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07913发布日期:2022-10-01 12:4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网络会根据移动终端周期性上报的测量报告进行切换事件配置,在移动终端根据切换事件上报满足切换条件的测量报告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小区切换,可能导致切换的小区无法满足业务的网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出现的切换的小区无法满足业务的网络需求、小区切换效率低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包括:
6.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小区的上行服务异常;
7.在第一小区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其中,
8.所述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表征实际测得的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实际测得的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
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包括:
10.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小区的上行服务异常;
11.上报单元,用于在第一小区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其中,
12.所述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表征实际测得的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实际测得的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
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14.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其中,第一测量报
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之间的参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表征实际测得的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第一参数表征实际测得的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能够通过对小区的上行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判断小区是否不满足业务的网络需求,并通过实际测得的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使移动终端更容易切换出存在异常的小区,提高了小区的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小区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指标与pdcp的上行丢包率数据统计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调整第一参数的算法流程图;
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记录上行服务异常小区的流程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27.另外,在本技术实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8.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个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29.下面对相关技术中的小区切换的流程进行简单说明。
30.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小区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在移动终端处于连接态时,网络侧会根据移动终端周期性上报的测量报告,配置切换事件,移动终端根据切换事件上报对应的测量报告,如果移动终端满足切换事件中配置的各项阈值,则上报测量报告,网络侧下发切换信令,移动终端根据切换信令完成小区切换。
31.一般情况下,通常基于当前移动终端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情况,或者网络侧配置的切换事件的条件进行小区切换的优化,例如,在网络侧配置的切换事件中,当目标小区的切换条件中所对应的切换参数太低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不上报测量报告,使移动终端继续留在当前的小区,实现小区切换的优化。
32.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种场景,也就是移动终端所处环境中存在一个信号良好的异常小区,当移动终端驻留在这个小区,服务出现异常,而由于上报的服务小区测量报告
表示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良好,网络侧不会配置切换事件,导致移动终端长时间驻留异常小区,使得服务受到影响。
33.基于此,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小区的上行服务配置小区切换事件,并且还能提高小区切换的效率。
3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小区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36.s201: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
37.通过第一设定条件能够检测小区的上行服务是否存在异常,其中,这里的异常是针对通话业务的上行异常。
38.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定条件中可以设定不同的参数阈值,通过第一小区的参数值确定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
39.在一实施例中,上行服务异常主要是通过四个指标进行判断,分别为三个信号指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信噪比(snr,signal-noise ratio)以及一个服务指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的上行丢包率,对应地,第一设定条件包括rsrp的第一设定阈值、rsrq的第二设定阈值、snr的第三设定阈值、pdcp的第四设定阈值中的至少一项,移动终端可以实时对第一小区的rsrp、rsrq、snr和pdcp的上行丢包率进行检测,在第一小区的参数值(rsrp、rsrq、snr和pdcp的上行丢包率)超过对应的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示例地,在一种情况中,当移动终端检测得到第一小区的参数值同时满足:第一小区的rsrp高于第一设定阈值、第一小区的rsrq高于第二设定阈值、第一小区的snr高于第三设定阈值、第一小区的pdcp的上行丢包率高于第四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小区为上行服务异常的小区。
40.第一设定条件中的参数阈值是对用户群体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在实际应用中,当小区的信号指标高于一定阈值时,pdcp的上行丢包率会趋于平稳,参照图3,图3示出了信号指标与pdcp的上行丢包率数据统计图,图3中的横坐标为三个信号指标中的一个信号指标,纵坐标为pdcp的上行平均丢包率,从图3中可以得到,当横坐标的信号指标趋于良好时,pdcp的上行平均丢包率可以稳定在x%,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用户群体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信号指标的平滑值,以及平滑值对应pdcp的上行丢包率,进而将各个信号指标的平滑值以及平滑值对应的pdcp的上行丢包率作为阈值。
41.在实际应用中,除了通过用户群体的大数据分析结果确定第一设定条件中的参数阈值之外,还可以对单一用户的通话质量进行监控,并通过用户的例时间控制,采用算法进行拟合,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第一设定条件的参数阈值,可以保证个体用户的通话质量。
42.s202: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
43.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表明第一小区上行服务存在异常,在通话业务的场景下,当移动终端驻留在第一小区时,移动终端无法申请到适量的传输资源,导致pdcp层数据包传输缓慢而导致丢包的现象出现,而通话对端下行也会出现无声、断续等
异常现象,由此可见,第一小区会影响移动终端的通话质量,需要为移动终端切换小区。
