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63526发布日期:2022-10-12 03:4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拍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消费性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相机在进行拍摄时,会实时进行对焦,以保证拍摄质量。用户也可以通过点选预览图像中的目标对象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对焦,从而提高目标对象的拍摄效果,然而,在场景较为复杂(如目标对象被其他物体至少部分遮挡)的情况下,用户在点选目标对象时,可能点选到遮挡的物体上而不自知,导致对焦效果较差,进而影响拍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目标相机和深度相机,所述目标相机用于拍摄场景图像,所述深度相机用于采集深度图像,所述拍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深度图像显示对焦控制界面,所述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接收对所述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及根据所述对焦深度对所述目标相机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
5.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目标相机和深度相机,所述目标相机用于拍摄场景图像,所述深度相机用于采集深度图像,所述拍摄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块、确定模块和对焦模块。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图像显示对焦控制界面,所述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及所述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焦深度对所述目标相机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
6.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目标相机、深度相机、显示屏和处理器,所述目标相机用于拍摄场景图像,所述深度相机用于采集深度图像,所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图像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对焦控制界面,所述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接收对所述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及根据所述对焦深度对所述目标相机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
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深度图像显示对焦控制界面,所述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接收对所述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及根据所述对焦深度对所述目标相机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
8.本技术的拍摄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过
深度图像获取到不同目标对象及对应的深度后,即可显示对焦控制界面,对焦控制界面可显示不同的目标对象,并显示每个目标对象的深度,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对对焦控制界面进行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例如,用户点选对焦控制界面的目标对象,从而确定目标对象的深度以作为对焦深度,即使目标对象被遮挡也能够准确地选择目标对象来确定对焦深度,从而准确地对被选择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高拍摄图像的拍摄质量。
9.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1.图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2.图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14.图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15.图5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16.图6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17.图7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8.图8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19.图9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20.图10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21.图1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1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23.图1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及
