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09541发布日期:2023-06-21 07:08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交叉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交叉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1、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无线系统中,有些时隙(slot)是下行时隙(d),用于发送下行信号,有些时隙是上行时隙(u)用于接收上行信号,还有些时隙是特殊时隙(s),用于上下行转换。其中,特殊时隙通常分成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和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三部分。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上行业务带宽需求不同,提高上行时域资源(上行时隙、子帧)比例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不同场景共存的情况下,帧结构配置不同,这会导致邻区基站下行信号干扰碰撞本区基站上行接收,形成较强的交叉时隙干扰。

2、图1是某运营商现网存在异帧结构共存场景,宏站(macro)采用7d3u的帧结构,微站(qcell)采用1d3u的帧结构。实测发现微站1d3u的上行时隙(u)受到宏站7d3u下行信号的强烈干扰,如上图中的黑色箭头和白色箭头所示。当宏站干扰信号比底噪抬升3db时,受扰的微站上行流量损失10%以上;当宏站干扰信号比底噪抬升10db时,受扰的微站上行流量损失25%以上;实际中宏站下行对微站上行的干扰可达20db及以上,因此对微站的上行影响很大,需要提供一种方案来降低宏站下行对微站上行的干扰,提升微站上行性能。

3、另外,基站时钟失步场景下,失步基站下行信号也会干扰相邻基站上行接收。

4、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操作干扰检测仪表分析受扰系统和施扰系统的信号的方式来检测tdd系统中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当检测到施扰站时,再采取手动方式降低施扰站的下行发射功率,或者改变施扰站的下行发送时隙,这种方式检测时间长,检测不准确,且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效率低,可重复性差,并且施扰站下行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交叉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疑似受扰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3、接收协同装置发送的特征信号检测通知,获取其中携带的资源位置,所述资源位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

4、在所述资源位置检测特征信号,响应于在所述资源位置上行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特征信号,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施扰基站;

5、其中,所述特征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所述协同装置发送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后生成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的各端口在所述资源位置下行发送,所述特征信号发送通知携带所述资源位置,由所述协同装置根据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向各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资源位置、所述发送顺序和所述发送周期由所述协同装置针对各所述第二基站预先配置;所述第二基站为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疑似施扰基站。

6、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疑似施扰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7、接收协同装置发送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获取其中携带的资源位置,所述资源位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其中,所述特征信号发送通知由所述协同装置根据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向各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资源位置、所述发送顺序和所述发送周期由所述协同装置针对各所述第二基站预先配置;

8、生成特征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的各端口在所述资源位置向第一基站下行发送所述特征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疑似受扰基站。

9、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应用于协同装置,所述协同装置内配置有第一基站和多个第二基站,以及针对各所述第二基站的特征信号的资源位置、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所述资源位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所述第一基站为疑似受扰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疑似施扰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10、根据所述发送顺序和所述发送周期,向各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资源位置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所述特征信号发送通知用于指示各所述第二基站生成特征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的各端口在所述资源位置下行发送所述特征信号;

11、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资源位置的特征信号检测通知,所述特征信号检测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资源位置检测所述特征信号。

12、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疑似受扰基站,包括第一接收模块、检测模块和干扰定位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协同装置发送的特征信号检测通知,获取其中携带的资源位置,所述资源位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

13、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资源位置检测特征信号;

14、所述干扰定位模块用于,响应于在所述资源位置上行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特征信号,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基站的施扰基站;

15、其中,所述特征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所述协同装置发送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后生成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的各端口在所述资源位置下行发送,所述特征信号发送通知携带所述资源位置,由所述协同装置根据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向各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资源位置、所述发送顺序和所述发送周期由所述协同装置针对各所述第二基站预先配置;所述第二基站为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疑似施扰基站。

16、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为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疑似施扰基站,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一生成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协同装置发送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获取其中携带的资源位置,所述资源位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其中,所述特征信号发送通知由所述协同装置根据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向各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资源位置、所述发送顺序和所述发送周期由所述协同装置针对各所述第二基站预先配置;

17、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特征信号;

18、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基站的各端口在所述资源位置向第一基站下行发送所述特征信号,所述第一基站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疑似受扰基站。

19、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协同装置,所述协同装置内配置有第一基站和多个第二基站,以及针对各所述第二基站的特征信号的资源位置、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所述资源位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位置、频域资源位置,所述第一基站为疑似受扰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与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疑似施扰基站;所述协同装置包括第一通知模块和第二通知模块,所述第一通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顺序和所述发送周期,向各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资源位置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所述特征信号发送通知用于指示各所述第二基站生成特征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的各端口在所述资源位置下行发送所述特征信号;

20、所述第二通知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资源位置的特征信号检测通知,所述特征信号检测通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资源位置检测所述特征信号。

21、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前所述的交叉干扰定位方法。

22、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交叉干扰定位方法。

2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干扰定位方法,协同装置根据预先配置的特征信号的发送顺序和发送周期,向各第二基站(疑似施扰基站)发送携带有资源位置的特征信号发送通知,以使各第二基站生成特征信号并通过各端口在该资源位置下行发送特征信号;并向第一基站(疑似受扰基站)发送携带有资源位置的特征信号检测通知,以使第一基站在该资源位置检测特征信号;若第一基站在该资源位置上行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特征信号,即可确定出该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从而实现交叉干扰定位。本公开实施例基于疑似施扰基站、疑似受扰基站之间进行协同,通过空口特征信号测量实现自适应交叉干扰定位,灵活性高、易实施、干扰定位精度高,不但对施扰侧的损失最小,又能使得受扰侧干扰得到缓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