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设备及触发校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31540发布日期:2022-08-06 02:0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设备及触发校正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设备及触发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2.投影设备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屏幕上的显示设备。投影设备可以将特定颜色的激光光线通过光学透镜组件的折射作用,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具体影像。基于投影设备的便携性,用户能够在投影过程中对其进行移动,以使图像或视频投影至不同方向。
3.当每次改变投影设备的使用位置后,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后需要校正输出的图像和/或调节图像的亮度。因此,为了提升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以及减少光源对人眼的伤害,需要在投影设备中引入图像校正以及护眼的功能。
4.通常,在投影设备的移动过程中,投影设备基于陀螺仪传感器中实时获取加速度数据,通过加速度数据的变化,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发生移动。然而,由于陀螺仪传感器的硬件性能会导致获取加速度数据为异常数据。如根据异常数据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判定投影设备为静止状态的情况。因此,在判定投影设备的状态不精准时,触发图像校正以及护眼功能。但此时为一种误触发的非正常操作,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及触发校正方法,以解决在投影设备的移动过程中,误触发图像校正以及护眼功能的问题。
6.一方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源;加速度传感器,被配置为采集加速度数据;光机,被配置为投射播放内容至投影面;相机,被配置为拍摄所述投影面中显示的图像;控制器,被配置为:
7.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8.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卡至投影面;
9.基于校正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以及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
10.通过相机获取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
11.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其中,预设亮度小于正常投影时的亮度。
12.另一方面,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触发校正方法,应用于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包括光源、加速度传感器、光机、相机以及控制器;触发校正方法包括:
13.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
14.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图卡至投影面;
15.基于校正图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以及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
16.通过相机获取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
17.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其中,预设亮度小于正常投影时的亮度。
1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投影设备及触发校正方法可以在默认可以触发图像校正和护眼模式的场景下,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如
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卡至投影面;基于校正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以及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由此,在判定投影设备移动后处于静止状态后触发图像校正。并且后续通过相机获取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根据图像调整光源的亮度即触发护眼功能。进而,在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后,根据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触发护眼模式。解决在投影设备的移动过程中,误触发图像校正以及护眼功能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投影摆放状态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光路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镜头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距离传感器和相机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实现显示控制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和相机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触发图像校正的示意图;
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判定投影设备是否移动的示意图;
3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光机和投影面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3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控制光机投射校正白卡的示意图;
3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图卡的示意图;