24.图1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26.下面首先对本技术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
27.手动对焦:手机相机手动对焦主要是通过电子方式(通过按扭或屏幕触摸操作让马达驱动镜片)手动调整镜头位置实现对焦。
28.自动对焦:自动对焦只需发出对焦指令(半按快门或者点击屏幕),相机就会自主不断移动镜头,并在觉得画面清晰的时候停住,完成对焦。
29.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目标相机20和深度相机30,目标相机20用于拍摄场景图像,深度相机30用于采集深度
图像,拍摄方法包括:
30.步骤011:根据深度图像显示对焦控制界面,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
31.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具有拍摄场景图像的目标相机20和采集场景的深度图像的深度相机30,目标相机20可以是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等,在此不作限制,只需目标相机20需要进行对焦即可。深度相机30一般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通过光发射器发射特定频率的光线,由光接收器接收,从而获取视场范围内的不同物体的深度。深度相机30可以是基于飞行时间原理(time of flight,tof)的tof相机,也可以是基于结构光原理的结构光相机。
32.深度相机30采集的深度图像可以是二维深度图像或三维点云图像。例如,深度相机30为tof相机,tof相机的光发射器能够发射覆盖视场范围的激光点云,光接收器接收场景反射的激光以确定每个激光点云对应的场景区域的深度信息,从而能够根据深度信息生成二维深度图像或三维点云图像,可以理解,由于激光点云的数量有限,一般不会完整的覆盖整个场景,因此,场景中的部分区域是无法直接得到深度信息的,但由于距离较近的区域的深度一般差异较小,因此能够根据能够获取到深度信息的区域来对不能直接获取到深度信息的区域进行插值,从而得到未被激光点云覆盖的区域的深度信息。如此,能够得到场景的所有区域的深度信息。
33.请参阅图3,其中,场景图像rgb为办公室场景,场景图像对应的二维深度图像depth map中的不同颜色即表示了不同深度(即不同像素的像素值表示不同深度),场景图像对应的三维点云图像point cloud则可直观的显示场景中不同物体的深度,如图3所示,目标相机20和深度相机30平行于xy平面,且拍摄方向为z方向,z轴即表示场景中的物体的深度,x轴即表示物体的相对深度相机的水平距离(即沿x轴方向的距离),y表示高度。
34.在根据深度图像在显示屏40上显示对焦控制界面时,可首先识别深度图像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对象,另外,目标相机20拍摄的场景图像和深度图像均是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的,由于场景图像一般为可见光图像或红外图像,进行目标对象的识别的准确性较高,因此,通过识别场景图像中目标对象,即可准确地确定深度图像中的目标对象。当然,也可以直接识别深度图像中的目标对象。
35.可以理解,目标对象为预设的对象,例如,目标对象可以是人脸、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建筑物等。以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如用户拍人像时,能够识别到人脸,从而方便用户对人脸进行对焦;再如用户拍动物时,能够识别到动物,从而方便用户对动物进行对焦。
36.在确定目标对象后,可根据目标对象在图像中的图像位置以及目标对象的深度,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对象的实际位置(如目标对象实际的三维坐标),从而基于目标对象的深度以及目标对象的位置,来显示对焦控制界面。其中,目标对象的深度可以是目标对象的中心的深度、或者目标对象所在区域的所有深度值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37.请参阅图4,例如,对焦控制界面s1以一个圆点表示一个目标对象,然后根据目标对象的位置和深度,来确定目标对象在对焦控制界面所处的位置。例如,预览界面s2包含人物1和人物2,人物r1对应对焦控制界面s1中的目标对象m1,人物r2对应对焦控制界面s1中的目标对象m2。用户通过查看对焦控制界面s1,即可直观的了解场景中存在多少目标对象,
以及每个目标对象所在的位置,从而方便用户准确地选择所需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防止因目标对象被遮挡,而在预览界面s2中进行点选时无法准确选中目标对象,影响对焦效果的问题。
38.请参阅图4,可选地,对焦控制界面可以位于目标相机20对应的预览界面之外,从而使得对焦控制界面不遮挡预览界面的显示;或者,请参阅图5,对焦控制界面可以位于预览界面内,但靠近预览界面的边缘,可以理解,预览界面的边缘的场景一般不是用户关注的场景,因此即使被部分遮挡,也不会影响用户的拍摄体验,而且由于对焦控制界面位于预览界面内,预览界面能够在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区域占据更大的区域,反而能够提高预览界面的显示区域;或者,对焦控制界面可以位于预览界面内并靠近预览界面的边缘,且对焦控制界面的透明度可设置的较高(如大于50%),从而进一步降低对焦控制界面对预览界面的遮挡影响。
39.步骤012:接收对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
40.在显示了对焦控制界面后,对焦控制界面即可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来确定对焦深度,对焦深度即为进行对焦的深度,每个对焦深度均对应目标相机20的马达的一个行程位置,以方便进行对焦。
