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0084发布日期:2024-03-05 15:3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是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的三大类应用场景。

2、目前,nr网络中的终端形态包括:适用于embb业务的embb终端,以及适用于mmtc业务的缩减能力(reduced capability,redcap)终端(也称为窄带终端)。其中,embb终端和redcap终端通常采用电池供电或者可以连接壁式电源,能够主动生成载波,属于有源终端。

3、此外,在局域网中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终端,即无源终端。无源终端不能主动生成载波,在其发送信号时需要专门生成载波的设备为其提供载波信号。例如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中的电子标签,依赖阅读器(reader)为其提供激励信号作为载波以发送信号。

4、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需求的多样化,有源终端和无源终端可能在同一网络中共存,例如,nr网络可能会引入无源终端。该场景下如何进行通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无源终端的上行发送性能,或者,能够提升有源终端的下行接收性能。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网络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以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生成第一信令,并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指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为第二终端提供载波或能量。

3、基于该方案,网络设备能够指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以便为第二终端提供载波或能量。在第一信号用于提供载波时,即使第二终端位于小区边缘,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到达第二终端时的功率极小,第二终端也能够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进行上行发送。在第一终端距离第二终端较近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信号到达第二终端时仍然具有较大功率,因此,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可以具有较大功率,从而提升第二终端的上行发送性能。在第一信号用于提供能量时,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该第一信号储存能量,以便后续能够有充足的能量工作。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一资源,和/或,第二资源。其中,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号,第二资源用于承载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的控制信令。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双工模式,和/或,第一信号的发送功率。

6、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在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一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第一终端使用较大的发送功率发送第一信号,使得第一信号在到达第二终端时仍然具有较高功率,从而使得该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具有较高功率,进而有效提升第二终端的上行发送性能。或者使得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一信号储存较多的能量。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信令a,该信令a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以下: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其中,信令a与第一信令不同。

9、基于该可能的设计,使得第二终端能够按照网络设备的配置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从而使得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对反射信号中包括的信息等理解一致,进而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准确解调该反射信号,提高通信效率。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

11、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在第二信令中携带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一信息可以使得无源终端判断第二信令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对于第二终端之外的其他无源终端,在收到该第二信令时可以丢弃该第二信令或不响应该第二信令,减少其他无源终端的信令和功耗浪费。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或者,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包括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一信息。

1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执行,也可以由第一终端的部件,例如第一终端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一终端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以第一终端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指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第二信令,并在第三资源上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用于为第二终端提供载波或能量。

14、基于该方案,第一终端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以便为第二终端提供载波或能量。在第一信号用于提供载波时,即使第二终端位于小区边缘,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到达第二终端时的功率极小,第二终端也能够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激励信号进行上行发送。在第一终端距离第二终端较近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发送的激励信号到达第二终端时仍然具有较大功率,因此,第二终端发送的该激励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可以具有较大功率,从而提升第二终端的上行发送性能。在第一信号用于提供能量时,可以使得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一信号储存能量,以便后续能够有充足的能量工作。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信令b,信令b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其中,信令b与第二信令不同。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占用的时域位置和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一时长。

18、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双工模式为hd-fdd,且第二信令占用的频域位置属于下行频谱,第一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属于上行频谱的情况下,第一时长可以用于第一终端执行频谱切换,从而保证第一终端顺利发送第一信号。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号;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一信令,确定第三资源,第三资源为第一资源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用于承载第二信令的资源。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一信号的发送功率。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并根据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第二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是否转发该反射信号。

24、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第一终端可以在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小和/或第二终端距离网络设备较远时,转发该反射信号,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终端的上行覆盖性能。或者,可以在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大和/或第二终端距离网络设备较近时,不转发该反射信号,从而节省第一终端的功耗。

25、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终端执行,也可以由第二终端的部件,例如第二终端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二终端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以第二终端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第二信令,并在第三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信号,激励信号用于为第二终端提供载波或能量。

26、基于该方案,第二终端可以从第一终端处获取载波或能量。在第一信号用于提供载波时,即使第二终端位于小区边缘,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到达第二终端时的功率极小,第二终端也能够通过第一终端发送的激励信号进行上行发送。在第一终端距离第二终端较近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发送的激励信号到达第二终端时仍然具有较大功率,因此,第二终端发送的该激励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可以具有较大功率,从而提升第二终端的上行发送性能。在第一信号用于提供能量时,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该第一信号储存能量,以便后续能够有充足的能量进行工作。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占用的时域位置和第一信号占用的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一时长。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信令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

30、其中,第三方面中的任一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相应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1、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通信设备的部件,例如通信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通信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通信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以通信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通信设备生成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令,该第三信令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

32、基于该方案,通信设备可以指示第二终端对第三信号的响应,例如发送或不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反射信号中是否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从而,使得通信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场景等对第二终端进行灵活控制。例如,在第三信号为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下行信号时,第三信令可以指示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并在反射信号中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以便第二终端为该下行信号提供多径,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接收从多个路径上到达的该下行信号的叠加信号,从而提升到达第一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功率和质量,进而提高第一终端的下行接收性能。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信令还用于指示用于承载第三信号的资源。

3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信令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

3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信令指示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测得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网络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是否发送第三信令。

36、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终端执行,也可以由第二终端的部件,例如第二终端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第二终端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以第二终端执行该方法为例,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来自通信设备的第三信令,该第三信令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且反射信号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或者,第二终端不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第二终端接收第三信号。

37、基于该方案,第二终端能够根据通信设备的指示对第三信号进行响应。在第三信号为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之间的下行信号时,第三信令可以指示第二终端发送第三信号的反射信号,并在反射信号中不包括第二终端的信息,以便第二终端为该下行信号提供多径,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接收从多个路径上到达的该下行信号的叠加信号,从而提升到达第一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功率和质量,进而提高第一终端的下行接收性能。

3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信令还用于指示用于承载第三信号的资源。

3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信令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标识第二终端。

40、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第二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41、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处理功能。收发模块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分别用以实现上述任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

42、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可以由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构成。

43、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第二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44、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与该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第二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45、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或者,也可以独立于该处理器。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第二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46、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7、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8、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

49、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50、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51、可以理解的是,第六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是芯片时,通信装置的发送动作/功能可以理解为输出信息,通信装置的接收动作/功能可以理解为输入信息。

52、其中,第六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