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终端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24292发布日期:2023-05-05 08: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终端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终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的普及,用户家庭中iot设备越来越多。如智能音箱、空调、电视机等。这些iot设备需要接入互联网。但是,有些iot设备(如智能音箱)不具有触控屏和键盘的信息输入功能,故受硬盘限制需要通过终端设备的辅助来接入互联网。现有的iot设备的配网方法通常是需要用户手动将iot设备重置进入配网状态,并在终端设备的应用上手动完成iot设备配网注册,需要用户全程参与。当iot设备数量较多时,需要对多个iot设备逐个进行配网,操作较繁琐。因此,现有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存在配网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终端和系统,实现多个iot设备的并发配网,用户无需参与配网,配网效率较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位于终端中的部件(例如,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下面以执行主体是终端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在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之后,终端接收第一iot设备发送的广播,广播中携带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扫描第一iot设备发送的广播。终端根据广播获取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网络信息,第一iot设备用于根据网络信息连接网络。

4、其中,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终端预先存储了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而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的时机,可以是在用户通过终端购买iot设备之后,或者,用户获得iot设备,用户将该iot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终端上。其中,用户将该iot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终端上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方式一,用户手动将该iot设备的标识存储在终端上。方式二,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扫描该iot设备的二维码等获取标识。当然,还可以存在其他情形,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5、这样,终端中预先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当第一iot设备需要连接网络时,终端确定第一iot设备为预先存储的至少一个iot设备中的一个,将网络信息发送给第一iot设备,以便于第一iot设备连接网络。在整个第一iot设备配网过程中,在用户没有感知配网操作的情况下第一iot设备自动完成配网,也就是说,在iot设备配网过程中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提高配网效率。

6、另外,在第一iot设备进行配网过程中,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或第n iot设备也需要连接网络,终端确定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第n iot设备为预先存储的至少一个iot设备中的一个,将网络信息发送给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第n iot设备,以便于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第n iot设备连接网络。可见,多个iot设备可以并发实现自动配网,使得配网效率更高。

7、在一种具体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具体为:终端接收用户对终端上显示的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操作,第一iot设备显示在终端的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响应于第一操作,终端请求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生成第一iot设备的订单完成信息,第一服务器用于向终端发送订单完成信息,及向第一iot设备的第二服务器推送通知,通知用于指示第二服务器向终端推送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第一iot设备的订单完成信息。终端接收第二服务器推送的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存储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

8、也就是说,用户通过终端在第一应用上购买第一iot设备,在购买第一iot设备之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将第一iot设备的标识推送给第一iot设备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将该第一iot设备的标识发送推送给终端。

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登录第一应用时采用的用户账号,即为第二服务器能够识别的用户账号。第二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账号将第一iot设备的标识推送给终端。

10、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用户购买第一iot设备之后,终端上即可存储第一iot设备的标识。这样,便于后续第一iot设备进行网络连接时,终端根据第一iot设备的标识将网络信息推送给第一iot设备。在此过程中,无需用户繁琐的操作终端的显示界面,减少用户操作,提高iot设备配网效率。

11、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第一操作可以包括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的第一控件的操作。该第一控件用于用户授权“第一服务器将第一iot设备的标识推送给第一iot设备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将该第一iot设备的标识发送推送给终端”。

12、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第二服务器用于根据通知,从第一iot设备对应的第三服务器上获取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是第三服务器根据第一iot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

13、其中,该第二标识可以理解为对内标识。该第二标识可以包括序列号、物理地址和识别符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一标识也可以为第一iot设备的对外标识。其中,对外标识可以理解为针对iot设备的厂商外部所呈现的标识,如字符串、数组等。

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iot设备的第二标识(如序列号、物理地址等)变换成第一标识,可以有效保护第二标识,降低泄露风险,使得iot设备配网过程更安全。

15、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在终端接收用户对终端上显示的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操作之前,还包括:终端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指示终端启动第一应用。响应于第二操作,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携带第一用户账号,第一服务器用于根据第一请求,启动第一应用,并向终端返回登录成功信息。终端接收登录成功信息。

16、在一种具体可以实现方式中,第一应用为三方应用,第一用户账号为终端对应的第四服务器的登录账号,第一服务器用于在生成订单完成信息之后,向第四服务器推送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一用户账号。第四服务器用于将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一用户账号推送给第二服务器。

17、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在终端根据广播获取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之后,还包括: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建立与第一iot设备的通信通道。终端接收第一iot设备发送的建立成功信息,建立成功信息是第一iot设备根据第二请求建立通信通道后生成的。

18、在一种具体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第一访问凭证。终端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网络信息,具体为:终端采用第一iot设备的第一访问凭证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得到访问密文。终端将访问密文发送给第一iot设备,第一iot设备用于采用第一访问凭证解密访问密文,得到网络信息。

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终端对网络信息采用第一iot设备的第一访问凭证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凭证密文,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信息泄露,提高配网过程的安全性。

20、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在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网络信息之前,还包括:终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服务器的第二访问凭证。终端接收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三请求返回的第二访问凭证。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第二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第二访问凭证。其中,第一iot设备用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用于请求注册第一iot设备,第四请求中携带第二访问凭证。第二服务器根据第四请求注册第一iot设备,并生成注册成功信息,将注册成功信息反馈给终端。终端接收第二服务器推送的注册成功信息。终端的第二界面上显示第一iot设备添加成功。

21、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代替第一iot向第二服务器获取地址信息和第二访问凭证。第一iot设备根据地址信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该请求中携带第二访问凭证。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访问凭证及该注册请求完成注册。在整个第一iot设备注册过程中,在用户没有感知注册操作的情况下第一iot设备自动完成注册,也就是说,在iot设备注册过程中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提高效率。而且,多个iot设备可以并发实现自动注册,使得效率更高。

