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1660发布日期:2022-02-16 15:2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多样,电子设备需要设置的功能器件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众多的功能器件会占用电子设备内部过多的空间,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厚度薄,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4.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第一功能器件、第二功能器件和透光部。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功能器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二功能器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功能器件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透光部包括透光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所述透光部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遮光件位于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第二功能器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遮光件用于遮挡可见光,所述第一遮光件还用于透过所述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或/和,所述第一遮光件用于预设光线透过所述第一遮光件进入所述第二功能器件。所述第二遮光件位于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二遮光件环绕所述第一遮光件周围,所述第二遮光件用于遮挡可见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5.所述第一方向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通过将第二功能器件和第一功能器件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能够节约电子设备的空间,减小电子设备在第二方向的尺寸,即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并且,第一遮光件能够透过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并遮挡可见光,从而使得第二功能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第一遮光件还可以起到遮挡可见光的作用,使用户无法透过第一遮光件看到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此外,第二遮光件可以遮挡可见光,使得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的外侧用肉眼透过第二遮光件看到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美观性。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可见光透过率与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可见光透过率之差在0至15%之间。所述第二遮光件用于遮光可见光,也就是,所述第二遮光件从肉眼观看为黑色或接近黑色。当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可见光透过率的差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时,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的颜色相同或相近,也就是第一遮光件为黑色或接近黑色。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在肉眼观看均为黑色或接近黑色,保证了所述电子设备外观的一致性。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件为黑色油墨层,或者,所述第二遮光件为黑色的塑胶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为油墨层;所述第二遮光件包括镂空区,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功能器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遮光件位于镂空区内,或者,所述第一遮光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区完全重合。8.本实施例中,作为黑色油墨层或者黑色的塑胶件的第二遮光件可以吸收所有光线,使第二遮光件从肉眼观看为黑色。所述第二遮光件起到遮挡的作用,使得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的外侧透过第二遮光件看到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并且,通过在所述第二遮光件的镂空区设置第一遮光件,使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所述第一遮光件出射到壳体的外侧,保证所述第二功能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件为黑色油墨层,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均涂覆于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遮光件围绕所述第一遮光件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周缘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均为油墨,且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均采用丝印工艺形成于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从而可以简化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制备工艺。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件为塑胶件,所述镂空区贯穿所述塑胶件,所述第二遮光件固定于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遮光件形成于所述镂空区内。或者,所述第一遮光件设于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内表面周围设有粘接层,所述第二遮光件层叠与所述粘接层,且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镂空区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作为塑胶件的第二遮光件起到承载和支撑的作用,可以增加所述透光部的强度。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功能器件为红外光器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为透红外油墨,所述第一遮光件用于所述红外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线透过。透红外油墨可以透过红外光,使得作为红外光器件的第二功能器件发射的红外光线能够穿过第一遮光件和透光板出射到电子设备的外部,进而保证红外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透红外油墨还可以吸收可见光,使第一遮光件从肉眼观看为黑色,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的外侧透过第一遮光件看到电子设备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美观性。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功能器件为接近光器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为近黑色油墨层,所述第一遮光件用于部分所述接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透过。近黑色油墨为可以透过少量光线,且从肉眼观看的颜色接近黑色的油墨。本实施例中,所述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作为近黑色油墨层的第一遮光件可以透过部分接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而保证接近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第一遮光件从肉眼观看为黑色或接近黑色,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的外侧透过第一遮光件看到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美观性。这里所说的“接近黑色”是指与黑色有少量色差,但是从肉眼无法辨别。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件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及所述镂空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功能器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沿所述第二遮光件的轴线对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开孔,并使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形成对称结构,以增加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和对称性。