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扬声器及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5728发布日期:2021-08-20 17:0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扬声器及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扬声器及智能语音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器,俗名喇叭,英文名speaker,是一种十分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能够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助听器等智能语音终端设备中。扬声器的性能优劣对音质的影响很大,在智能语音终端设备中,扬声器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但对于音响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智能语音终端设备逐渐向薄型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应用于其中的扬声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目前,传统的扬声器设计中的折环结构大都采用不带压边的方案,导致扬声器在装入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后,由于盆架还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外壳接触,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减振效果,一方面既会导致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结构性thd失真偏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音质,此外还会降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唤醒率,从而降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折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减少人们在使用扬声器时的不好使用感受,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折环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扬声器及智能语音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用于连接盆架和纸盆,所述折环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弧形部以及压边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纸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弧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压边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折返延伸而成,且所述压边部覆盖所述盆架的口部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弧形部以及压边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压边部紧密贴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盆架、纸盆、扬声器磁路、弹波和折环,所述折环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

所述扬声器磁路穿设在所述盆架中;

所述纸盆设置在所述盆架的上方,且所述纸盆底部的圆口套设在所述扬声器磁路的侧部外周;

所述弹波固套在所述扬声器磁路的侧部外周,且与所述盆架抵接;

所述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设置在所述纸盆与所述盆架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纸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中,所述扬声器磁路包括音圈、u铁、磁铁和导磁片;

所述u铁穿设在所述盆架中;

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u铁内,所述导磁片设置在所述u铁内且设置在所述磁铁上;

所述音圈的下部位于所述u铁内,且套设在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片的外周;

所述音圈与所述u铁、磁铁和导磁片之间均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中,所述纸盆底部的圆口套设在所述音圈的侧部外周;

所述弹波固套在所述音圈的侧部外周,且与所述盆架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中,所述音圈包括音圈管、铜片引线、补强纸以及漆包线;

所述铜片引线贴设在所述音圈管的外周上部;

所述补强纸贴敷在所述音圈管的外周上部,且将所述铜片引线包覆在内;

所述漆包线绕设在所述音圈管的外周下部;

所述漆包线的线头与所述铜片引线的一端相连,从所述铜片引线的另一端引出作为正极引出线,所述漆包线的线尾与所述铜片引线平行作为负极引出线。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还包括防尘帽;

所述防尘帽设置在所述扬声器磁路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纸盆内。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接线端子和锦丝线;

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盆架的侧面外周连接;

所述锦丝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扬声器磁路和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为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扬声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传统扬声器的折环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即增加一体式的压边部,使得既可确保扬声器原有特性参数不变,又能全面满足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准入需求,避免了采用分体式压边或不带压边的传统扬声器设计方案给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从结构上实现了扬声器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在接触部位的全面减振,可以降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结构性thd失真,提升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音质,提高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唤醒率,进而使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10,盆架20,纸盆30,弹波40,音圈50,u铁60,磁铁70,导磁片80,防尘帽90,接线端子100,锦丝线110;

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弧形部13,压边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扬声器的折环结构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扬声器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10,用于连接盆架和纸盆,所述折环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弧形部13以及压边部14;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纸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弧形部13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所述压边部14自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自由端折返延伸而成,且所述压边部14覆盖所述盆架的口部边沿。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传统扬声器的折环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即在与所述盆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的自由端增加压边部14,使得扬声器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之间避免了硬接触,即扬声器的盆架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壳体之间通过所述压边部14实现了完全隔开,实现了全面减振目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弧形部13以及压边部14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压边部14紧密贴合。所述压边部14的形状随着所述盆架的口部边沿形状的改变而作适应性改变。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弧形部,压边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通过对传统扬声器的折环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即增加一体式的压边部,使得既可确保扬声器原有特性参数不变,又能全面满足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准入需求,避免了采用分体式压边或不带压边的传统扬声器设计方案给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从结构上实现了扬声器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在接触部位的全面减振,可以降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结构性thd失真,提升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音质,提高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唤醒率,进而使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盆架20、纸盆30、扬声器磁路、弹波40和折环,所述折环为实施例一所述的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10;

所述扬声器磁路穿设在所述盆架20中;

所述纸盆30设置在所述盆架20的上方,且所述纸盆30底部的圆口套设在所述扬声器磁路的侧部外周;

所述弹波40固套在所述扬声器磁路的侧部外周,且与所述盆架20抵接;

所述一体压边式减振折环10设置在所述纸盆30与所述盆架20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纸盆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盆架20连接。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中,所述扬声器磁路包括音圈50、u铁60、磁铁70和导磁片80;

所述u铁60穿设在所述盆架20中,具体的安装结构为铆合结构;

所述磁铁70设置在所述u铁60内,所述导磁片80设置在所述u铁60内且设置在所述磁铁70上;

所述音圈50的下部位于所述u铁60内,且套设在所述磁铁70和所述导磁片80的外周;

所述音圈50与所述u铁60、磁铁70和导磁片80之间均不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磁铁70与u铁60之间通过胶水粘合相连,导磁片80通过胶水粘合到磁铁70上面。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中,所述纸盆30底部的圆口套设在所述音圈50的侧部外周;

所述弹波40固套在所述音圈50的侧部外周,且与所述盆架20抵接。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中,所述音圈50包括音圈管、铜片引线、补强纸以及漆包线;

所述铜片引线贴设在所述音圈管的外周上部;

所述补强纸贴敷在所述音圈管的外周上部,且将所述铜片引线包覆在内;

所述漆包线绕设在所述音圈管的外周下部;

所述漆包线的线头与所述铜片引线的一端相连,从所述铜片引线的另一端引出作为正极引出线,所述漆包线的线尾与所述铜片引线平行作为负极引出线。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还包括防尘帽90;

所述防尘帽90设置在所述扬声器磁路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纸盆30内。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接线端子100和锦丝线110;

所述接线端子100与所述盆架20的侧面外周连接;

所述锦丝线1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扬声器磁路和所述接线端子100连接。

具体的,接线端子100通过铆钉铆在盆架20的侧面外周上,弹波40的外沿通过胶水粘合到盆架20的内部侧面上,纸盆30的外沿通过胶水粘合到盆架20上,音圈50的外沿、弹波40的中心孔与纸盆30通过胶水粘合固定,音圈50的引线通过锦丝线110与接线端子10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当信号源从接线端子100输入时,通过锦丝线110传输给音圈50,音圈50产生的电磁场与扬声器的固有磁场(由u铁60、磁铁70与导磁片80共同组成)相互作用,迫使音圈50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纸盆30挤压空气而产生声压级,进而为智能语音终端设备服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通过对传统扬声器的折环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即增加一体式的压边部,使得既可确保扬声器原有特性参数不变,又能全面满足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准入需求,避免了采用分体式压边或不带压边的传统扬声器设计方案给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从结构上实现了扬声器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在接触部位的全面减振,可以降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结构性thd失真,提升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音质,提高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唤醒率,进而使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为如实施例二所述的扬声器。

示例性地,所述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音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语音终端设备,通过对传统扬声器的折环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即增加一体式的压边部,使得既可确保扬声器原有特性参数不变,又能全面满足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准入需求,避免了采用分体式压边或不带压边的传统扬声器设计方案给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从结构上实现了扬声器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在接触部位的全面减振,可以降低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结构性thd失真,提升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音质,提高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唤醒率,进而使智能语音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