44.移动终端通过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使网络侧为移动终端下发小区切换信令,其中,第一测量报告包括了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在本实施例中,以参考信号测量值为rsrp进行说明,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rsrp并不是移动终端实际测量得到的rsrp(第二rsrp),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并没有将第一小区的第二rsrp上报给网络侧,而是对第二rsrp进行处理得到第一rsrp,再将第一rsrp上报给网络侧。
45.第一rsrp是第二rsrp与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也就是第一rsrp《第二rsrp,由于在第一小区不符合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含有的是第二rsrp,在第一小区符合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含有的是第一rsrp,网络侧根据上报的测量报告可以得到第一小区的rsrp变差,进而可能会判定第一小区不再满足服务质量,后续会下发对应的切换测量事件,从而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从上行服务异常的小区切换至上行服务正常的小区。
46.下面以a5切换事件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a5事件原定切换条件如下:
47.mp+hys<thresh1
48.mn+ofn+ocn-hys>thresh2
49.其中,mp表示服务小区的rsrp值,mn表示目标小区的rsrp值,其余值参考协议。
50.从a5事件原定切换条件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测量的服务小区的rsrp小于一定阈值,且目标小区的rsrp大于一定阈值,移动终端会上报对应的测量报告。
51.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根据第二rsrp与第一参数确定第一rsrp,也就是对第二rsrp进行回退,那么在测量报告中的mp的实际值为mp=rsrp-offset,其中,rsrp是指第二rsrp,offset是指第一参数,进而会更容易满足a5的切换条件,使移动终端可以快速逃离上行服务异常的小区,迅速地切换到其他小区上。
52.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为第一小区添加异常标记,异常标记是用于标记上行服务异常的小区。
53.在一种情况中,为了避免短时间的异常而触发第一测量报告的上报,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一小区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每秒检测第一小区的参数值,在第n秒检测到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时候,对应的次数为1,在第n+1秒检测到第一小区再次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时候,对应的次数为2,当第一小区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大于第五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小区长时间存在异常,上报第一检测报告以使移动终端进行小区切换。
5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列表记录了移动终端历史接入的上行服务异常的小区,以及该小区对应的实际测得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其中,第一列表中记录的实际测得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可以触发小区切换事件,示例地,移动终端检测到小区a符合第一设定条件,根据实际测的的参考信号测量值rsrp1与实际测得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offset1得到rsrp2,移动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含有rsrp2,在移动终端上报了测量报告之后,网络侧下发小区切换事件,那么可以将小区a-offset1记录到第一列表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可以从第一列表中确定,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在第一列表中查找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
55.在一实施例中,从第一列表中可以查找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表明移动终
端曾经接入过第一小区,且第一小区的上行服务异常,当从第一列表中无法查找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表明移动终端未曾接入过第一小区,也就是第一列表没有记录第一小区以及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为默认值。
56.在一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小区的信号良好,在移动终端上报了第一测量报告之后,可能由于网络侧根据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判定第一小区满足服务质量,导致网络侧没有下发小区切换事件,也就是移动终端仍然驻留在第一小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第一参数进行调整,使网络侧可以根据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判定第一小区不再满足服务质量,进而下发小区切换事件。
57.首先判定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第二设定条件是用于确定在上报第一测量报告后,移动终端仍然驻留在第一小区。在移动终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需要确认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是否达到第六设定阈值。当移动终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且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达到第六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步长调整第一参数,例如,在移动终端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rsrp1与offset1,得到rsrp2,移动终端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含有rsrp2,在移动终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且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达到第六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在offset1的基础上增加offset
step
,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参数(offset2)。
58.在根据第一步长调整第一参数之后,可以根据调整后的第一参数与第二rsrp,更新第一rsrp,再上报携带更新后的第一rsrp的第一测量报告。
59.在实际应用中,在上报携带更新后的第一rsrp的第一测量报告之后,当移动终端仍然满足第二设定条件时,在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达到第六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根据第一步长调整第一参数,也就是offset3是在offset2的基础上增加offset
step
,同时offset3=offset1+2*offset
step
,其中,限制第一参数不得大于第七设定阈值,也就是第一参数最大可以达到第七设定阈值。
60.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调整第一参数的算法流程图,下面进一步对调整第一参数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61.步骤1:n=1,将n赋值为1,n表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
62.步骤2:判断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在第一小区不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
63.步骤3:n=n+1,也就是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n会随着增加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
64.步骤4:判断n==n,其中n表示第五设定阈值,这里是用于判断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是否达到第五设定阈值;当n==n为true的情况下,表明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达到第五设定阈值,执行步骤5。当n==n为false的情况下,表明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未达到第五设定阈值,也就是当前第一小区可能存在短时间的上行服务异常,跳转至步骤3,继续检测第一小区是否继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