3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校正图卡的示意图;
3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校正图卡的示意图;
35.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触发护眼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38.本技术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39.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
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组件。
40.术语“模块”是指任何已知或后来开发的硬件、软件、固件、人工智能、模糊逻辑或硬件或/和软件代码的组合,能够执行与该元件相关的功能。
41.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投影设备。下文中将以投影设备为例,对投影设备以及自动调焦方法进行阐述。
42.投影设备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屏幕上的设备,投影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广电网络、互联网、vcd(videocompactdisc:视频高密光盘)、dvd(digitalversatilediscrecordable:数字化视频光盘)、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投影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娱乐场所等。
43.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投影设备的摆放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投影设备光路示意图。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包括投影屏幕1和投影设备2。投影屏幕1固定于第一位置上,投影设备2放置于第二位置上,使得其投影出的画面与投影屏幕1吻合。投影设备包括激光光源100,光机200,镜头300,投影介质400。其中,激光光源100为光机200提供照明,光机200对光源光束进行调制,并输出至镜头300进行成像,投射至投影介质400形成投影画面。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的激光光源100包括激光器组件110和光学镜片组件120,激光器组件110发出的光束可透过光学镜片组件120进而为光机提供照明。其中,例如,光学镜片组件120需要较高等级的环境洁净度、气密等级密封;而安装激光器组件的腔室可以采用密封等级较低的防尘等级密封,以降低密封成本。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的光机200可实施为包括蓝色光机、绿色光机、红色光机,还可以包括散热系统、电路控制系统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发光部件还可以通过led光源实现。
47.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投影设备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投影设备2可以包括显示控制电路10、激光光源20、至少一个激光器驱动组件30以及至少一个亮度传感器40,该激光光源20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激光器驱动组件30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激光器。其中,该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48.基于该电路架构,投影设备可以实现自适应调整。例如,通过在激光光源20的出光路径中设置亮度传感器40,使亮度传感器40可以检测激光光源的第一亮度值,并将第一亮度值发送至显示控制电路10。
49.该显示控制电路10可以获取每个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对应的第二亮度值,并在确定该激光器的第二亮度值与该激光器的第一亮度值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时,确定该激光器发生cod故障;则显示控制电路可以调整激光器的对应的激光器驱动组件的电流控制信号,直至该差值小于等于该差值阈值,从而消除该蓝色激光器的cod故障;该投影设备能够及时消除激光器的cod故障,降低激光器的损坏率,提高投影设备的图像显示效果。
50.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投影设备2中的激光光源20可以包括独立设置的蓝色激光器201、红色激光器202和绿色激光器203,该投影设备也可以称为三色投影设备,蓝色激光器
201、红色激光器202和绿色激光器203均为模块轻量化(miraiconsoleloader,mcl)封装激光器,其体积小,利于光路的紧凑排布。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ramrandomaccess memory,ram),rom(read-onlymemory,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通信总线(bus)等中的至少一种。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启动后可以直接进入上次选择的信号源的显示界面,或者信号源选择界面,其中信号源可以是预置的视频点播程序,还可以是hdmi接口,直播电视接口等中的至少一种,用户选择不同的信号源后,投影机可以显示从不同信号源获得的内容。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可以配置相机,用于和投影设备协同运行,以实现对投影过程的调节控制。例如,投影设备配置的相机可具体实施为3d相机,或双目相机;在相机实施为双目相机时,具体包括左相机以及右相机;双目相机可获取投影设备对应的幕布,即投影面所呈现的图像及播放内容,该图像或播放内容由投影设备内置的光机进行投射。
55.其中,相机可以用于拍摄投影面中显示的图像,可以是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包括镜头组件,镜头组件中设有感光元件和透镜。透镜通过多个镜片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景物的图像的光能够照射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可以根据摄像头的规格选用基于电荷耦合器件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检测原理,通过光感材料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转化后的电信号输出成图像数据。
