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企业数据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2.随着加强企业监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数据需进行数字化以及高效化改进,以适应越来越高速的发展需要,其中,企业数据信息具有多样化,需要通过企业数据平台进行汇总,以达到集中处理以及同步更新的功能。
3.然而,企业数据企业数据信息由各企业自行处理保存,信息汇报不够及时,使得企业数据平台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的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
8.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
9.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包括: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企业数据的多个数据更新时间;采集最后一个所述数据更新时间,并赋值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最后一个所述数据更新时间,并赋值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包括:获取各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的更新时差值;对各所述更新时差值进行时差排序处理,得到最大时差值,并将所述最大时差值对应的数据更新时间设置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包括: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上报时间;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时,求取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的差值。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超时信号。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向企业数
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未启信号。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包括:检测所述报迟差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上报差量;当所述报迟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所述企业数据。
16.一种企业数据收集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7.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
18.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
19.上报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
2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21.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
22.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
23.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25.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
26.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
27.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9.实时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在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比较,即与标准上报时间进行先后比较,便于确定企业数据在何时上报,以及上报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段内,此后根据报迟差量的数值大小,使得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得以调整,从而使得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得以确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1.图1为一实施例中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32.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
加透彻全面。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本发明涉及一种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包括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实时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在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比较,即与标准上报时间进行先后比较,便于确定企业数据在何时上报,以及上报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段内,此后根据报迟差量的数值大小,使得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得以调整,从而使得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得以确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
37.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部分或全部。
38.s100: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企业数据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上市公司基本信息、金融子企业信息、企业改革信息、企业领导人人员管理信息、企业招聘信息、薪酬管理信息、规章规范信息、产权管理信息、资本运营信息与产业链信息、投资管理信息、财务监管信息、财务快报信息。对于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需要通过数据的持续输入,在每一次的企业数据输入后,都会有一个更新时间,即所述企业数据最后一次上报更新时间。其中,对于不同的企业用户,相互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每一个企业用户在输入企业数据时,会有独立的上报更新时间,以便于对不同的企业用户账号的更新上报情况进行监控,从而便于后续在指定时间内确定企业用户是否完成了对应的企业数据的上报。
40.s200: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为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指定时间,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为当前企业用户上报数据的实时更新时间,例如,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可以为当前企业用户上传的企业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是将当前企业用户上传的企业数据的时间与指定的上传时间进行比较,得到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异程度得以展示,通过对所述报迟差量的大小变化程度,便于后续对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先后进行确定,从而便于后续对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进行监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为管理人员设置的数据上报时间段,具有指定上报数据的时间的功能,便于特定时间内上报企业数据。
42.s300: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迟差量为当前企业用户上传的企业数据的时间与指定的上传时间的差值,所述报迟差量用于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的先后,即所述报迟差量
用于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是否滞后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也即所述报迟差量用于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是否超时。在确定了所述报迟差量的数值大小后,可以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对应的上报信号,以便于将所述企业数据的上传时间进行准时或者延迟的判断,从而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发现当前企业用户的企业数据的上传时间是否及时。
44.在本实施例中,实时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在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比较,即与标准上报时间进行先后比较,便于确定企业数据在何时上报,以及上报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段内,此后根据报迟差量的数值大小,使得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得以调整,从而使得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得以确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包括: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企业数据的多个数据更新时间;采集最后一个所述数据更新时间,并赋值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是随着对操作界面的输入实时更新的,即从进行企业数据的键入开始时,直至用户对企业数据的更新结束,对所述企业数据进行采样,采样周期即为所述预设时间。而在所述预设时间内,为了便于更加准确地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最终上报时间,需要对多个时间点的所述企业数据进行更新,使得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为多个,从而根据多个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确定最后上报时间,即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为所述预设时间内的时间节点,而所述预设时间又是在指定的上报时间所在的附近时间,例如,指定的上报时间为某日的9点至17点,所述预设时间为当日的多个时间实时采样时间。这样,在上报时间及其前后的时间段内,均对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进行采集,以便于对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进行检测。
46.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最后一个所述数据更新时间,并赋值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包括:获取各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的更新时差值;对各所述更新时差值进行时差排序处理,得到最大时差值,并将所述最大时差值对应的数据更新时间设置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为对所述企业数据上报的采集时间,在每一次更新所述企业数据后,对应过的更新时间即为所述企业数据在上报时的数据更新时间。所述数据更新时间是随时间变化的,所述预设起始时间为所述企业数据指定的上报初始时间,即所述预设起始时间为所述企业数据上报的指定开始时间。在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进行比较后,得到的所述更新时差值即为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所述更新时差值用于体现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所述企业数据上报的指定开始时间之间的相差时间。之后对各所述更新时差值进行时差排序处理,便于将所述数据更新时间进行时间排序,以确定所述数据更新时间的先后顺序。其中,所述更新时差值中存在的最大值即为最后的上报时间节点,即所述最大时差值,此时所述最大时差值对应的数据更新时间即为所述企业数据的最终上报时间,以便于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包括: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
求取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的差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与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为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时间端点,即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为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中的最大上报时间,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为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中的最小上报时间。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小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大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未出现超时的情况。此时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在所述预设上报时间内,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上报时间,用于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在所述预设上报时间内,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超过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大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小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未出现超前上报的情况。这样,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上报更新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的差值,可作为所述报迟差量,便于后续根据所述报迟差量确定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对应的上报信号。
