码。又或者,用户还可以在离线设备中编写任务代码,并将编写完成的任务代码在客户端中生成合约代码,进而通过客户端将合约代码部署至区块链平台,以完成智能合约的部署,不再赘述。另外,用户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或者具有代码调试功能的代码编写软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上述任务代码的编写,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其中,区块链平台中可以部署有编译器,该编译器可以用于根据工作流描述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生成高级语言编写的合约代码或者直接生成字节码。以工作流描述语言为openwdl、合约代码使用c++语言编译为例,因为相关技术中并不存在应用于区块链场景的类似编译器,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编译器为发明人自行研发的编译器,用于根据openwdl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生成c++语言编写的合约代码。具体的,在接收到客户端或用户设备上传的任务代码后,区块链平台可以调用该编译器根据任务代码生成合约代码,从而生成智能合约。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任务代码是用户通过工作流描述语言针对工作流编写的,而工作流往往仅关注业务的逻辑流程和整体框架,因此该任务代码并不包含具体的业务实现方法。而上述编译器在将任务代码编译过程中,可以根据区块链场景下实现具体业务的相关的处理逻辑生成合约代码,如在编译过程中对底层功能进行扩充等,以保证合约代码能够正常运行。例如,在任务代码包含“从数据库a1中读取数据d1”的情况下,编译器生成的合约代码可以包含“访问数据库a1”、“向数据库a1请求获取d1”、“接收数据库a1返回的加密狗的数据d1”、“对接收到的数据d1进行解密和校验”等具体实现流程。显然,上述各实现流程并不需要用户编写在任务代码中,从而用户仅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而由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生成具体实现业务逻辑的合约代码。

步骤508,平台将智能合约部署至区块链网络。

在生成上述合约代码后,区块链平台可以发起一笔用于部署该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从而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在执行该交易后,可以在各自节点中部署完成相应的智能合约(即将合约代码作为该智能合约的合约内容)。

显然,上述方式生成的合约代码中包含前述工作流的业务逻辑,因此最终部署完成的智能合约在被执行时,能够实现前述工作流的待执行任务,从而实现完成用户指定的具体业务。

请参见图6,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块链节点实例(即区块链节点)、区块链节点对应的区块链平台等,下面以区块链平台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2,获取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的任务代码。

如前所述,区块链平台可以接收用户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得到的(即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该任务代码可以用于描述工作流中所包含的各个待执行任务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上述任务代码可以由用户自行手动编写,或者,为减少用户的代码编写工作量以及进一步降低用户的部署合约代码的门槛,区块链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预定义的任务模板,从而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显示的任务界面中通过拖、拉、拽等方式对任务模板进行配置,当然也可以在任务模板的参数配置界面中输入针对任务模板的配置参数。进而,区块链平台可以根据上述任务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序关系以及各个任务模板的配置参数等配置信息自动生成任务代码。可见,用户只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对预定义的任务模板进行简单的参数配置,区块链平台即可以自动生成任务代码,从而实现任务代码的一键生成,甚至实现智能合约的一键生成及部署,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合约部署门槛并提升部署效率。

步骤604,通过编译器对所述任务代码进行编译,生成用于表征所述工作流的合约代码。

如前所述,区块链平台中可以部署有功能插件形式的编译器,因此该平台可以使用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得到合约代码。其中,区块链平台可以将上述任务代码编译为由c++、java、python等高级语言编写的合约代码。实际上,在智能合约的执行过程中,上述高级语言编写的合约代码需要被进一步编译为字节码才能够被执行,所以为加快智能合约的执行速度,减少执行过程中的编译时长,区块链平台也可以直接将任务代码编译为字节码,并将该字节码作为合约代码。当然,考虑到字节码的可读性较差,因此为保证用户在智能合约生成过程中对于合约代码的充分知悉,区块链平台也可以由先将所述任务代码编译为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再将该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进一步编译为字节码,并将字节码作为合约代码。此时,区块链平台可以将上述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一并提供给(如发送至客户端显示)用户,以便用户通过查看该代码对任务代码进行修改或调整等,提升生成智能合约的灵活性。

步骤606,向区块链网络发送用于部署所述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以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用于在被调用时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以图4所示的区块链网络为例,在区块链主网subnet0中,该网络中各个区块链节点所在的节点设备分别归属于相应的区块链成员。如在subnet0为联盟链的情况下,subnet0中的各区块链节点nodea、nodeb、nodec、noded、nodee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联盟链成员。

