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0966发布日期:2021-09-25 11:4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监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2.拍摄装置在如今的电子监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相机组件和镜头组件。拍摄装置通过相机组件和镜头组件的相互电连接,能够进行拍摄并实现有效监控。
3.相机组件和镜头组件之间的电连接需要各自配置相应的接口进行对接才能实现,但是目前的电子监控领域,随着客户需求越来越高,通常需要镜头组件能够实现变焦、聚焦以及光圈调节等多种功能,而每实现一种功能,就需要一组接头和接口相对应的对接。这样无论是开发多接口的专用相机组件、还是让镜头组件和多个不同功能相机组件适配,都将增加研发成本,也让后期的使用和维护过程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公开一种拍摄装置,以解决相机组件和镜头组件连接困难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拍摄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相机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相机组件设有第三对接部,所述镜头组件设有第四对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对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对接部,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对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对接部,实现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内设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对接部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对接部的至少部分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8.进一步的,电路板上设有第一插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一对接部进行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对接部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罩壳外。
10.进一步的,所述罩壳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容纳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三密封件封堵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放置箱,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均设于所述放置箱内,所述放置箱与所述相机组件之间,和/或所述放置箱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13.进一步的,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镜头组件光轴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避让空间位于所述镜头组件光轴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罩壳包括第一安装部、过渡部和第二安装部,过渡部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互相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对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中,所述第二对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中,所述避让空间围绕所述镜头组件光轴的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处于所述避让空间内,并分别位于所述镜头组件光轴的两侧。
15.进一步的,控制模块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罩壳上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
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罩壳,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另一端向背离所述罩壳一侧延伸。
17.进一步的,所述相机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相机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放置箱。
18.进一步的,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互相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罩壳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罩壳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放置箱。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多个,所述第四对接部数目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对应,各所述第一对接部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四对接部。
21.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对拍摄装置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在拍摄装置上设计控制模块,并通过在控制模块上设计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使控制模块能够发挥转接作用,进而使镜头组件通过控制模块与相机组件相互连接,实现两者的有效兼容,进而减少研发成本,也简化了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方式。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模块的第一种结构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1的爆炸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镜头组件和相机组件的连接关系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模块于放置箱中的第一种布局关系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模块于放置箱中的第二种布局关系图;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模块的第二种结构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模块于放置箱中的第三种布局关系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0