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部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与所述第二遮光件背向所述透光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装饰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起到装饰作用,能够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同时,所述装饰件具有一定强度,能够起到承载所述第一遮光件、第二遮光件和所述透光板的作用。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透光板的周侧面与所述壳体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板直接与所述壳体连接,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同时,所述透光板起到承载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的作用。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周侧面与所述壳体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件为黑色的塑胶件,所述第二遮光件起到遮光作用,使得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的外侧透过第二遮光件看到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同时,通过将所述第二遮光件直接与所述壳体连接,能够简化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所述灯罩位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第二功能器件之间,所述灯罩在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遮光件在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的投影。18.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能够使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汇聚到第一遮光件,并透过第一遮光件和透光板射出,增加第二功能器件从第一遮光件出射的光量。同时,灯罩可以改善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使得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出射到透光板外。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包括灯罩本体和延伸部,所述灯罩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第二功能器件之间,所述灯罩在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遮光件在所述透光板的内表面的投影;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一功能器件之间,且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一开孔。20.本实施例中,灯罩本体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增加第二功能器件从第一遮光件发出的光量。同时,灯罩本体可以改善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使得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地出射到透光板外。延伸部起到遮挡作用,使得用户从透光板的外侧可以透过第一开孔看到延伸部的外观,而无法看到第一功能器件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美观性。21.综合上述,本技术通过将第二功能器件和第一功能器件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能够节约电子设备的空间,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通过设置第一遮光件,并且第一遮光件能够透过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并遮挡可见光,从而使得第二功能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第一遮光件还可以起到遮挡可见光的作用,使用户无法透过第一遮光件看到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通过设置第二遮光件,且第二遮光件可以遮挡可见光,使得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的外侧用肉眼透过第二遮光件看到位于电子设备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美观性。附图说明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24.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25.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a-a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26.图4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27.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28.图6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29.图7为图6所示电子设备沿b-b处剖开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30.图8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31.图9是本技术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3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括但不限于手机(cell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等。以下以电子设备为手机进行说明。34.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和显示屏20,显示屏20安装于壳体10,并相对壳体10露出。所述显示屏2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0采用柔性显示屏,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0也可以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35.为了便于表述,本技术中,将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36.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37.壳体10的背面设有安装孔11。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透光部2(如图3所示),透光部2包括透光板30。透光部2安装于安装孔11,并与壳体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透光板30与壳体10固定连接。透光板30的形状及大小与安装孔11一致。安装孔11和透光板30均为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板30和安装孔11也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六边形。安装孔11和透光板30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透光板30相对壳体10凸出设置。也就是说,透光板30在z方向上凸出于壳体10。当然,透光板30也可以与壳体10平齐。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部2还可以包括装饰件,装饰件与壳体10固定连接,透光板30与装饰件固定连接。38.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a-a处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沿“a-a处剖开”是指沿a-a线所在的平面剖开,后文中对附图的说明可做相同理解。39.壳体10和显示屏20共同围合成收容空间1。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二功能器件41,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二功能器件41均位于壳体10的内侧(即收容空间1)。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二功能器件41均与透光板30相对设置,且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二功能器件41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二功能器件41沿x方向并排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也可以是y方向,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二功能器件41也可以沿y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功能器件4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收容空间1内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其中,第一功能器件40可以为摄像头模组、传感器或电路元器件,也可以为螺钉、螺母、定位柱等结构件。