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5019发布日期:2022-05-09 11:0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


背景技术:

2.车内驾驶员监测系统未来会大量应用在汽车市场,针对此系统的视觉检测,通常需要一个车内的摄像头作为图像获取来源,目前的摄像头通常安装在汽车的a柱、方向盘转柱、仪表盘上方等位置,由于需要保证图像在各个时候的稳定获取,通常摄像头需要配备不可视的补光led灯,因此结构相对复杂。
3.从图像的获取质量、范围、方向看,安装在方向盘转柱最优,但是,由于此位置空间狭小,摄像头又需要有镜头视野范围和补光灯范围无遮挡,对于摄像头的结构设计要求很高,通常内部的结构设计复杂,需要各种柔性连接电路,成本较高。
4.因此,很有必要开发出一种电路设计更为简洁、组装以及制造成本更为低廉的车载摄像头,以适应车内监测系统的推广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显著简化摄像头内部的电路布置,实现快捷稳定的电连接。
6.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形成腔室,所述上壳体内平行设有主电路板和led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在面向所述led电路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第二导电弹片的侧部均与所述主电路板贴合,顶部均朝向所述led电路板折弯;所述led电路板在面向所述主电路板的表面设有第三导电弹片和第四导电弹片,所述第三导电弹片、第四导电弹片的侧部均与所述led电路板贴合,顶部均朝向所述主电路板折弯;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三导电弹片的位置对应,两者的顶部抵接,所述主电路板和led电路板以此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第四导电弹片的位置对应,两者的顶部抵接,所述主电路板和led电路板以此形成另一电性连接;至此,所述主电路板和led电路板之间形成电性回路。
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第二导电弹片的顶部垂直于所述主电路板,所述第三导电弹片、第四导电弹片的顶部垂直于所述led电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三导电弹片的顶部层叠并贴合,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第四导电弹片的顶部层叠并贴合。
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上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往所述安装孔内拧进预紧固螺钉,将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和第二导电弹片压紧。
10.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敞口,所述下壳体的中部为平板结构,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所述下壳体逐渐下压,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将所述第三导电弹片和第四导电弹片压合。
11.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采用两个以上的紧固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镜头座、同轴信号连接器、大电流连接器,所述同轴信号连接器和大电流连接器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通,所述镜头座上安装有镜头;所述led电路板上设有led灯珠。
13.优选地,所述下壳体在对应同轴信号连接器、大电流连接器的位置分别设有避位孔,所述同轴信号连接器、大电流连接器贯穿所述避位孔并与外部电源导通。
14.优选地,所述导电弹片采用具备导电性能的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导电弹片的侧部固定焊接在对应的电路板上。
15.优选地,所述导电弹片采用铜材制成。
16.优选地,所述主电路板、所述led电路板均为pcba电路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摄像头组件的内部设有主电路板和led电路板,通过在两电路板上分别设置导电弹片,在安装过程中将两电路板的导电弹片相互接触和紧固,使得两电路板完成位置固定之余,还达到电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显著简化了方向盘转柱位置摄像头的内部电路结构,两电路板之间无需使用线束或软排线即可完成电路通讯,组装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施例的拆解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施例的led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24.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主电路板;4-led电路板;5-第一导电弹片;6-第二导电弹片;7-第三导电弹片;8-第四导电弹片;9-安装孔;10-预紧固螺钉;11-紧固螺钉;12-镜头座;13-同轴信号连接器;14-大电流连接器;15-镜头;16-led灯珠;17-避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柔性电路的车载摄像头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顶部敞口,所述下壳体2的中部为平板结构、两端折弯,所述下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卡合安装,所述下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1安装后形成腔室。所述上壳体1内平行设有主电路板3和led电路板4,所述主电路板3、所述led电路板4均为pcba电路板。
27.所述主电路板3在面向所述led电路板4的表面焊接有第一导电弹片5和第二导电
弹片6,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第二导电弹片6的侧部均与所述主电路板3贴合,顶部均朝向所述led电路板4呈90
°
折弯;类似地,所述led电路板4在面向所述主电路板3的表面焊接有第三导电弹片7和第四导电弹片8,所述第三导电弹片7、第四导电弹片8的侧部均与所述led电路板4贴合,顶部均朝向所述主电路板3呈90
°
折弯。
28.请参阅图2-图4,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与所述第三导电弹片6的位置对应,两者的顶部层叠并抵接,所述主电路板3和led电路板4以此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弹片6与所述第四导电弹片8的位置对应,两者的顶部层叠并抵接,所述主电路板3和led电路板4以此形成另一电性连接;至此,所述主电路板3和led电路板4之间形成电性回路。
29.请参阅图1以及图4,当中,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第三导电弹片7上分别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孔9,所述上壳体1在所述安装孔9的正下方设有内螺纹块(图中未示出),采用预紧固螺钉10依次穿过两个安装孔9,再旋进所述内螺纹块之内,从而将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和第三导电弹片7压紧并连接起来。
30.请参阅图4,由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敞口,所述下壳体2的中部为平板结构,两壳体在连接过程中,所述下壳体2逐渐下压以靠近所述上壳体1,此时所述下壳体2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片6或者第四导电弹片8抵接并顺势将其下压,从而将所述第二导电弹片6和第四导电弹片8压合。
31.至此,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和第三导电弹片7相互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片6和第四导电弹片8相互抵接,所述主电路板3和所述led电路板4形成了完整的电性回路,无需使用线束或软排线即可完成电路通讯。
3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弹片6和第四导电弹片8之间同样可以通过预紧固螺钉10压紧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和第三导电弹片7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弹片6和第四导电弹片8之间仅仅层叠贴合,再利用所述下壳体2的向下移动将两两弹片压合;通过各种方式均可以将对应的弹片接触在一起。
33.但是,本实施例出于制造工序的考虑,优选采用预紧固螺钉10先将第一导电弹片5和第三导电弹片7固定连接,利用一个螺钉将主电路板3和led电路板4初步定位,这是因为所有弹片本身与对应的电路板固定连接,所以固定一对弹片便能将两电路板以及剩下的弹片组合进行定位,而没必要采用两个螺钉分别将四个弹片完全固定的繁琐操作,简化了组装工序;随后,再利用下壳体2的下压作用将第二导电弹片6和第四导电弹片8顺势压紧,便能将两个弹片组合稳定地压紧;对比于事先不采用螺钉紧固、直接用下壳体2压紧两个弹片组的方式,采用一个螺钉预先固定的做法更具优势,可以有效限制各个弹片的位置,防止移位。
34.为了摄像头组件的安装稳固性,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采用两个以上的紧固螺钉11进行固定连接,以保证在多数冲击作用下,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不易分离。
35.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电路板3上设有镜头座12、同轴信号连接器13、大电流连接器14,所述同轴信号连接器13和大电流连接器14分别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通,所述镜头座12上安装有镜头15;所述led电路板4上设有led灯珠16。所述下壳体2在对应同轴信号连接器、大电流连接器14的位置分别设有避位孔17,所述同轴信号连接器13、大电流连接器14贯穿所述避位孔17并与外部电源导通。
36.补充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弹片5、第二导电弹片6、第三导电弹片7、第四导电弹
片8均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优选采用铜材,以实现所述主电路板3与led电路板4之间的稳定的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弹片的侧部固定焊接在对应的电路板上。
37.综上所述,本摄像头组件通过四个导电弹片对应地紧固和接触,完成了两个pcba电路板之间的固定和电路连接,不需要使用线束或软排线即可完成电路通讯,省却了柔性电路设置,显著简化了摄像头内部结构,使得组装更加快捷方便。
3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