56.图5示出了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的镜头结构示意图。为了支持投影设备2的自动调焦过程,如图5所示,投影设备的镜头300还可以包括光学组件310和驱动马达320。其中,光学组件310是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成的透镜组,可以对光机200发射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光机200发出的光线能够透射到投影面上,形成透射内容影像。
57.光学组件310可以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镜筒内的多个透镜。根据透镜位置是否能够移动,光学组件310中的透镜可以划分为移动镜片311和固定镜片312,通过改变移动镜片311的位置,调整移动镜片311和固定镜片312之间的距离,改变光学组件310整体焦距。因此,驱动马达320可以通过连接光学组件310中的移动镜片311,带动移动镜片311进行位置移动,实现自动调焦功能。
5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的调焦过程是指通过驱动马达320改变移动镜片311的位置,从而调整移动镜片311相对于固定镜片312之间的距离,即调整像面位置,因此光学组件310中镜片组合的成像原理,所述调整焦距实则为调整像距,但就光学组件310的整体结构而言,调整移动镜片311的位置等效于调节光学组件310的整体焦距调整。
59.当投影设备与投影面之间相距不同距离时,需要投影设备的镜头调整不同的焦距从而在投影面上透射清晰的图像。而在投影过程中,投影设备与投影面的间隔距离会受用户的摆放位置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焦距。因此,为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投影设备需要调节光学组件310的焦距。
60.图6示出了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和相机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投影设备2还可以内置或外接相机700,相机700可以对投影设备投射的画面进行图像拍摄,以获取投影内容图像。投影设备再通过对投射内容图像进行清晰度检测,确定当前镜头焦距是否合
适,并在不合适时进行焦距调整。基于相机700拍摄的投影内容图像进行自动调焦时,投影设备可以通过不断调整镜头位置并拍照,并通过对比前后位置图片的清晰度找到调焦位置,从而将光学组件中的移动镜片311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例如,控制器500可以先控制驱动马达320将移动镜片311调焦起点位置逐渐移动至调焦终点位置,并在此期间不断通过相机700获取投影内容图像。再通过对多个投影内容图像进行清晰度检测,确定清晰度最高的位置,最后控制驱动马达320将移动镜片311从调焦终端调整到清晰度最高的位置,完成自动调焦。
61.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投影设备实现显示控制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具备长焦微投的特点,其控制器通过预设算法可对投影光图像进行显示控制,以实现显示画面自动梯形校正、自动入幕、自动避障、自动调焦以及防射眼等功能。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配置有陀螺仪传感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陀螺仪传感器可感知位置移动并主动采集移动数据;然后通过系统框架层将已采集数据发送至应用程序服务层,支撑用户界面交互、应用程序交互过程中所需应用数据,采集数据还可用于控制器在算法服务实现中的数据调用。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配置有飞行时间传感器,在飞行时间传感器采集到相应数据后,所述数据将被发送至服务层对应的飞行时间服务;上述飞行时间服务获取数据后,将采集数据通过进程通信框架发送至应用程序服务层,数据将用于控制器的数据调用、用户界面、程序应用等交互使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2配置有用于采集图像的相机,所述相机可实施为双目相机、深度相机或3d相机等;相机采集数据将发送至摄像头服务,然后由摄像头服务将采集图像数据发送至进程通信框架和/或投影设备校正服务;所述投影设备校正服务可接收摄像头服务发送的相机采集数据,控制器针对所需实现的不同功能可在算法库中调用对应的控制算法。
6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进程通信框架、与应用程序服务进行数据交互,然后经进程通信框架将计算结果反馈至校正服务;校正服务将获取的计算结果发送至投影设备操作系统,以生成控制信令,并将控制信令发送至光机控制驱动以控制光机工况、实现显示图像的自动校正。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图像校正指令时,投影设备可以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对于投影图像的校正,可预先创建距离、水平夹角及偏移角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投影设备控制器通过获取光机至投影面的当前距离,结合所属关联关系确定该时刻光机与投影面的夹角,实现投影图像校正。其中,所述夹角具体实施为光机中轴线与投影面的夹角。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自动完成校正后重新调焦,控制器将检测自动调焦功能是否开启;当自动调焦功能未开启时,控制器将结束自动调焦业务;当自动调焦功能开启时,投影设备将通过中间件获取飞行时间传感器的检测距离进行计算。
69.控制器根据获取的距离查询预设的映射表,以获取投影设备的焦距;然后中间件将获取焦距设置到投影设备的光机;光机以上述焦距进行发出激光后,摄像头将执行拍照指令;控制器根据获取的拍摄图像、评价函数,判定投影设备调焦是否完成。
70.如果判定结果符合预设完成条件,则控制自动调焦流程结束;如果判定结果不符
合预设完成条件,中间件将微调投影设备光机的焦距参数,例如可以预设步长逐渐微调焦距,并将调整的焦距参数再次设置到光机;从而实现反复拍照、清晰度评价步骤,最终通过清晰度对比找到最优焦距完成自动调焦。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开启投影设备后,投影设备可以将用户预先设置好的内容投射到投影面中,可以是墙面或者幕布,投影面中可以显示出投影图像,以供用户进行观看。然而,当用户摆放投影设备的位置不当时,投影设备与投影面有可能出现不垂直的情况,导致投影图像会显示为梯形图像或其他畸形图像。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碰到了投影设备导致投影设备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其投射角度、及至投影面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投影图像发生形变,投影图像也会显示为梯形图像或其他畸形图像。对于上述情况,需要对投影设备进行图像校正处理,使得投影设备能够在投影面中投射出标准形状的图像,以便用户观看。