40.第二功能器件41为红外光器件或接近光器件。当第二功能器件41为红外光器件时,第二功能器件41可以发射红外光线并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以辅助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在摄像过程中的成像,提升摄影效果。当第二功能器件41为接近光器件,接近光器件包括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光发射件发出的光线,光接收件用于接收光线。接近光器件通过计算光发射件发出光线和光接收接收到光信号的时间判断外界物体距离制电子设备100的工作状态。当外界物体到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显示屏20息屏。当物体到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显示屏20亮屏。需要说明的是,接近光器件在少量光线的作用下即可发挥其光学功能。41.本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与第一功能器件40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减小了电子设备100在z方向的尺寸,即减小了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4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图未示)。电路板位于壳体10的内侧,且与第二功能器件41电连接。电路板用于向第二功能器件41传输电信号。电路板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s,pcb),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43.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44.透光板30为透明的玻璃板。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板30也可以由其它的透明材料制备,如亚克力材料。透光板30包括第一内表面301和第一外表面302,第一内表面301和第一外表面302相对设置,且第一内表面301朝向收容空间1。第一内表面301包括第一区域31和与第一区域31连接的第二区域32,第二区域32环绕第一区域31。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第一区域31为圆形,第二区域32为内表面除第一区域31以外的其它所有区域。第一区域31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功能器件41相对,第二区域32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功能器件40相对,第一区域31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根据第二功能器件41的位置进行调整。第二方向即为z方向。45.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均采用油墨制备而成,第二遮光件50涂覆于第二区域32,第一遮光件60涂覆于第一区域31。具体的,第一遮光件60通过丝印工艺形成与第一区域31,第二遮光件50通过丝印工艺形成于第二区域32。46.第一遮光件60用于遮挡可见光,第一遮光件60还用于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或者第一遮光件60用于预设光线透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既用于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也用于位于壳体10外侧的预设光线透过而进入壳体10内。也就是说,第二功能器件41发射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外部的预设光线也可以穿过透光板30和第一遮光件60进入到第二功能器件41。这里的“预设光线”是指第二功能器件41出射到壳体外侧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形成的光线,也可以指与第二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一致的光线。47.第二遮光件50用于遮挡可见光,以避免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看到第一功能器件40。第二遮光件50为黑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可以吸收所有的光线,使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为黑色。同时,使得外部的环境光无法穿过第二遮光件50进入透光板30的内侧,位于透光板30内侧的光线也无法穿过第二遮光件5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侧。第二遮光件50起到遮挡的作用,使得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用肉眼透过第二遮光件50看到位于透光板30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48.第一遮光件60的可见光透过率与第二遮光件50的可见光透过率之差在0至15%之间。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为黑色或接近黑色。当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的可见光透过率的差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时,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的颜色相同或颜色相近,也就是第一遮光件60为黑色或接近黑色。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在肉眼观看均为黑色或接近黑色,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观的一致性。这里所说的“颜色相同”是指从肉眼无法分辨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的颜色偏差。“颜色相近”是指从肉眼观看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的颜色有些许偏差,但这种偏差可以忽略不计。49.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颜色相同或相近,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观的一致性,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同时,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从而保证第二功能器件41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50.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为红外光器件,第二功能器件41可以发射红外光线并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以辅助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在摄像过程中的成像,提升摄影效果。第一遮光件60采用透红外油墨制备。透红外油墨可以透过红外光,使得作为红外光器件的第二功能器件41发射的红外光线能够穿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进而保证红外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透红外油墨还可以吸收可见光,使第一遮光件60从肉眼观看为黑色,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透过第一遮光件60看到电子设备100位于透光板30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51.本实施例中,采用透红外油墨制备第一遮光件60,使得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在外观上均为黑色,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一致性。同时,红外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出射到壳体10外,从而保证红外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5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为接近光器件,接近光器件包括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光发射件发出的光线,光接收件用于接收光线。接近光器件通过计算光发射件发出光线和光接收接收到光信号的时间判断外界物体距离制电子设备100的工作状态。示例性的,当外界物体到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显示屏20息屏。当物体到电子设备100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显示屏20亮屏。需要说明的是,接近光器件在少量光线的作用下即可发挥其光学功能。53.第一遮光件60为近黑色油墨层。近黑色油墨为可以透过少量光线,且从肉眼观看的颜色接近黑色的油墨。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是指,波长为550nm的光透过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本实施例中,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为2%。在其它实施例中,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也可以稍小于2%,或大于2%并小于或等于15%。