4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超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大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大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出现了超时的情况。此时所述企业数据还在继续上报更新,但又超出了上报更新的指定时间,由此可知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出现了上报不及时的情况,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超时信号,以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知晓所述企业数据存在的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4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未启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小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小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出现超前上报的情况。此时所述企业数据的更新上报时间在预设上报时间之前,并未在指定的上报时间内进行上报,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未启信号,以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知晓所述企业数据存在的更新不对时的问题。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包括:检测所述报迟差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上报差量;当所述报迟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所述企业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上报差量为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的最后可允许的时间,即所述预设上报差量可以是指定的上报更新时间的最后时间,也可以是指定的上报更新时间再加延长上报时间,便于为特定的上报数据或者企业进行上报时间的延长,以确保企业数据能及时且完整地更新。所述报迟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表明了所述企业数
据的更新上报时间在指定的上报时间内,此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所述企业数据,所述上报准迟信号中包含有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此时需要上报的企业数据,以使得所述企业数据得到及时更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报迟差量大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超时信号,以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知道所述企业数据的更新情况,而且,在发送上报超时信号的同时,还发送了指定上报时间内的企业数据。
51.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企业数据收集监控装置,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实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企业数据收集监控装置具有用于实现所述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各步骤对应的功能模块。所述企业数据收集监控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以及上报发送模块,其中:
53.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
54.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差分处理,得到报迟差量;
55.上报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迟差量调整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
56.在本实施例中,采集模块实时获取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在处理模块将其与预设上报时间进行比较,即与标准上报时间进行先后比较,便于确定企业数据在何时上报,以及上报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段内,此后上报发送模块根据报迟差量的数值大小,使得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的上报准迟信号得以调整,从而使得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得以确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
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企业数据的多个数据更新时间;采集最后一个所述数据更新时间,并赋值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是随着对操作界面的输入实时更新的,即从进行企业数据的键入开始时,直至用户对企业数据的更新结束,所述采集模块对所述企业数据进行采样,采样周期即为所述预设时间。而在所述预设时间内,为了便于更加准确地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最终上报时间,所述采集模块需要对多个时间点的所述企业数据进行更新,使得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为多个,从而根据多个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时间确定最后上报时间,即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为所述预设时间内的时间节点,而所述预设时间又是在指定的上报时间所在的附近时间,例如,指定的上报时间为某日的9点至17 点,所述预设时间为当日的多个时间实时采样时间。这样,在上报时间及其前后的时间段内,均对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时间进行采集,以便于对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及时性进行检测。
58.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各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的更新
时差值;对各所述更新时差值进行时差排序处理,得到最大时差值,并将所述最大时差值对应的数据更新时间设置为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为对所述企业数据上报的采集时间,在每一次更新所述企业数据后,对应的更新时间即为所述企业数据在上报时的数据更新时间。所述数据更新时间是随时间变化的,所述预设起始时间为所述企业数据指定的上报初始时间,即所述预设起始时间为所述企业数据上报的指定开始时间。所述处理模块在对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进行比较后,得到的所述更新时差值即为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预设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所述更新时差值用于体现所述数据更新时间与所述企业数据上报的指定开始时间之间的相差时间。之后,所述处理模块对各所述更新时差值进行时差排序处理,便于将所述数据更新时间进行时间排序,以确定所述数据更新时间的先后顺序。其中,所述更新时差值中存在的最大值即为最后的上报时间节点,即所述最大时差值,此时所述最大时差值对应的数据更新时间即为所述企业数据的最终上报时间,以便于确定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求取所述上报更新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的差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与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设为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时间端点,即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为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中的最大上报时间,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为所述预设上报时间中的最小上报时间。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小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大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未出现超时的情况。此时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在所述预设上报时间内,所述处理模块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上报时间,用于检测所述上报更新时间是否在所述预设上报时间内,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超过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大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小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未出现超前上报的情况。这样,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上报更新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的差值,可作为所述报迟差量,便于后续根据所述报迟差量确定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对应的上报信号。
6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超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大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大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出现了超时的情况。此时所述处理模块监测到所述企业数据还在继续上报更新,但又超出了上报更新的指定时间,由此可知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出现了上报不及时的情况,所述上报发送模块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超时信号,以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知晓所述企业数据存在的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6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时,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未启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报更新时间小于所述第二第一预设上报时间,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一次的数据更新时间未超过所述第二预设上报时间,即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小于所述预设上报时间的最小值,也即所述企业数据的最后上报时间出现超前上报的情况。此时所述处理模块监测到所述企业数据的更新上报时间在预设上报时间之前,并未在指定的上报时间内进行上报,所述上报发送模块向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数据上报未启信号,以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知晓所述企业数据存在的更新不对时的问题。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报发送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报迟差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上报差量;当所述报迟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所述企业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报发送模块设置的所述预设上报差量为所述企业数据的上报更新的最后可允许的时间,即所述预设上报差量可以是指定的上报更新时间的最后时间,也可以是指定的上报更新时间再加延长上报时间,便于为特定的上报数据或者企业进行上报时间的延长,以确保企业数据能及时且完整地更新。所述报迟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表明了所述企业数据的更新上报时间在指定的上报时间内,此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所述企业数据,所述上报准迟信号中包含有上报准时信号以及此时需要上报的企业数据,以使得所述企业数据得到及时更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报迟差量大于所述预设上报差量时,向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发送上报超时信号,以便于所述企业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人员及时知道所述企业数据的更新情况,而且,在发送上报超时信号的同时,还发送了指定上报时间内的企业数据。
63.关于企业数据收集监控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企业数据收集监控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64.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上报更新时间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企业数据收集监控方法。
6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6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
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6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6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