72.图8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位置改变时的示意图。投影设备开始处于a位置,可以投射到合适的投影区域,投影区域呈矩形,通常可完整、准确的覆盖对应的矩形幕布。当投影设备由a位置移动至b位置后,经常会生成畸形投影图像,例如出现梯形图像,造成投影图像与矩形幕布不吻合的问题。
73.通常,投影设备具有图像校正功能。当投影设备在投影面中投射的投影图像出现梯形等畸形图像时,投影设备可以自动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得到规则形状的图像,可以是矩形图像,从而实现图像校正。
74.具体可以设置为,当接收到图像校正指令时,投影设备可以开启图像校正功能,对投影图像进行校正。图像校正指令是指用于触发投影设备自动进行图像校正的控制指令。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校正指令可以是用户主动输入的指令。例如,在接通投影设备的电源后,投影设备可以在投影面上投射出图像。此时,用户可以按下投影设备中预先设置的图像校正开关,或投影设备配套遥控器上的图像校正按键,使投影设备开启图像校正功能,自动对投影图像进行图像校正。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校正指令也可以根据投影设备内置的控制程序自动生成。
77.可以是投影设备在开机后主动生成图像校正指令。例如,当投影设备检测到开机后的首次视频信号输入时,可以生成图像校正指令,从而触发图像校正功能。
78.也可以是投影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自行生成图像校正指令。考虑到用户在使用投影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主动移动投影设备或者不小心碰到投影设备,导致投影设备的摆放姿态或设置位置发生改变,投影图像也可能变为梯形图像。此时,为了保证用户的观看体验性,投影设备可以自动进行图像校正。
79.具体的,投影设备可以实时检测自身的情况。当投影设备检测到自身摆放姿态或设置位置发生改变时,可以生成图像校正指令,从而触发图像校正功能。
80.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通过其配置组件可实时监测设备的移动,并将监测结果即时反馈至投影设备控制器,以实现投影设备移动后,控制器即时启动图像校正功能在第一时间实现投影图像校正。例如,通过投影设备配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接收来自加速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以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发生移动。
81.在判定投影设备发生移动后,控制器可以生成图像校正指令,并开启图像校正功能。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投影设备进行图像校正的过程中,相机实时对图像进行拍摄。同时,如果检测到有人物进入到图像中,投影设备则会自动触发护眼模式。这样,为了减少光源对人眼的伤害,投影设备可以通过调节光源亮度使图像亮度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保护人眼的效果。
83.通常,在投影设备的移动过程中,投影设备基于陀螺仪传感器中实时获取加速度数据,通过加速度数据的变化,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发生移动。如果投影设备移动后,在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才启动图像校正功能。
84.然而,由于陀螺仪传感器的硬件性能会导致获取加速度数据为异常数据。如根据异常数据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判定投影设备为静止状态的情况。因此,在投影设备为移动状时,会误触发图像校正以及护眼功能。
85.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投影设备可以包括光机、光源、加速度传感器、相机和控制器。其中,光机用于将用户预先设定的播放内容投射至投影面,投影面可以是墙面或者幕布。相机可以通过相机拍摄的图像可以对投影设备进行图像校正。光源用于为光机提供照明。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发生移动。以解决在投影设备的移动过程中,误触发图像校正以及护眼功能的问题。
86.需要说明的是,当投影设备接收到图像校正指令时,投影设备可以触发图像校正功能。进而,图像校正指令的生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是用户选择预先设置的图像校正开关生成的,也可以为基于陀螺仪传感器的变化自动生成的。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将以图像校正开关为开启状态以及图像校正开关为关闭状态两种状态进行具体阐述。可以理解的,在图像校正开关为开启状态时,投影设备可以基于陀螺仪传感器的变化自动开启图像校正功能。在图像校正开关为关闭状态时,投影设备不开启图像校正功能。
87.以下结合图9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图像校正过程进行阐述。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触发图像校正的示意图。参见图9,控制器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判定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控制器则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卡至投影面。并基于校正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以及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
89.示例性的,控制器实时监测并接收陀螺仪传感器即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其中,加速度数据包括三个轴坐标(x、y及z轴)上的加速度数据。由于加速度数据表示三个轴坐标方向上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当其中一个轴上的加速度数据变化时,说明在该轴坐标方向上,投影设备发生位移。因此,可通过判断加速度数据三个轴方向上的数据确定投影设备是否发生移动。接着,将三个轴坐标方向的加速度数据转换为角速度数据,通过角速度数据判定投影设备在三个轴坐标方向上的移动角度。这样,控制器通过获取上一次采集的加速度数据以及当前采集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投影设备在三个轴坐标方向上的移动角度。如果在三个轴坐标方向上的移动角度均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判定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即可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图卡至投影面,以触发图像校正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预设加速度阈值不作数值上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确定预设加速度阈值的取值,例如0.1、0.2、0.3等,这些设计都没有超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判定投影设备是否移动的示意图。