只要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可以满足接近光器件实现其光学功能即可。光发射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出射到壳体10外侧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进入收容空间1内并被光接收件接收,从而保证接近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第一遮光件60从肉眼观看为黑色或接近黑色,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透过第一遮光件60看到电子设备100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这里所说的“接近黑色”是指与黑色有少量色差,但是从肉眼无法辨别。54.本实施例中,作为近黑色油墨层的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在外观上颜色一致,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一致性。同时,接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出射到壳体10的外侧,出射到壳体10外侧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进入壳体10的内侧并被接近光器件接收,使得接近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功能。55.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为接近光器件,接近光器件包括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均为近黑色油墨层。近黑色油墨层为可以透过少量光线,且从肉眼观看的颜色接近黑色的油墨。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是指,波长为550nm的光透过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本实施例中,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为2%。在其它实施例中,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也可以稍小于2%,或稍大于2%。只要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可以满足接近光器件实现其光学功能即可。光发射件发出的光信号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出射到壳体10外侧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被光接收件接收,从而保证接近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56.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均为近黑色油墨层,可以简化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和制备工艺。同时,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颜色一致,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观的一致性,且接近光器件也能够实现其光学功能。57.请参阅图3,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灯罩44。灯罩44设于第二功能器件41和第一遮光件60之间,且灯罩44在第一内表面301的投影覆盖第一遮光件60在第一内表面301的投影。灯罩44与第二遮光件50连接。本实施例中,灯罩44粘接在第二遮光件50背向透光板30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灯罩44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具体的,灯罩44为透镜。灯罩44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能够使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汇聚到第一遮光件60,并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射出,减少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发射到第二遮光件50,增加第二功能器件41从第一遮光件60出射的光量。同时,灯罩44可以改善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使得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出射到透光板30外。58.透光部2还包括装饰件42,装饰件42位于壳体10的内侧。具体的,装饰件42可以为金属件,也可以为塑料件。装饰件42与透光板30连接,以使透光板30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遮光件50和装饰件42之间设有第一粘接件43,第一粘接件43固定连接第二遮光件50与装饰件42之间,从而使透光板30与装饰件42固定连接。59.第一粘接件43围绕第二遮光件50的边缘,并与装饰件42固定连接,以使透光板30与装饰件42密封连接,从而起到防尘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件43为防水粘接剂,以实现防水的功能,增加第二遮光件50与装饰件42连接的可靠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件5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装饰件42固定连接,以使透光板30与装饰件42固定连接。60.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装饰件42安装于安装孔11,装饰件42的周缘与安装孔11的孔壁连接,进而与壳体10连接。固定件相对壳体10凸出设置。也就是说,固定件在z方向上凸出于壳体1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件也可以与壳体10平齐。装饰件42起到装饰作用,能够增加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同时,装饰件42具有一定强度,能够起到承载第一遮光件60、第二遮光件50和透光板30的作用。61.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电子设备100沿b-b处剖开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62.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辅助元器件45,辅助元器件45设于收容空间1内。本实施例中,辅助元器件45为摄像模组,且摄像模组有三个。63.第二遮光件50设有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53和第四开孔54。其中,第二开孔52与第三开孔53沿第二遮光件50在y方向的中心轴对称,第三开孔53与第四开孔54沿第二遮光件50在x方向的中心轴对称。第一个摄像模组与第二开孔52相对设置,且第一个摄像模组的镜头面朝向第二开孔52。第二个摄像模组与第三开孔53相对设置,且第二个摄像模组的镜头面朝向第三开孔53。第三个摄像模组与第四开孔54相对设置,且第三个摄像模组的镜头面朝向第四开孔54。64.第二遮光件50还设有第一开孔51,第一开孔51与第二开孔52沿第二遮光件50在x方向的中心轴对称,并且第一开孔51与第四开孔54沿第二遮光件50在y方向的中心轴对称。也就是说,第一开孔51、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53和第四开孔54分别位于正方形的四个角。其中,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一开孔51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开孔51,并使第一开孔51与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53和第四开孔54形成对称结构,以增加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和对称性。65.第二功能器件41位于收容空间1内,且第二功能器件41与辅助元器件45及第一功能器件40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与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一个摄像模组沿y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二功能器件41位于第一功能器件40远离第一个摄像模组的一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器件41的位置也可以根据收容空间1内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66.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功能器件41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与第一开孔51沿y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遮光件60位于第一开孔51背向第二开孔52的一侧。第一遮光件60用于遮挡可见光。第一遮光件60还用于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或者第一遮光件60用于预设光线透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既用于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也用于位于壳体10外侧的预设光线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颜色相同或相近。