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配网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在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之后,第一iot设备用于发送的广播,广播中携带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用于接收并扫描广播。终端用于根据广播获取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终端用于根据第一标识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网络信息。第一iot设备用于根据网络信息连接网络。这样,在用户没有感知配网操作的情况下第一iot设备自动完成配网,也就是说,在iot设备配网过程中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提高配网效率。而且,多个iot设备可以并发实现自动配网,使得配网效率更高。

23、这样,终端中预先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当第一iot设备需要连接网络时,终端确定第一iot设备为预先存储的至少一个iot设备中的一个,将网络信息发送给第一iot设备,以便于第一iot设备连接网络。在整个第一iot设备配网过程中,在用户没有感知配网操作的情况下第一iot设备自动完成配网,也就是说,在iot设备配网过程中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提高配网效率。

24、另外,在第一iot设备进行配网过程中,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或第n iot设备也需要连接网络,终端确定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第n iot设备为预先存储的至少一个iot设备中的一个,将网络信息发送给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第n iot设备,以便于第二iot设备、第三iot设备、第n iot设备连接网络。可见,多个iot设备可以并发实现自动配网,使得配网效率更高。

25、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还用于接收用户对终端上显示的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操作,第一iot设备显示在终端的第一应用的第一界面上。终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请求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生成第一iot设备的订单完成信息。第一服务器用于向终端发送订单完成信息,及向第一iot设备的第二服务器推送通知,通知用于指示第二服务器向终端推送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二服务器用于根据通知向终端推送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第一iot设备的订单完成信息。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推送的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还用于存储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

26、也就是说,用户通过终端在第一应用上购买第一iot设备,在购买第一iot设备之后,第一应用对应的第一服务器将第一iot设备的标识推送给第一iot设备对应的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将该第一iot设备的标识发送推送给终端。

27、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用户购买第一iot设备之后,终端上即可存储第一iot设备的标识。这样,便于后续第一iot设备进行网络连接时,终端根据第一iot设备的标识将网络信息推送给第一iot设备。在此过程中,无需用户繁琐的操作终端的显示界面,减少用户操作,提高iot设备配网效率。

28、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第二服务器用于根据通知,从第一iot设备对应的第三服务器上获取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是第三服务器根据第一iot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

29、其中,该第二标识可以理解为对内标识。该第二标识可以包括序列号、物理地址和识别符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一标识也可以为第一iot设备的对外标识。其中,对外标识可以理解为针对iot设备的厂商外部所呈现的标识,如字符串、数组等。

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iot设备的第二标识(如序列号、物理地址等)变换成第一标识,可以有效保护第二标识,降低泄露风险,使得iot设备配网过程更安全。

31、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还用于接收用户对第一应用的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指示终端启动第一应用。终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二操作,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携带第一用户账号。第一服务器用于根据第一请求,启动第一应用,并向终端返回登录成功信息。终端还用于接收登录成功信息。

32、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第一应用为三方应用,第一用户账号为终端对应的第四服务器的登录账号。第一服务器用于在生成订单完成信息之后,向第四服务器推送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一用户账号。第四服务器用于将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一用户账号推送给第二服务器。

33、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还用于根据第一标识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建立与第一iot设备的通信通道。第一iot设备根据第二请求建立与终端的通信通道,并生产建立成功信息,将建立成功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一iot设备发送的建立成功信息,建立成功信息是第一iot设备根据第二请求建立通信通道后生成的。

34、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还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第一访问凭证。终端还用于采用第一iot设备的第一访问凭证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得到访问密文。终端还用于将访问密文发送给第一iot设备。第一iot设备用于采用第一访问凭证解密访问密文,得到网络信息。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终端对网络信息采用第一iot设备的第一访问凭证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凭证密文,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信息泄露,提高配网过程的安全性。

36、在一些可以实现方式中,终端还用于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二服务器的第二访问凭证。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三请求,获取第二服务器的第二访问凭证,并发送第二访问凭证给终端。终端还用于接收第二访问凭证。终端还用于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第二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和第二访问凭证。第一iot设备用于接收地址信息和第二访问凭证,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用于请求注册第一iot设备,第四请求中携带第二访问凭证。第二服务器根据第四请求注册第一iot设备,并生成注册成功信息,将注册成功信息反馈给终端。终端接收第二服务器推送的注册成功信息。终端的第二界面上显示第一iot设备添加成功。

37、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代替第一iot向第二服务器获取地址信息和第二访问凭证。第一iot设备根据地址信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该请求中携带第二访问凭证。第二服务器根据第二访问凭证及该注册请求完成注册。在整个第一iot设备注册过程中,在用户没有感知注册操作的情况下第一iot设备自动完成注册,也就是说,在iot设备注册过程中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提高效率。而且,多个iot设备可以并发实现自动注册,使得效率更高。

3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所述终端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

3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接口电路和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接口电路用于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处理器发送信号,信号包括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

40、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和服务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

41、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

42、上述其他方面对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关于方法方面的有益效果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在终端存储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之后,终端接收到第一iot设备发送的广播,该广播中携带第一iot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扫描第一iot设备发送的广播,并解析该广播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终端确定该第一标识为至少一个iot设备的标识,即第一iot设备为至少一个iot设备中的一个。终端根据第一标识向第一iot设备发送网络信息。第一iot设备接收网络信息,并根据网络信息连接网络。这样,在用户没有感知配网操作的情况下第一iot设备自动完成配网,也就是说,在iot设备配网过程中无需用户手动参与,提高配网效率。而且,多个iot设备可以并发实现自动配网,使得配网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