在生成上述合约代码后,区块链平台可以向区块链网络发送用于部署该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从而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可以执行该交易(当然,必要时可以先对该交易进行共识,共识通过的情况下再各自执行),以将包含上述合约代码的智能合约部署至区块链网络。因为上述合约代码根据任务代码生成,而任务代码被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描述包含待执行任务的工作流得到,所以该智能合约在被调用时可以根据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执行完成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从而实现业务逻辑对应的具体业务。

进一步的,在上述合约代码由高级语言编写的情况下,区块链平台可以将合约代码编译为字节码之后部署该字节码,以减少智能合约的执行等待时长。当然,为减少用户在部署智能合约的等待时长,区块链平台也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高级语言编写的合约代码,并在部署完成后立即开始将该合约代码编译为字节码,从而通过在执行前预先编译保证智能合约的执行效率。

可见,本方案允许用户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具体业务的工作流进行描述,从而生成该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并通过自动化的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以直接生成可以用于部署的合约代码,从而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提升了所生成合约代码的标准化程度;而且相对于直接编写合约代码,允许用户使用该语言编写任务代码,并使用编译器根据任务代码自动生成合约代码,有效提升了标准化智能合约的生成效率,从而有助于保证合约的执行效率。

进一步的,在上述智能合约部署完成后,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响应于区块链交易执行该智能合约。为此,本说明书提出了另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下面结合图7对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702,响应于接收到的部署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合约代码由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而生成,所述任务代码由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

步骤704,响应于接收到的调用所述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交易,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在本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的智能合约可以被任一区块链节点发布的区块链交易调用并执行。如前所述,任务代码由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而合约代码由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而生成,所以智能合约中定义有对应于各个待执行任务的工作流,其中,各个待执行任务分别存在相应的任务结点。执行智能合约的过程即为依次执行工作流中定义的各个待执行任务的过程,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使得智能合约的工作状态按照工作流的预设顺序在各个任务结点之间发生状态迁移。

如前所述,部署完成的上述智能合约可以被区块链交易所调用。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可以响应于调用智能合约的第一交易,在工作流的处理进度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且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使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生成包含第一任务结点所对应第一待执行任务的任务分配事件。其中,上述第一交易用于触发执行智能合约中的第一待执行任务,例如,第一交易调用智能合约后,智能合约可以生成对应于第一待执行任务的任务分配事件,该事件可以被区块链平台的任务调度中心所获取,并根据该事件将第一待执行任务分配至相应的执行方进行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可以为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的数据格式符合要求。不妨将智能合约中的工作流定义的任务称为“合约任务”,假设第一交易推动工作流开始执行合约任务a,即第一任务结点为合约任务a对应的任务结点a,则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可以为字符串(string)形式的事件类型type,以及字节(bytes)形式的参数args等。从而,区块链节点可以在判断上述事件类型和参数的数据格式符合被调用方法的指定格式的情况下,确定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满足执行条件。可见,若当前时刻工作流的处理进度处于任务结点a之前,则该执行条件被满足可以作为区块链节点生成对应于任务结点a的任务分配事件的触发条件。例如,第一交易调用合约的前述transit方法时,提供的参数ev可以为

{

.type=“task_a_input”,//事件类型

.args=args_of_task_a,//方法调用参数

}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也可以为: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为工作流中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的第二任务结点所对应的第二待执行任务的执行结果。例如,在第一待执行任务为合约任务b、第二待执行任务为合约任务b所依赖的合约任务a的情况下,第一任务结点即为合约任务b对应的任务结点b,此时,合约任务a的执行结果可以作为合约任务b的入参,从而在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为合约任务a的执行结果(即表明当前时刻合约任务a已经执行完毕)的情况下,相应的区块链节点实例可以确定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满足执行条件。可见,若当前时刻工作流的处理进度处于任务结点b之前,则该执行条件被满足可以作为节点设备生成对应于任务结点b的任务分配事件的触发条件。

当然,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也可以同时包含上述两种,即该执行条件可以为“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为工作流中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的第二任务结点所对应的第二待执行任务的执行结果,且该执行结果的数据格式符合要求”,从而对工作流中任一任务的入参实现更严苛的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本说明书所述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区块链平台代码,节点设备运行该平台代码的过程中即在本地形成区块链节点实例,从而在该节点设备中形成区块链节点;另外,节点设备中还可以部署有区块链业务代码,节点设备运行该业务代码的过程中即在本地形成业务实例。其中,区块链节点实例可以用于生成上述任务分配事件,业务实例可以用于在监听到任务分配事件且确定自身所在节点设备所属的区块链成员为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参与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可见,执行智能合约的区块链节点可以生成上述任务分配事件,而区块链网络中任一区块链节点所在节点设备中的业务实例在监听到该事件后,可以根据该事件确定确定自身所在节点设备所属的区块链成员是否为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进而在确定为是的情况下参与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当然,在确定为否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丢弃该事件。

