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3907发布日期:2021-10-16 10:1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也非常的迅速,如手机以及平板,而且手机柔性屏的尺寸越做越大,如现在非常流行的全面屏以及折叠屏等等。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折叠屏电子设备是越来越多,但是相应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如大多数折叠屏由于折叠结构设计问题,容易导致折叠屏中间部位易凸起变形,容易褶皱,从而严重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有效延长折叠屏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包括安装座,转动在安装座两侧用于安装柔性屏的安装架,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两个安装架绕着安装座同步反向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位于柔性屏的中间部位,所述安装座上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安装座贴合柔性屏一侧,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柔性屏弯折部位的拉板,所述拉板与柔性屏固定连接,所述拉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拉板在第一凹槽内滑移距离的卡接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板与柔性屏固定,使得两个安装架绕着安装座转动的过程中,拉板使得柔性屏的弯折处难以供起,同时由于第一凹槽的长宽均大于拉板的长和宽,从而使得拉板拉动着柔性屏的弯折 处可做微调,从而使得屏幕弯折的更加自然,使得弯折处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拉板背离柔性屏一侧的限位杆、固定在安装座背离柔性屏一侧的卡座,所述安装座背离柔性屏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卡座固定在第二凹槽的内腔内,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呈连通设置,所述限位杆呈九十度弯折,所述限位杆一端固定于拉板,另一端位于卡座背离拉板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拉板的长度小于第一凹槽的长度,拉板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限位杆使得拉杆沿着安装座长度方向滑移的间隙控制在0.2mm以内,卡座使得拉板在第一凹槽内沿着安装座宽度方向滑移的间隙控制在4mm以内,从而使得柔性屏在弯折的过程中,具有调节间隙,使得柔性屏弯折的更加流畅,提升了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1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连接在安装座端部的第一齿轮、同轴固定在安装架转轴部位处的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第二齿轮与其中一个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与另一个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两个安装架的过程中,两个第一齿轮啮合转动,使得
柔性屏的两端同步弯折,使得柔性屏弯折更加方便。
12.可选的,所述安装座背离柔性屏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摩擦弹片,所述第一齿轮的转轴穿设在摩擦弹片上,所述第一齿轮的转轴与摩擦弹片过盈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弹片与第一齿轮的转轴可发生相对转动,且由于第一齿轮的转轴与摩擦弹片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使得两个第一齿轮同步反向转动时具有一定的阻力,两个安装架之间难以自由转动,提升了柔性屏弯折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感。
14.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阻尼板,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位于阻尼板与安装座之间,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增加安装架转动阻力的抵接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两个安装架的过程中,使得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抵接板抵接在阻尼板上,从而增强了使用者弯折柔性屏的手感。
16.可选的,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用于抵接板滑移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在安装槽朝向阻尼板的内侧壁上,另一端抵接在抵接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抵接板与阻尼板之间形成阻尼力,使得使用者在转动柔性屏的过程中手感更加强烈,同时也使得柔性屏在无外力作用下难以自由转动,提升了柔性屏使用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位于支撑板远离安装座一侧,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设置有牵引支撑板转动并使得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形成倾角的导向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柔性屏折叠的过程中支撑板与安装架之间形成小于一百八十度大于一百七十度的一个倾角,从而使得柔性屏在弯折的过程中,为柔性屏弯折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收纳空间,更多的收纳在两个安装架之间,支撑板对柔性屏起到支撑作用,保障柔性屏稳定性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大了柔性屏的弯曲半径。
20.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第一钢板,另一所述安装架上沿着安装架的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第二钢板,安装架上开设有用于插设第二钢板边缘的收纳槽,所述第二钢板背离柔性屏一侧固定有安装盒,所述第二钢板背离柔性屏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在安装架上,安装盒与第二导向杆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外壁上同轴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安装盒的内腔内,所述第二导向杆外壁上同轴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接在安装盒的一端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在挡板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屏一端固定在第一钢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钢板上,当两个安装架处于弯折有夹角的状况下,第二弹簧处于原始状态,此时柔性屏的端部边缘与安装架的内边缘齐平,当两个安装架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钢板与柔性屏可同时将部分边缘插入收纳槽内,从而降低了柔性屏的技术要求,无须柔性屏满足更高的延展性。
22.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 拉板拉动着柔性屏的弯折 处可做微调,从而使得屏幕弯折的更加自然,使得弯折处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24.2.通过设置摩擦弹片,提升了柔性屏弯折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感;
25.3.通过设置支撑板,为柔性屏弯折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收纳空间,更多的收纳在两个安装架之间,支撑板对柔性屏起到支撑作用,保障柔性屏稳定性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大