控制模块、
32.110

罩壳、111

第一壳体、112

第二壳体、110a

第一连接部、110b

第一安装部、110c

过渡部、110d

第二安装部、
33.120

支撑件、121

第一支撑板、122

第二支撑板、
34.130

第一对接部、140

电路板、141

第一插座、150

第二对接部、
35.161

第一密封件、162

第二密封件、163

第三密封件、
36.200

相机组件、210

第三对接部、220

第二连接部、
37.300

镜头组件、310

第四对接部、
38.400

放置箱、410

避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41.请参考图1~图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0、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其中,镜头组件300内可以设置电动镜头,相机组件200内可以设置与镜头组件300适配的控制元件,这样镜头组件300和相机组件200将组成一个抓拍单元,以实现镜头组件300的自动调焦、变焦以及光圈的自动调节,进而实现电子监控的目的。
42.在相关技术中,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均需配置与彼此适配的接口,才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电连接,但是一种规格的镜头组件300只能配置相应规格的相机组件200,通用性太差,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结构优化,来提高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之间的通用性,下面进行详述。
4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控制模块100使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相互兼容,进而提高本技术拍摄装置的通用性。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模块100包括电路板140,电路板140可以是目前常用的pcb板,通过电路板140可以实现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之间的数据传输。
44.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1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对接部130和第二对接部150,相机组件200设有第三对接部210,镜头组件300设有第四对接部310。第一对接部130与第四对接部310适配,比如第一对接部130与第四对接部310中一者为插头,另一者为插口,即两者通过直接连接进行适配,或者第一对接部130与第四对接部310均为插口,并通过外接电源线连接两插口,即两者通过间接连接相适配;而第二对接部150与第三对接部210,两者也可以是插口与插头的适配,或者通过外接电源线实现彼此适配等。
45.这样通过第一对接部130连接第四对接部310,以及通过第二对接部150连接第三对接部210,实现相机组件200通过控制模块100电连接镜头组件300,当相机组件200或镜头组件300更换时,所更换的相机组件200能够通过控制模块100与未更换的镜头组件300电连接,或者所更换的镜头组件300能够通过控制模块100与未更换的相机组件200电连接,提高了相机组件200与镜头组件300之间的兼容性,进而提高了本技术拍摄装置的通用性。
46.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0还可以包括罩壳110,罩壳110内设容纳空间,电路板140设于容纳空间内,以提供对电路板140的保护。第一对接部130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对接部150的至少部分均位于容纳空间内,比如第一对接部130和第二对接部150端部均穿出于罩壳110外,以分别连接第四对接部310和第三对接部210,也可以均处于罩壳110内,并在罩壳110开设对应的过孔,实现与第四对接部310和第三对接部210的连接。
47.更为具体的,为实现电路板140于容纳空间内的良好固定,电路板140可以通过外接螺栓的方式螺纹连接在罩壳110内,或者通过在电路板140和罩壳110中分别设置卡扣、卡
槽的方式,使电路板140卡接在罩壳110内,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罩壳110内填充泡棉的方式对电路板140固定和缓冲保护;在固定电路板140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加装导热垫连接电路板140的方式,实现对电路板140的散热,这里不再详述。
48.更为具体的,电路板140上可以设有第一插座141,同时罩壳110上对应第一插座141的位置设置贯通孔,第一对接部130可以是独立的插接口,第一对接部130穿过该贯通孔并插接在第一插座141上,这样电路板140就通过第一插座141与第一对接部130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更加便捷。
49.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对接部130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对接部150的一部分可以均位于罩壳110外,即在第一对接部130和第二对接部150端部均穿出与罩壳110外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对接部130布局在罩壳110顶部,而将第二对接部150布局在罩壳110的侧部,并且罩壳110顶部与罩壳110侧部相邻,这样可以实现对控制模块100的防呆安装,防止错装、反装等。
5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罩壳11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通过螺栓连接、卡扣卡接、点胶粘接等方式相互扣置,并且容纳空间形成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之间,这样进一步便于控制模块100的整体拆装。
51.进一步的,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61、第二密封件162和第三密封件163。第一密封件161、第二密封件162和第三密封件163均可采用硅胶、橡胶、泡棉等制作,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其中,第一密封件161封堵设置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之间,第二密封件162封堵设置于第二壳体112和电路板140之间,第三密封件163封堵设置于第一壳体111和电路板140之间,这样可以将存在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之间,第二壳体112和电路板140之间以及第一壳体111和电路板140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防止灰尘由这些缝隙进入造成污染。
5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放置箱400,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均设于放置箱400内。放置箱400与相机组件200之间,和/或放置箱400与镜头组件300之间形成避让空间410,控制模块100设于避让空间410内,这样通过放置箱400的设置可将控制模块100、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集成在一起,提高拍摄装置的集成度,并且为处于放置箱400的零部件(控制模块100、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等)提供遮罩保护。
53.在具体的布局方式上,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常规设置,使避让空间410存在与放置箱400与相机组件200之间,或者如图5所示,当相机组件200具有较大体积时,避让空间410可以存在与放置箱400与镜头组件300之间等等,以提供给控制模块100更多安装位置的选择。
54.更为具体的,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沿镜头组件300光轴方向依次设置,避让空间410位于镜头组件300光轴的一侧,比如避让空间410存在于放置箱400内壁与相机组件200周壁之间,和/或避让空间410存在于放置箱400内壁与镜头组件300周壁之间,这样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使拍摄装置的外形体积更小,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布局方式,这里不再详述。
55.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罩壳11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部110b、过渡
部110c和第二安装部110d。过渡部110c两相对侧可以分别设置第一安装部110b和第二安装部110d,第一安装部110b和第二安装部110d互相间隔设置,这样罩壳110外形呈现“п”型。其中,第一对接部130可以设于第一安装部110b中,第二对接部150可以设于第二安装部110d中,即第一对接部130和第二对接部150间隔设置。
56.而避让空间410围绕镜头组件300光轴进行设置,第一安装部110b和第二安装部110d均处于避让空间410内,并分别位于镜头组件300光轴的两侧,比如第一安装部110b和第二安装部110d贴合放置箱400的两相对侧壁设置,过渡部110c安装在放置箱400的底壁,并且第一安装部110b、过渡部110c和第二安装部110d依次衔接形成对镜头组件300的包围,使镜头组件300处于第一安装部110b和第二安装部110d之间,这样可以对拍摄装置的内部空间形成更好的利用,也给控制模块100分别和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的对接预留了更大的空间。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1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120。支撑件120设于罩壳110上并位于容纳空间外,以便对整个控制模块100形成支撑,并且控制模块100可以通过支撑件120更方便的固定在放置箱400中。
58.在支撑件120的一种可选结构中,可以设置支撑件120包括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二支撑板122,第一支撑板121连接于罩壳110,第二支撑板122一端部设于第一支撑板121上,另一端向背离罩壳110一侧延伸,这样支撑件120整体呈“l”型结构,并通过第二支撑板122连接固定在放置箱400中。
59.更为具体的,相机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220,第二连接部220可以为设置于相机组件200外壳底部的支板,相机组件200可通过第二连接部220连接于放置箱400上,比如采用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以增强拍摄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60.更进一步的,相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互相连接。即相机组件200在通过控制模块100与镜头组件300进行电连接的同时,还可以与镜头组件300之间通过机械装配的方式直接进行连接,比如通过螺旋旋入的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轴接等,以使拍摄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和紧凑。
61.更为具体的,如图6所示,罩壳110还可以包括连接部110a。连接部110a可以是设置于罩壳110底部的支板,罩壳110通过连接部110a连接于放置箱400,比如焊接、螺栓连接等,以使拍摄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固。
62.更进一步,第一对接部130具有多个,第四对接部310数目与第一对接部130对应,各第一对接部130对应连接一个第四对接部310,以使控制模块100和镜头组件300之间形成更好的适配
63.本技术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6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