参见图10,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将加速度数据对应的数据标签赋值为第一状态标识,第一状态标识用于表征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加速度数据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将数据标签赋值为第二状态标识,第二状态标识用于表征投影设备处于移动状态。
91.示例性的,预设加速度阈值为0.1。当加速度数据大于0.1时,则赋值当前的数据标签为第二状态标识,如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false。当加速度数据小于0.1时,则赋值当前的数据标签为第一状态标识,如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true。
92.为了更加精确的判定投影设备是否真正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预设时长获取第一时刻的加速度数据。接着,检测第一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对应的数据标签。如果数据标签值为第一状态标识,获取第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其中,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间隔预设时长。根据第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投影设备的移动角度,以根据移动角度控制光机将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
93.示例性的,预设时长为1s。当加速度数据小于0.1时,间隔1s后再次获取第一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判断第一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此时,数据标签会出现两种情况。
94.第一种情况:如第一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是第二状态标识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false,则间隔1ss后再次获取第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再次判断第二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如第二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仍是第二状态标识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false,则判定投影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投影设备则不触发后续图像校正过程。
95.第二种情况:如第一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是第一状态标识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true,则间隔1s后再次获取第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再次判断第二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如第二时刻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仍是第一状态标识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true,则判定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投影设备则触发后续图像校正过程。
9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速度数据是由陀螺仪传感器实时采集并发送至控制器的。进而,可进行多次获取不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以及判断对应的数据标签的过程,以便于更加精确的判定投影设备是否真正的处于静止状态。本技术实施例不对获取和判断过程的执行次数进行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投影设备对应的设备状态进行多次设置,且均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97.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的步骤之后,如果加速度数据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预设时长获取第三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其中,第三时刻与获取加速度数据的时刻间隔预设时长。如果第三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计算投影设备的移动角度,以根据移动角度控制光机将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
98.示例性的,如果控制器获取的加速度数据大于0.1,此时,加速度数据的数据标签是第二状态标识movingtype为moving,statictype为false。此时可认为投影设备处于移动状态。由于加速度传感器是实时采集并发送至控制器的,因此在投影设备处于移动状态后控制器仍实时获取并检测加速度数据。这样,控制器间隔1s后再次获取第三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如果第三时刻的加速度数据仍大于0.1,则判定投影设备仍为移动状态。如果第三时