这里所说的“颜色相同”是指从肉眼无法分辨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的颜色偏差。“颜色相近”是指从肉眼观看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的颜色有些许偏差。67.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颜色相同或相近,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观的一致性。同时,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从而保证第二功能器件41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68.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灯罩44包括灯罩本体441和延伸部442,灯罩本体441和延伸部442固定连接。灯罩44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灯罩44粘接在第二遮光件50背向透光板30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灯罩44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灯罩本体441位于第二功能器件41和第一遮光件60之间,且灯罩本体441在第一内表面301的投影覆盖第一遮光件60在第一内表面301的投影。灯罩本体441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使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汇聚到第一遮光件60,并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射出,减少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发射到第二遮光件50,增加第二功能器件41从第一遮光件60发出的光量。同时,灯罩本体441可以改善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使得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地出射到透光板30外。69.灯罩44的延伸部442位于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一开孔51之间,且延伸部442覆盖第一开孔51。延伸部442起到遮挡作用,使得用户从透光板30的外侧可以透过第一开孔51看到延伸部442的外观,而无法看到第一功能器件40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70.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71.本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50采用黑色的塑胶件。第二遮光件50安装于安装孔11,第二遮光件50周缘与安装孔11的孔壁连接,进而与壳体10连接。第二遮光件50的形状及大小与安装孔11一致。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和第二遮光件50均为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板30和安装孔11也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六边形。安装孔11和第二遮光件50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二遮光件50相对壳体10凸出设置。也就是说,第二遮光件50在z方向上凸出于壳体10。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50也可以与壳体10平齐。72.第二遮光件50包括第二内表面501和第二外表面502,第二内表面501和第二外表面502相对设置,且第二内表面501位于壳体10的内侧。第二遮光件50设有镂空区55,镂空区55贯穿第二遮光件50的第二内表面501和第二外表面502。73.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二功能器件41均与第二遮光件50相对设置,且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二功能器件41沿x方向并排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二功能器件41也可以沿y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功能器件4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收容空间1内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通过将第二功能器件41与第一功能器件40沿x方向并排设置,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减小了电子设备100在z方向的尺寸,即减小了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74.第二功能器件41与镂空区55在z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镂空区55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侧。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二遮光件50未设有镂空区55的部分相对设置,第二遮光件50可以遮挡光线,避免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看到第一功能器件40。75.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装饰件42,装饰件42位于壳体10的内侧。具体的,装饰件42可以为金属件,也可以为塑料件。装饰件42与第二遮光件5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50和装饰件42之间设有第二粘接件46,第二粘接件46固定连接第二遮光件50与装饰件42之间,以实现装饰件42与第二遮光件50的固定连接。76.第二粘接件46围绕第二遮光件50的边缘,并与装饰件42固定连接,以使第二遮光件50与装饰件42密封连接,从而起到防尘的作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件46为防水粘接剂,以实现防水的功能,增加第二遮光件50与装饰件42连接的可靠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5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装饰件42固定连接。77.透光部2包括透光板30,透光板30为透明的玻璃板。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板30也可以由其它的透明材料制备,如亚克力材料。透光板30包括第一内表面301和第一外表面302,第一内表面301和第二外表面502相对设置。透光板30与第二遮光件50层叠设置,且透光板30覆盖第二遮光件50。透光板30的第一内表面301与第二遮光件50的第二外表面502连接。78.透光部2还包括第一遮光件60,第一遮光件60采用油墨制备而成。第一遮光件60涂覆于透光板30的第一内表面301,且第一遮光件60完全覆盖镂空区55。第一遮光件60可以部分位于镂空区55内,或者,第一遮光件60在z方向的正投影与镂空区55重合。具体的,第一遮光件60可以刚好覆盖镂空区55,也可以稍大于镂空区55的尺寸。第一遮光件60用于遮挡可见光,第一遮光件60还用于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或者第一遮光件60用于预设光线透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既用于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透过,也用于位于壳体10外侧的预设光线透过。也就是说,第二功能器件41发射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外部的预设光线也可以穿过透光板30和第一遮光件60进入到第二功能器件41。79.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的颜色均为黑色或接近黑色。当然,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的颜色允许有些许偏差。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油墨制备的第一遮光件60在z方向的厚度很小。也就是说,从肉眼无法区别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的第二外表面502之间具有高度差。80.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颜色相同或相近,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观的一致性。同时,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从而保证第二功能器件41可以正常发挥其光学性能。81.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为红外光器件,第一遮光件60采用透红外油墨制备。透红外油墨可以透过红外光。红外光器件发射的红外光线依次穿过镂空区55、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使得红外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透红外油墨还可以吸收可见光,使第一遮光件60从肉眼观看为黑色,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透过第一遮光件60看到电子设备100位于第二遮光件50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82.本实施例中,采用黑色塑胶制备的第二遮光件50和采用透红外油墨制备的第一遮光件60在外观上均为黑色,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一致性。