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实例可以将分配对象的区块链成员的身份信息包含在任务分配事件中,从而区块链网络的任一区块链节点所在节点设备中部署的业务实例可以在监听到任务分配事件且确定自身所在节点设备所属的区块链成员为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确定该任务分配事件所含的第一合约任务被分配至第一节点设备所属的第一区块链成员,即确定由自身所处节点设备中部署的业务实例执行该第一合约任务。其中,上述身份信息可以为区块链成员的成员标识,也可以为节点设备的设备标识(一个节点设备中仅部署该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区块链节点的情况下),还可以为该区块链成员所对应区块链节点的节点公钥或者节点公钥的摘要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或者,也可以预先为区块链成员指定相应的任务分配条件,从而任一区块链节点可以在第一合约任务的任务内容匹配于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的任务分配条件的情况下,确定该任务分配事件所含的第一合约任务被分配至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即确定由该区块链节点成员对应的业务实例执行该第一合约任务。实际上,本说明书的下述实施例中,任一区块链节点均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是否为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待执行任务可以存在多个执行方,此时,各个执行方对应的业务实例可以分别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当然,上述第一待执行任务也可以包含多个子任务,此时各执行方对应的业务实例也可以分别执行上述多个子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待执行任务可以为隐私计算、文件系统访问、数据库访问等多种任务形式,从而业务实例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例如,业务实例可以调用部署于节点设备本地的计算资源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如节点设备1中的业务实例可以调用节点设备1本地部署的任务单元容器11所管理的任务单元执行合约任务a(此时,合约任务a为第一待执行任务)。又例如,业务实例也可以调用部署于节点设备之外的计算资源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如节点设备2中的业务实例可以调用节点设备2本地部署的任务单元容器21所管理的任务单元和节点设备2之外的其他设备中部署的链外计算资源合作执行合约任务c(此时,合约任务c为第一待执行任务)。当然,节点设备1中的业务实例也可以同时调用部署于节点设备本地的多个计算资源执行合约任务a,或者节点设备2中的业务实例也可以仅调用链外计算资源执行合约任务c,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方案实践中,可以根据任务类型、计算资源消耗量、耗时要求等实际任务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资源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从而实现更灵活的方案实践、扩大本说明书所述方法的适用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任一节点设备在部署上述区块链节点实例和业务实例的过程中,可以分别拉起多个进程,并在不同进程中分别运行上述区块链平台代码和区块链任务代码,从而将区块链节点实例和业务实例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相应的,区块链节点实例和业务实例之间可以通过跨进程交互实现数据传输。通过该方式,保证区块链节点实例和业务实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尽量少的干扰,并实现不同实例之间的故障隔离。或者,为了减少上述跨进程交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延迟,以保证智能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任务执行效率,节点设备也可以将上述区块链节点实例和业务实例部署在同一进程中,本说明书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在监听到针对第一待执行任务的任务分配事件后,可以判断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是否为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进而在确定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为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可以在自身所在节点设备中创建子网节点实例,并与第一待执行任务的其他执行方所创建的子网节点实例组建区块链子网。进而,区块链节点可以在组建的区块链子网上提交子网交易,以由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区块链子网中的各个子网节点均会执行该交易,从而由区块链子网完成该交易的执行。以图4所示场景为例,假设区块链主网subnet0中部署有智能合约,则nodea、nodeb、nodec、noded和nodee在分别监听到任一节点生成的任务分配事件后,可以分别确定自身是否为该事件对应的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若nodea、nodeb、nodec和noded分别确定自身为该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则可以分别创建子网节点实例nodea1、nodeb1、nodec1和noded1,并组建包含上述各个子网节点实例的区块链子网subnet1,进而在该subnet1中执行上述任务分配事件对应的待执行任务。