刻的加速度数据小于0.1,则同上述继续多次获取不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并判断对应的数据标签,以确定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控制器根据加速度数据计算投影设备的移动角度,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99.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图像校正过程的过程具体包括:控制器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卡至投影面。并基于校正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最后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其中,校正卡包括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
100.以下结合图11对图像校正过程进行具体阐述。
101.参见图11,控制器接收输入的图像校正指令后,控制光机投射校正白卡至投影面并提取校正白卡中的第一校正坐标。接着,控制器控制光机投校正图卡至投影面并提取校正图卡中的第二校正坐标。控制器基于第一校正坐标和第二校正坐标获取坐标之间的角度关系,其中,角度关系为光机投射的播放内容和投影面之间的投影关系。最后,控制器基于角度关系更新第一校正坐标,以使根据更新完成的第一校正坐标确定待投影区域。
102.示例性的,控制器接收输入的图像校正指令后,参见图12,控制光机投射校正白卡至投影面。继续提取校正白卡中的第一校正坐标,其中,第一校正坐标包括校正白卡的四个顶点坐标。参见图13,控制器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图卡至投影面,继续提取校正图卡中的第二校正坐标,其中,第二校正坐标包括校正图卡的四个顶点坐标。这样,控制器将校正白卡的四个顶点坐标以及校正图卡的四个顶点坐标进行比对,如将校正白卡中左上角的顶点坐标与校正图卡中左上角的顶点坐标进行比对、将校正白卡中左下角的顶点坐标与校正图卡中左下角的顶点坐标进行比对、将校正白卡中右上角的顶点坐标与校正图卡中右上角的顶点坐标进行比对以及将校正白卡中右下角的顶点坐标与校正图卡中右下角的顶点坐标进行比对。通过比对计算两两坐标的角度关系,并根据角度关系更新校正白卡中的四个顶点坐标。这样,可以基于完成更新校正白卡中的四个顶点坐标确定待投影区域即完成图像校正。最后控制光机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供用户进行观看。
103.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投影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校正算法来获取第一校正坐标和第二校正坐标之间的角度关系。投射关系指的是投影设备将图像投射到投影面的投射关系,具体为投影设备的光机投射的播放内容和投影面之间的映射关系。
104.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投影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校正算法将第一校正坐标转化为第二校正坐标,进而完成第一校正坐标的更新。
105.为了获取第一校正坐标以及第二校正坐标,控制器控制光机将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后,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相机对投影面中显示的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进行拍摄,得到校正白卡图像和校正图卡图像。因此,可以从相机拍摄到的校正白卡图像和校正图卡图像中获取第一校正坐标以及第二校正坐标。
106.示例性的,在校正白卡图像和校正图卡图像对应的图像坐标系下,确定第一校正坐标以及第二校正坐标。图像坐标系指的是:以图像中心为坐标原点,x,y轴平行于图像两边的坐标系。再如:对于用户预先设定的投影区域,可以将该投影区域的中心点设置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
10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校正坐标以及第二校正坐标包括但不限于四个顶点坐标,可根据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以及投影设备调整坐标的数量和坐标的位置。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校正图卡中可以包含用户预先设定的图案、颜色特征。图14示出
了一些实施例中校正图卡的示意图。校正图卡中可以包括三种校正区域:第一校正区域、第二校正区域和第三校正区域。三种校正区域可以沿着校正图卡从中心到边缘的方向逐次排列。其中,第一校正区域位于校正图卡的中间区域,如图中的a区域。第一校正区域可以是棋盘格图案,也可以是圆环图案。第二校正区域位于第一校正区域和第三校正区域之间,如图中的四个b区域,包括b1-b4四个校正区域。每个第二校正区域的面积可以是相同的,都可以小于第一校正区域的面积。每个第二校正区域中都包括用户预先设定的图案,其中,每个第二校正区域的图案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第三校正区域位于校正图卡的边缘区域,如图中的16个c区域,包括c1-c16共16个校正区域。每个第三校正区域的面积可以是相同的,都小于第二校正区域的面积。每个第三校正区域中都可以包括用户预先设定的图案,其中,每个第三校正区域的图案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109.进而,第二校正坐标可以是三个校正区域中所有图案的四个顶点坐标,也可以是任意校正区域中任意几个图案的四个顶点坐标。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校正图卡中的图案也可设置为圆环图卡,圆环图卡包括圆环图案。需要说明的是,校正图卡还可设置为上述两类图案的组合,或者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具有可实现图像校正的图案。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依次控制光机将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后,均会触发自动对焦过程。为便于描述,将校正白卡投射至投影面后进行的自动对焦过程称为第一次对焦。将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后进行的自动调焦过程称为第二次对焦。
1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还包括镜头,镜头包括光学组件和驱动马达;驱动马达连接光学组件。通过驱动马达调整光学组件的焦距,以实现第一次对焦过程和第二次对焦过程。在执行第一次对焦过程和第二次对焦过程时,控制器控制镜头采用反差式对焦法,控制驱动马达带动光学组件逐步移动。同时计算镜头在每个移动位置中对应的对比度反差值。根据对比度反差值确定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为对比度反差值最高的图像对应位置。最终,控制驱动马达按照目标位置移动光学组件的位置。