同时,红外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出射到壳体10外,从而保证红外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83.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为接近光器件,接近光器件包括光发射件和光接收件。第一遮光件60为近黑色油墨层。近黑色油墨为可以透过少量光线。近黑色油墨层的透过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本实施例中,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为2%。在其它实施例中,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也可以稍小于2%,或稍大于2%。只要近黑色油墨层的透光率可以满足接近光器件实现其光学功能即可。光发射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镂空区55、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出射到壳体10外侧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镂空区55进而收容空间1内并被光接收件接收,从而保证接近光器件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同时,第一遮光件60从肉眼观看为黑色或接近黑色,用户无法从电子设备100的外侧透过第一遮光件60看到电子设备100内侧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这里所说的“接近黑色”是指与黑色有少量色差,但是从肉眼无法辨别。84.本实施例中,采用黑色塑胶制备的第二遮光件50与采用近黑色油墨层制备的第一遮光件60在外观上颜色一致,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保证了电子设备100的一致性。同时,接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出射到壳体10外,出射到壳体10外侧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进入壳体10的内侧并被接近光器件接收,使得接近光器件可以正常的发挥其功能。85.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粘接层47,粘接层47粘接第一内表面301和第二外表面502之间,从而使得透光板30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其中,粘接层47为透明的,以避免粘接层47影响透光板30的透光性能。具体的,粘接层47位于第一内表面301未涂覆第一遮光件60的区域,且粘接层47和第一遮光件60在z方向的厚度相同。从而保证透光板30的第一内表面301与第二遮光件50的第二外表面502平行,增加电子设备100的一致性和美观性,同时,加强透光板30与第二遮光件50连接的稳定性。86.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灯罩44。灯罩44位于壳体10的内侧,设于第二功能器件41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且灯罩44覆盖镂空区55。灯罩44与第二遮光件50连接,本实施例中,灯罩44粘接在第二遮光件50的第二内表面501。在其它实施例中,灯罩44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具体的,灯罩44为透镜。灯罩44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能够使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汇聚到第一遮光件60,并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射出,减少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发射到第二遮光件50,增加第二功能器件41从第一遮光件60出射的光量。同时,灯罩44可以改善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使得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出射到透光板30外。87.请参阅图9,图9为本技术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88.电子设备100包括辅助元器件45,辅助元器件45设于收容空间1内。本实施例中,辅助元器件45为摄像模组,且摄像模组有三个。89.第二遮光件50设有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图未示)。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在z方向贯穿第二遮光件50。其中,第二开孔52与第三开孔沿第二遮光件50在x方向的中心轴对称,第三开孔与第四开孔沿第二遮光件50在y方向的中心轴对称。第一个摄像模组与第二开孔52相对设置,且第一个摄像模组的镜头面朝向第二开孔52。第二个摄像模组与第三开孔相对设置,且第二个摄像模组的镜头面朝向第三开孔。第三个摄像模组与第四开孔相对设置,且第三个摄像模组的镜头面朝向第四开孔。90.第二遮光件50还设有第一开孔51,第一开孔51在z方向贯穿第二遮光件50。第一开孔51与第二开孔52沿第二遮光件50在y方向的中心轴对称,并且第一开孔51与第四开孔沿第二遮光件50在x方向的中心轴对称。也就是说,第一开孔51、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分别位于正方向的四个角。其中,第一功能器件40与第一开孔51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开孔51,并使第一开孔51与第二开孔52、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形成对称结构,以增加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和对称性。91.第二功能器件41位于收容空间1内,且第二功能器件41与辅助元器件45及第一功能器件40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器件41与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一个摄像模组沿x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二功能器件41位于第一功能器件40远离第一个摄像模组的一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器件41的位置也可以根据收容空间1内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92.第二功能器件41在z方向与镂空区55相对设置。第一遮光件60涂覆于透光板30的第一内表面301,且第一遮光件60完全覆盖镂空区55。具体的,第一遮光件60可以刚好覆盖镂空区55,也可以稍大于镂空区55的尺寸。第一遮光件60用于遮挡可见光,第一遮光件60还用于透过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或者第一遮光件60用于预设光线透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既用于透过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也用于透过位于壳体10外侧的预设光线。也就是说,第二功能器件41发射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出射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外部的预设光线也可以穿过透光板30和第一遮光件60进入到第二功能器件41。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的颜色均为黑色或接近黑色。当然,第一遮光件60和第二遮光件50之间的颜色允许有些许偏差。93.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60与第二遮光件50从肉眼观看颜色相同或相近,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外观的一致性。同时,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也可以透过第一遮光件60,从而保证第二功能器件41可以发挥其光学功能。94.灯罩44包括灯罩本体441和延伸部442,灯罩44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灯罩44粘接在第二遮光件50背向透光板30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灯罩44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遮光件50固定连接。灯罩本体441位于第二功能器件41和第一遮光件60之间,且灯罩本体441在第一内表面301的投影覆盖第一遮光件60在第一内表面301的投影。灯罩本体441起到汇聚光线的作用,使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汇聚到第一遮光件60,并透过第一遮光件60和透光板30射出,减少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发射到第二遮光件50,增加第二功能器件41从第一遮光件60发出的光量。同时,灯罩本体441可以改善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使得第二功能器件41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地出射到透光板30外。95.延伸部442位于第一功能器件40和第一开孔51之间,且延伸部442覆盖第一开孔51。延伸部442起到遮挡作用,使得用户从透光板30的外侧可以透过镂空区55看到延伸部442的外观,而无法看到第一功能器件40的结构,增加了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9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