65.步骤5:t=1,其中,t是用于后续调整第一参数的相关参数,t同样可以表示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
66.步骤6:判断第一小区是否存在第一列表中,当第一小区存在第一列表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当第一小区不存在第一列表的情况下,执行步骤8。
67.步骤7:offset=offset
list
,其中,offset是指第一参数,offset
list
是指第一列表记载的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也就是在第一列表中查找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参数。
68.步骤8:offset=offset
base
,其中,offset
base
是指默认值,也就是将第一参数设置为默认值。
69.步骤9:判断第一小区是否继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0,在第一小区不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继续执行步骤9。
70.步骤10:t=t+1,也就是在原来记录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的基础上增加一次。
71.步骤11:判断t%t=0&&offset《offset
max
,其中,t%t=0是用于判断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是否达到第六设定阈值,同时还需要满足第一参数没有大于第七设定阈值,在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2,在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9。
72.步骤12:offset=offset+offset
step
,其中,offset
step
是第一步长,也就是利用第一步长调整第一参数。
73.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与第一参数存储至第一列表中,其中,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频点、第一小区的小区号码、第一小区的网络制式中的至少一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种情形,需要将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与第一参数存储至第一列表中。
74.第一种情形:第一小区不存在于第一列表。当第一小区为首次出现上行服务异常,又或者,第一小区曾经确定为异常小区,但在一段时间内不存在上行服务异常而从第一列表移除,会导致第一小区不存在于第一列表,在第一小区不存在于第一列表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与第一参数存储至第一列表中。
75.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存储的第一参数与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处理,可以得到触发小区切换事件的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
76.在一种可能中,假设默认值为a,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为b,将第一参数设置为默认值也就是第一参数设置为a,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可以得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c,其中,c=b-a,当携带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c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能够触发小区切换事件的情况下,将设置为默认值的第一参数,也就是a存储至第一列表中。
77.在另一种可能中,假设默认值为a,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为b,将第一参数设置为默认值也就是第一参数设置为a,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可以得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c,其中,c=b-a,当携带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c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不能触发小区切换事件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步长调整第一参数,假设经过第一步长调整后的第一参数为d,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b与调整后的第一参数,可以得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e,其中,e=b-d,当携带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e上报的第一测量报告能够触发小区切换事件的情况下,将经过调整后的第一参数d存储至第一列表中。
78.第二种情形:第一小区存在于第一列表。在第一小区存在于第一列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比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与第一列表中存储的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是否存在差异,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新第一列表中存储的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同样地,对比第一参数与第一小区中存储的第一小区对应的实际测得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是否存在差异,
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新第一列表中存储的第一小区对应的实际测得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
79.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参数a与第一小区中存储的第一小区对应的实际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b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表明第一参数a是经过第一步长调整的,也就是携带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d的第一测量报告不能触发小区切换事件,而携带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e的第一测量报告能够触发小区切换事件,其中,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d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c与第一列表中存储的第一小区对应的回退值b得到的,也就是d=c-b;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e,是根据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c与第一参数a得到的,也就是e=c-a,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新第一列表中存储的第一小区对应的回退值,也就是将第一列表中存储的第一小区对应的回退值b更新为a。
80.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移动终端的通话结束之后,进行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与第一参数的存储。
81.在一实施例中,在进行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和第一参数的存储的同时,设置对应于第一小区的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表明在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第一小区没有出现上行服务异常,或者移动终端没有再接入到存在上行服务异常的第一小区,可以将第一小区从第一列表中移除。当第一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检测到第一小区符合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需要重置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重新判断第一小区在第一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是否存在上行服务异常的情况。
82.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记录上行服务异常小区的流程示意图。