113.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投影设备还可以通过自动对焦算法,利用其配置的激光测距可获得当前物距,以计算初始焦距及搜索范围。然后投影设备驱动相机进行拍照,并利用对应算法进行清晰度评价。因此,投影设备在上述搜索范围内,基于搜索算法查找可能的最佳焦距。然后重复上述拍照、清晰度评价步骤,最终通过清晰度对比找到最优焦距,完成自动对焦。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投影设备启动以及用户改变其位置后,投影设备在触发图像校正之前需检测自动对焦功能是否开启。当自动对焦功能未开启时,控制器将不触发自动对焦过程。当自动对焦功能开启时,投影设备将自动触发第一对焦过程、第二对焦过程以及在完成图像校正之后的对焦过程。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执行图像校正过程后,还可以触发护眼模式。通过触发护眼模式降低用户界面显示亮度,防止用户偶然进入投影设备射出激光轨迹范围内而导致的视力损害危险。在用户进入投影设备所在的投影区域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用户界面显示对应的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离开当前区域。
116.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6,控制器在执行图像校正过程后,检测儿童观影模式是否开启,如检测儿童观影模式开关是否开启。在儿童观影模式开关开启的状态下,控
制器检测放射眼开关是否开启。如果防射眼开关在开启状态,用户进入投影区域时,投影设备将触发进入护眼模式,即自动降低光源发出激光强度、降低用户界面显示亮度以及显示安全提示信息。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也可以自动开启防射眼开关。在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发送的加速度数据或接收其他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后,控制器将控制投影设备开启防射眼开关。
118.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控制器在执行图像校正过程后触发上述护眼功能时,控制器还被配置为:通过相机获取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计算预设帧中对应图像的相似度值;如果相似度值大于相似度阈值,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其中,预设亮度小于正常投影时的亮度。
119.示例性的,控制器获取两帧的图像,如计算当前帧的图像和上一帧的图像的相似度值。如果相似度值小于相似度阈值,则判定两帧图像相同,且没有人物进入投影区域。如果相似度值小于相似度阈值,则判定两帧图像不相同,有人物进入投影区域。这样,在检测到有人物进入投影区域时,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因此,通过将光源亮度调低以实现保护人眼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对如何检测人物进入投影区域的实现方式进行限定,仅以判定预设帧图像是否相同作为示例。
120.由于图像校正、自动对焦过程、护眼模式不能同步触发。在进行图像校正或者自动对焦过程时,不能触发护眼模式,以防止影响校正效果。因此,如果预设帧对应的图像不相同,继续参见图16,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检测对图像的校正进度;如果校正进度为未进行,则获取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并根据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
121.这样,在检测有人物进入投影区域后,控制器需检测对图像的校正进度。如果没进行图像校正,则获取并检测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通过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如果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则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即触发护眼模式。
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校正进度为未进行,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检测对图像的对焦进度。如果对焦进度为未进行,则获取并检测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根据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如果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则触发护眼模式。
123.示例性的,控制器在检测自动对焦功能是否开启时,可以检测自动对焦开关是否开启。如果自动对焦开关未开启,即触发护眼模式。如果自动对焦开关开启,控制器需判断当前时刻对图像的对焦进度。如果对焦进度为未进行,再触发护眼模式。
124.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图像校正开关为默认开启状态场景下,投影设备可以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变化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并在完成图像自己校正过程后,触发进入护眼模式。通过对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的检测,更加精确的判定投影设备是否处于静止状态。避免了投影设备在移动状态时误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及进入护眼模式。进一步避免在进入护眼模式同时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和自动对焦过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投影设备的图像校正开关为关闭状态时,控制器即不会触发图像校正过程。此时,由于防射眼在开启状态下,检测到人物进入投影区域时,投影设备将自动进入护眼模式,即执行降低光源发出激光强度、降低用户界面显示亮度以及显示安全