41.请结合图4和图6,例如,对焦控制界面s1包括多个选择操作件,选择操作件和目标对象一一对应(如图6中目标对象m1对应选择操作件x1,目标对象m2对应选择操作件x2),选择操作件可以是圆形、矩形等,触控操作可以是选择操作,在选择操作件接收到选择操作后,选择操作件的颜色或形状发生改变,以指示用户选中了该选择操作件,该选择操作件被确定为目标选择操作件。如图4中的目标对象m2被选中后,选择操作件x2即从圆形变为矩形,以指示当前被选择的目标对象为目标对象m2。
42.然后,可根据目标选择操作件对应的目标对象的深度来确定对焦深度,如直接确定目标选择操作件对应的目标对象的深度为对焦深度;或者,由于深度相机30和目标相机20的安装位置不同,深度相机30距离目标对象的深度和目标相机20和目标对象的深度之间存在预设差值,因此,可根据目标选择操作件对应的目标对象的深度和预设差值来确定对焦深度,从而更为准确地确定目标相机20的对焦深度。
43.步骤013:根据对焦深度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
44.具体地,在确定了对焦深度后,即可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对焦可以是手动对焦或自动对焦,可以理解,每个对焦深度均对应目标相机20的马达的一个行程位置,在手动对焦时,直接将马达移动到对焦深度对应的目标行程位置即可;而在自动对焦时,目标行程位置可能并不一定是最清晰的位置,因此,自动对焦时会在目标行程位置附近进行移动,以找到清晰度最高的行程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对焦效果。在对焦完成后,目标相机20即可进行拍摄,从而拍摄得到对焦后的拍摄图像,拍摄图像的拍摄质量较高。
45.请参阅图7和图8,可选地,对焦控制界面s1包括深度指示轴n和滑动操作件b,深度指示轴n用于指示每个目标对象的深度,滑动操作件b能够沿平行深度指示轴n的方向滑动;触控操作包括滑动操作,步骤012包括:
46.步骤0121:接收对滑动操作件b的滑动操作,以确定滑动速度及滑动操作件b在深度指示轴n上对应的对焦深度。
47.步骤013包括:
48.步骤0131:根据滑动速度及对焦深度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以获取拍摄图像。
49.具体地,对焦控制界面s1显示有坐标轴,横轴表示目标对象在平行于目标相机20的成像面方向上的距离,纵轴(即深度指示轴n,单位为米)表示目标对象的深度。如此,在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及深度后,即可快速在对焦控制界面s1中标注目标对象,如图8所示,每个目标对象通过一个预设图形(如圆点、矩形)去表示,预设图形的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可表示不同类型的目标对象,如人脸使用红色圆点,动物使用绿色矩形等。
50.滑动操作件b位于深度指示轴n上,并可沿着深度指示轴n进行移动,滑动操作件b具体可以是一条横线,横线平行横轴且能够在移动过程中覆盖目标对象,如此,在用户通过滑动操作移动滑动操作件b,滑动操作件b覆盖的目标对象即为被选中的目标对象,此时滑动操作件b在深度指示轴n上的深度即为被选中的目标对象的深度,被选中的目标对象的深度即可确定对焦深度,如确定目标对象的深度即为对焦深度。如用户通过滑动操作滑动滑动操作件b并覆盖目标对象m1,即表示被选中的目标对象为目标对象m1,此时滑动操作件b在深度指示轴n上的深度即为目标对象m1的深度,从而根据目标对象m1的深度来确定对焦深度以进行对焦。
51.在确定对焦深度后,即可根据对焦深度对目标对象进行对焦,将目标相机20的马达移动到与对焦深度对应的目标行程位置处,从而拍摄得到拍摄图像。此外,本技术的滑动操作件在被移动时,能够确定用户滑动滑动操作件的滑动速度,因此,在进行对焦时,不仅可以根据对焦深度来确定马达移动的目标行程位置,还可以根据滑动操作件的滑动速度来确定马达移动到目标行程位置时的移动速度,从而控制马达按照移动速度移动到目标行程位置,从而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实现不同速度的变焦操作,有利于用户创作更为丰富的视频,如在视频拍摄时,通过较慢的滑动速度分别实现不同深度的目标对象a和目标对象b的对焦,实现对焦的平滑过渡,提升了视频拍摄的多样性。
52.可选地,在显示对焦控制界面s1后,预览界面s2依旧能够接收触控操作,来进行对焦。若用户选择到了目标对象,则对焦控制界面s1中对应的目标对象(或选择操作件)的颜色或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以指示用户选中了目标对象,而在用户未选择到目标对象的情况下,则所有目标对象的颜色和形状均不会发生改变,以指示用户并未选择到任何的目标对象。
53.如图9所示的例子中,用户正在透过铁网拍摄目标对象m3(如鸟),在第一次对焦时,由于鸟部分被铁网遮挡,用户选择鸟进行对焦时,误选了铁网,此时目标相机20对铁网进行对焦,从而使得鸟变得不再清晰,且预览界面s2下面的对焦控制界面s1中的所有目标对象(具体为目标对象m3)对应的原点的颜色和形态均未发生变化,此时用户查看对焦控制界面s1即可确定未选中鸟,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预览界面s2重新选择鸟,或者,在对焦控制界面s2中选择鸟对应的目标对象m3,或者,通过滑动操作件b滑动以选择鸟对应的目标对象m3,从而实现对鸟的对焦,如图10所示,选中鸟后,目标对象m3的形状由圆形变为矩形,且此时铁网的部分被虚化,而鸟则变得清晰起来。
54.可选地,还可在预览界面s2中实时显示当前进行对焦的焦距,以辅助用户进行对焦调整。
55.请参阅图11,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焦的直观性,拍摄方法还包括:
56.步骤014:根据场景图像显示预览界面;及
57.步骤015:在对焦深度等于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的情况下,在预览界面显示选择框,深度等于对焦深度的目标对象位于选择框内。
58.具体地,请参阅图12,目标相机20和深度相机30开启后,拍摄界面会实时根据场景图像在显示屏40上显示预览界面s2,并根据深度图像在显示屏40上显示对焦控制界面s1,由于对焦控制界面s1中的目标对象并不能实际看出具体的物体,在用户通过触控操作在对焦控制界面s1选择目标对象的情况下(即对焦深度等于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的情况下),即可在预览界面s2中显示选择框p,从而将被选择的目标对象框选在选择框p内,以在预览图像中指示用户当前选择的对焦对象具体是什么物体,辅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对焦。如图12所示,在目标对象m1被选中后,在预览界面s2中通过选择框p框选目标对象m1对应的人物r1。