了柔性屏的弯曲半径。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安装座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6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部位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施例中导向板部位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钢板背部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2、安装架;3、驱动组件;4、第一凹槽;5、拉板;6、卡接组件;7、限位杆;8、卡座;9、第二凹槽;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三凹槽;13、摩擦弹片;14、阻尼板;15、抵接板;16、安装槽;17、第一弹簧;18、支撑板;19、第一导向杆;20、导向板;21、第一钢板;22、第二钢板;23、收纳槽;24、安装盒;25、第二导向杆;26、挡板;27、第二弹簧;28、第一板;29、第二板;30、第三板;31、第四板;32、第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
38.参照图1,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架2,安装架2的形状为匚形,安装架2的两端均于安装座1转动连接,两个安装座1呈对称设置,柔性屏的两端与分别与两个安装架2连接,柔性屏的中间部位与安装座1连接。
39.参照图1,安装座1上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开设在安装座1与柔性屏贴合的一侧,第一凹槽4内设置有拉板5,拉板5通过胶水与柔性屏固定连接,拉板5的长度小于第一凹槽4的长度,拉板5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4的宽度,从而拉板5可在第一凹槽4内沿着第一凹槽4的长度方向滑移微调,也可在第一凹槽4内沿着第一凹槽4的宽度方向滑移微调。
40.参照图2和图3,拉板5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拉板5滑移距离的卡接组件6,卡接组件6包括限位杆7和卡座8,安装座1背离柔性屏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卡座8的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与第一凹槽4连通,限位杆7一端固定在拉杆背离柔性屏一侧,限位杆7另一端呈九十度弯折设置,卡座8位于拉板5与限位杆7弯折端之间,从而使得拉板5可沿着卡座8的长度方向滑移,拉板5两端的限位杆7呈对称设置,柔性屏在弯折的过程中,由于拉板5可在第一凹槽4内进行微调滑移,使得柔性屏弯折更加流程,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41.参照图4,安装座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两个安装架2绕着安装座1同步反向转动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1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齿轮10均转动连接在安装座1的端部,两个第一齿轮10相互啮合,第二齿轮11为不完全齿轮,第二齿轮11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二齿轮11固定在安装架2的端部且与其中一个第一齿
轮10啮合,另一个第二齿轮11固定在另一个安装架2的端部且与另一个第二齿轮11啮合,从而转动安装座1一侧的安装架2,可使得安装座1另一侧的安装架2同步转动,且两者的转动方向呈相反设置。
42.参照图5,安装座1背离柔性屏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12,第三凹槽12的内腔内设置有如干个摩擦弹片13,摩擦弹片13上开设有用于第一齿轮10转轴穿设的孔,且第一齿轮10的转轴与摩擦弹片13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使用者折叠柔性屏的过程中,摩擦弹片13使得第一齿轮10具有转动阻尼,增强了使用者折叠柔性屏的手感。
43.参照图5和图6,安装座1的两端设置有阻尼板14,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转动在阻尼板14与安装座1之间,阻尼板14的两端均呈圆弧状,安装架2端部与阻尼板14之间均设置有抵接板15,抵接板15抵接阻尼板14的一端呈圆弧状,安装架2朝向阻尼板14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16,抵接板15远离阻尼板14一端滑移在安装槽16内,安装槽16内设置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一端抵接在安装槽16朝向开口的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在抵接板15伸入安装槽16内的一端端面上,在第一弹簧17的作用下,使得抵接板15牢牢的抵接在阻尼板14的圆弧端,进一步增加了柔性屏弯折的阻尼性,提升了使用者的手感。
44.参照图7,安装座1的两侧转动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位于安装架2的两端之间,柔性屏平整状态下,支撑板18的上表面与安装座1的上表面呈齐平设置,支撑板1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杆19,两个第一导向杆19均位于支撑板18远离安装座1的一侧,安装架2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板18转动的导向板20。
45.参照图7,导向板20包括第一板28、第二板29、第三板30、第四板31和第五板32,第一板28和第五板32呈平行设置且均与安装架2固定连接,第二板29呈倾斜设置,第二板29与第一板28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第二板29一端与第一板2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板30固定连接,第三板30与第一板28呈平行设置,第四板31与第三板30呈垂直设置,第四板31一端与第三板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板32固定连接,第三板30的高度低于第五板32的高度,初始状态下,第一导向杆19与第一板28接触,由于导向板20转动的圆心与第一导向杆19转动的圆心不同,从而使得第一导向杆19会沿着第一板28、第二板29以及第三板30进行滑移,使得安装架2与支撑板18之间形成倾角,加大了柔性屏的弯曲半径。
46.参照图2,其中一个安装架2上固定有第一钢板21,两一个安装架2上滑移有第二钢板22,第二钢板22与第一钢板21大小形状均相同,柔性屏一端通过胶水粘接在第一钢板21上,柔性屏另一端通过胶水粘接在第二钢板22上,安装有第二钢板22的安装架2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收纳柔性屏边缘的收纳槽23。
47.参照图8和图9,第二钢板22背离柔性屏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盒24,两个安装盒24分别位于第二钢板22的两侧,安装架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盒24沿着安装架2宽度方向滑移的第二导向杆25,第二导向杆25穿设在安装盒24上,第二导向杆25的外壁上同轴套设有第二弹簧27,第二弹簧27位于安装盒24的内腔内,第二导向杆25的外壁上同轴固定有挡板26,第二弹簧27位于挡板26与安装座1之间,挡板26位于安装盒24的内腔内,第二弹簧27一端抵接在挡板26的侧壁上,另一端抵接在安装盒24的内壁上。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内折柔性屏的折叠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弯折柔性屏的过程中,在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安装架2绕着安装座1同步反向转动,此时第二弹簧27处于原始状态,支撑板18与安装架2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更多柔性屏的倾角,当
柔性屏展平状态时,两个安装架2的上表面呈齐平设置,支撑板18的上表面与安装座1的上表面呈齐平设置,安装座1与安装架2的上表面呈齐平设置,此时第二弹簧27被压缩,第二钢板22与柔性屏的部分边缘被插设在收纳槽23内。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