提示信息等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具体触发护眼模式的步骤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26.这样,在图像校正开关为默认关闭状态时,投影设备通过检测自动对焦开关的开关闭状态后,如果自动对焦开关为关闭状态,则触发护眼模式。同时,在触发护眼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检测校正进度和对焦进度,避免在进入护眼模式时同时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和自动对焦过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2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投影设备,在默认可以触发图像校正和护眼模式的场景下,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卡至投影面。基于校正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以及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由此,在判定投影设备移动后处于静止状态后触发图像校正。并且后续通过相机获取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根据图像调整光源的亮度即触发护眼功能。这样,在触发图像校正过程后,再基于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触发护眼模式。解决在投影设备的移动过程中,误触发图像校正以及护眼功能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2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发校正方法,应用于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包括光源、加速度传感器、光机、相机以及控制器;触发校正方法包括:
129.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图卡至投影面;基于校正图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以及将播放内容投射至待投影区域;通过相机获取预设帧具有相同内容的图像;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其中,预设亮度小于正常投影时的亮度。
130.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将加速度数据对应的数据标签赋值为第一状态标识,第一状态标识用于表征投影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加速度数据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将数据标签赋值为第二状态标识,第二状态标识用于表征投影设备处于移动状态。
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方法包括:基于预设时长获取第一时刻的加速度数据;检测第一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对应的数据标签;如果数据标签值为第一状态标识,获取第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其中,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间隔预设时长;根据第二时刻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投影设备的移动角度,以根据移动角度控制光机将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加速度数据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方法包括:在获取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数据的步骤之后,基于预设时长获取第三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其中,第三时刻与获取加速度数据的时刻间隔预设时长;如果第三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计算投影设备的移动角度,以根据移动角度控制光机将校正图卡投射至投影面。
133.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加速度数据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的步骤中,获取上一次采集的加速度数据;根据加速度数据计算投影设备在三个轴坐标方向上的移动角度;如果在三个轴坐标方向上的移动角度均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控制光机投射校正图卡至投影面。
134.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的步骤中,计算预设帧中对应图像的相似度值。如果相似度值大于相似度阈值,则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
度。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预设帧数中对应的图像相同,方法包括:检测对图像的校正进度;如果校正进度为未进行,获取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根据当前时刻的加速度数据,将光源的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
136.在一些实施例中,校正卡包括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方法包括:在基于校正卡确定投影面中的待投影区域的步骤中,依次控制光机投射校正白卡和校正图卡至投影面;分别提取校正白卡中的第一校正坐标和校正图卡中的第二校正坐标;获取第一校正坐标和第二校正坐标之间的角度关系,角度关系为光机投射的播放内容和投影面之间的投影关系;基于角度关系更新第一校正坐标,以使根据更新完成的第一校正坐标确定待投影区域。
137.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还包括镜头,镜头包括光学组件和驱动马达;驱动马达连接光学组件,以调整光学组件的焦距;方法包括:在控制光机投射校正白卡的步骤之后,控制驱动马达带动光学组件逐步移动;计算镜头在每个移动位置中对应的对比度反差值;根据对比度反差值确定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为对比度反差值最高的图像对应位置;控制驱动马达按照目标位置移动光学组件的位置。
13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照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13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1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41.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