59.当然,用户通过触控操作可能并未选择目标对象(如前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滑动操作件b来确定对焦深度的方案中,滑动操作件b可能并不覆盖任何目标对象,而是仅选择了一个没有目标对象的深度作为对焦深度),此时则可不显示选择框p,以指示用户并未选择任何的目标对象。
60.可选地,预览图像可以通过第一类型的选择框p来框选被选中的目标对象,而通过第二类型的选择框p来框选未被选择的目标对象,如通过虚线的矩形选择框p框选被选中的人物r1,然后通过实线的矩形选择框p框选未被选择的人物r2;或者,通过红色的矩形选择框p框选被选中的人物r1,然后通过绿色的矩形选择框框选未被选择的人物r2。如此,预览图像中的所有目标对象均被框选,以指示用户当前能够识别到的所有目标对象。
61.本技术的拍摄方法通过深度图像获取到不同目标对象、目标对象的位置和深度后,即可显示对焦控制界面,以指示目标对象及每个目标对象的深度,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对对焦控制界面进行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例如,用户点选对焦控制界面的目标对象,从而确定目标对象的深度以作为对焦深度;且被选中的目标对象能够通过选择框框选出来,以指示用户当前选择的目标对象对应的具体物体,即使目标对象被遮挡也能够准确地选择目标对象来确定对焦深度,从而准确地对被选择的目标对象进行对焦,提高拍摄图像的拍摄质量。此外,通过滑动操作件滑动以选择对焦深度,能够实现视频拍摄下,根据滑动速度实现不同对焦对象的平滑过渡。
62.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拍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装置10。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拍摄装置10可以包括:
63.第一显示模块11,用于根据深度图像显示对焦控制界面,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
64.第一显示模块11具体用于:
65.识别深度图像中的目标对象,以获取目标对象的位置及深度;
66.根据目标对象的位置及深度显示对焦控制界面。
67.确定模块12,用于接收对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
68.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69.接收对滑动操作件的滑动操作,以确定滑动速度及滑动操作件在深度指示轴上对应的对焦深度;
70.根据对焦深度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包括:
71.根据滑动速度及对焦深度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以获取拍摄图像。
72.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
73.接收对选择操作件的选择操作,以确定目标选择操作件;及
74.根据目标选择操作件对应的目标对象的深度确定对焦深度。
75.对焦模块13,用于根据对焦深度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
76.对焦模块13具体用于:
77.根据滑动速度确定目标相机20的马达的移动速度;
78.根据对焦深度确定马达的目标行程位置;及
79.控制马达按移动速度移动到目标行程位置。
80.拍摄装置10还包括:
81.第二显示模块14,用于根据场景图像显示预览界面;及在对焦深度等于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的情况下,在预览界面显示选择框,深度等于对焦深度的目标对象位于选择框内。
82.上述拍摄装置10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83.请再次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目标相机20、深度相机30、显示屏40和处理器50,目标相机20用于拍摄场景图像,深度相机30用于采集深度图像,所处理器50用于根据深度图像控制显示屏40显示对焦控制界面,对焦控制界面包括不同目标对象及每个目标对象对应的深度、接收对对焦控制界面的触控操作,以确定对焦深度;及根据对焦深度对目标相机20进行对焦,以获取对焦后的拍摄图像。处理器50还可实现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84.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平板电脑和视频游戏设备,便携式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或较大尺寸的设备(例如台式计算机和电视),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包括深度相机30和目标相机20的设备。
85.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310,计算机程序310被处理器50执行的情况下,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的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86.可以理解,计算机程序31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8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8.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8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