83.步骤1:在移动终端结束通话时,确定在通话过程中的异常小区。
84.步骤2:判断异常小区是否存在于第一列表中。如果异常小区存在第一列表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如果异常小区不存在第一列表的情况下,执行步骤4。
85.步骤3:重置异常小区对应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86.步骤4:为异常小区设置第一定时时长。
87.步骤5:将异常小区的小区信息与第一参数存储至第一列表。
88.在上述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在第一小区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其中,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能够通过小区的上行服务质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小区,能够提高移动终端驻留的小区的服务质量,另外,通过上报经过回退处理的参考信号测量值,能够使网络侧更迅速地下发小区切换信令,提高小区切换的效率。
89.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小区切换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小区切换装置包括:
90.检测单元601,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所述第一设定条件表征小区的上行服务异常;
91.上报单元602,用于在第一小区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其中,
92.所述第一测量报告中的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值为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与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值表征实际测得的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
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实际测得的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
9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601在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时,用于:
94.检测移动终端当前驻留的第一小区是否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95.第一小区的rsrp高于第一设定阈值;
96.第一小区的rsrq高于第二设定阈值;
97.第一小区的snr高于第三设定阈值;
98.第一小区的pdcp的上行丢包率高于第四设定阈值。
9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报单元602在第一小区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时,用于:
100.在所述第一小区连续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大于第五设定阈值的情况下,上报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
10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区切换装置还包括:
102.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列表中确定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所述移动终端接入过的上行服务异常的小区与实际测得的参考信号测量值的回退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10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104.在所述第一小区不存在于所述第一列表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参数的参数值设置为默认值。
1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区切换装置还包括:
106.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满足第二设定条件,且连续满足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次数达到第六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步长调整所述第一参数;其中,
107.所述第二设定条件表征在上报所述第一测量报告后,所述移动终端仍然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一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七设定阈值。
1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区切换装置还包括:
109.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一参数存储至所述第一列表中;其中,
110.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频点、第一小区的小区号码、第一小区的网络制式中的至少一项。
1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区切换装置还包括:
112.设置单元,用于设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定时器;
113.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小区从小区列表中移除;
114.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再次检测到所述第一小区符合所述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重置所述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
115.实际应用时,检测单元601、上报单元602,可由小区切换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11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6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装置在进行小区切换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
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装置与小区切换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17.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包括:
118.通信接口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119.处理器2,与通信接口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小区切换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上。
120.当然,实际应用时,移动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
12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移动终端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122.可以理解,存储器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123.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中,或者由处理器2实现。处理器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
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处理器2读取存储器3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124.处理器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125.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126.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127.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28.另外,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2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30.或者,本技术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移动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