可见,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在监听到同一任务分配事件后,该任务分配事件对应的待执行任务的各个执行方能够相应的组建区块链子网,并通过各个区块链节点在该子网中的相互协作完成针对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显然,此时的区块链网络即相当于区块链主网,而其中各个区块链节点构成的网络即为区块链子网,从而通过在区块链主网的基础上组建区块链子网,保证了该任务分配事件所对应区块链节点执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不会被区块链主网中的其他无关节点获知,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小范围私密性。而且,上述相关数据和任务的执行结果可以以区块链子网所对应数据的身份被存证,而不会与区块链主网的数据相混淆,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例如针对某个项目s,其工作流包括:

第一步:从商店sss的数据库中拉取数据并进行处理,然后将其中满足特定条件的作为本步骤输出结果并保存到区块链上。

第二步:构建一个区块链子网,由该区块链子网的参与方对上一步的结果进行共识。

显然,上述两步可以对应于两个存在依赖关系的待执行任务(即下述的mytask1和mytask2)。相应的,使用openwdl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可以如下:

taskmytask1{//对应于第一步,从sss的数据库中获取数据

organizations{

sss//机构名称为sss

}

type{

mytf

}

output{

save:true

}

}

taskmytask2{//对应于第二步,构建区块链子网并处理第一步获取的数据

organizations{//组建包括nodea、nodeb、nodec、noded的区块链子网

nodea

nodeb

nodec

noded

}

input{

mytask1

}

type{

subnet

}

output{

save:true

}

}

workflowmyworkflow{//工作流,依次执行第一步和第二步定义的两个任务

callmytask1

callmytask2

}

其中,上述子网交易可以包括用于调用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交易。例如对应于上述任务代码,第一待执行任务为第一步对应的任务mytask1,在subnet中发起的子网交易可以为调用智能合约中对应于任务mytask1部分的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从而subnet中的各节点可以分别执行这部分合约代码,完成任务mytask1的执行。

具体的,上述子网交易的执行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在区块链子网中对应的子网节点可以均为共识节点,此时子网交易通过区块链子网的共识后,被各子网节点分别执行。从而通过共识保证被执行的子网交易的可靠性。或者,在上述第一待执行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的情况下,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在区块链子网中对应的子网节点也可以均为非共识节点,此时子网交易不经过区块链子网的共识,即可由各子网节点分别执行不同的子任务。可见,此时的子网交易无需经过共识,因此各个子网节点可以分别同步执行各自的子网交易,有助于提升区块链交易的执行效率。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响应于任务分配事件建立的区块链子网,可以在任务分配事件对应的区块链交易被响应完成后(即第一待执行任务执行完成后)被解散,使得建立的区块链子网随着区块链交易的执行而构建、随着交易的执行结束而解散,从而实现区块链子网的临时建立。显然,该区块链子网的生命周期与相应区块链交易的生命周期相同,避免了区块链节点同时维护过多区块链网络的网络信息可能导致的效率降低。

在前述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待执行任务可以包含多个子任务,各子任务的执行方可以按照预设顺序执行各子任务,该预设顺序可以为工作流中定义的执行顺序,从而保证各个子任务的执行顺序与工作流对应,进一步保证第一待执行任务得到正确的执行结果。

但是,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的智能合约可以被多次执行,因此若每次执行执行智能合约都重新组建区块链子网,难免会降低区块链子网的利用率并导致区块链交易的响应时间延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智能合约部署后(智能合约执行前)预先组建区块链子网,即任一区块链节点在部署完成智能合约后,即根据该合约中记载的任务相关信息(各个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组建分别对应于各个待执行任务的区块链子网。使得区块链节点对应的节点设备上部署有区块链网络的网络节点实例和区块链网络所管理的区块链子网的子网节点实例,从而,子网节点实例在监听到任务分配事件且确定自身对应的子网节点成员为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可以在区块链子网上提交子网交易,以由自身对应的子网节点成员参与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在当前时刻工作流的处理进度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且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使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区块链节点实例还可以将工作流的处理进度更新至第一任务结点之后,从而推动智能合约所对应工作流状态的状态迁移。

在一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可以在执行第一待执行任务后,通过智能合约中的任务回调方法将该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任务结点之后。从而当第一交易调用智能合约中的任务回调方法时,即表明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为第二待执行任务任务的执行结果;其中,该任务回调方法被调用后,可以自动触发用于推进工作流的方法。

可见,上述方案允许用户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具体业务的工作流进行描述,从而生成通过该语言编写的任务代码,并通过自动化的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以直接生成可以用于部署的合约代码。可见,通过统一的标准化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提升了所生成合约代码的标准化程度;而且相对于直接编写合约代码,允许用户使用该语言编写任务代码,并使用编译器根据任务代码自动生成合约代码,有效保证了标准化智能合约的生成效率和执行效率。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802、内部总线804、网络接口806、内存8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8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8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8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8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的框图。请参考图9,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8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其中,该智能合约的部署装置可以包括:

代码获取单元901,使获取使用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的任务代码;

代码编译单元902,使通过编译器对所述任务代码进行编译,生成用于表征所述工作流的合约代码;

交易部署单元903,使向区块链网络发送用于部署所述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以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用于在被调用时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可选的,所述代码获取单元901还用于: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所述任务代码;或者,

根据客户端对预定义的任务模板提供的配置信息,生成所述任务代码。

可选的,所述代码编译单元902还用于下述之一:

将所述任务代码编译为高级语言编写的合约代码;

将所述任务代码编译为字节码,并将所述字节码作为所述合约代码;

先将所述任务代码编译为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再将所述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进一步编译为字节码,并将所述字节码作为所述合约代码。

可选的,所述交易部署单元903还用于:

在所述合约代码由高级语言编写的情况下,将所述合约代码编译为字节码,并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该字节码;或者,

在所述合约代码由高级语言编写的情况下,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所述高级语言编写的所述合约代码,并在部署完成后立即开始将所述合约代码编译为字节码。

另外,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合约的部署的框图。请参考图10,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8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其中,该智能合约的部署装置应用于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包括:

合约部署单元1001,使响应于接收到的部署合约代码的区块链交易,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相应的智能合约;所述合约代码由编译器对任务代码进行编译而生成,所述任务代码由工作流描述语言对工作流进行描述而生成;

合约调用单元1002,使响应于接收到的调用所述智能合约的区块链交易,根据所述工作流中各任务结点所定义的业务逻辑向参与所述区块链网络的节点成员分配待执行任务。

可选的,还包括:

事件生成单元1003,使在所述工作流的处理进度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且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使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生成包含第一任务结点所对应第一待执行任务的任务分配事件。

可选的,所述执行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的数据格式符合要求;

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为所述工作流中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的第二任务结点所对应的第二待执行任务的执行结果。

可选的,所述区块链节点对应的节点设备上部署有区块链节点实例和业务实例,所述区块链节点实例用于生成所述任务分配事件,所述业务实例用于在监听到所述任务分配事件且确定自身所在节点设备所属的区块链成员为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参与执行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存在多个执行方,各执行方对应的业务实例分别执行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或者各执行方对应的业务实例分别执行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包含的多个子任务。

可选的,任一执行方对应的业务实例执行任一任务,包括:

所述业务实例调用部署于自身所在节点设备本地的计算资源执行所述任一任务;和/或,

所述业务实例调用部署于自身所在节点设备之外的计算资源执行所述任一任务。

可选的,任一节点设备中部署的所述区块链节点实例和所述业务实例处于不同进程。

可选的,所述区块链节点对应的节点设备上部署有所述区块链网络的网络节点实例和所述区块链网络所管理的区块链子网的子网节点实例,所述子网节点实例在监听到所述任务分配事件且确定自身对应的子网节点成员为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在所述区块链子网上提交子网交易,以由自身对应的子网节点成员参与执行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

可选的,还包括:

子网创建单元1004,使在监听到所述任务分配事件且确定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为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的情况下,在自身所在节点设备中创建子网节点实例,并与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其他执行方所创建的子网节点实例组建区块链子网;

交易提交单元1005,使在组建的所述区块链子网上提交子网交易,以由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执行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

可选的,所述子网交易包括用于调用所述智能合约的交易。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在所述区块链子网中对应的子网节点均为共识节点,所述子网交易通过所述区块链子网的共识后,被各子网节点分别执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包括多个子任务,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在所述区块链子网中对应的子网节点均为非共识节点,所述子网交易不经过所述区块链子网的共识,并由各子网节点分别执行不同的子任务。

可选的,任一区块链节点确定自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为所述第一待执行任务的执行方,包括:

所述任务分配事件中包含所述任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的身份信息;或者,

第一待执行任务的任务内容匹配于所述任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成员对应的任务分配条件。

可选的,各子任务的执行方分别按照所述工作流中定义的执行顺序执行各子任务。

可选的,还包括:

进度更新单元1006,使在所述工作流的处理进度处于第一任务结点之前且第一交易提供的入参使第一任务结点的执行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所述区块链节点实例将所述工作流的处理进度更新至第一任务结点之后。

可选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一执行方还用于:

调用所述智能合约中的任务回调方法,将所述待执行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所述智能合约。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建、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